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01

  度厄,是人生的常態

  《西游記》原著中有一個細節,很少有人在意。

  當三藏法師在流沙河遇阻,見到沙悟淨的時候,他脖子上掛著的並非念珠,而是9個骷髅頭。

  用沙僧自己的話說,那是被他吞下的9位取經人的“遺物”。

  原來,三藏法師和沙悟淨並非初遇,他們早已有過九世宿緣。

  歷經九世的苦難,最終才能取得真經。

  撥開神話的外衣,吳承恩留給世人唯有“踏平坎坷成大道”這7個字。

  少年不識愁滋味,中年方知萬事難。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

  那個在我們眼中膽小、懦弱的三藏法師,一路蹒跚,卻始終步履堅定,將一個又一個的坎坷拋在了身後。

  作家陳岚說過:“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雙膝顫抖仍然往前走。”

  度厄,是人生的一種常態。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人生變化萬千,遇到它並不代表不幸將要來臨,也許它只不過是命運對你的考驗。

  02

  善良,是一種選擇

  三打白骨精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也是《西游記》中最為精彩的章節之一。

  最初看到這一回時,我也曾不止一次地為大聖叫屈,甚至在心底不斷地罵唐長老糊塗。

  當被這個世界蹂躏了千百遍之後,我才明白:有一種選擇,叫善良。

  唐僧真的完全被白骨精的幻化之術蒙蔽了嗎?其實未必。

  大聖第一次除妖後,那些齋飯現了原形,三藏法師的心中已然信了幾分。

  但是以三藏法師恐傷蝼蟻命的本性,只要傷害沒有加身,即便知道對方是妖,也不想傷害。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三打白骨精之後,他明知荒山野嶺生人勿進,依然願意救下紅孩兒和老鼠精。

  羅曼羅蘭說過:“善良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

  人們一生中難免會遇到欺騙、背叛、猜忌、敵對,但是別人的惡,不能成為自己不從善的理由。

  看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禅師見一蠍子掉到水裡,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蠍子蟄了他手指。

  禅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蠍子狠狠蟄了一次。

  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禅師答: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

  那救蠍子的傻禅師不正是屢次向妖怪施救的唐僧麼?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因為選擇善良太難,能夠堅持選擇善良更是難上加難。

  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觀音大士會選擇唐僧作為取經人,並且他也能夠取得真經解救世間苦難的真正原因。

  所謂人間冷暖,無非就是用很多個善,去化解所有的惡意;用很多個美好,擦拭世間的骯髒。

  03

  知足,是最大的富足

  很喜歡《西游記》中的一首詞: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

  那天,師徒4人在冰天雪地中,被困通天河。

  雖然河水結冰,但是仍然有沉沒的危險,可此時卻見無數人影在上面匆忙奔走。

  唐僧疑惑,向鄉民詢問緣由。

  得到的答案卻是:

  “河那邊乃西梁女國,這些人都是做買賣的。我這邊百錢之物,到那邊可值萬錢;那邊百錢之物,到這邊亦可值萬錢。

  利重本輕,所以人不顧生死而去。常年家有五七人一船,或十數人一船,飄洋而過。見如今河道凍住,故捨命而步行也。”

  於是,連一向淡泊高遠的三藏法師也不由得感歎道:“世間事惟名利最重。”

  這是三藏法師的自省:人只要不知足,便會被名利束縛,甚至捨生忘死地被名利驅使。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無求品自高。

  莊子在《逍遙游》裡說:“鹪鹩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索求太甚。

  人這一生,赤條條來赤條條去,萬般皆帶不走,唯知足,才能獲得最大的富足。

  04

  自己,是最大的敵人

  “心猿意馬”是《西游記》中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詞。

  這四個字其實代表的就是唐僧的私心雜念。

  很多人喜歡唐僧和女兒國國王的故事,83版《西游記》中更是將那首《女兒情》唱得纏綿悱恻。

  原著中雖然不見那麼多柔情蜜意,但是僅憑回目這句“法性西來逢女國,心猿定計脫煙花”,以及初見女王時的“似醉如癡”,可見對於三藏法師來說,這是一場“桃花劫”。

  都說最難消受美人恩,雄關易闖,情關難過。

  這裡沒有妖魔作亂,也沒有高山險灘,年少時總以為這一段仿佛過家家般兒戲,但是成年後才發現,這才是人性中最大的一次考驗。

  因為他所要面對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那女主喜孜孜欲配夫妻,這長老憂惶惶只思拜佛。一個要洞房花燭交鴛侶,一個要西宇靈山見世尊……女帝真情,指望和諧同到老;聖僧假意,牢藏情意養元神。”

  故事的最後我們都知道,三藏法師揮劍斬情絲,徒留下夕陽下女王的怅然若失。

  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擋你前進的腳步,除了你自己。

  唐僧剛開始踏上取經路時,烏巢禅師曾傳授他一部《心經》,並且也對他說: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師徒4人在西天路上一路降妖除魔,其實指的就是一個人在人生路上掃除心魔,戰勝自己的過程。

  05

  捨得,是有捨才有得

  《西游記》第九十八回,唐僧師徒歷經千辛萬苦到達靈山,但是領取真經時,負責傳經的阿難、迦葉二尊者竟向唐僧索要人事,佛祖還公然“護短”。

  最後,唐僧把自己唯一的“身外之物”紫金缽盂送給兩位,才取得真經。

  年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也像大聖一樣,叫嚷著不公平,想要給阿難、迦葉一點顏色看看。

  但是現在重新翻看原著,佛祖的那段話卻頗為耐人尋味:

  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

  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捨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

  不捨不得,小捨小得,大捨大得。

  這才是這段佛祖說這段話的真意。

  賈平凹說過,會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那就是“捨得”。

  人越長大就會越明白,人的一生都會經歷兩難的選擇。

  既然選擇了,就有取捨。

  捨,既是一種做人與處世的哲學,更是一種人生經營管理的藝術。

  請記住:所有的失去,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7/56739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