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記憶第一的因緣?成就他人修行,就是成就自己!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我們想要得到什麼,首先要學會給予對方什麼。人要先學會成就別人,自己就能成就。你想要智慧,就學會給別人智慧,多印經書。佛弟子首先要學會成就別人的修行。

在很早以前,有個師父帶著小沙彌,小沙彌每天都要去拖缽,這個是印度的習俗。師父很嚴格,也要求小沙彌每天都要背誦佛經。那小沙彌就很苦惱。有一次剛好到一個長者家裡,長者看小沙彌愁眉苦臉,就問他。他就說了,自己又要托缽乞食,又要背誦經典,每天都很忙碌,師父又很嚴格,所以很苦惱。

長者說,那沒有關係,你不要去托缽乞食,我每天都供養給你和你的師父,這樣你就有時間專心學習經典了。就這樣子,後來一轉世,這個師父就是原來的定光古佛,小沙彌就是釋迦佛。那位長者,就是後來的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因為在無量劫以前,曾經供養過釋迦佛,成就他修行背誦經典。因為這個因緣,他是記憶力第一的。腦袋好比錄音機。

所以佛經都是在佛陀滅度後,阿難以他的超常的記憶力背誦下來。開頭的“如是我聞”,就是阿難講的。我們佛弟子,要學會成就別人修行。這個很好。像九華山的閔公長者,他就是成就金地藏修行,他自己也成就了。古人講的,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有人想要修行,我們都要盡量去成就他。他成就了,我們也跟著成就了。

我們在念經時,是修慧,但還要修福。成就別人也是成就自己。許多人學佛會偏執一個理,有人會執著放生,或者執著印經。其實什麼都好,什麼都要做,要均衡。

以前看到南方地區,大家都提倡放生,大的放生都是幾十萬的。我去過許多偏遠的地區,那些佛教都很破敗的,僧人生活很苦。許多居士對這一快關注比較少,所以我就提出了要供養貧困寺院,供養僧寶。畢竟,人還是最重要的。只有人能成佛,要先成就人的修行。

一個人成佛後,三千大千世界都震動。又看到許多寺院,破舊不成樣子。要知道,一個寺院,就是成就一方眾生的善根。法華經說的,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寺院是最重要的一個載體。

南方城市佛教發達,那山裡呢,偏遠的地區呢?我們佛弟子應該也要幫助一下他們。盡到一份力量。成就他人的修行,這個很關鍵。現在越來越多的師兄菩薩,也積極加入了護持的行列,真是龍天歡喜。護持他人,成就他人,將來就是成就自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v43w.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