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獲得觀世音菩薩感應的具體有效方式!
獲得觀世音菩薩感應的方式
感應的道理非常微妙。“感”是因,就像聲音;“應”是果,就像谷響。對著山谷喊,叫做感;山谷中有聲音回應,叫做應。
感應的方式用比喻來講,就是“水清月現,水濁月隱”,這是講我們心清淨祈求,觀世音菩薩自然就現在我們心裡做加持。如果我們心不清淨,也現不出加持。感應又像敲鐘,“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有多強的誠心、多大的善心,感應就有多強、多大。以上是總的要點。下面具體解釋:
分二:(1)能感三心;(2)感應六相。
(1)能感三心
就是三種心:至誠心、改過遷善心、利他心。修觀世音菩薩的法門,要得到菩薩護佑,這三心一定要修好。
①至誠心
念修的要訣只有兩個字——至誠。古人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小到世間一才一藝,都要有誠敬心,才能成就、才能精微入神。古代有個象棋大師叫奕秋,他教人下棋專心致志才能取勝。世間小技藝都要這樣,何況我們要感通佛菩薩,怎麼能不至誠恭敬?心至誠才靈驗,不真誠就不能感通(三心二意、半信半疑、隨隨便便,都是不真誠)。
要獲得觀音菩薩加持,不能有任何懷疑。懷疑是最大的障礙,有懷疑就不靈驗。《大悲陀羅尼經》中說:“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只排除一種情況,就是對於咒語懷疑,比如心理懷疑有沒有這樣靈驗呢?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心裡這樣不信,那下至小小輕罪也滅除不了,何況重罪。)古德說:“唯有狐疑是棄才。(只有狐疑不信排除在外。)”《大悲陀羅尼經》中又說:“唯除不善,除不至誠。”哪種人持大悲咒不靈驗呢?就是不誠心和不善良的人。
我們細心看《觀音感應錄》,很容易發現,得感應者都有一個共性,就是虔誠。比如,他們深深信仰菩薩,幾十年如一日,在危難中全身心皈命菩薩,平常誦經念咒態度恭敬,在菩薩面前許願不雜半點虛假,這一類都是內心誠懇的相,誠懇就是和菩薩相通的關鍵。
再看海外雜志上刊登的一件事:
有位闊人家的少奶奶有個女傭人,聽到少奶奶天天念佛,女傭人很羨慕。她想:少奶奶已經這樣有福,還繼續修福,還在念佛,我也應該念。她就請少奶奶教她念。
少奶奶正在吃荔枝,瞧不起她,就說:“你還配念佛?念什麼?荔枝核!”
她信以為真,就成天念荔枝核。不久她的兒子掉在海裡,後來回來告訴母親:“好危險!船翻了,我掉在海水裡,有一個東西把我漂起來,一直漂到海灘上,我上岸回頭一看,好厚一層都是荔枝核。”
女傭人為什麼能得到真實的感應?因為她念的很真、很誠懇,雖然念的是荔枝核,但她心裡認為自己是在念佛。她念念都真實,當然得感應。大家想想,連念“荔枝核”都能得感應,可見眾生的心和佛的心是相通的,自己誠心祈求,佛當然是回應的。所以,能誠心念觀世音菩薩,一定得加持。關鍵要相信自己正念這一句時,菩薩決定就在心中,一心專注、誠懇,就能感通。
我們念時沒得感應,要檢查自己有沒有盡到誠心,萬萬不能生邪見,認為佛法不靈。唯一要責備自己誠心不夠,更要發忏悔心、發大心,來求得觀世音菩薩加被。
我們來看一則感應事跡:
宋代遵式大師,也就是著名的慈雲忏主,曾經很刻苦地修般舟三昧,以九十天為一期。他平時苦學而吐血,身體十分虛弱,在道場當中,兩腳皮膚又開裂,但他用盡誠心來修法,自己發誓就是死了也不管。
有一天,他忽然覺得像在夢中,見到白衣觀音用手指著他的口,引出惡蟲,又從指端流出甘露注入他的口中,遵式大師當下就感覺身心清涼,病也一下子消除了。他修忏圓滿出關的那一天,頂相隆起有一寸多高,聲音大如洪鐘。大眾都驚歎敬仰。
遵式大師創立天竺寺,建造光明忏堂。大師在架上每一個椽子、每一片瓦時,都念大悲咒做加持。後來經過三次寇難,火都自動息滅。這都是大師心念虔誠、願力堅固而得到的感應。
所以要知道,誠心的力量不可思議,緣起不在別處,就在這一念心上。“一切唯心造”,心就有這樣微妙、誠心就有這樣大的作用。
遵式大師持咒加持感應殊勝,這是因為他心精誠專注,這個加持就加上去了,這股力量一定按緣起律發揮它的作用。
所以,我們持名、念咒、誦經、祈禱,心越誠敬越好,當下是什麼心,就會出現什麼效果。古人寫經,能讓經文字字放光,根本原因就是心達到了至誠。把心力放上去,加持就出現。今天的人誠心不夠,所以沒有成就。
再看:
過去有個劉山英,某一年冬天讀了《了凡四訓》和《俞淨意公遇灶神記》,深深相信命自我立、福由自求。
在這之後,他忏悔自己的罪過,每天跪著念誦觀世音、准提佛母的經咒、名號,祈禱母親長壽。凡是救濟眾生的事,他都歡歡喜喜地去作。
有一次,他母親忽然舊病復發,比以前更嚴重。母親對他說:“我這是三十一年前生的老病,每次發病很快就好。今天你正念誦經文,反而病情加重。這是我年老福薄不能消受吧!”
他哭著說:“這是兒子誠心沒到,妄念沒有除掉的罪過。”
劉山英當即就焚香,對天叩頭痛哭,發誓要消除一切妄念,讓母親的病早日痊愈。
他母親已經五天滴水不進了,這一天忽然開口說自己想喝粥。
他那天晚上夢見所供奉的觀音大士招呼他母親一起坐,而且給一杯綠水讓他母親喝下。第二天病就減輕了一半,再過幾天病就痊愈了。從此以後再沒有發過病。
由這件事他更相信感應如響應聲,誦經也更加虔誠。
聽了這個公案就知道,誠心要從自己心裡發出來。劉山英前面誦經時,誠心並沒有由衷而發,所以沒有大的感應。後來他焚香、叩頭、痛哭、發誓,這是真心流露,當下就感通觀音大士。我們一再強調誠心要由衷而發,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很多人流於口頭,做的多半是表面文章,像忏悔、發願、發心、依止善知識,並沒有由衷發起真誠心,所以才不見效果。這一點務必要反省自身。
宣化上人講經時曾講到他東北家鄉有一個人,以前做強盜,到處打劫、強搶、綁票。
有一次,在搶劫時和人打仗受傷,療養了半年多,不見有任何好轉。他這時覺悟過來,知道自己做了壞事,所以傷口總不見好,因此就發願:如果我的傷能好,我以後再不作土匪,我就到我父母的墳上去守孝!
他發了這個願之後,沒有幾天傷就好了,於是他到父母墳上去守孝。在守孝期間,發生了很多奇特的事,有一件是為大眾求晴、割肉祭天的事。
那是在他守孝期間,連下了幾個月的雨,天總不晴。他想這樣會把所種的谷子都淹死,因此他就求晴。求晴要有所表現,他就向天發誓:如果三天之內能停止下雨,我就把身上的肉割下來供天、供佛。
發願還沒到三天,才過兩天半時,雨就停止了。他要履行諾言,就在佛前拿刀把自己的肉割下來,大概一、二兩那麼大的一塊肉。割下肉以後,人就昏死過去。過了一陣子,才活過來。
這時有位縣長路過,見地上流得滿地是血,心想這個人割自己的肉干什麼?認為他發狂了。一詢問才知道他是為大眾求晴才割肉供佛、供天。縣官非常感動。
再說他割肉之後,不知從哪裡飛來一只小鳥,這只鳥叫得很特別,鳥叫著:“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意思是勸人要多做好事。
所以,誠心祈禱有這樣大的回天之力,如果人人至誠祈禱,一定可以挽回天意。
凡是祈禱都要至誠,能做到幾分虔誠就做幾分,這是關鍵。祈禱時要鄭重其事、精誠一心,竭盡自己身口意的誠敬,這就有感通的力量。心如果不誠敬,那心是虛假的,怎麼能感天動地,這是不會有感應的。所以“至誠”是能感的第一個條件,是首要前提。
②改過遷善心
我們知道自己造了惡業有罪過,能真誠認錯、改惡向善,這是良心發現,良心發現就能和菩薩相通,所謂水清則月現。菩薩拯救有過能改的人,人願意改過自新,就和菩薩的心相合,就能感得菩薩救護。
這是一條感應規律:彼此要相合、相應才感通。比如,心地陰暗就不趣向光明,見善自然躲避不接近。就像中陰階段,眾生業障深重時,見到佛光受不了。惡人邪氣重,不願意接觸善,願意呆在污穢的環境裡;行為放縱的人不願親近恪守律儀的人,這叫做“物以類聚”。所以,性質相同才能相合相應,我們能改過遷善,就和菩薩的心相合,自然感應道交。相反,有過不改、有罪不忏、心思邪惡,即使念誦,也只種未來善根,得不到現世感應。為什麼呢?因為自己的心和菩薩的心相背,自心發生障礙,菩薩也沒辦法加被。
我們看《觀音感應錄》,裡面很多事都是人受報應時心裡恐懼,真正生了忏悔心,向菩薩發誓再不造惡,而且盡力修功補過,有這個內涵,再懇切祈求菩薩,就得到菩薩的救護。
比如,明朝王應吉居士,供奉觀音菩薩很虔誠。某年,他生痰火病,滴水難咽。在這之後七天的子夜時分,他夢見自己坐了一頂轎子,在一條河的岸邊走。忽然人從轎子裡顛出來,掉進河裡,眼前出現了很多魚、蝦、蛇、龜。他想這些是我經常吃的,現在它們乘機來為難我。
他恍恍惚惚感到有人提起他的雙手,把他放在一塊大巖石上。他抬頭一看,天氣非常之好,紅太陽懸在空中,觀音大士身靠崖石宴坐,善財童子、龍女、鹦鹉、淨瓶都排在菩薩旁邊。
他摸摸衣服沒有打濕,就向菩薩磕頭拜謝。
菩薩說:“你是一位善知識的轉世,平時供奉我又很虔誠,所以特地來救你。你殺生太多才生這種病,如果能戒殺,病就可以好。”
他當時就向菩薩許諾:“我一定戒殺。”
菩薩說:“我這裡有醍醐,你拿去喝了吧。”
他雙手捧杯一飲而盡,杯子像玻璃那樣內外透明,醍醐的味道清淡香澤。喝完之後,他磕頭拜謝菩薩。這時忽然從夢中醒來,口裡還有一股香味,全身汗如雨下。過了一刻,他覺得全身清涼,心也開朗清爽。這時能喝下稀粥,精神很快得到了恢復。從此王應吉刻骨銘心,發誓戒除殺生。
在公案當中,觀音菩薩要求王應吉發誓戒殺,這是獲得救度的必要條件。他能做到這一點,菩薩自然按自己的本願做加持。我們設想,如果他當時不發誓斷殺,那就當面錯過因緣,病也不會好轉。所以,有感才有應,感應需要雙方的條件,王應吉能發願戒殺,符合菩薩的心願,這是他自身該做的事能做到;菩薩成就了悲願,能拔苦難,這是菩薩方面的條件具足。雙方條件聚合時,自然現前感應。
清朝有個金桓,是個孝順有愛心的青年。康熙某年一天,他夢見長眉仙人告訴他:“你有夙業,明年的今天會遭雷劈。”
他醒來後憂心忡忡,每天都禮拜、祈禱觀音大士,忏悔自己的罪過。
到了第二年這一天,金桓看見天空一片黑暗,他知道逃不過這一關。他怕驚動老母親,自己事先到文筆峰的塔前下跪。忽然風雨大作,雷聲隆隆,家人見到都驚恐萬丈,認為他必死無疑。
雨過天晴,家人再去看時,他還活著。他說:“我剛才好像看見菩薩手拿楊枝為我灑甘露,而且菩薩用鏡子照了我一次就走了。我忽然就驚醒過來。”
業是自己的心造的,也只有以自己的心才能忏除。如果不如法忏悔,業力成熟時,決定要現前果報。金桓用了一年時間,天天禮拜、祈禱觀世音菩薩,忏悔罪業,他忏悔、祈禱有誠意,所以得到菩薩加持,化解了一場苦難。假如這一年他沒有好好忏悔、修持,他的業消除不了,結局肯定很悲慘。
明朝有個陳荊山,性情暴躁喜歡賭博,家裡供奉觀音菩薩像。他每次贏了就燒香禮拜,輸了就出口咒罵。
有一次輸多了回家生氣,舉起聖像往廁所裡扔,又把便器蓋子放在家祠的神位上。
後來有一天半夜,鄰居家著火燒到他家。他先是逃出,然後又回來坐在廁所裡被活活燒死。
陳荊山供奉菩薩想賭博贏錢,菩薩慈悲為懷怎麼可能成全他造惡?佛菩薩只成就人的善念,絕不成就人的惡念。如果不發心斷除惡行,妄想通過念佛菩薩來成就自己的惡事,這是決不會成功的。所以需要有改過遷善心。
③利他心
凡是修持觀音法門時,都要修利他心。發起利益眾生的心,就能和觀世音菩薩感通。我們說觀世音菩薩是最靈感的,但並不等於誰都能輕易得到,如果能真誠發善願,能發普度一切眾生的心,能去掉自私自利的心態,念念為全世界,那就能很快和觀世音菩薩相應。很多人只是口念菩薩名號、向外伸手求觀世音菩薩,不知道向內求自己的慈悲心、學習菩薩的大慈大悲。一有不靈驗,就怪菩薩沒有感應。其實,是自己的心不慈不悲有障礙,才和菩薩不相應。
下面看公案:
清朝有位屠太守,某年秋天得了重病。他在生病時,發誓以後盡力利他來作忏悔。
有一天,夢見觀音菩薩對他說:“你前世作官,辦事刻薄,有傷仁厚,雖然你公而無私,也要減少你的祿位,況且你殺生很多,有短命的惡報。還好,你病中發善願,心很堅固,念念以利益眾生為懷,沒有一點怨尤,冥界以你福德力大,將功補過,可以消除短命的惡報。陰府律令是救護眾生才能延長壽命、增加祿位。你要加倍努力。”
他從夢中醒來之後,全家戒殺放生。到第二年春天,病就好了。
所以,人要沒有好殺的心,自己的刀山就滅了;人要沒有狠毒的心,自己的熱湯火海就消了;人沒有不忠不孝、不廉不貞的心,自己的地獄就消隱了;人沒有悭吝、嫉妒的心,餓鬼的火就消了。“自救者佛救”,自己有一番改正,就能得一分加持,這一點也要切切記在心裡。
《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有一段極重要的開示,大梵天王請問觀世音菩薩什麼是大悲陀羅尼的相貌。
觀世音菩薩說:“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
我們修觀音法門,如果想得到大利益,那修這十心是最關鍵的。大悲陀羅尼的相貌就是這十種心,依這十心修持大悲咒,成就很快。
一、大慈悲心是:就是要心存大慈大悲。如果心存慈悲,那是真正持咒。
二、平等心是:大悲陀羅尼的相貌是平等沒有偏袒、分黨的心。什麼是偏袒呢?就是分自分他,把人分成兩類,認為一類是自己方面的人,肯慈悲幫助;另一類不是自己方面的人,態度冷淡,置之不理。這樣心不平等,不是大悲陀羅尼的相貌。所以,有平等心,才是念大悲咒。
三、無為心是:就是不做任何邪惡的事,沒有邪念、邪見。
四、無染著心是:就是內心清清淨淨,沒有染污不干淨的念頭。
五、空觀心是:就是觀一切法沒有自性。
六、恭敬心是:就是對一切都恭敬,把眾生看成是佛那樣,常常存恭敬心。
七、卑下心是:對任何人心理、行為都謙卑,自己處在低位,沒有那種恭高我慢的氣味。
八、無雜亂心:心不是很雜亂,很安靜、很專一。
九、無見取心是:沒有種種的見取見。
十、無上菩提心是:心裡懷著成佛度眾生的心意,有無上的道心。
以上十心是大悲咒的相貌。我們依止這十心修持大悲咒,就能完全相應。
在這部經中,觀世音菩薩還說:“若能精誠用心,身持齋戒,為一切眾生忏悔先業之罪,亦自忏謝無量劫來種種惡業,口中馺馺誦此陀羅尼,聲聲不絕者,四沙門果,此生即證。其利根有慧觀方便者,十地果位,克獲不難,何況世間小小福報?所有求願,無不果遂者也。”
這一段意思是,如果你能做到精誠用心(“精”是專一,“誠”是至誠,只有這一心而沒有其它雜念,叫做精誠用心。),身體受持齋戒,一切眾生過去所造的一切罪業,都為他們忏悔,又忏悔自己無量劫來的惡業,口中不停地持誦大悲咒,一句接一句地持續不斷。如果能具備這些條件,就是又有精誠、又受持齋戒、又忏悔、又持咒不斷,那四種阿羅漢的果位,即生當中就可以證得,具有慧觀方便的利根人,連十地果位都不難獲得,何況世間小小福報,所有的希願都能實現。
觀音大士的這些重要開示極清楚地給我們指明了道路,我們按這樣來修,自己方面努力具足條件,就能和大士感應道交,決定可以成就。
我們能發利他心,以觀音的發心作為自己的發心,那就開始從懸崖險道上轉入了光明大道,這是轉禍為福、化凶惡為吉祥,而且,利他心發的越大,化解苦難的力量越大。我們修的時候,要發心為全世界修。心念比光速還快,心想美國,就到了美國;心想千山萬水,千山萬水就在心中。心最靈妙,發心為一個人,心力就用在一個人上;發心為十個人,心力就用在十個人上;發心為億億人,心力就用在億億人上。心就是發射中心,放開心量,為家念、為國念、為地球念、為法界念,心力也隨著遍到這些地方起作用,這和單為自己念不一樣,只為自己念,心燈只照到自己身上,光的范圍小、強度弱;為一家念,心燈就照到一家,光更大、更亮、更強;如果能拓開心量,照到整個中國、整個世界,頓時心就變得廣大。以這個原因,念修時要發願為全世界的有情消除苦難,這就是以觀世音菩薩的心為自己的心,最和菩薩相應。
《大毗婆沙論》說:如果有人在諸佛前代一切眾生修行五悔(忏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功德有形量的話,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都無法容納。所以,為全世界祈禱和平,功德極大。
有些人或許懷疑:我們修觀音法門,真能利益到全世界嗎?是否這只是善良的願望而沒有實際效果呢?
這是不必要懷疑的。前面講過,真心橫遍十方,整個地球都在我們心中。我們念觀音的時候,我們心中不論內的身體,還是外的環境,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轉變。
這裡關鍵要理解到自己的心和世界並不是兩個。《華嚴經》說:“知一切法皆是自心。”《大乘起信論》說:“三界虛偽,唯心所作。”真心涵蓋了整個世界,日月星辰、地球上幾十億人、各個鄉村、城市都在心中,我們心和觀音大士的心相感時,我們心中的日月星辰、地球人類、鄉村城市一定都會潛移默化,都會向好的方面轉化。
這也有事實可證明。北周時代在京師大追遠寺,有個叫實禅的和尚,為人有道德。一天中午,他忽然走上鐘樓焦急地撞鐘,而且命令大眾各自准備香火。等香火到了,大家問他什麼原因,他說:“現在江南某寺院中的講堂快要倒塌,要壓死上千人。所以各位齊心念觀世音菩薩救助他們。”在實禅師號召之下,大家都虔誠念誦,經聲、佛號響徹禅林。
過了幾個月,從江南傳來消息,說是那天中午,揚州講堂中正在講經說法,有一千多人聽。大家忽然聞到特別的香煙和誦經的梵音,香煙和誦經聲從講堂北門飄進,再穿過講堂從南門飄出去。人們非常驚奇,都跟著聲音出來,等大家剛走完,講堂就倒塌下來,沒有人傷亡。
現在問:此地人念觀音為什麼能讓彼地人免除苦難呢?原因就是一切法都在真心之中,都和心不二。一個人真誠念修時,他心中的山河大地、情與無情都在潛移默化。一方面看,江南遙遠;另一方面,江南就在僧眾心中。所以,當下為他們祈禱,當下就有作用。
還有一個證據,古代參訪的人到一個地方,要觀察當地有沒有成就者,只要看這個地方的山水樹木。如果有成就者,當地的環境就不一樣。這些都說明心和境並不是兩個。
通過這些道理和事實,我們應當明白,我們修持觀音法門,不但利益自己,而且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自己的父母、子女;不但利益自己的家人,而且利益整個地方、整個國家乃至整個地球;再說大一點,不但利益地球,而且利益整個法界。由此可見,我們祈禱世界和平、消除災難,不只是在空喊口號,智者們必然知道,地球實際是我們每個人的家園,人人都有責任讓家園和平安寧,人人也都可以貢獻力量。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56/563377.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