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密碼》用「愛的真諦」去布施你的善心

董復華

 

  ★用「愛的真諦」去布施你的善心

  請各位仔細想想,是否捐過錢佈施過給乞丐;是否捐過錢佈施蓋寺蓋廟。請問各位!誰的功德大?坦白說:我回答不出來。因為我不知道各位是佈施了何種「善心」?怎麼說呢?一般而言,我們如果在路上遇到行乞的人,我們都只會把身上的零錢拿來作佈施;但如果是財佈施於寺廟的興建,您就不會只捐幾十塊,相信最少也有幾佰塊,甚至幾仟塊,幾十萬塊或上佰萬都有可能。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差別呢?

  很簡單,因為「人性」。您佈施給乞丐施捨的是「同情心」,並不是出自於「真」的善,所以會有不捨。但捐錢蓋寺廟,能替您消災祈福,所以您便會捨得布施較多的錢財。這種心,終究還是「為了自己」的善,也不能謂之為「真」善。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作用,只是此善只能為您積一些小的福德,而不能稱之為功德。

福德與功德差別在哪裡呢?差別在於一個「真」的心。「行善」即是修行,修行即是修「真善」的心。行善不在於金錢布施的大小,而在於其心是否真,「真」到不加考慮便會自然而然的去做。

  各位善知識!「福報」就像是存在天國銀行的錢,也就好比你存在人間銀行的錢一樣;你想要過好的生活,有房子、有車子,能享受一切美好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你就得努力的行善積德來補充天國銀行的存款才能一直保有一切;否則,縱使擁有金山銀山也總會有坐吃山空的時候。

  現在我們就能了解,為何那麼多的名人熱衷公益慈善事業。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港星劉德華及李連杰都成立了慈善基金會,所以他們為何能有今世的成就且一直如日中天屹立不搖,可想而知啊!我相信這些今世受到他們幫助的眾生,在未來世中一定還會成為他們的員工或影迷,來繼續的支持這些熱心公益的公眾人物。

  有的人一生到往生後還留下了數億的財產,他能帶走留到下世再花嗎?行與不行全看他今世累積的福德與功德,如果夠多,相信他還會再轉世到他子孫之下,繼續享受他前世留下的財富;所以才會有「今世的子孫,來世的祖先」一說。

  一個人如果前世做了特別的善事,今世讓他飛黃騰達,但今世卻只知道享樂,不管他人疾苦,全無慈悲之心,當他福報〈天國銀行的存款〉用盡,不僅他下世得重頭再來,他所留下的財產也必被不肖的子孫敗光殆盡;這不也就另外說明了為何有的人投胎在富貴之家,卻只享了一時的富貴榮華,而無法保有一生;那是因為你前世的福報尚存一些,當用盡時,你天國銀行已無存款,在你坐吃山空的情況下,縱使你辛勤工作,也徒勞無功,家道中落。

  你會說:我沒做壞事啊!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訴各位善知識!沒做善事就是在做壞事。以陽間法來說,沒傷害侵犯他人便無違法,但你今生今世雖辛勤工作,卻都是以自己享福為主,完全無視於身邊親人與眾生的存在;你在享福的同時,即便在耗盡你天國銀行所存之福德,今世你又無行善,補充天國銀行之存款。

  試問!運氣與福報是相對等的,福報用盡,當然運氣也為之殆盡。

  看看社會上有多少人在行善積德呢?有慈濟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會員、有創世基金會的社工、有各類型慈善機構的義工、有行天宮免費為人收驚的歐巴桑、有放生協會、有許多捐錢出力的善人善舉、有法鼓山、佛光山、慈濟...。太多太多志同道合的人在默默地為社會付出一己之力、仔細想想、我們取之於社會、但自己到底回饋了社會什麼?

  ★當您了解了「真心」才能改變一切,以後您在行善的時候,對眾生也才會漸漸養成一種行善而「不著善相」的真心。

  拿我之前來說,雖了解了福德,功德就是存在天國銀行的錢,但做時,心中總是想著我要「行善積德」的念頭,而不是出自於「自然而然」的心。但如果你能先從日常生活中的小地方去改變,對身邊的家人及朋友真心的付出之後,你會發現,原來真心付出雖是不會有要人回報的慾望,但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你的真心,所反應回去給你的快樂是如此的「真」實時。你便會了解到「助人為快樂之本」及「眾生皆平等」的真義。

  以前我開車看到路上有賣玉蘭花,我會抱著同情心去買,但現在心中卻只想著,太陽這麼大,他們這麼辛苦,想必生活不寬裕,也許家中孩子學費欠缺,在付錢的同時,我會很感激的跟他們說聲謝謝,謝什麼呢?

  謝謝他們給了我行善回饋社會的機會,謝謝他們給了我感激的眼神讓我感到快樂,謝謝他們賣了這朵花給我,讓我只花了二十塊又不用下車就能聞到花的芳香。

  請問!您認為是誰幫了誰呢?雖然我舉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我說過了,行善不在數目,貴在誠心,況且如果連微不足道的小善,都無法悟到要行真善的心,你說你會真心誠意的行「大善」,那也只不過也許是因為你生活較富裕,而著相在金錢上的數目或量的大小之上而巳,怎麼能謂之為大善呢?

  這也就是為什麼慈濟人在行善之時,還很謙恭的對幫助的人說「感恩」呢?感恩什麼呢?相信各位善知識已了然於心了。

  惠能六祖說:「不思善,不思惡,那個才是自己本來的面目啊。」

  不思善不思惡,不是叫我們不做一切善行,而是行使一切善行後,不留一絲痕跡,不留一點成就感,不留任何願望與心境,一切任何心都沒有。

  故修行最怕的是-「面對一切外境,常把反應留在心境中」,就像您做了善事,雖然或許您已到了不求回報的境界,但您「心」中卻還是認為您做的這件事是「善事」啊!所以起了「心」認為這件事是善事,也是心中有妄啊!因此,心(不住)一切善惡,心中最後連(不住)二字也不住,才是真無住。

  也就是說您為善時,如能將此事視為己事,出於自心,就像是為自己做的,把眾生當做是自己。請問?您幫自己的忙,您怎麼還會認為是在作善事呢?譬如說:您幫自己買件衣服穿,付錢的同時,您會認為是件善事嗎?如果您幫助別人也能有此心,便是心不住善念,心境上就像是自己每天雖換穿不同的衣物,但您總不會每次換穿衣物的同時,都去想這件衣物在哪買的或多少錢吧!其實說穿了,如果您能悟通「眾生是您所生,您是眾生所生」,那作一切善又怎會起妄心去行善呢?

  因此楞嚴經說:「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噬,惡業俱生,故有劫數。」它的意思是說;你吃羊殺羊,死後為羊,羊變成人後又來殺你吃你,如此循環,因果怎麼了結?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行善也一樣啊!你起了妄念行善幫人,雖此妄念是正妄,但也因你起了「心」,今世你幫了他,來世他又得報恩於你,於是你又欠了他,你的來世又得回報他,雖是善因善果,但如此循環,因果又怎了結?因果未了,又怎能真正自在。因此神佛才會說:「行真」善的人,才會得真正的大自在快樂,這時神佛也會誇讚你「真行」。

  佛說;佛法平等,無高下故。是說大地眾生皆能成佛。因此梵網經又言:「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此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之即殺我父母。」。前世你姓王,今世你姓張,下世你姓李,到底誰才是你的祖先?所以佛說:「百姓同宗。」也許你前世的父母正流轉於畜牲道,如果你不知道吃了它,不就等於吃了自己的父母。

  世間凡人無知,相互吞噬;故如來才制「不得殺生傷害生命。」昆蟲之屬,尚不得害,況且同類相殘,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未來必定成佛,既是過去的父母,也是未來的諸佛,怎可傷之?

  如能明白此真理,您行善時還會起心認為自己是在做善事幫助他人嗎?如果你作惡,您還會認為你傷害的只是跟你無關緊要的人嗎?

  如您能悟得「真」理之「心」(真心),興慈濟物,不為自己做享受,那麼人人都無困苦,事事就都能圓滿了;同時,您自己也能得到圓滿果實,如江河中的水漲了,船自然就會高起來。所以我們常誇人順境時會說;他的行情最近水漲船高。

  因此不論您信奉的是什教,只要您能以一種慈悲心,恭敬待人,不自大高傲,不矯作虛偽,他人見到你一定會恭敬客氣;如果只恃一己之才能,老氣橫秋,口是心非。為聲色名利,每天算計,那麼就算人家恭敬你,恐怕也只是虛應的、是虛假的。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各位善知識!三藏十二部經,不也就是為了你我的貪瞋癡,不也就是要我們行戒定慧來破解因果,使我們戒除貪欲,抱著慈、悲、喜、捨的心來打破愚迷邪痴,如能依此處世為人,那處處都是華藏境界了!

  ★「我們應該要想的是怎麼處世為人,而不是想著怎麼為人處世」

  處世為人是先想著怎麼以世上眾生的利益來處事做人,而為人處世卻是先想著要怎麼做人處事於世上,來替自己得到最大的利益。

  各位善知識!或許各人因為機緣際遇的不同,因此彼此的信仰也會有所不同;但各正派宗教教人修行的「心」,卻都是同一個「真」理啊!以此真理的心去行世事,便是各宗教要我們找回的真心啊!

  因此,何必去爭論誰的經典、經文才是最棒的呢?何不跳脫「心魔」的擺佈,找回自己原本就清淨無為的心,來做自己的佛,自己的神,自己的上帝來創造自己未來的命運呢?人常說:「心神不寧」。心若存邪念,所拜之神即為邪神,心與魔打交道,心又怎麼會安寧呢?心念若正,所拜之神為正神,正神是不求回報的,且會賜福賜德,心自然自在安寧快樂。

  西方諺語說:「人總難免一死,但並非人人都死的有意義。」

  東方諺語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指的就是那「正氣」所鍊出來的真心,它永遠像舍利子般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伴隨著您到每一世,永生自在快樂。

  了凡四訓中有一段故事我覺得很棒,再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以前有一個女人,到廟裡燒香,想布施卻又家境困難,找遍全身只有二文錢可以捐獻,但廟裡住持卻親自替她誦經懺悔祈福。後來此女貴為宮妃,攜帶了千金來廟裡布施祈福,住持只派了徒弟替她迴向,因此她就開口問道:「我以前只捐兩文,您就親自為我祈福,今天捐獻千金,您為何只派徒弟替我迴向?」高僧說:以前布施雖小,心意真切,非老僧親勞,不足以報答。今日布施雖多,心意卻不如之前真誠,因此徒兒代勞即足也」。依此可見:千金為半善,而二文為滿善。

  還有以前一個神仙名鍾離,傳授呂洞賓點石成金之術,以利行善濟世。呂祖問說:「這種金會還原嗎」?鍾答:五百年後,終究還是要復原為石。呂祖說:「這樣豈不是害了五百年後的人嗎?這種法術我不想學」。鍾說:「修仙要積滿三千功德,就憑你這句話,三千功德已算圓滿達成,可以學仙了」。所以,各位!為善必須發乎於真誠自然,事後不牢記在心裡,則雖小善也能達成功果。

  譬如在慈濟的會員裡,有真心奉獻的「慈濟人」,也有為了替自己積功德的「半善」之人,也有只做財佈施敷衍自己良心一下的「小善」之人,也有在慈濟行善,卻對家裡父母沒有克盡孝道或對手足之間也斤斤計較之人,太多太多形形色色的行善人。

所以囉!為什麼在同一個團體或做同一件善事的人,還會造成所得的福德與功德上的不同呢?因為用的「心」不一樣啊!所以您說用淨化的心、正喜的心來行善,能使您事半功倍,您認為修心重不重要呢?

  ★「心若不正,誦經萬遍,也無功德;心念若正,一念既起,已是功德。」

  若懷有企圖行善,施恩望報,就是終生行善,也止於半善而已。如以錢財濟人,若能做到付出金錢而心裡沒有感覺,幫助了某人卻像沒有這個人的存在,如此便進入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修行境界,一心清淨之境,則一文錢足以消千劫之罪啊!

  若施恩於人而心不忘,或施恩而望報,那麼即使黃金萬兩,也只是半善而已。其實說穿了,行善就是不在自身的利益上打量,如果與自己的利益相對時,能犧牲自己而成就他人,表面上雖然吃虧的是自己,受益的是對方,但其實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自己啊!

 

▶▶▶返回《生命密碼》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