修行人不能缺責任感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有道友問:自己在寺院做義工多年,不想結婚,但也沒有勇氣去出家,要怎麼辦?
我想,要嘛你去結婚生子,要嘛就好好去出家。這樣子比較好。這都意味著一種責任。修行不是放下看破就好,你只知道他看破放下的部分,他也有承擔的部分。你看破放下世俗後,你就承擔起弘法利生的責任。修行人要有一種責任心,這點很關鍵。
有人學佛學了幾年,東跑跑,西跑跑。都變成了老油條。一般年輕人,我都跟他們說,你們去好好上班,去奮鬥,先給自己安身立命後,空閒時間不要浪費了,不要去看電視電影,一定要去寺院做義工,去聽經聞法。千萬不要弄得自己都很難養活自己,這樣子越修福報越小,要很謹慎。
修行一定要抱著認真的態度。為什麼我勸人去上班呢?很多居士學佛,越學習我執越重,越自私。就想著,我要怎麼消業障,我要怎麼開智慧,培福報。滿腦子都是我,我執,這就是很重的業障。以前我去拜訪明海和尚,問居士學佛和出家修行有什麼不同。明海和尚說,很大不同。居士學佛很自由,出家了,就要聽師父的,師父說東,你就不能西。
很多人都想著要自由,自由習慣了,就是放逸了,加上我執越重。在世俗中,你要看老闆臉色,跟同事處理好關係。要知道,這就是破我執的過程。而且會養成認真做事,有自律的習慣。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律,自己要能約束自己。
約束自己以後,還要有一份責任。不要以為出家人沒有責任。出家責任更重,你想要成就,要扛起的是更多的責任。要弘法利生,續佛慧命,付出要比世俗人要多出百倍千倍。所以才能當祖師。你也不要看出家人,他們最起碼有戒律,有要求。修不好,還要把背因果。
宣化上人要去香港前,虛雲老和尚知道,他一去要回大陸機會就少了。就叮囑他說,這麼一去,一定要給佛祖老子爭光,好好去度人度世。後來宣化上人還真的就從香港到了美國,幾乎都沒有回來了。為了在美國把佛法弘揚開來,自己到晚年,得了大病。這就是替眾生背業來了。續佛慧命,這也是一種責任。
目前你修不修不關鍵,一定要有一種責任感,一種付出心態,不要太自我。這就是一種基本的素養。當和尚一輩子,也要做一點事情來利益到別人。像白居易說的,且留慈悲與後人。古人講的,立言立功立德。
修行不是讓你跑到另一個世界去。這不是佛陀的本義。你現在能聽到佛法,那是歷代祖師用性命換來的,沒有他們給你傳法。祖師之所以成為祖師,他們有責任感,知道要把法流傳下去。為了這個責任,他們有的連命都不要了。尤其是禪宗的祖師,以及他們為法捨命的精神。這個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所以真正歷史上的聖賢,全人類都是恭敬。就像印度人恭敬玄奘大師,日本人恭敬鑑真大師一樣。
你觀察一下歷史就知道,影響佛法的,有三類人。第一類,是高僧大德,他們的德行,艱苦卓絕的毅力,以及非一般的智慧。佔據了最主要的位置。聖賢僧人中也有分為十種。比如靠戒律,靠神通,靠弘法,靠建寺等。第二種,是國王等有權利的人。佛陀在世時,就和國王有很好的交情。第三種,就是文人以及大富長者。
比如佛教名山的確立,都是歷代皇帝的功德。要在一個深山里蓋大廟,不論在財力物力上,只有國家才能做到。比如支提山的建立,是明朝李太后賜建,而且讓宮女把金銀都拿來造了一千尊的天冠銅像,來奠定了支提山的。峨眉山也是李太后賜白銀,匾額,造普賢銅像。所有的名山,都有歷朝皇帝的恩賜。從這裡可以看到。
我想,修不修是一回事。在沒有福德前,先去護持他人修行。不要想著,我自己修行就好了,你自己怎麼修呢。太自我了,就容易與外界隔絕對立,這就是修行的障礙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w6b9.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