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好人就行了,為什麼還要學佛?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佛教提倡種善因得善果,勸告大家與人為善。

  那麼只要我們心存善念,安分守己,多做善事,做一個好人就行了,為什麼還要學佛呢?

  1

  >>>好人的標准

  首先,好人的說法非常籠統。人們對“好人”的定義也莫衷一是,並沒有明確的標准。

  有的人覺得自己不做壞事就是好人;也有的人認為不害人就是好人;還有一些人心中的好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與人為善和懂得付出的人;甚至有很多人經常吃肉喝酒,抽煙賭博也覺得很正常認為自己還是好人。

  如果沒有標准,人人都有理由說自己是好人,那到底什麼才算是真的好人呢?

  而佛教站在了知生命和世界真相的高度上,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套是非善惡的標准也指明了完善自我的途徑。

  從佛教的角度而言,能夠遵守五戒十善的人是人天乘的好人;能夠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的人是走解脫道的好人;能夠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人是行菩薩道的好人;而能夠覺行圓滿斷除一切煩惱慈悲智慧的佛陀才是最圓滿的好人。

  很多人都說自己是好人,這個很值得隨喜。但是信佛、學佛的人有自己的發心。發心就像種子一樣,同樣在土地上生長。但是種子不同,結出來的果實就不同。

  一樣的道理,同樣做好事、當好人,但是因為發心不同得到的果實是不一樣的。

  學佛的人可以讓好事變成功德,提升自己生命的覺悟、言行舉止、起心動念。按照修行人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因此做好人也就會更徹底、更有方法和方向。只要依此而行就能漸次成為有深度的圓滿好人。

  2

  >>>有漏的善法

  在世間做好事,做好人雖然也很好,也能得到人世間的善報。但這是有漏的善法,不能超凡入聖,不能成佛做祖。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了好事得到人天的福報,這在我們身邊經常看到,但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好事沒有壞事。

  人天的福報有窮盡,報盡之後還是不能脫離六道輪回。永嘉大師在證道歌中說:

  “著相布施生天福

  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墮

  招得來生不如意”

  意思就是我們布施行善,雖然也能得到福報。但就像朝天空中射出的箭一旦力氣用盡了,箭就會落下來。

  所以不管有漏善的勢力多麼得強大,得到的福報有多少也總是會有窮盡的時候。

  有漏之善法招有漏之樂果,即人天之果報。比如放生、布施等最多只能讓我們得到相當大的福報,但不能讓我們免於輪回之苦,因此我們更要有智慧。

  既然花那麼多的精力行善,為什麼不讓善變成無漏的善呢?所以我們要學佛,學習佛菩薩的慈悲智慧。

  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按照佛菩薩教導我們的方式做好事、做好人從而達到行無漏善的目的,最終超凡入聖、永脫輪回之苦。

  3

  >>>學佛的第一步

  太虛大師說: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做好人是成佛的基礎是學佛的第一步。成佛是在好人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按著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去覺悟、最終徹底覺悟。

  《觀無量壽佛經》中佛陀為韋提希夫人開示:

  欲生彼國者(極樂世界)

  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

  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淨業三福的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是人天福。就是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好人,而且佛說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

  十善業道亦是做人和成佛的根本。我們也要認真落實在生活中行好事,做好人,用慈悲善良的心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為學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學佛不僅僅是做一個好人,同時我們也要用佛教的思想。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用佛教五戒十善去衡量自己,才能最終成為一個圓滿的好人。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盡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