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佛產生難遭遇之想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今年內我總共去了四趟九華山,五趟普陀山,四趟支提山,兩趟五台山,一趟峨眉山。都是帶隊去。因為我是帶隊的,所有的費用全免。可以說朝山很頻繁。其實呢,太頻繁了,對我不好。我的計劃中,一年去一趟剛剛好,這時能保存渴望和仰慕。但為了帶領隊伍,只好如此頻繁。每次去都要三步一拜。然後我就想,雖然我是多次來,但每次跟我來的,都是第一次來。我應該以他們的心情來量我的心情。每次拜和講解,我都當成是第一次來一樣。

有時候站在別人的位置上思考,很關鍵。或者說這是培養悲心的方式。以前我見過導遊,到了寺院門口,然後就吩咐遊客進去拜,幾分鐘後出來集合。然後他自己卻不進去,呆在門口。那時我就在納悶,好不容易到了名山了,卻不去拜拜。再一想,估計導遊經常來,因為經常,所以新鮮感就沒了,就變成機械感了。

學佛也怕這樣,很多人剛學佛很新鮮,很精進,第二年就變成老油條。剛入佛門,拜佛很恭敬,都要頂禮。慢慢的一兩年後,進寺院頂多合掌就好,估計也是因為見多了佛像,感覺不新鮮了。這個恭敬心要保持,很難。有的人越學佛,越不恭敬,因為接觸多的緣故。

每次拿起經書時,或者拜佛時,都要做難遭想,當成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想法。這樣才能恭敬啊。但我們的心,都是這樣追求新鮮。學佛也重在恆心,一顆恆心,慢慢拜佛,念佛,念出法喜充滿來,這時候就成功了。

在法華經上,佛說我並沒有滅度,我所以示現滅度相,是讓後來眾生能心生難遭之想,如果佛常在不滅,那眾生就生依賴心,反正佛都一直在,我機會多的是。佛示現滅度後,讓眾生明白佛法難聞,這時心就柔軟,如果被教化。那麼佛和諸聖眾就俱出靈鷲山,來給眾生摩頂授記。

以前每年去一趟普陀山時,我都很期待,畢竟一年的時間,往往期待了兩三個月。到了普陀山,拜佛也特別虔誠,回去時還非常捨不得。但因為來的次數多了,往往就少了難遭之想,總覺得來一趟普陀山太容易了。這是恭敬心和虔誠心也少了幾分。佛菩薩還是遠遠的,當我們生起難遭之想時,渴仰觀音菩薩,思念普陀山時,這時得到的功德和加持力就很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