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讀書是為明理,而非謀生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傳統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

孩子成長要靠自己,不要過分要求,讓他自由發展。教育不在於他將來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長大做個好人。

作者:南懷瑾,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

孔子的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十來個人而已。

釋迦牟尼佛一生也是這樣,真有成就的就是十大弟子,儘管經典講得那麼熱鬧。

教育是個犧牲,很難有成果,可是雖然如此,它的影響還是非常大。

人不是學校教育能夠改的了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個孩子的性情方向。看《大學》《中庸》,「性」在學理上叫秉性。秉,就是生下來帶來的,父母遺傳的是其中一部分,分成兩方面,生理、身體上的,還有思想情緒上的。

教育只是一個增上緣,老師儘量幫他,培養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像我的學生裡頭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當時讀小學的時候,誰知道他啊,現在覺得很偉大,教育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幾千年都是私人辦教育,現在是政府辦學校。推翻滿清之後,所謂最好的學校,你們知道北大、清華第一名的同學有幾位啊?他們做出了什麼事業?

不要迷信了,教育不是這個道理!不管哪一行業,在社會上有貢獻的,或者成名的,不一定是很好的學校出來的。

讀書是為明理,而非謀生

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老問題。一個人為什麼要讀書?傳統中最正確的答案,便是「讀書明理」四個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素來的教育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複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因為「生活」的意義,是人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怎樣設法來維持自己的生命,同時,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過得很舒適快樂的一生。

這都是在「讀書明理」以後,因為「智慧」、「智識」的開發了,就容易懂得了「謀生」的「技術」,和各種有利「謀生」的「智識」,也都屬於「讀書明理」。明白了「人倫」之道以後,那是當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

甚之,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拚命迫他去上學讀書。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了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

尤其是現代化的學校和課外補習等的教育方法,簡直是「竭澤而漁」的辦法,使一般還未成年童子們的腦力健康,受到過分負荷的傷害,最為嚴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幾千年人類基本的錯誤觀念。從古至今,外國也一樣,這是一個自私的想法,天下事為什麼要你的兒女好,別人的怎麼辦?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狀元?你們知道幾個?現在都要考清華北大,一百年後大家知道清華的第一名是誰?

我曾公開講過,現代教育沒有方向的。

他們受白話文教育開始,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都沒有,西方的也不懂,大家向錢看,賺錢,買房子,買股票最重要,怎麼教育啊?

古語說『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將來能有自我謀生的技術,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學問、身份、地位沒有關係,這是起碼的。學問歸學問,吃飯歸吃飯。

中國原來有很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來做『仕』的,因為他有謀生的本事。

現代教育要以修身為本

現在社會上大家帶領兒童讀經,亂讀。兒童讀經,但是大家不要弄錯了,不要把讀經和學習現代知識技術對立,不要以為讀經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養,不要以為讀經就可以當飯吃了,也不要每天讀很久,讀煩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鐘快樂地朗誦慢慢就容易背下來了,不要變成負擔。

現在大學生那麼多,就業有問題,教了知識,沒有教他謀生的技能,畢業了按理說應該貢獻社會,但是現在找婆家(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責任,這是什麼社會啊。

現在幾千個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

學校當然可以承擔人的品德修養的教育,現在學校哪有管這些啊?但現在很多中年以上的家長本身就沒有資格做家長啊。

孔子的心法弟子是曾參,曾子著《大學》,我前幾年出了《原本大學微言》就是講這個。「大學」就是大人之學,是講身心修養的。

所以「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綱要,是身心修養的「三綱」。

修養階段程度,「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就是為什麼要靜坐。我叫它七個階段:

知、止、定、靜、安、慮、得。

這個修行不一定要靜坐,不一定要盤腿,隨時都可以修養,站在那裡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養心性的寧靜。

《大學》接下來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從心性修養開始。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5g4a6Q.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防止婚外情、藥師琉璃光如來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