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戒淫—淺談青年應有的美德》二、戒淫—守身之要:(三)如何戒淫

鐘茂森博士敬述

 

二、戒淫—守身之要:

(三)如何戒淫

淫欲,它是從心裏萌發的念頭,要根本上解決,還要在心地上著手,而同時又要在事上禁止。下面我們提供四條謹供參考。

1.學習聖賢、提高志趣

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宋朝有一位賢能的宰相,叫司馬光,人們尊稱司馬溫公。當時,他沒有兒子,他的夫人很著急,覺得自己沒有生兒子,就作主替丈夫買了一個女子做妾。而且這個女子長得非常美麗。夫人就把這個女子送到司馬光的書房。司馬光正在專心看書,他沒有注意這件事,也沒有抬起眼看這個妾。這個妾為了討好司馬光,就拿起一本書問:「這是什麼書啊?」司馬光很嚴肅地說「這是《尚書》」。之後他又去專心讀書了。這個美麗的妾,在房間裏站了一會,又各處看了一下。司馬光沒有再和她說話了,她就只好自己退出了。

在這裏,我們看到一個「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的人,對於女色置若罔聞,心中全是倫理道德、聖賢教導,志趣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使是美色當前,心無欲念,巋(ㄎㄨㄟ,高大堅固的樣子。)然不動。

司馬光和劉理順(上面提到的例子)都是以聖賢的教誨作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內涵,居高臨下,那麼戒淫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儒家經典之一《禮記‧禮運篇》教導我們恪守人倫道德,盡人的十種義務:「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溫順合作)、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又指出我們不能跟著人的情欲走。「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聖人之所以治七情,修十義」。在日常生活,我們遵循聖賢教導,控制自己七種情欲,不讓它氾濫,盡自己應盡的十種道義。我們就不會犯錯誤了。

儒家的經典《四書‧大學》篇中教導我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如何修身?首先,從「格物致知」開始。格物,有多種解釋,取印光大師的解釋,格物者,革除物欲,致知者,開啟智慧。所以《大學》篇中有著名的教誨,「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以,立志無論大小,或希望自己好、家庭好,或希望國家好、世界好,都要先從格物開始,在革除物欲上下功夫。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寡矣。」(《孟子‧盡心章句下》孟子告誡我們,修養心性的方法,沒有比減少欲望更好的了。為人欲望不多,即使善良的心性有所喪失,也喪失不多;為人欲望很多,即使善良心性有所保存,也保存極少。

要把自己的志趣從財、色、名、食、睡五欲之中提升出來。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人的規律是:吃飽穿暖、住得安逸。如果沒有受教育,就和禽獸差不多。故「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這段話就是儒家的五倫。

孟子還指出:「仁也者,人也;義也者,宜也;禮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實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盡心章句下》。註:有的版本沒有說的那麼全,據朱熹《孟子集注》說:「如此則理極分明」)孟子這段話就是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仁,就是講究愛人;義,就是做事合理;禮,就是履行規定;智,就是具有智慧,知識;信,就是講究誠實,合起來,便叫做道。

這五倫五常,就是古聖先賢教我們的道德。願各位朋友,都能記住它,理解它,實踐它。

現在全國各地兒童讀經活動逐漸開展起來,青年人也要抽空補課。在這裏介紹一些眾口皆碑和行之有效的聖賢經典,供參考:《弟子規》、《三字經》、《孝經》、《大學》、《論語》、《中庸》、《孟子》、《禮記》、《易經》、《朱子治家格言》、《了凡四訓》、《老子‧道德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佛說十善業道經》等。

其中《弟子規》是我們做人的基礎,應從這裏落實。淨空教授在2005年新年獻禮致辭中特別指出:「願我同倫特重十善業道及弟子規的認知與學習,務必百分之百的圓滿落實,此乃化解一切災難之根本修行大法!」

 

▶▶▶返回《孝與戒淫—淺談青年應有的美德》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