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子得子,富裕官榮,子孫發達,長壽康寧,聰明睿智的古今惜字感應

  1.榆王者香字筱蘭,青囊濟世,貧者施以藥,活人無數。創立惜字社,砌造字紙庫,收買焚化,灰送長流。一朝四鄰失慎,獨王宅未遭回祿。後匪過王宅數次,亦無損失。有人告王曰:“火起之時,見火上有人執旗保護君宅。又匪過時聽匪令曰,毋許損害。此乃先生惜字之功,所以神欽人服。”其人欲入惜字社,王許之,並曰:小善報近,大善報遠,施不望報,請勿多言。其後王壽九十,子孫俱顯。同社之家,皆興盛焉。

  2.江蘇揚州甘泉縣。高明字厚夫。乏嗣。遂發心立惜字會,收買字紙焚化,又牆上招貼,如有揭下之碎字紙,提高收價。及每年底春聯報柱之碎字紙,格外提高價值。並以收字紙多寡定節賞之輕重。雇工莫不爭收,境內毫無遺棄,每年如此。生二子,賢孝發達,效世貫顯。壽八十九無病而終。

  3.四川萬縣的馬九如,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九,雖然生而笨拙,但是很敬惜字紙。他常於廢紙垃圾中,仔細的撿拾字紙,收集焚化,並將字灰送入江河裡。同時,他也勸募許多友人,共同出錢收買字紙,聚集很多,一起焚化,然後再將字灰送入江河中。他如此勤於敬惜收拾字紙,進過三、四年後,忽然智慧大開: 喜好讀書,博通經史子集;凡是古今一切書籍,皆能過目不忘,頗有文名。但是仍然惜字如故,不曾懈怠。他的親友都感到訝異,皆認為是敬惜文字的功德,令他由愚轉智。

  4.豫省西南鄉自治學員張永慶。畢業後,即充本縣科長。因公外出夜宿文昌宮,夢見帝君訓曰,爾生好善,專習字紙故有今日。但小業不知果報命爾勸之。傘扇刻字,難免亵字之罪。既窮且夭。茶食店,點心店,糕饅上印字。一入咽喉化為何物,其罪更大。不生啞子即絕後嗣。應用器物上刻字,任人坐踐其上,家不能興。紙扎店剪字,灰必飄揚,罪同亵字,終生窮困。夢醒而起,歸告縣長,縣長不信。旋即暗查各小業有茶食店無後,生一啞子。遂令糕饅不印字。該店並願敬惜字紙。印書送人。以抵印糕之罪。不一年其子能言。科長將夢中果報。忠告各業,以茶食店引為明證。各業俱改悔,而後窮者轉富,夭者轉壽。病者轉愈。科長自此辭職。與各業戶立一惜字會。專惜字紙。生子聰明,而家也富厚也。

  5.泰州錢駝子,開張雜貨店。素不信敬惜字紙,生意淡薄。生一子聰明,遂入學堂。由高小而初中而大學,亦不惜字,可為有其父必有其子矣。遇有經書典籍,隨筆塗之以墨。日間墊坐,夜間枕頭,毫無忌憚。子未卒業,身行江中遇風,舟覆而亡。駝子恸甚,哭子而昏。見子在前曰,我父不惜字紙,又不以義方教子。我因不惜字絕壽,望父改悔前非,否則無良好之結果也,言畢不見。子醒後語於人曰,吾子不惜字紙絕壽,勸子惜字。雲雲。於是收買字紙,五六年復生一啞子。印送惜字書萬卷,又敬惜三年,啞子忽然能言。遂發終身惜字之願,家店復興,壽亦高大。

  6.青州西南有寺改為高小學堂。寺內藏經最多。有學生四人宿其內。雪夜嚴寒,兩人用經燒炕,一人以經燒水洗面,一人心非之,勸之不止。燒爐兩生回家共宿書房。其家常以字紙拭幾硯,擦垢污。舉家患瘡疾。復以燃燈糊窗裱包物。二生父母俱瞽目。夜半起火。所有房捨財物都付焚如。燒炕之學生與其子,俱焚死。燒水之生,後患滿面惡瘡。歷數年,非常痛苦。後誠心忏悔,勉力惜字乃愈。心非之生,得小康之果報。終生惜字而無間焉。

  雍州邵秀才名全,法政畢業。有友人欲刻惜字書勸世,向之募助。邵曰,我豈吝財耶,無如世界文明,非但不敬,反而作踐,誰之過欤,莫如不刻送為佳。一月之後。忽有一武人持春秋刀入室曰。吾奉關玉皇之命來問爾罪。爾既讀書,緣何阻人印送惜字書,使人相率效尤,爾罪大矣,快速前來試吾一刀。邵懼甚,即叩頭謝罪。曰。敬惜字紙,並非迷信。字養千口,民生必需。無字無文,國乃不昌。吾願抄傳刻印,立惜字會收買字紙焚化,並畫尊像朝夕叩拜。武人叱曰,姑照汝言復命,饒汝初犯,再觀後效,遂出門而去。邵於是惜字十年,家業富足。常對人曰,一言獲罪,莫甚於阻人為善也。尚祈慎之。

  7.廣西某有才。敬重字跡,收買焚化。污者浴以香水或柏水淨水,曬干後焚,行持二十年未敢少懈。某本無子,晚年得一子名德生。天資聰穎,不僅過目成誦,而下筆萬言應試無不高標。著書言說,韋草江花。英華錦繡,人爭羨之,大有洛陽紙貴之慨,其父喜不自勝。乃訓德生曰,汝所以得有今日者,未始非吾平日勤惜字紙之報也。汝宜教後世子孫敬惜字紙。亦如吾之生平則世世必出一鴻儒,亦如汝之博學也。德生唯唯遵命而行,教子孫惜字。由是福壽益增,門楣丕振。凱不懿欤。

  8.陝西俞文宗字煥章,任江西某縣縣長。聞窯戶於磁器上寫字,或蠅頭小楷,以壯美觀,因此射利亦厚,沿成惡習。殊不知破碎必棄之糞土,俞公稔之此弊。下車伊始,即出告示。其文曰,為出示嚴禁事。字為國粹,關系文化殊深。昔倉聖造字以代結繩,而後世人群記事始備。文明進步,於此肇基。教化大行,賴此發展,任何人士俱應敬惜。國粹所關,文化所系,何彼無知窯戶,竟敢於磁器上寫字炫美,希圖射利。可知磁器破碎,棄之糞土,終古不滅,污亵殊甚。本縣長下車伊始,不忍不教而殊,合亟布告周知。從此一律嚴禁,毋許窯戶於一切磁器上寫字炫耀。傥敢故違,立即提究不怠。其各凜遵毋違,特示。遂終其任而市上無有字之磁器。俞公少時,虔誦惜字寶訓。並敬惜字紙。在任時,公余逢人勸化,並印送各種惜字書萬部。公之子孫均顯達,而公亦得壽考之征。

  9.嘉興西鄉方子俊字秀夫,富而悭吝。中年得一子,癡呆多病。妻董氏,甚賢淑。力勸其夫廣行善事,敬惜字跡,收買殘籍淫書。夫乃允,遂照行。俊游山水,偶見古廟廂屋內存舊板數堆,殘缺不全,泥污朽爛。詢之住持僧以無主答之。俊與住持說明將舊板運回。全者並之一箱,箱外題明某經之板,爛者補之,造樓而藏,不正之板盡行焚毀。後子疾無藥而瘥(chài),不獨不呆,且極靈敏。又生一子,得七孫,俱富厚顯達,人仰慕之。

  10.淮安柏敏字廣學。有才名暗行陰德,人莫知之。喜收因果善書,抄錄分送。破舊則黏補整齊,惜字如寶。並重印感應直解,惜字因果,八德善章送人。函索即寄,面索必恭而贈之。並勸以敬惜勿穢,慎勿高擱,如不閱則轉送他人。力行數十年如一日,壽登耄耋(mào dié),子孫繁盛,如此祝壽,謂非惜字報乎。

  11.東台縣郭福五字壽光。少讀書習字,動於字上加字。路遇一人謂郭曰,汝字上加字,字跡不清,作踐殊甚,壽派三九,又派無子。雲雲,其人頓杳。郭異之,後改悔,並珍惜愛敬,廣傳文帝功罪律。一日販貨於外,船泊小鎮歇宿。此時同泊之船甚多,郭見岸上字紙糜爛,逐一撿收。因晚未撿得齊,擬天明再撿,舟亦逗留。同泊之舟開未多時,忽聞前船遇盜,郭舟獨免於難。又見該處宋姓行主,家四壁糊以報紙。宋無子,勸以積善求嗣。宋雲無力,郭以不費錢不出戶,亦可積善。宋請詳言,乃告敬惜字紙。將四牆報紙先用淨水潤濕,輕輕揭下,俟干焚灰,付之通流。若時時如此存心,遇有字紙必拾,積久即可得子。宋聽之,即奉行惜字功罪律,果生一子。郭婦亦生子二,壽七十五歲。

  12.近州康缙紳。出入帶大小布袋系於腰間,拾取道路牆縫字紙,納入袋內。污穢者另納一袋,歸洗曬干焚灰。遇航江海船多托之帶下江海。聞其船遇暴風將覆呼號無效,惟灑字灰則船穩風平,履險如夷。至今海船多喜帶字灰保險。康壽九十四,子孫五世發達。惜字功效誠非淺顯,灑灰尚有救命之功,拾取亦有顯達之報。人豈可不惜字紙哉。

  13.阜寧康永善。珍重字跡,收買字紙殘書廢籍,立會建爐。雇工收拾,付以麻袋竹簍鐵鉗鐵鏟鐵鉤,污穢者鉗之,遠者鉤之,另置洗曬。招貼牆壁者鏟之,收歸焚化,灰送之河。遇破磁碎器或磚瓦有字者,埋之淨土。凡有惜字之書,功過因果,各種善書,捐資印送。其余風流小說、淫書畫、邪詞曲、春宮方,遇有如此諸書,均收而焚之。後入寺游覽見字紙一箱。詢僧欲售,唐盡買歸,送之字爐焚化。壽九十八而終,子孫繁衍,富貴兩全,惜字福報,有如此者。

  14.亳州汪登科字連甲。與兄登第,弟登瀛,同居一室。兄弟怡怡,創立惜字社。科第均販貨江南。祗瀛弟為塾師,勤勸學生家長,捐資廣印惜字功罪果報,並感應篇放生文各善書,請兄帶至江南施送。因守書遲延三日,同業各船不守而去。嗣科船行至江南某處,滿載貨物,適在該處兩日前火燒貨棧數十家。科貨到此脫當,其價提高,貨鋪售空。又到幾船,而該貨復賤。同業不服,察科何緣,乃知系守善書,及平時惜字故耳,所以得遇此機,而獲厚利。後同人均仿效,立社惜字,俱富裕焉。

  15.蘇中某大學文科教員尤少卿。專尚時髦,翻文言為白話,並作風流小說,不惜字紙。日伏案見父至,忘其死,問何來。父曰,帶汝歸。遂與父同行,見一高房,封固森嚴。二人監守其內,哀號哭泣,聲聞數裡。遂問之。守者曰。爾既讀書,應知不惜字,不尚文,及編邪詞淫曲者,入此無間地獄,永不超升,斷絕香煙。尤聞之,驚魂喪膽,毛骨悚然。父曰,速悔改,可轉禍為福也,少卿醒後,則曰見鬼見鬼。細細思量,頓覺前非。遂下筆留心,改其所為。並書寫勸人勿踐字紙文,印送同志。行之二年,生一子焉。

  16.曹縣姚封翁,家饒裕。子入學肄業。天資魯鈍。有一人突入曰,我奉命來,因汝存心惜字,勸化多人,故添汝子智慧。袖出一丸,與汝子食之,遂不見。翁異其事,視手中丸有光奪目,知非泛泛。令子食之,後果聰慧異常。博通今古,學理精深,旋征博士。生孫五,曾孫十二,均顯達。

  17.孟兆熊字翼飛,金陵人也。幼敬字紙,作文勸世。並刻印各種惜字書,功過格,果報錄,及文昌帝君訂惜字功罪條律,捐資印送勸世。後孟乘輪赴蜀,行使川江,船忽觸礁。未兩分鐘,船人皆沉溺,獨孟於水中似有人托浮江面,旋遇救,得不死。壽亦高大,子孫榮貴。謂非樂善惜字之感應乎。

  18.江蘇興化縣曾善夫。讀而未成,日漸貧窮,遂將祖產之田五頃陸續典盡而亡。妻蔣氏,於夫故後十日生一子,名孤保。八歲喪母,與鄰人劉興隆販賣青貨生意。後見人拾字紙,遂於賣貨之暇亦拾字紙焚化,灰送之河,十余年如一日。並不知父母有田典出。年深日久,以為父母賣盡。因焚字紙於家內殘書破卷之中,檢出古契數紙,共田五頃,坐落某某處。又於拾字紙時拾得鈔票一卷,疑有人遺失,守之兩日,並無人問。歸而檢閱,乃拾圓壹張,洋五千元。遂請人贖田一二契。越數年聚有花息,又贖數契。五六年間完全復業。開張海貨店,立字紙會收買字紙,每年傾助若干。取妻賢淑,生子聰明。此因惜字而得契復業。天道福善誠信然也。

  19.山東歷城縣陳立基字孝根。年四十余膝下空虛。路見字紙必拾歸,香水洗滌,曬干焚之。又見子女用廢書夾線,乃以素紙訂冊換之。無錢則典質,朔望焚之。多則十日或五日一焚。灰置大河,或埋淨土。行之六七年,一夜夢中見有一人來請。行之一所,形同文廟。宣聖端坐殿上,陳乃匍匐叩首。宣聖下來笑而握手曰,君惜字紙有功,吾門中選一人為爾子,昌大門楣,以見天之崇德報功,毫發不爽。乃令人送還,時已達旦。厥後妻忽有孕,果生一子,天資過人,頗擅文譽,人仰之如泰山北斗,後甚顯達。

  按:此如宋之王曾,因其父敬惜字紙,後夢宣聖示兆。以曾參分性托生,後果生子。故名曰曾。身極顯貴,名垂青史。足征天之報施。古今如出一轍,願世人仿而行之,則亦必如王陳兩氏之獲報焉。

  20.冀州張青年,學子,少孤窮,閒游新書局,問何書可觀。該局經理即以風流詞曲愛情小說與之。張閱罷歎曰,此書直接害青年,間接害國家,非毀不可。問所值及種類,該局出書名價目表示之。青年歸以告母,索錢買書。母以為需用之書,钗钏與之,而焚於該局門外。母聞大駭,後青年於家中字紙灰內得元寶兩只,持以奉母。母喜曰,吾子焚淫書而得金,後必有福。後一夜青年夢一人與之言,謂爾相貌不貴,因爾毀淫書,玄靈玉帝命吾為爾改貴相,他日毋負初心。遂用手向青年面上一抹而去,形貌頓異,非凡相也,後果顯貴。附錄:袁了凡曰。青年能取淫穢邪書惡狀及謗書焚化者,得子孫忠孝節義報。好閱淫詞小說與聖賢書並藏者,得子孫淫佚報。編淫詞,子孫娼優下賤報。作踐經書,子孫癡愚報。引經書語作諧谑(xuè)話柄,轉世喑啞報

  21.熱河呂旺,妻韋氏。四十無子。雖家貧不能行善,然平素喜拾字紙。污者韋氏洗淨,焚送清流,恆久不懈。夜忽有人敲門。問誰。答曰送子到兩口惜字家也。呂聞之初不解其意,啟戶寂然。後果生二子,家小康。一子見廟內殘碑臥地,旁列溺,字跡污亵。歸告其母,出資移碑,置之潔處。一子於道旁廁所小菜廠垃圾桶堆糞處,處處留心,遇字必拾回洗曬。一日天井內拾得紅紙一方,上書雷字。其弟於屋內亦拾得紅紙,上書朱衣點。母聞之喜曰,此佳兆也,天祐惜字。必有平地一聲雷,朱衣暗點頭之報也。其父專收字紙,令二子入學校插班。後二子均發達,孫亦能繼志,書香不絕。

  22.蕪湖鄧萬琪,多方惜字。遇道路遺棄,拾投字簍。與碗磁有字,拾埋淨土。遇草紙邊有字跡,則剪焚之。見人作踐坐臥字上,必婉轉勸戒。而於布上鞋裡字戳,則請改花樣。一日鄧忽患病,夢文昌帝頒饬令一道。內稱不惜字紙罪律,如滅字剪字坐字踏字嚼字撕字,污穢書籍,臥榻穢亵,書本夾線等等。天律有專條,作踐者均有顯。而敬惜者,亦有酬庸。如汝敬惜字紙,延壽三紀。廣勸同志合力行之,並募捐收買,多訂白字本換貧農針書夾。隨處隨地,吉祥護佑。其速行毋違,特谕。萬琪看畢乃蘇,後競勿藥而愈。益加奮勉,矢志進行,兒孫繞膝,家亦饒裕。

  23.鎮江丹徒縣大路鎮趙業豐。家貧,業煙工友,常以不識字為恨。每見斷簡殘篇片紙只字,惜如命脈,拾而焚之,灰送長江。一日拾得鈔票五十張,每張俱五元。遂自開小煙店於江都縣。煙紙不用字號,煙名以花樣別之。如桂蘭則畫芝蘭,仙鶴則畫白鶴之類。包銅元銀元及裹物,均用素紙。生意盛極,捐資收買字紙焚化,厥後竟能識通文。妻戴氏,亦賢淑,勸夫廣行眾善。生六子,孫二十。又開了分店於淮陽各縣,每號資本多豐盈。壽享八十三歲,此豈非惜字福報之征欤。

  24.福建永福的黃琴農(名羲)對我說:他的祖父海濤封翁(古代因子孫顯貴而受封典的人),是黃莘田先生的侄子,跟隨同胞兄長黃心庵縣令,在江西高安縣衙門做事,一絲不苟。心庵先生因病回福建,海濤先生將所帶的剩余的銀兩購買東茶送給哥哥,他們兄弟如此友愛。他曾經做了一件袖子寬大的布袍,吃飯後就出去,沿街撿拾廢棄字紙,每天都是如此。在污穢的地方有字紙,特別要仔細地撿回家,親自洗滌干淨。常常撿到銀兩、錢票等東西,又換成錢請人幫忙撿拾。在李赓芸方伯(李赓芸,1754-1817年,字生甫,又字許齋,號書田,嘉定人,乾隆五十五年庚戌二甲第二名進士,官至福建布政使)主政福建期間,曾經建議嚴禁在靴鞋中貼寫字跡,受到大力嘉獎。從江西回來時,才五十歲,沒有一天不把惜字作為重要事情來做。壽至八十二歲而終,真是三十年如一日啊。沒過多久,他的兒子養九先生通過大挑(大挑是清朝乾隆年間制定下的一種科考制度,為的是讓已經有舉人身份但又沒有官職的人有一個晉身的機會)一等,改任教職,也享壽七十多歲。兩個孫子也成為生員,其中一個就是琴農。我請他在家教兒子們讀書,這是他為我講述的。

  琴農又說:福州的惜字社最多,而因此獲得福報的,扳著指頭也數不過來。其中獲福最快的,例如介石社的發起人林星航先生(林錫赓,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進士),家庭很貧窮,經常以東西作為抵押雇人撿拾字紙,並且邀請志同道合之人募集工錢,每天要收得一百斤為標准。如果不夠數,就在後兩三天內補齊。這樣力行了僅僅三四年,林星航就在癸卯科中考取鄉試,甲辰科中接連考中進士。即將參加鄉試的時候,一個朋友知道他失去教職家中貧困,推薦他為某位考生代考,因為監考的士兵阻止而未果,冥冥中似乎有所主宰。同社內參加惜字的楊姓人、吳姓人、方姓人,也先後考中了。(原載於 《弘化》2015年第1期)

  25.惜字局中有一個姓孟的辦事人員,他向來不讀書,卻偏偏懂得敬惜字紙,自己說十幾歲開始就沿路撿拾字紙,樂此不疲。每年在所拾到的字紙中多有所得,或是銀錢,或是首飾,數量雖然不多,而對於貧困之家多少有所幫助。一年在除夕的前一日,合計本年的收獲,了無所得,也不放在心上。第二天除夕,家家戶戶掃除出來的廢紙沿街堆積,孟耐心尋找,果然有很多字紙,拿回來檢查,發現其中有一張錢票,面額五千文。

  26.福建閩縣的廖家祖先積累了巨大的陰德,我的母親鄭老太夫人常常稱道。母親是廖家的表侄女,所以對此非常了解。每當談及舊事,談到廖家兄弟的父親,大家稱為廖太翁的,曾經在台灣郡署中做一名書吏,在某一年曾經私自焚毀海盜案的卷宗一冊,因此保全了數千人的性命。廖太翁平生又最敬惜字紙,常常自己背著一個紙簍在偏僻的街巷撿拾字紙,即便是污穢不堪,難以用手來拾的,也一定要撿起來清洗干淨焚化,這樣做了幾十年而不知疲倦,這也是文人學士很難做到的。他們家世世代代對待家中婢女也非常寬恕,一直都是及時將她們許配人家,凡是風俗上有的試妝、回門等禮節都不減省。人們問他,他說:“婢女也是女兒,忍心另眼看待嗎?”他有如此的厚德。這都是乾隆、嘉慶年間的事,我母親所親眼看到的。當時廖家還沒有興起,現在則廖家兄弟相繼登科第了:長子廖鴻翔,是嘉慶戊寅年的舉人,在廣東做知縣;然後是廖鴻禧,是道光乙酉年舉人;然後是廖鴻苞,是嘉慶丁丑年進士,在江南做同知;然後是廖鴻藻,嘉慶己巳年進士,擔任江西糧道;然後是廖鴻荃,是己巳年榜眼,現在官至尚書。鴻苞字竹臣,鴻藻字儀卿,鴻荃字钰夫,兄弟三人都是翰林出身,也是近代所罕見的。

  27.天津的陶德貴是一個跛腳,妻子目盲,四十八歲懷有身孕。有一天,她看見有人乘轎進入門內,不久隨即消失,便將此事告訴丈夫,夫婦倆都感到很奇怪。就在這同時,陶妻忽然分娩,便生了一個兒子,因此取名為天賜。 天賜性情孝順,好拾字紙,幼小行乞,供養父母,人人皆稱他為孝子。他都將乞討來的飲食,先供養父母,自己卻吃樹皮草根,頗為可憐,令人同情,因而人們多會給他飲食和銅錢。他常將剩馀的錢,收買字紙焚化,紙灰送入江河。

  有一天,當他在焚化字紙時,火內忽然出現十雙金元寶。他便以此為父母添購衣物飲食,讓父母生活豐足。同時,他仍然廣收字紙,並且赈濟貧寒。後來他的父母先後病故,他便買地安葬,守墓三年,不久娶妻生子,家境安康。

  28.益州的程萬裡,字鵬飛,祖宗數代都敬惜文字。他亦常拾字紙,聚集焚化,然後用紙將字灰包好,選擇清淨的地方深埋。他的家境雖然並不寬裕,但是仍然敬惜字紙,不曾中斷。

  有一天,他爲了深埋字灰。正在挖地時,才挖了將近一尺深,忽然聽到響聲,發覺有點光澤,仔細查看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一堆黃金,黃金上面還刻有“天賜善人”等字。他拾得這數萬黃金之後,更加廣收字紙,還砌造多處的"惜字爐",供人焚化字紙,並且設立“惜字會”,倡導敬惜字紙。

  29.湖北的凌雲志,平生敬惜字紙。雖然家貧,有時候還典當衣物收買字紙,見到字紙必定隨手撿拾,然後焚化,再送入江河。

  有一天,某銀行招考人員。凌雲志的文筆不佳,主考者本來不予錄取。適時忽有客人來訪,主考者無法謝絕,不得不為應酬,在匆忙間,誤將凌雲志的考卷放入錄取的卷堆裡,後來也忘記檢查抽出,於是將他記錄於榜單,貼出公告。後來主考者查知此事時,已不能更改榜單,因此猜測此人必有陰德感應,所以才能誤被錄取。於是問凌雲志說:“你在家裡,平時做什麼事情?”他答說:“我平時敬惜字紙而已。”主考者聽了才真心折服,認為這是因為惜字的功德而感應他被錄取。皇天不負苦心人,凌雲志後來升任蹈銀行經理,家境轉富。他成立“惜字會”,廣為收買字紙。兒孫也都聰明博學,各有成就。

  30.膠州有一位乞丐柳元章,年老孤苦,人們可憐他,多會給他錢。他便買一個麻袋,每日撿拾字紙,十年不曾厭倦。夜宿廟中,將日間所拾的字紙焚化,紙灰則送入河流。有人笑他愚笨,他常答說:“我已經老了,又無錢積德,若連敬惜字紙的隨手功德,也做不到,那就白活了。我別無所求,但願周善人生個富貴之子,就心滿意足。

  周善人名叫德全,家財百萬,廣做陰德,五十歲卻仍無兒子。他知道元章雖為乞丐,但能撿拾字紙,因此多喜歡給他錢,二人因而熟識。有一天,德全坐在廳前,看見元章進門直入內室,但是隨即不見,忽聞僕婢報稱,夫人生了一個兒子。於是他便派人四處找尋元章,才得知元章已於那時去世。於是他將兒子取名為元福,猶如紀念元章復生。而元福長大後,也非常富貴。

  31.浙江紹興的趙德全,在考大學前三天,訪友夜歸,路經文昌宮,看見宮內燈燭輝煌,有三人坐在殿上議事,他便在旁竊聽。面向東坐的人說:“此次大學考試,楊某考取榜首,趙德全得第十名。”一人面向西坐著說:“此二人的功德平均,但是趙某父母敬惜字紙。”另一人面向南坐著說:“趙德全可居榜首。”才一轉眼瞬間,宮內燈燭與人皆寂然不見。

  趙德全很驚奇的回家告訴母親此事。他的母親說:“此事若是真實,你應當終身惜字。你平日孝順,又能惜字,上天一定會保佑你的。”放榜後,他果然得第一名,因而將此靈事告訴楊某。後來二人聯姻,楊某亦敬惜字紙,二人之子孫均聰明賢孝,富貴顯達。由此可見善有善報。上天不負有德者,只是早報或晚報而已。

  32.博學多才的左煥,好談男女淫事,擔任多家書坊的主筆,愛編淫詞書畫,並且不敬字紙,常以字紙擦物,平日又作惡多端。左煥的妻子在生產時,七日難產,醫藥無效。同時,左煥的肩膀生一毒瘡,潰爛痛苦難忍。他在恍惚間,看到死去的父親責駡他說:“你們夫妻不敬字紙,又作淫書淫畫,爲惡多端。所以你的妻子將死於難產,你將死於毒瘡。除非你們痛改前非,改作善書勸世;遵行道德,敬惜文字,發願力行諸善,虔誠持念《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鸷文》;並且印送數萬卷,廣收字紙焚化,再將字灰送入江河,如此才可免罪。”說完後,他的父親便消逝。左煥醒來,非常驚懼。立即遵從父親的教訓,一一發願力行。才過兩時,他的妻子便產下小孩。五六天後,他的毒瘡也痊愈了。他從此便見字如命,逢人必勸,不敢稍懈,因而家業大振。

  33.湖南孫貴生,敬惜字紙。污穢者洗以柏水,焚後灰埋淨土。廿余年如一日。生二子,一團副,一將軍。親友效之。均皆顯貴,子孫亦多。此系埋葬字灰之報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