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經常用到的成語,都來自佛教!

  佛教成語應用之廣泛,令人歎為觀止,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佛教,但是說到這些成語,肯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趙樸初先生曾經說過:“如果我們徹底掘棄佛教文化,恐怕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

  由於水平有限,編輯和解釋若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大德提出寶貴意見。

一,安身立命。

  出處:《景德傳燈錄》卷十:“僧問:學人不據地時何如?師雲:汝向什麼處安身立命?”

  釋義:現指生活安定,衣食無憂,精神上有所信仰和追求。

二,八風不動。

  出處:佛教中常說八風吹不動,八風指的是利益、衰耗、毀謗、榮譽、稱贊、譏刺、受苦、受樂這八種境界。佛教認為遇到這八種境界的誘惑時要不為所動,心不被外境所轉,這是對一個修行者的基本要求。

  釋義:現在用來形容一個人立場堅定、不動搖,不為外界壓力和誘惑所動。

三,百尺竿頭。

  出處:《景德傳燈錄》卷十:“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道行雖然高深,但還是需要不斷修行提高的。

  釋義:比喻做人做事雖然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但也不能滿足懈怠,還要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四,半路出家。

  出處:在佛教中,不是自小出家,而是成年以後才離開家庭,出家受戒的,稱為半路出家。

  釋義:現在比喻中途改行,開始從事其他工作。

五,辯才無礙。

  出處:《華嚴經》:“若能知法永不滅,則得辯才無障礙;若能辯才無障礙,則能開演無邊法。”指菩薩為人說法,義理通達,言辭流利,沒有任何障礙。

  釋義:現比喻一個人口才很好,能言善辯。

六,不二法門。

  出處:《維摩诘經》:“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不二法門。”意思是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無有差別,只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都會有所成就。

  釋義:現在比喻最好的或者別無選擇的方法、門徑。

七,不即不離。

  出處:《圓覺經》:“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釋義:現指對別人的關系或態度要保持一定距離,既不太親近,又不太疏遠。

八,不看僧面看佛面。

  出處:據說韋陀菩薩本來站在山門外的,因為他的職責是護法,出家僧人或在家學佛居士,有犯戒犯錯的,他看不下去,就舉起棍子直接把人打死了。佛陀慈悲,看了不忍,就叫他對面而站,每天就面向著佛看,這叫做“不看僧面,看佛面”。意思放人一馬,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釋義:現在比喻看在第三者的面子上,幫助或者原諒某一個人。

九,晨鐘暮鼓。

  出處:佛寺中早上撞鐘,晚上擊鼓,用來報告時間。比丘在講經布道時,也會撞鐘擊鼓用來召集大眾。

  釋義:現多形容寺院寂靜清苦的生活,或者指歲月推移,循環不已。

十,癡心妄想。

  出處:佛教中講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三種習氣:貪、嗔、癡三毒,貪心、癡心、妄想等就叫做癡心妄想了。

  釋義:現在形容一個人不切實際的想法或者愚蠢荒誕的打算。

十一,此中三昧。

  出處:佛教中指的是排除一切妄想雜念,心神平靜。《智度論》卷七:“善心一處不動,是為三昧。”

  釋義:現在引申為對某事深藏的訣竅、奧妙能夠感悟理解,謂之曰:“深得個中三昧”。

十二,打成一片。

  出處:《五燈會元》卷二十:“耳聽不聞,眼觑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意思是各種人事、環境、苦樂本無差別,應該放下執著與分別,平等看待。

  釋義:現在表示把不同的部分合為整體,也指思想、感情、生活等融為一體,密切無間。比如經常說某某領導幹部下基層,和民眾打成一片。

十三,大徹大悟。

  出處:佛教中指的是明心見性,徹底的覺悟,完全證悟“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真如實相。《觀無量壽經》謂:“廓然大悟,得無生忍。”

  釋義:現在形容一個人最徹底的覺醒和醒悟。

十四,大千世界。

  出處:佛教中講現在世界的一千倍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一千倍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一千倍為大千世界。

  釋義:現在指廣闊無邊,紛亂復雜的世界。

十五,單刀直入。

  出處:禅宗講究痛快直接,不必依經論文字,迅速斬斷煩惱分別,當下徹悟。《景德傳燈錄》卷十:“若是作家戰將,便須單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釋義:現在比喻一個人說話辦事痛快利索,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十六,當頭棒喝。

  出處:禅宗大德接待初來學佛的人,經常一言不發的先用棍棒當頭一擊,或者大喝一聲,要求對方立刻回答問題,借以考驗對方對佛教信心的程度以及領悟能力。

  釋義:現在比喻用比較強烈的手段和方法,促使人猛然驚醒,或者是給人提出嚴重警告。

十七,刀山火海。

  出處:指的是佛教中說的地獄之刑,形容極其殘酷的刑罰或者最凶險的環境。《佛說鬼問目連經》:“我一生已來;或登刀山劍樹地獄;或墮火炕镬湯地獄;種種受苦;無復休已;何罪所致”。

  釋義:現在比喻極其危險和艱難的地方。

十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出處:道,指的是佛家修行的功夫。魔,是一切擾亂身心清淨、破壞修行的事物。佛家常用這句話警戒修行者要時刻警惕外界帶來的各種誘惑。

  釋義:現在比喻為正義而奮斗,必定會受到反動勢力的巨大壓力。也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後,前進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礙和困難。

十九,電光石火。

  出處:佛教常用來比喻世間事物生滅變幻,無常迅速。禅宗也經常用“電光石火”比喻機鋒敏捷,忽然觸發,有所領悟。《五燈元會》卷一:“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

  釋義:現多形容事物像閃電和石火一樣,突然出現,又瞬間消失。

二十,頂禮膜拜。

  出處:這是佛教中的兩種禮節。頂禮,指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所尊敬的人的腳,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禮。膜拜,兩膝、兩肘及頭著地,以頭頂敬禮,承接所禮者雙足。佛教中通過頂禮、膜拜等禮節來表示放下自我,一心向道,以求證悟佛法。

  釋義:現在比喻對某人特別崇拜,多含貶義。

二十一,法力無邊。

  出處:指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沒有窮盡,超出想象。

  釋義: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比喻力量、能量極大,不可估量。

二十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出處:《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裡的屠刀,不是真正的刀,而是指惡意、惡言、惡行及一切妄想、妄念、迷惑、顛倒、分別、執著。意思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能成佛!

  釋義:現在常用來勸導作惡之人停止作惡,改過向善,重新做人。

二十三,功德無量。

  出處:《景德傳燈錄》:“功德無量,非口所說,非意所陳。”佛教中講的修行,持戒、念佛、布施等等皆有功德。功德無量,就是功德很多,無法計算。

  釋義:現多用來稱贊人的功勞、恩德非常大,或者做了一件對大眾非常有益的事情。

二十四,呵佛罵祖。

  出處:這是禅宗接引學人的一種啟示方法.《景德傳燈錄》卷十五:“是子將來有把茅蓋頭,呵佛罵祖去在。”

  釋義: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後比喻沒有顧慮,,敢作敢為。

二十五,哼哈二將。

  出處:哼哈二將,是佛教中守護寺門的兩個金剛力士。

  釋義:現比喻有權有勢者手下的得力干將,含有貶義。

-----------------

  出自佛教的成語,非常之多,很難統計,今天先為大家分享經常應用的成語五十條,希望大家喜歡!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