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疾病10%外感,20%傷於飲食、習慣,70%是因為它!

  身體照顧得再好,只占生命的10%

  2002到2003年,筆者有幸接觸到一門學問。這門學問是由清末的一個叫王鳳儀的東北農民創造。

  他是對我人生產生影響最大的幾個人之一。作為醫者來講,他對我的震撼是觸及靈魂的,是非常大的震動。

  實際上是我非常慚愧,覺得自己過去是一個很糟糕的醫生,按照真正醫者的條件去衡量,根本不及格,是連普通醫生的資格都不夠。

  當時一位出家的師父介紹我認識了他的曾孫女,叫王元五,我稱她做王老師。是她把領我進了這個學問的門。

  進門之後,我傻了眼:這個體系對人的揭示是那麼明晰,可我過去壓根就沒有想到過。

  王鳳儀老先生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更明晰,他把一個人的構成分成了三種元素——身、心、性。

  在“身”和“心”之上還有一個“性”。就是說,生命是由這三個層面(三個元素)構成的。

  《黃帝內經》對於這個“性”可以說是沒有描述,可能隱含有,但從概念上沒有。

  那麼鳳儀先生把構成人的三要素點得很清楚,而且把這三要素對人的綜合作用,以及它們各自所占的比重,都很清楚地勾畫出來了。

  他曾用秤來比喻這個性、心、身對人的作用:在人生命的三個元素裡面,每一個東西所占的權重是不一樣的。

  他說,性、心、身三界是有機聯結的統一體:“人非三界不能生。身為物根,心為命根,性為德根。運行起來,彼此依存,相互制約,不能分割。不過在運用時,有主次輕重之分。”

  比如說,你對“身體”做到了100%好,但相對於整個生命來說也只是做到10%。如果對“心”做到了盡善盡美,也只占到40%。

  如果是把自己的“性”做得好的話呢,可以占到60%。就是說:如果不管“心”和“性”,“身體”就是做到滿分,也是不及格。

  為什麼說“怒傷肝,恨傷心”?

  作為一個醫者,對自己過去那種行醫的經歷,對疾病的治療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這也是很慚愧的一個地方——自己過去充其量所著眼的只是那個10%的身,況且不一定能拿滿分。

  我們過去所認識的中醫也好、西醫也好、現代科學也好,實際上都局限在“身”,也就是形而下的層面。“心”這個層面也有所觸及,但是“性”這個層面,根本就沒有。

  “心”要影響“身”太容易了。“身”要影響“心”就費勁了一點。這是物理學上的常識概念:能量級別低的,影響能力級別高的是很困難的事。

  但能量級別高的,影響能量級別低的,卻是很輕易的事情。實際上“身”、“心”、“性”就是這樣一個能量級別的關系。

  用孔子的話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性”就是道這個層面的東西。

  形而上是“性”,形而下是“身”,介乎它們之間的就是“心”。這樣的話,實際上我們除了關注“心”,更應該關注“性”。

  講到“心”,我比較喜歡用《尚書•虞書•大禹谟》裡面的一句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心”這個層面,用人心和道心去分比較清楚。

  “性”這個層面,鳳儀老先生界定得很明晰。他就把性分成三個層面:“天性”、“禀性”、“習性”。

  天性——從中醫陰陽的角度來講,是純陽無陰,是至善的。

  禀性——正好相反,是純陰無陽,是不善的。

  習性——就是後天習慣養成,教育、朋友圈子影響……所以這個習性有陰有陽,有善有惡。

  天性是純陽像太陽一樣,禀性是純陰像烏雲一樣。人的這個身體也是要靠天性的陽光照射,才能夠承載我們這個正常的生命。

  如果受到禀性烏雲的遮蓋,天性的陽光無法照身體,就像大地得不到陽光,萬物就無法生長。心身得不到陽的照耀,很多疾病就會來了。

  《黃帝內經》中有很多講陽氣的內容,講到了它對生命是這樣的重要。陽氣如果沒有了正常的住所,人就會折壽而不彰。這就說明了生命對於陽氣的依賴。

  那這個陽氣的根本從哪裡來呢?實際上是從本俱的天性中來的。

  “禀性”是障礙天性的主因。因為禀性障礙以後,天性的陽光就無法滋養照射我們的心身。

  而禀性的表現形式,實際上就是一些不良的情緒,就是怒,恨,怨,惱,煩。

  怒傷肝;

  恨傷心;

  怨傷脾胃;

  惱傷肺;

  煩傷腎。

  禀性對於生命作用的能量非常大,這也是令我們很多醫生搞不清楚的地方。

  比如,說脾胃的病治好了,可是不久又來了,反反復復,就是不知道導致脾胃的疾病的源頭原來是“怨”。

  所以一個人如果有胃病,應該看他是不是動辄喜歡埋怨人。我們應該去查找生活中這些因素。

  為什麼我用震驚這兩個字呢?因為過去對於我們的“性”,對於我們發場脾氣,壓根就沒有認識到能對生命產生那麼大的影響。

  反而對吃錯了一點東西、受了一點風寒會很警惕,但這個地方做到100分也還是10分。

  情緒是諸毒之首

  情緒可以說是諸毒之首,它完全不似砒霜或鶴頂紅,貼有毒藥的標簽,大家才不敢輕易去觸碰它。

  正因為情緒沒有這些標簽,它甚至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毒害人。鄉間俚語常言:死都不知怎麼死的!放在情緒身上再契合不過。

  前面曾經提到,情緒是最大的漏,多少精氣神都會被它漏掉,多少福德都會被它漏掉。

  ●學會控制情緒

  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疾病,但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疾病,用藥物治療的作用非常有限。

  所以我們把命交給藥物是不對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藥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很多病是無法用藥物解決的。

  不僅是藥物能夠治療、不僅是西醫能夠治療。過去我們把康復只束縛在西醫、藥物這個很小的點上,是因為我們被“洗腦”了。

  但我們不是不要西醫,而是要合理使用,正確利用。西醫在搶救和控制上是非常好的,但在慢性病、絕症層面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病是一種現象,如果可以找到病的本質,就可以對症下藥治愈疾病。

  病痛反映的是緣起規律——我們的疾病是由很多條件共同構成的,我們只要拆掉一個條件就可以讓疾病走。

  就好像我們想讓一個汽車開不了,我們不需要把整個汽車都炸了,實際上只要拆掉一個輪子或者拔掉油管,它就跑不了了。

  百病生於情緒,而情緒卻是個假象,它來源於我們對於生活中所有發生的事情賦予的意義。

  比如,我們之所以對舊愛不能釋懷,之所以自怨自艾,部分原因或許是因為在分手或者悲劇發生後,我們常常不能重拾自己的身份,忘記了身心靈的和諧。

  並陷入了消極的能量中無法自拔,將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白白將自己的能量給了那些人。

  很顯然,我們為過去的事花費越多的能量,留給現在生活、創造、行動所用的能量就會相應減少。

  又比如,一場吵架(或者誤會等)就如同一個15磅的啞鈴,想象一下,把這個啞鈴裝在我們的口袋中去上班,雖然我們努力想視而不見,卻無法如願。

  在過道走路的時候,它把牆壁撞得叮當作響;坐下的時候,它狠狠砸在了椅子上;起身又感到他在拖拽自己的襯衫和褲子。

  只要它在我們的口袋裡,我們就不可能忽略這個該死的啞鈴。它消耗能量,同時吸引著我們的注意。

  為何不選擇放下啞鈴,給自己松綁?如果無法一步到位消除情緒,那麼可以用這9個方法來一一根除:

  1.傾訴

  2.回避

  3.運動

  4.娛樂

  5.想得開

  6.自己想適合自已的方法

  7.換位思考

  8.放得下

  9.提高境界!

  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每一個帶著負電的電子,必有與之匹配的正電子。而美好的心情會吸引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情會有很高的能量級別,能讓身心和諧健康!

  換句話說,如果一件事看上去極壞,那麼一定在其中也有一些極好的東西。

  萬物本無好壞,是我們置於其上的價值觀讓情緒升起,繼而傷害了自己和他人。

  每一件事都對我們有利,唯一的問題是我們自己是否願意開闊心胸,去改變,去發現。我們就是要進行整個生命的乾坤大挪移,轉換到一片新天地!

  世間疾病10%外感,20%傷於飲食、習慣,70%是因為情緒。所以惜命最好的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6/56357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