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心不除,塵不可出,誰能真正降服淫欲心

  在《賢愚因緣經》中記載著這麼一個典故:很久以前有一位大光明王,他管轄著500個小國。有一天,大光明王乘坐大象出去遊玩,這頭大象突然淫欲心發作,馱(ㄊㄨㄛˊ)著大光明王去追逐一頭母象。大象在樹林裡狂奔,象師讓大光明王抓住樹枝才得以逃離,大光明王脫險之後,大發雷霆,想要殺掉這位象師,說他馴服大象做得非常的不好,差一點就害死了國王。

  象師說:「大象已經馴服了,只不過今天這頭大象被淫欲迷惑住了,這個淫欲之心非常難以調伏呀,這個不是我的過錯。希望大王寬恕三天,大像一定會回來,到時請大王看看我調伏大象的手段,那個時候,如果國王再處我死刑,我萬死不辭。」

於是大光明王就批准了,三天之後,大象回來了,象師就把七顆鐵丸燒得通紅,逼迫這頭大象吞下去,大象不敢違背,吞下熱鐵丸就死了。

  大光明王頓時就有所覺悟,心生感嘆,他感嘆什麼呢?感嘆這頭大象馴服得非常的好,象師讓他去死,大像也不敢有絲毫的違背。但是呢,這麼馴服的大象,卻控制不住自己的淫欲心。看來這個淫欲心比死還要難對付啊。即使你不怕死,卻不一定能降伏淫欲心呢。那麼誰能降伏淫欲心呢?

  當時,有位天神就讓這位象師回答大光明王:「佛能調伏淫欲心。大光明王聽到之後,就發願說:這麼頑固難伏的淫欲,唯有佛能調伏。於是當下立願,希望自己能夠成佛。從此以後,大光明王歷劫精進修行,從未懈怠,直到今天,終於圓滿成佛。佛陀告訴阿難尊者:當時的大光明王,就是我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云:「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輪迴的原動力,是障礙佛道的病本。眾生在六道輪迴裡生死輪轉,根本的原動力就是被情慾所牽纏。《圓覺經》云:「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我們修行想要成就,想了生脫死,超越輪迴,必須降服淫欲之心。

  下面我們共同學習幾個降服淫欲妄動之心行之有效的方法:

  1、要認識淫欲的危害與罪過,下定決心、發大誓願,徹底剷除淫欲。我們一定要清晰的認識到淫欲是嚴重的煩惱,是輪迴的根本,萬惡淫為首,淫欲造作的罪業無量無邊,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要下定決心,立定志願,一定斷除淫欲,以此為重戒,寧捨身命不敢毀犯,如此便可止息躁動的淫欲之心。

  2、《佛說四十二章經》云: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這句話就是說人的慾望是從胡思亂想來的,不胡思亂想就會歸於寂靜而得清淨心。明白了這樣的道理,我們要一心念佛、要專心念佛,用阿彌陀佛替代所有的妄念,所以斷除淫欲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一心念佛。

  3、至親觀想,我們把一切的男眾都當成自己的父親,把一切的女眾都要當成自己的母親,生起慈悲度脫之心,而不能生邪思邪念,這是真正放下邪非。

  4、視眾生如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視一切眾生為佛菩薩的化身,生起恭敬、尊敬之心,不敢有絲毫歹念。

  5、《觀世音普門品》說「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如果有眾生淫欲心重,只要常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淫欲。

  6、每天持誦《楞嚴咒》,以佛咒的威力,拔除無始以來的淫欲種子。此咒功德不可思議,降魔得定,滅除煩惱以及淫欲種子,如果覺得全咒太長,可以只持誦咒心。

  7、人一定要有正事幹,千萬不要閒著沒事,無事生非。所以每天都要刻定定額,念佛、拜佛,誦經,聽經,每日功課絕完不缺,還要隨緣盡力行善,修積功德。

  8、飯飽思淫欲,要少吃少睡,尤其是晚飯少吃或者盡量別吃,既能減輕腸胃負擔,保養身體,又清淨心地,用功辦道。

  9、勤於鍛煉,勤於勞作,把身體自然產生的精都轉化為氣和神,即無精可漏。睡覺時也保持吉祥臥,即使夢中也不會失去正念。

  10、不淨觀與白骨觀,通過觀想自身與他人身體的種種污穢不淨現象,消除對慾望的貪戀,常觀白骨,常念生死無常,如此久久用功,便能清心寡欲。

  11、法空觀,《般若經》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當知世間一切,不過都是夢幻泡影,皆不可得。要看破放下,熄滅一切貪戀執著,滅除一切淫欲之心。

  淫欲的果報極慘烈,現世即感倒霉、運氣差、耗錢財、被人欺負、卑賤、家庭不和、婚姻不順、工作不順、精神恍惚、自卑、恐懼、乃至種種惡疾、死亡等等惡苦之命運,若不真切懺悔命終即投身畜生、地獄等三惡道,備受煎熬累劫難出。

  由於情愛的重縛,在漫長的生死之中,我們造作了無量無邊罪業,難以解脫。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我們要了脫生死證得菩提,也必須從此了結。願一切眾生了知淫欲的危害,戒淫、斷淫,得身心清淨,證無上菩提!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防止婚外情 | 佛教文章分享 | 學習傳統文化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