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觀音菩薩有三部經,不是獨立的,都是附在大經裡面
所以,觀音本地,這是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身邊的觀音菩薩,是指這個人。這不是普通人,他早就成佛了,佛號叫正法明如來。「如《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曰: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所以這是已經成佛的。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建立這個道場接引眾生,菩薩跟彌陀的緣深,阿彌陀佛在教化,他當然到那裡去幫助。以菩薩的身分,這是降一等,以菩薩的身分去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
「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他示現做菩薩,這就是佛門裡面常講倒駕慈航。成了佛了,再回頭到菩薩地位上來,幫助阿彌陀佛。一個世界,就是一個道場,只能有一個住持,不能有兩個。佛是道場的主人,所以一個大道場只能有一尊佛,不能有兩尊,其他的佛來了統統是菩薩身分。就好像一個學校只能有一個校長,校長的老師要到這裡幫助你,也是教授的身分,也不能做校長,菩薩就是教授的身分。
諸佛如來在西方極樂世界擔任教授,像觀音、勢至這樣的身分,人數太多了。他自己有沒有道場?有,他在他自己道場他是佛,就是說他是校長,到這個學校來教書,他是教授的身分。這個是事實真相。你要到他的那個世界,他的佛國土去參訪,很容易,你每天都可以去。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修學是無比殊勝,教授是諸佛如來,化身作菩薩。
所以觀音,經典上佛給我們介紹,在極樂世界這一位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的助手,他久已成佛了,這是個倒駕慈航,以菩薩身分在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我們知道這樁事情,馬上就聯想到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為什麼?他們沒有一個不讚歎阿彌陀佛。如果光讚歎不幫助,那這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一定要去幫助,幫助就是一定要幫助阿彌陀佛去教學,幫助阿彌陀佛的教學肯定都是菩薩身分。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就是不離開極樂世界,不去參訪十方諸佛如來,十方諸佛如來都到極樂世界來教學,統統接觸到!
「又《觀音三昧經》雲:觀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來。我為苦行弟子。」「此中之我,即釋迦如來」,這釋迦牟尼佛自稱的,觀音菩薩成佛在他之前,觀音菩薩成佛的時候,他是他苦行弟子。這就說明釋迦牟尼佛跟觀世音菩薩的關係,釋迦牟尼佛曾經做過他的弟子,他是釋迦的老師。
「又《首楞嚴經》曰:觀世音菩薩於無量劫前,於古觀世音如來」,這個就早了,這不是極樂世界的觀世音,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這是觀世音如來,這不是一個人。「受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他那個時候修什麼法門?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法門,修這個法門。「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返聞自性,得無上道」,無上道就是成佛。這《楞嚴經》上講的,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他就成佛了。
《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一章經文完全講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有三部經,不是獨立的,都是附在大經裡面,你看《楞嚴經》裡頭這一段,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也是一部經,專門介紹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楞嚴經》上有,《華嚴經》上有。
《華嚴經》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訪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在《華嚴經》裡面的開示,有講到他自己修行,也講到教化眾生,自行化他都講到。菩薩的地位是第七迴向,十住、十行、十迴向,十迴向第七迴向。「普門品」裡面是屬於《法華經》裡頭第一品,專門介紹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的觀音菩薩是等覺菩薩。所以,這三部經我們所看到的觀世音菩薩級別不相同。
《楞嚴經》裡面偏重在菩薩自行,他自己怎麼修成功的,說得很多;《法華經》的「普門品」幾乎全講菩薩救度一切苦難眾生,這個講得很多;《華嚴經》上用善財童子參訪,他自行化他幾乎分量是相等的。觀音三經。世尊在這個經裡面特別給我們介紹,我們看到後面,最後一節經文你就看到了。這個世間如果有災難,急難恐怖現前的時候,你就歸命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念,災難就能化解。這是觀世音菩薩無盡的悲心,也是他本願功德圓滿的成就,他要沒有多劫的修行,哪有這種能力。就像阿彌陀佛建極樂世界,人家是五劫修行,真有東西。
我們跟菩薩感應道交,也得自己要具備條件,我們自己的條件愈厚,他加持的力量愈大。我們什麼條件也沒有,也能加持,加持的力量不大,可能災難是沒法子避免,把災難減輕;如果我們自己有功德、有力量,菩薩加持,災難就沒有了。這個道理要明白,然後你就不會責怪菩薩靈不靈,為什麼對他保佑多,對我保佑少,菩薩有偏心,你這樣子就造罪業了。
這個加持,一般的原則,你有一分功德佛加持一分,你有十分功德佛加持十分。你沒有功德,有的都是罪業,這就很麻煩,菩薩想加加不上,不是不加持你。這個世界造罪業的人多,但是有真修的人,造罪業的人還能夠倖存,這是托真修人的福,但他不知道。
這修行人他還在罵他,還在羞辱他,瞧不起他,實際上他修的功德保全你現在的災難減輕。這是人不知道恩德,不了解事實真相,真叫忘恩負義。可是修行人不會怪他,為什麼?他很可憐,他沒有人教他,他本來也是佛。為什麼會做這些壞事?沒有人教,被習俗染污了,被現代這些媒體、社會風俗習慣教壞了,所以不能怪他。他自己不知道,還在造罪業,這真正可憐,他將來還是有果報的。
佛菩薩的心何嘗不希望一切眾生的災難統統化解,只要他肯回頭,他能懺悔,真的能化解,不是假的。佛經上的比喻,罪業好比是黑暗,千年暗室,一盞燈就照明了。那一盞燈是回頭、覺悟,罪業就消掉了。要知道,定功能夠把罪業伏在那裡,它不發作,不是滅掉;智慧就滅掉了,智慧一開的時候,罪就化掉了。所以定,戒定能伏煩惱,戒伏得淺,定伏得深,慧能夠滅煩惱,這是戒定慧三學,它作用在此地。
《觀經》說,這是《觀無量壽佛經》,「謂大士頂上圓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釋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薩,無量諸天以為侍者」 。這菩薩示現的相。觀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造的像幾乎是彷彿,一樣的,差別在哪裡?差別在戴的帽子,頂上圓光,他戴的帽子。這帽子當中,觀世音菩薩的帽子是一尊佛像,站著的佛像,這釋迦牟尼佛像,立佛;大勢至菩薩戴的帽子是個寶瓶,你一看他就分出來,就有差別了。
觀世音菩薩手上通常拿的是楊柳枝,這是表法不一樣。大勢至表智慧,觀世音表慈悲,行門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所以救度一切苦難眾生。大勢至菩薩表智慧用意很深,慈悲如果沒有智慧,慈悲帶來了負面作用。你看佛家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可是還有兩句話,「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話怎麼講法?如果沒有智慧的慈悲,帶來就是禍害、就是下流。
這就說觀音跟勢至不能缺少,觀音是外,大勢至是裡,外面是慈悲,裡面是智慧,所以才能普度一切眾生。佛代表自性,代表理體,自性、理體它沒有形相,所以它沒有任何表示,代表本體。菩薩代表從體起用,從體起用就是這兩種,一種是智,一種是行,大勢至菩薩代表智,觀世音菩薩代表行。智跟行是一不是二,智行合一,這是哲學上所講的。所以,佛里頭確實有高深的哲學。
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四九集) 2011/6/11 日本岡山淨宗學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