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他人,出發點不一樣,結果相差太大了

作者:百家號修善無上

 

  作為一個修行人,首先我們就要弄明白一個問題,到底是為自己修,還是為他人修。如果這個問題沒有搞清楚,一味的踏上修行之路,有可能會適得其反,越修越不得要領。

  當生活遭遇某方面的不幸,或者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無法逾越之時,通常我們會在佛法中尋求答案。我們帶著無數疑問踏上了修行之路,人生的目的和真正意義是什麼?我們從哪來,又會到哪去?為什麼上天會給我們帶來這麼多遺憾?為什麼很多事情只能由上天來注定,自己卻無論如何都回天無力?究竟是誰在主導著這一切?

  我們拋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慢慢的似乎我們開始懂得了,原來人生只是一場輪迴,這一生只是千萬次輪迴中的其中一次,這一切都只是個過程,看似什麼都是真實的,實際卻是那麼虛無縹緲,也許我們仍然沒辦法知道自己的前生,更沒辦法知道自己的後世和未來,但是至少,我們漸漸的學會了看淡這一切,不再那麼執著了。

  不再這麼愛憎分明,不再如此瘋狂的追名逐利,不再過分的看重得與失,我們學會了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一切,雖然我們好像還是自己,並沒有三頭六臂,沒有宿命通,天眼通,等各種神通及特異功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真的成長了,我們的心變得寬闊了,清淨了,慈悲了。再向外看看,似乎周圍的一切原來都是那麼美好,與心相應,隨心而變。

  有的人因為看見周圍人的病痛或苦難,而心生憐憫,尤其是當自己最親最近的家人正在遭受不幸和痛苦時,他們心如刀割,為了能度過苦難,他們不惜付出一切代價,四處奔波,求神拜佛,最終也走上了修行之路,他們感嘆人生無常,自己應該要懂得適時放下,最終才能領悟真諦,了脫生死輪迴。

  無論如何,學佛的最終目的,就個人而言,就是了脫生死,因為,在生死面前,任何健康,情感,家人,財富,名望等都根本不值一提,能夠真正的證悟,得道,就個人修行而言,已經十分難得了。

  著名的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楷模,在學佛,修行,證悟的道路上一路勇猛精進,最終證得生命本源之後,返回到社會中來,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普度眾生,他說道,要想出世,就必須先入世,不入世怎麼出世呢?短暫的出世還是為了更好的入世。救度眾生,才是每一個有大慈悲心的修行者應該做到的。

  《地藏經》中曾記載到,地藏王菩薩多劫以前曾為一小國王,鄰國內的人民作惡的太多,造下了無量無邊的罪業,為了解救他們,地藏王菩薩發願:如果沒有把他們全部都度化,讓他們解脫,得到究竟安樂,直至證得菩提,我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薩秉持一顆大悲大願之心,從未想過自己先成佛,而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成佛無期”。如此大悲大願,實在令人讚嘆不已。

  在初學佛時,我明白了一些佛理,想著自己應該勇猛精進,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了脫六道輪迴,這才是最要緊的大事,一次去寺廟做義工,偶遇一位小師父,在聊天中,小師父談起自己剛出家時的師父往生的事蹟,十分令人讚嘆,最後不經意間說了一句話:啊呀,往生了也沒有什麼呢,去了之後,還不是要回來的。

  當時我非常的納悶,根本就不明白那位小師父的話,不管是不是出家人,我們每個人學佛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了脫生死,脫離輪迴嗎?為什麼還要到這裡來受苦呢?漸漸的我明白了,原來那位小師父的意思是“乘願再來,普度眾生”,是啊,我們是解脫了,可是還有這麼多眾生在這個娑婆世界受苦啊,我們能不管,不聞,不問嗎?這是何等的慈悲之心,想到這裡,對於師父們的大慈大悲,內心的敬意油然而生。

  既然知道我們還要來,那為什麼這一生不好好的修,不好好的利益他人,救渡他人呢?我們就把這一生,當做往生極樂後再回來的一生好了,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來度自己,我們自己也是來度身邊的每一個人的,這樣的自利利他豈不是最完美的狀態嗎?

  抱著這樣的存心,我們還會發脾氣,還會執著嗎?還會抱怨生活,抱怨他人的不是嗎?原來躁動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自己的內心,頓時,世界完全安靜了。

  沒錯,修行可以是為自己,也可以是為他人,當然,當你修行達到一定的層次,一定的境界時,內心的慈悲由內而發,漸漸的不再有任何的“我”的存在,一切都只有“他”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