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全集(上冊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彌陀經當依蕅益要解。衷論詮釋.多有任己見.違經旨處不可依從。佛為九法界眾生說法.豈可以己之智力不能.而遂斷以決無此理。其一日七日之釋.顯是以己量九法界。若如是詮.豈特彌陀一經.不能統攝羣機。一代教典之圓頓妙談.皆當以己智不能.而疑為妄語。謗佛謗法謗僧.罪在不原。雖於下根有警發處.然傷其大體.此(印光)不敢勸人受持也。

淨土法門.猶如大海。長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證齊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惡者.亦預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 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自己決志求生.唯當企及於此。若謂非此決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條.不依佛說矣。

土三經.自古流通.並行願品為四經.豈可謂不奉為圭臬乎。今之修淨業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與而言之.亦可云淨宗中人。奪而言之.實百有九十九.皆屬無禪無淨土。何得以此等人為準。但以小本文簡義豐.故列於日誦。餘則隨人受持有異耳。衷論所說.有益者固多.有礙者亦復不少。若無擇法智眼.或恐未得其益.而備受其損。如一日七日十念不度等是也。受持讀誦.為佛門始終正行。即禪宗專務參究者.亦復如是受持。如藥山.仰山. 永明.首山.棲賢湜.育王微等.但以拈提(1)向上.則有似乎撥。不知拈提向上.舉盡世間法法頭頭.皆歸本分。

(1)拈提:(術語)禪林說法,於其結末拈起古則而終法座,謂之拈提結座,即拈提古則之略也。

彼未得其門者.遂隨語生解。從茲一輩參禪者.率多藐視經教。此輩雖自名禪人.實屬法門罪人.如來逆子.何足掛齒。勸令受持讀誦.諸經無不如是.豈特金剛行願乎哉。華嚴一經.王於三藏.末後一著.歸重願王。但宜尊重華嚴.不可小視餘經。以諸大乘經.皆以實相為經體故。

華嚴之大.以其稱性直談界外大法.不攝二乘等故。法華之妙.在於會三歸一.開權顯實.開跡顯本處故。台宗謂法華純圓獨妙.華嚴猶兼乎權。(即指住行向地等覺而言)然佛於法華讚法華為經王.於華嚴亦然。豈後世宏經者.必須決定於五大部.分出此高彼下.不許經經偏讚乎。修禪宗者讚禪宗.修淨土者讚淨土。不如是.不能生人正信.起人景仰。但宜善會其義.不可以詞害意。

孟子稱孔子生民未有之聖.然孔子見堯於羹.見舜於牆.見周公於夢.其傚法企慕乎三聖者.何其至誠如是之極也。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定於此時蒙佛接引。

若夫現證三昧.固已入於聖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礙。縱現遇災.實無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幾人哉。行願品義理宏闊.文字微妙。誦之令人人我眾生之執著.化為烏有。往生淨土之善根.日見增長。理宜自行化他。但不可以未持此經.即修淨土.亦屬偏僻薄福耳。

蓮池.蕅益等.亦皆極力讚揚。彌陀要解中有云.如來一代時教.唯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末後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勸進善財.及華藏海眾。噫.華嚴所稟.卻在此經.而天下古今信尟疑多.詞繁義蝕.餘唯有剖心瀝血而已。

所以無隱謂華嚴即廣本彌陀.彌陀即略本華嚴觀二大師之言.則知看經不具圓頓眼.其孤負佛恩處多矣。(不慧)拙作.雖義有可取.不當以實千古之傑構.非一代之常文過譽.不幾以凡濫聖.置寸木於岑樓之上乎。汝前書謂揚州之行.願相隨喜.吾未曾進止。繼思汝高堂有親.室有弱妻少子.理宜在家修持.不可外面奔馳。

以主人若在.外虞自然不起。倘久出不歸.不但孝教有失.或恐小人乘間.盜賊水火.皆須預計。不但揚州不可去.即普陀亦不須來。縱欲談敍.郵局代為通知.彼此之情既達.而所費實無幾何。豈不兩得其宜乎。祈此後切勿發信.若有所敍.當於三月半後發之。

揚州之行.總在四月半間。若決定又欲來山.亦當在三月半後。人皆於正香期來.不知香客過多.諸凡皆難如法。近來輪船開通.從正月至八月.皆有人來。閒時來.種種次第。忙時則諸凡皆成潦草矣。真心禮謁大士者.不可不知。佛道非深不高.非淺不大.能深能淺.始名常住.詞不達意。當云即淺即深.即小即大.法法圓通.故名常住。

 

返回《印光大師文鈔全集》目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