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佛子的學佛心態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學佛的人,也有他的旋律,不同時間段應該有不同的生命感受。比如年輕人,不應該談著看破放下,或者談著苦空,無常無我。年輕人學佛後,更應該有活力。年輕人腎氣充足,志氣高遠,是應該出來做事業時,而不是放下時。

   在古代的印度,人生分為三個階段。20歲之前,是學習的階段,像悉達多太子,二十歲之前他就學習各種世間的技術。20歲到40歲,是成就事業的階段,就是成家立業的階段。40以後,是修行的階段,這時是真正思考人生,為什麼活的問題。所以悉達多太子,他結婚生了孩子後,要出家,淨飯王雖然是國王,但也沒有辦法。

   從這一點,年輕人應該有一種頻率,是讓自己的生命綻放,而不是躲起來,或者很消極的生活。如果你學佛後,很消極,很無所謂,那就錯了。現在是年輕階段,無論出家在家,都是應該建功立業時,到了有了成就了,再去談放下。

  很多人覺得禪很高深,禪就是能發揮我們生命力,讓生命綻放的,這才是禪。就像六祖說的,我要成佛。什麼是佛?不是跑到極樂世界,然後成佛。成佛就是生命力綻放到最佳狀態,就是成佛。今天就講兩點,年輕佛子應該有的狀態。

   第一,要做個快樂的修行人。生而為人,本來是很快樂的事情。很多人說,我就是業障重,才來做人,不然早就去極樂世界了。這句話傳了很久,假話都成了真理了。要知道,做人是很快樂的。

   老祖宗說,天地人,合稱為三才。天是何等大,地是何等的廣袤,萬物生長都靠天地,人是怎麼渺小,怎麼能和天地並稱。就是因為人有價值,他能實現和天地同等的價值,就是無私的奉獻。

   很多人來學佛,都是因為總總不如意來學佛,求的圓滿。當然,入佛因緣,各有差別。但入了佛門,應該要有做個大丈夫,做個頂天立地的人。那就是奉獻的人,和天地何其德。

   很多人內心常懷著悲傷,這就是錯誤的。可能他身體內陰性的能量結比較多。常常悲傷的人,在生理上,就是心輪沒有打開。心輪打開,很正常的人,他表現就是手腳很暖和,很熱心腸。一個人很樂於助人,我們叫熱心腸,這也是有生理基礎的。

   快樂來自哪裡?黃帝內經說的,膻中穴,喜樂出焉。也是心輪很健康的人,他每天都會法喜,樂呵呵的,對世俗的是非,就會看得很淡。每一種情緒都要有生理基礎。

   第二點,要做個富貴的修行人。富就是有福報,貴就是有包容心。培養福報是很重要。沒有福報,要修行很困難。福報又包括世間的福報,還有出世間的福報。我建議多培養出世間的福報。

  出世間的福報,就是能遇到善知識,能遇到佛法,能遇到正確的法門,和道場。很多人學佛,想要拜師,找到一個和自己有緣的明師,那是需要多少累劫的因緣。

  唐朝時,智者大師唸法華經時,唸到藥王菩薩本事品,就入了法華三昧,親眼看到佛在靈山說法。他找他的師父慧思大師印證,慧思大師跟他說,是的,說明你已經入道了。只有我才能給你印證,也只有你才能資格接受我的印證。因為過去世,我們曾經在佛前聽法華經,是師兄弟的緣分,這輩子再次相見。

  要遇到師父,跟隨他修學,不容易,需要福報。像智者大師這樣子不世出的大德,也才有福報遇到慧思大師。我們推出供僧,和僧寶結緣,就是要種下這個因,培養這份福報。

   再講包容的心,就是不排斥的心。這個世界就是陰陽相生,有好也有壞的,有善就有惡,修行人要包容惡的,負面的,時刻反省自己,這就是富貴的心。富貴的人,內心對立是很少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vkbv.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