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殊勝!大千世界七寶供養,比不上四句偈的法供養
發布:明華居士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152集2013年1月29日講於香港
你功夫成片了,法喜充滿,真有把握。只要有把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就圓滿了。我們的斷煩惱、化解習氣、消除業障、明心見性,這些事情通通在極樂世界辦。我早年曾經勸過別人,“四弘誓願”前面兩願現在干,認真干;後面兩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那個兩願,到極樂世界再辦。我是把它分成兩段的。現前要發度眾生的大願、要發斷煩惱的大願。
“一門深入”,不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識,“一門深入”的目的是在一心不亂,這個要知道。如果求知識,求智慧當然也行,這個“一門深入”,得定之後開慧,那個智慧一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智慧開了。
平常功夫從什麼地方去測驗?煩惱輕,智慧長。我們想想,我們的煩惱今年跟去年比是不是少了,智慧是不是增長。果然如是,我們的功夫得力,有進步。如果是跟去年還差不多,甚至比去年煩惱還多,那你就退步了,你毫無進展,你往下墮落了。這個是自己勘驗自己最好的方法。人在進步的時候,法喜充滿;人在退步的時候,這煩惱充滿。不能靠別人,別人幫不上忙,佛菩薩也幫不上忙,佛菩薩只指導我們、教導我們。所以一部經論足夠了。
這一部經裡頭,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全都包括在其中。尤其是黃念老這個集注,收集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注疏,它的內容太豐富了,所以我提出我的教學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師辦的研究班,我在裡面擔任《金剛經》的教學,我就做了實驗,所以我教的方法,跟李老師、跟其他的老師不一樣。我根本就不講,上課的時候,指定從第幾頁第幾行到第幾頁第幾行,我們這個星期學這一段經文、注解,采取江味農居士的注解。注解份量太大了,我做了個節本——《金剛經講義節要》,講義是江味農的,我把它做了個節要,我就用節要來學習。但是學習的同學,可以參考講義全文,但是作報告的時候,就把我節要的這一部分說清楚、說明白就行。一堂課一個小時,學生上講台講五十分鐘,最後十分鐘,我做講評,我的課是這樣上的。所以我上課沒有經本,沒有講義,什麼都沒有,我坐在最後一行,你的音聲我要能聽得見,我給你做講評。所以學習的人非常辛苦,告訴我,我這兩個小時,他們來學習的同學足足要准備兩天,但是他們很歡喜,為什麼?真得受用。我說:“你們是來學的,我是教你怎麼個學法,我不是講給你聽的,你要講給我聽。”
這個方法也不是我創造的、不是我發明的,《禮記·學記》裡頭所說的,古人的東西,我拿它來做試驗,是真有效果,這古人高明!學的人不吃這苦頭,他學不出來。所以資料、參考書一定要親自動手,別人幫你忙的時候,你把你架空了,人家通通寫出來,你作報告,你沒有這番苦頭、你沒有這種經歷,你學不出來,一定要親自動手。
我年輕的時候很勤奮,有的時候晚上搞到天亮都不知道,“怎麼天亮了?”現在人總想:有幾個助手來幫助我,那不是學習,那是已經大成就了,叫助手幫助你是什麼?是培養助手,他們能成就,助手是學生,你是老師,不是你學習了,那是你在教學。真正學習,樣樣要親自下手,絕不能把事情交給別人做,自己真正得利益。那麼求正覺重要!求正覺就是求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叫真覺悟。
“今此經文,正與《華嚴普賢行願品》一味。《行願品》曰:‘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普賢菩薩說出這麼多,這叫真供養。
“法供養最。”
為什麼?“法供養”能幫助人開悟,“財供養”做不到。所以《金剛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你用盡大千世界七寶供養,比不上四句偈的法供養。
大千世界七寶,我馬上得受用;四句偈的供養,那我開不了悟,也有那麼高的價值?有!為什麼?這四句偈的佛法是金剛種子,種在你八識田中,永遠不壞。這一生不能成就、不能開悟,來生後世遇到緣,這個種子起作用,這個時候你就知道,這個功德超過一切財供養。那麼這個利益、這因果,不講現世,要講三世,你就完全明白了。
我們今天對淨土能信、能解、能行,那我們的信、解、行程度不足,阿賴耶裡頭有這個根,這個根是過去生中接受法布施的根,因。過去生中,我們自己修法布施的功德累積而成的,這一生才有機會得人身、聞佛法,遇到佛法當中第一微妙之法,稀有難逢。縱然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這是業障、習氣重,不能成就,這一生當中又加深了一層,再等來生後世再遇到,逐漸逐漸加深。加到多深呢?經上講的,每一個往生的人,真正能往生,不管是什麼樣的情況,他往生了,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得諸佛加持,成就他的信、願、行,他往生了,沒有一個不是這個情形。所以這是好事,你學這個法門,即使退了心了。墮落了、背道而馳了,都是好事。
那退轉是什麼原因?你有冤親債主,冤親債主有強烈的怨心。他怨什麼?他要報復你,他要障礙你。他有這種強烈的心,你得接受他的報復,這一生退轉,報完了,這個賬了了,來生他不會障礙你了。所以一個人的修學到成功,千錘百煉,在輪回裡頭打滾。練到純真,就超越了;你還沒有練到純真。可是也有提前的,那是什麼?那是真正覺悟了,真正放下了,真正勇猛精進,可以把過去修行不足的地方,在一生當中補滿。那是什麼人?像鍋漏匠那種人,像修無師那種人,像我們所見所聞的不少,還挺多的。他們一心念佛,除一句佛號之外,心裡什麼都沒有。所以你看他慈悲到極處,遇到任何人笑瞇瞇的,你干什麼,他都說好,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笑瞇瞇的,為什麼?他心裡頭沒事了,全放下了。好,與他不相干;不好,與他也不相干,與他相干的就一句阿彌陀佛,他念念不捨。這個人,往往是三年之間就把他無量劫來所欠缺的功德補滿了。補滿了,他想往生,就走了;他要願意再多住幾年,不礙事。那為什麼住幾年?不是貪圖享受,這個世界都是苦,哪有樂!他遲兩年走的時候,他是度眾生,還有有緣眾生,他能夠影響他們。換一句話說,他會多帶幾個到極樂世界,這個好!好事!住在這個世界的時候,他沒有關系,這個地方五欲六塵,他不沾染了,他不起心、不動念了,到極樂世界來去自如,想去就去,想來就來。《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是個念佛人往生淨土的,他常常到世間來,也常常回極樂世界,什麼身份都現,現過國王身,現過宰官身,現過菩薩身,現過小乘身,他什麼都現。現身,都是為度那一類眾生。真自在!他是修這個法門成就的,憑他生生世世的經驗,唯獨這一門,快速成就,穩當成就,決定不錯。
“法供養”裡面,第一個,這是根本,決定不疏忽,沒有這一條,後頭都做不到,第一條是根:
“如說修行供養。”
佛在經上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干。你看前面“常行布施”,我們真干,煩惱、習氣、放不下怎麼辦?菩薩舉個比喻,告訴這學佛的朋友:如果有人無緣無故奪取你一塊錢,你生不生氣?馬上就生氣了;人家無緣無故給你一塊錢,你很歡喜。這說明什麼?喜跟怒。給你,你歡喜;把你搶走了,你生氣,這叫煩惱。煩惱從哪來的?從這來的。實際上是從你的心,你的心對財沒放下,所以會有這種情形發生。另外一個人是:這一塊錢是小事情,他要奪取,給他吧,一塊錢沒什麼,他給我,我也不很歡喜。菩薩說這個人看破了。把這個一塊錢,提升到一百塊錢、一千塊錢、一萬塊錢、十萬塊錢、百萬塊錢、千萬塊錢、億萬塊錢,也這樣看法,貪就斷掉了。最後看到,我的身心是假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包括身體,何必得了就歡喜、失了就懊惱呢?沒這個必要。你在日常生活當中,常作如是觀,常修如是行:你的東西,再心愛的,別人拿去了,提都不提,心上不落痕跡,就好像本來沒有一樣;人家供養你、送給你,擺在面前,很好,也不再放在心上。常常念到這是我的,那就錯了。哪有我的、你的?再進一步,真正能夠理解到,整個宇宙是一體,你就入了如來境界了。一體,沒有分別了、沒有執著,果然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圓滿成就了。所以“如說修行供養”擺在第一位,談到供養,第一句就是這個。
爾時,世尊復告彌勒菩薩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而為說法。何等二十?
(1)得正憶念, (2)得勝妙趣,
(3)得好正意, (4)得強志力,
(5)得多智慧, (6)覺悟出世般若波羅蜜,
(7)當得少欲, (8)當滅嗔恚,
(9)當滅愚癡,(10)一切諸魔不得其便,
(11)諸佛護念,(12)非人守護,
(13)諸天與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
(15)凡所親友無人能壞,(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
(17)得無所畏,(18)凡有行處恆常歡喜,
(19)智者贊歎,(20)所行法施恆為他念。
彌勒,是為法施不求果報得二十功德,棄捨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無所希望,饒益為首常行法施。
“復次,彌勒,菩薩復有二十種功德不求果報,菩薩為他行法施時,不著利養名聞,饒益為首數行法施。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辯才則能令生,(2)生已不失,
(3)得陀羅尼,(4)當得察勤,
(5)不用多力廣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
(7)於眾生邊恭敬尊重常應供養,(8)當得身密,
(9)當得口密,(10)當得意密,(11)超越惡道及諸恐怖,
(12)於命終時心得歡欣,(13)如法正說能伏他論,
(14)具大威德勝人敬仰,況余凡庶!(15)諸根成就無能及者,
(16)深心具足得捨摩他、毗婆捨那,(17)能行難行精進不減,
(18)守護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轉地,(20)一切行中得隨順住。
彌勒,是名復有二十種功德,菩薩法施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饒益為先數行法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