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改變命運的十六個方法,人生幸福必讀!
前言:教育
什麼是教育呢?不是現在從小學、大學、研究生所學的,那只是知識技能培訓。教育是人文、倫理道德觀念的培養、普及。教育的目的是要明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明了人與宇宙自然的關系,明了因果法則。也就是說,教你怎樣做人的才是教育。
科技不能興國,教育才能興國。科技發展了,我們是否就沒有煩惱了呢?社會就能長治久安了呢?人基本的生活條件是有食、有衣和有屋(生存空間),除此之外的一切東西與生活無關,只與欲望有關。科技發展了,商店裡的物品多了,只會使人的心起了貪念,起了欲望。科技發展將生產力去滿足人的額外要求,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特別是發展武器、制造戰爭,而不懂得用這些財、力去幫助弱小國家、發展中國家,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這就是盲目發展科技,沒有受過教育造成的惡果!事實總是很難使人接受,但在這裡不得不說:“我們沒有受過教育!” 教育不是喊口號,說大話、空話,必須有實質內容,這些內容必須是符合宇宙運行的規律,亦即是真理。只要每個人按照這個真理去認真實行,都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第一:心相
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禮記·大學》原文“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大意是說: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都是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後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後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後天下平定。
不管你做什麼事,一切都要從正心開始。要正心,必須明白心是什麼?
請認真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從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情,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意識心”。換句話說:物質的擁有與支配,只不過是想滿足我們自己的心。
只要你是人(我們只討論人類),你每天都在與你自己的“心”打交道。你只不過在找“感覺”。錢財多與少,是你的“感覺”;物質得與失,是你的“感覺”;事業成與敗,還是你的“感覺”。不是錢財、物質在你手裡才叫“有”。是你擁有的東西,你的“心”在認可“有”才算“有”;別人的東西和錢財你拿在手裡,你 “心”裡不認可,所以還是“無”。你住自己的房子,心感覺自己“有”房子;你住別人的房子,心感覺自己“無”房子。請你細心認真去體會…有與無、得與失、多與少、成與敗…
我們每天會看電影、電視、書、報、雜志,看的時候開心(可能還會出現其他的心理活動),過後心就有失落的感覺。
我們會去旅游、玩樂,玩的時候開心,過後我們的心又失落了、空虛了。
我們吃飯,菜不合口味,雖然擺了一桌,肚子是飽了,但心裡感覺不舒暢;如果菜合口味,就算只是一兩盤,吃飽後就會感覺踏實。
我們住的房子,環境好、寬敞,感覺舒服;環境不好、簡陋狹小,感覺壓抑。
我們穿衣,也一樣是在找感覺。
我們日復一日地在找感覺,樂的時候少,失落的時候多。尋尋覓覓……為什麼我們就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呢?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心在哪裡?所以心無主宰、空虛,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才能使心安樂、滿足。我們也從來沒有去認知自己的心。要認清自己的心,必須認識“心”與“相”的關系。
古人造字的時候,把“心”上有“相”就叫做“想”。我們每天感覺心裡在動的,都是“相”,不是我們的本心。我們只是錯把活動著的“相”認為是自己。
我們從生到死,每天從不間斷地產生“相”,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一個境轉另一個境,無一刻的清淨。
如果你還不能明白這個“相”是什麼,就請看以下的例子:
黃金是本體,用黃金做成的像、首飾或其他不同形狀的東西叫做“相”,也可說為“形相”(形象這個詞應該是形相才對)。也就是說不管你用黃金做出任何形狀的東西,這個形狀叫做“相”,而黃金這個本體是不變的。“相”與“體”是不可分的,即“相”與“體”是一,不是二。即你找不出“相”與“體”的分界點。黃金能變,所變化出的形狀也還是黃金。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相”與“體”。即能變的是“體”,所變化的是“相”。
我們每天通過眼、耳、鼻、舌、身體等接觸外界,使心上產生了無數的分別、執著,這些分別、執著就是心“相”。
得與失,有與無,成與敗,好與壞,善與惡,福與禍,吉與凶,大與小,黑與白,長與短等等,都是我們心上的相。我們常說的思想與感覺。很多人將“相”理解為面相,事實上面相是心相的體現。我們平常覺得大多數小朋友可愛,大人覺得可愛的比較少,是因為小朋友的煩惱少,大人的煩惱都寫在了臉上,所以大人不太可愛。喜歡美的朋友一定要先從內心將煩惱去除。
第二:因果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困擾著我們,身邊總有許多人過得很好,有滋有味;也有很多民眾為兩餐而奔忙。我們平心靜氣地思考,為什麼會有戰爭、饑餓、疾病和痛苦?為什麼我們缺少錢財、缺少快樂?我們生活的意義在哪裡?我們為什麼活著?所造成這些結果的原因,是我們一直想搞清楚,弄明白的。
要弄明白這些道理,必須知道這個宇宙的一個法則,“因果法則”。
什麼是因果。因就是種子(前因),果就是果實(後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因果;“種瓜想得豆,種豆想得瓜”這違反了因果法則,得不出結果,所以不是因果,錯用了因果。
1+?→2
我們不討論數學問題,只討論因果。1+1→2,前一個1是種子(因),後一個1是催化劑(助緣),“→”號後面的2是果實(果)。我們按這個式子再寫出下面的式子:
種子+(土壤、水份、陽光、空氣、肥料…)→果實
因+催化劑→果
因+助緣→果
因果具有以下特性:
1、相互轉化;因變成果,果又變成因。一件事情的結果,會變成另一件事情的起因。
2、前後相續;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3、循環不息;因果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循環延續不間斷。
我們經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因,地利、人和是助緣。三樣齊全叫因緣和合,才能得到結果。
第三:財富
大家都想有錢,那麼我們來看看取得錢財的因果公式:
捨(錢財,種子)+職業(助緣)→得(錢財,果實)
所以“捨得捨得”,有“捨”才會有“得”。懂得了這個因果,我們才有機會得到錢財。
我們做了很多事,打工、做生意、偷搶(干壞事)等等,為什麼得不到錢財,就要看看我們有沒有種“種子”了。不種“種子”就盼望收割,盼望天上掉餡餅,天底下沒有這種好事情!
古語說:君子樂得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這句話是說明,如果你有種“種子”,就只要靜心等待機緣的成熟,自然會有所“得”,不需要花很大力氣;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種“種子”,只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求,出十分力,才得一分結果,白白浪費了力氣,冤枉!如果你沒有種“種子”,就拼命去求,自然不會得到。若果還犯了國法,把自己弄進了牢房那就更“冤枉”了。不明事理真是可怕啊!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我們來研究這個“捨”字。
實驗:送一份禮物給朋友。觀察:當時自己的心理變化。注意:送禮時對朋友說了什麼話。再觀察:禮物送出後的心理變化。
以下是三句可能送禮時會說的話:
話語1:小小禮物,不成敬意。(心想:希望我的事情能辦成)
話語2:我送這個禮物給你,你不要弄壞,不要給別人。(心想:我對你那麼好,看你以後怎麼報答我)
話語3:這個好東西我用不著,您拿去用。(禮物送出後心裡沒有感覺)
……
如果你說了第1和第2句話,那麼這個禮物你還沒有送出去,你只不過做了一個送禮物的動作,這個“物品”還在你的心裡。
以上實驗是為了說明“捨”要從心裡“捨”,並不在乎於你做了什麼動作。真正的“捨”是不求回報的,心裡沒有感覺的。
就那麼簡單,我們就種下“捨”這個“種子”了。懂得了這個道理,希望您的心能常“捨”,多“捨”。
提示:我們現在做生意的投資款,不是種因,是助緣。你的錢財是做捐獻、慈善活動用的,是種子,是種了因。
為什麼心要常“捨”呢?你有沒有見過種地,播一次種一輩子都有得收嗎?不一定吧!有些品種每播一次只有一次的收獲,如果還要種不同的品種,就要按節氣播種了。明白道理後,我們就要常常播種,收獲必定豐富。
我們走在街上,有些乞討人向你乞討,你首先要明白,這些乞討人是不種因(沒有受過教育),得的是貧困果。我們不應該學他們,要引以為戒;心要常捨,給他們一兩元錢。至於這些乞討人拿這些錢財去干什麼,或者他們是否真的貧窮,那是他們自己的事,與你無關了。也就是說,“各人因果,各自承擔。”你做的是好事,他們做壞事與你無關。不要因為他們是裝著貧窮,你就斷了種好因的機會。
另外,要明白我們所謂的財富是五家共有的:水、火、官府、盜賊、敗家子。是什麼意思呢?你辛苦得到的財富,會被洪水、大火、大風、地震等自然災害奪走。如果你得錢財時,所做的助緣不正確,偷搶貪污所得,會受到國家法律的制裁,錢財被充公。如果你經常想偷搶別人的財物,所造成的惡果是你的錢財經常被人偷搶。如果你很不幸,沒有受過公民教育,不知道怎麼樣教育你的下一代,養出個敗家子來,那麼你的錢財會被揮霍一空。
不單只如此,你的壽命有限,無法與你所擁有的財物永遠相守。
所以如果你比較有智慧,你的世間財就不要積得太多,經常拿去施捨比較好。越捨越多,捨得快來得快。如果你現在為兩餐而奔忙,就要從現在起,心中常生施捨之念,你至少將收入的2。5%拿出來作捐獻。
我們常常做了一些捨不得的事情而自己不知道,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來說明我們的心理活動:
我們出門上了公共汽車,一元錢。如果剛好你沒有一元錢,只有一張十元。你會不會放十元進投幣箱呢?通常我們的習慣是不會放進去(放進去的通常被人稱為傻瓜),而寧願下公車去打的士。感覺我的十元錢沒有白花,享受了一番。其實這種用錢方式就造成了往後得錢財的因果,如果你放十元錢進公共汽車投幣箱,心有 “捨”意念,那你就是種了9元錢的種子。十元錢若是打了的士,你是享受了果而沒有種因,不捨得的心還增長了。
提示:捨的時候不太樂意,得的時候也會困難。這是我們現在為什麼來錢那麼困難的原因。
我們的心裡有思維習慣,可以花幾百上千元買個手機,買菜多幾角錢會捨不得,老是想著小數目怕長計。你今日之會貧窮,就是這些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小事情造成的。
將不將這些不能夠永遠相守的錢財去換取好的命運際遇和福氣,這筆賬就只能留您自己去算了……
第四:命運
很多人喜歡去算命,也常常將“命運的安排、命中注定、我的命不好”等等的話語掛在嘴邊。而不知道命運是自己造成的,怎樣造的呢?是我們的“心”造成的。
經常想好事,自然來好事;經常想壞事,也會來壞事;心想事成嘛!不管好事壞事,只要你想,按照因果法則,因緣成熟一定能成。如果想好事會成,想壞事就什麼都不會發生,那叫做自己欺騙自己。自己認真想想都覺得沒有這個可能的時候,就不要再自欺了。
我們的“心”造成了我們的運氣時好時壞。既然是我們的“心”在作怪,那只要懂得不想壞事,只想好事,我們的運氣就一定會好。
有朋友會說:“我經常想好事,但為什麼就不來呢?”
確實,我們經常想好事,想錢,想有福,想健康,就是不來。那麼我們來看看自己日常是怎麼想的。通常我們在做一件事前,總是用邏輯推理--想出一件事情會出現的各種情況,然後想出各種應對方法,給自己留很多的後路,想如果不成功最多是什麼都沒有。正是我們想出來的這些後路給我們自己設置了重重的關卡,設置了困難。我們的心在患得患失中起伏,失敗的惡念遠遠超過成功的信念。所以我們成功的少,失敗的多呀!請大家冷靜仔細地想一想,我們平常是不是這個樣子。
“同台吃飯,各自修行”,改造命運只能自己改,別人幫不上忙。父母只能教你吃飯、走路的方法;飯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老是想不勞而獲,等別人來解求你的思想要不得。
體會:“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句話的深刻含意。
我們繼續研究:好與壞、善與惡、
從小父母、老師都要我們做好人。但為什麼要做好人呢?做個強人惡人,人見人怕不好嗎?要知道為什麼要做好人,請細心往下看。
什麼是好、善,什麼是壞、惡?有沒有一個標准呢?
提示:法律不是善惡標准,只是生存規則。
為自己的一點一滴的打算,自私自利貪心是惡,嗔恨是惡,不明事理和不懂善惡是惡,偷殺盜淫是惡,搬弄是非、造謠欺騙、說假話、罵人是惡。為別人為社會,幫助一切人遠離煩惱、離苦得樂的是好、是善;代人之勞,是善;成人之美,是善;常反思自己的過錯,是善;不議論別人是非;是善。善與惡的標准不是誰定的,是宇宙本有的規律。
我們自己的心每天都在想什麼呢?通常我們凡人從起床到晚上睡覺,都在想五種事情:財、色、名、食、睡。財是錢財,色是物質,名是名利地位,食是食物,睡是睡覺休息。
財色名食睡,稱為五欲。
你每天想的都是這五樣事情,是在想惡事。
我們每天有沒有想好事善事呢?通常都沒有,或者很少,幾件。想惡呢?很多,數不勝數。
所以說我們的命運會差,不幸福,不快樂,沒有福氣,沒有錢財,沒有健康,沒有壽命,沒有智慧,都是我們每天想惡事做惡事形成的。心想惡,惡事成。日積月累的成果呀!
回頭想想,今天我的命運差,福氣差,身體差,錢財無,煩惱多,不自在等等,都是應該的,不要怨天,不要怨人,自作自受呀!你沒有想過好事,你有惡運就不奇怪了。
善與惡的量是根據所受的人數多少而定,舉個例子:公共汽車上讓座是一善,讓給孕婦或抱嬰者是兩善……報上寫一篇勸人向善的好文章,根據這份報紙的發行量,這一善可能是等於做了成千上萬件善事。如果寫了一篇或一本教人作惡的文章,這一惡也等於做了成千上萬件惡事。文責自負呀!要寫東西發表的朋友自己想清楚了。你的這篇文章還留在這個世上,你造的惡就還沒有完結呀!很不幸還被圖書館收藏,那你就不要問你為什麼命苦了。
還有些朋友喜歡抄別人的文章去發表,不但造了偷盜的惡,還背上與原作者同樣的因果。
以前說公門之中好修行。即是說做官的每做一善,等於造了成千上萬件好事。我們國家人多,這一善有可能是以億計的呀!如果你不想當清官,不想為人民服務,你還是回家賣紅薯去吧!因為你的一惡,造了數以億計的惡事,國法制裁你是遲早的……你的善惡也用不著讓歷史評說,看看你的子孫後代過得怎麼樣就知道你所做的是善是惡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歷史上一人行善積陰德惠及子孫的范例是孔子和范仲淹。他們的子孫後代經歷了多少朝代更替,如今還受到人們的尊敬。
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又如何呢?過不了第二代呀!歌功頌德都沒有用的。
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留財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才是使子孫安居樂業的長久之計。
我們常常有很多壞念頭,按照因果法則,一定會結出不好的結果。那麼有什麼方法不讓它結果呢?這也要從因果法則上想方法:因+助緣→果。壞因一定有壞的助緣,我們不讓壞的助緣出現就可以暫時不讓壞的結果來臨。然後每天控制自己的思想,不起心不動念。如果你想動念的話,念念為人民吧!不要喊口號,要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
按照因果法則,捨錢財—得錢財,捨智慧—得智慧,捨快樂—得快樂等等都在一個捨字,心裡捨得越干淨,你就越有福氣。你從來不給別人設置障礙,別人也不給你設障礙,出門在外事事順利,處處有朋友幫助,這就是福氣。
提示:捨快樂是讓別人心裡安樂,是給自己種身體健康的因。
命運是“心”造的,改變命運亦要由“心”上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除此之外其它一切方法都改變不了命運。朋友,好自為之!!!
第五:健康
我們想有一個好的身體,需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古語有說:三分治七分養。這句話是說明養身的重要性,但我們應該賦予這句話以新的意義。七分養究竟養些什麼?
第一養:心情。清淨心,我們的心要象水一樣,清潔、干淨、平靜。每天想象自己的身體象水一樣清潔、透明。思想不要給七情六欲充滿。心境保持平和。珍馐百味,吃兩盤就飽;衣裝百件,穿兩件就暖;廣廈千間,只能睡一屋一床;所以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在。
第二養:形態。不要自作病相。不要給人覺得你病歪歪,或者精神不振的樣子;也不要裝病好讓別人同情照顧你。心清淨、不想病就不會得病。穿著要整齊清潔,給人以健康的形相。經常要注意放松自己的五官和手腳。人在心情緊張的時候,五官和手腳就會不知不覺地用力,人在煩惱的時候身體也會變得沉重,所以要學會放松。有些人經常歎氣,據最新科學測定,人歎一口氣,身體的免疫力立刻會降低一半。我們要經常把舌頭卷起,頂著上颚,這是培養元氣的最好方法,古語說 “開口神氣散,舌動是非生”,這也是少惹是非的最好方法!
第三養:水分。每天起床喝兩杯水,大約一杯150ml。要慢慢地喝,心不平靜,著急就會喝得快。以前老法師可以把一杯水分成三百口來喝,這就是定功,沒有定力是做不到的。晚上睡覺前也要慢慢喝一杯水。一天的其它時間要隔一段補充一口水,一天加起來的水量有兩升就合乎標准。不要把茶、湯、牛奶等等當水,這些是飲料,不是水!也不要喝純水和蒸餾水,要喝礦泉水。在城市有條件的要變換不同的牌子的礦泉水來喝。在鄉村能喝上沒有污染的山泉那就更好了。我們排出的尿很清,水量就夠了;尿很黃,就表示體內血液粘稠,水分不足。
第四養:食物。以清、淡、簡單的素食為標准。盡可能不碰肉食。人體的腸道比較長、用牙齒磨碎食物、體內不能無限地調節膽固醇和血脂的代謝、身體有汗腺、白天活動等等這些都是適合以植物為食的表現。如果一時斷不了肉食,可以到超級市場買冰凍的肉食來吃。新鮮的肉毒素比較高(動物臨死前恐懼會產生毒素),長期進食會影響健康。蔬菜瓜果也要適應季節的才吃,反季節的少吃。這樣才能減少食物對我們身體的影響。另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大多拿來配菜,菜吃完了,肉就倒掉;我們把五谷糧食喂牲畜家禽,最後沒有吃倒掉了,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想想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餓肚子,我們就不應該生在福中不知福了。如果每個人都吃素食,地球的植物資源可以養活600億的人口,現在,60億人都養不活,可悲啊!!!
第五養:淋浴。調節好水溫,特別是冬天,水溫不要太熱,太熱會使皮膚干燥。最好不用肥皂,可以用精鹽擦身體,並輕輕按摩,用毛巾擦擦背,沖洗干淨就好。洗的時候加一個意念:清潔的水把身體的污垢全部都沖洗掉。洗完後要擦干,特別是腳要擦干,知道了“病從口入,寒從腳起”這句話後,平常就要注意腳的保暖。
第六養:睡眠。每個星期至少有四天晚上11點要睡覺,子時不睡覺,肝膽兩條經絡得不到休息,補充睡眠十多個小時都不能夠補回來,越睡還越累。我們的大便很臭,就是肝髒在超負荷工作的症狀。
第七養:鍛煉。把“生命在於運動”改一改,變成“生命在於相對運動”,心要靜,身要動。心不要亂想東西,身體不要久坐、久睡。運動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度,運動量就夠了。走路的時候不要急匆匆,老是低著頭看地下,要挺起胸抬起頭來平視前方,身體放松,按一定的節奏行走。人生志在參與,享受參與之樂,不強求結果;不要做匆匆過客,背著沉重包袱勞碌一生。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度百歲乃去”。如果以上七步都能做到,保證你能得到一個好的身體。“健康”二字值千金,保重!!!
第六:五福
過年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在門上貼上五福臨門的條幅。但五福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
五福:
第一福是長壽:不到70歲都不能講長壽。
第二福是富貴:需要用錢財的時候就會有,叫富,還得到周圍人們的尊敬,叫貴。為富不仁就不能叫做富貴。
第三福是康寧:身體健康還要心裡安寧。
第四福是好德:不單只自己喜歡做好事,看見別人做好事能生出歡喜、贊歎心;經常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積陰德(陰骘)。
第五福是善終:無病無痛,安祥離開人世。
我們培養自己的福氣的時候,不能偏在一邊。例如:有學識的人沒有錢財,有錢的人沒有學問,有健康的人比較清貧,有長壽的人不能善終。五福中缺少了一樣就有了缺陷,生活就不美滿。
提示:有病、天災、人禍等造成死亡的都叫橫死,不能夠稱為善終。
我們現代人的正常壽命約為70歲。
提示:如果你有修福,壽命就會超過70歲。
按照這個正常的壽命折算,人到40歲左右的時候是一個轉折點。
10+30+30=70
前面的數字10是0-10歲的兒童期,要培養良好的習性。這個時期家庭教育比較重要。
第二個數字30是10-40歲的青中年期。是行善積德、自我修養的最佳時期。國外比較注重這個時期,出成績、出人才。
第三個數字30是40-70歲的中老年期。通常古人在這個時期享清福。
提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傷,無得也無失,沒有榮辱,心中平靜,叫做清福。
40歲左右的時期就是檢驗你的前半生有沒有積福的時候了。有很多朋友沒有積福,在這個關口破產、疾病纏身、失去工作、失去家庭等等。
如果你是正在接近這個轉折點,一定要警惕自己,改造自己。
注意觀察你周圍的朋友,相互提醒,重要!!
第七:為人
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四句話是一,不是四,有一樣做不好,其它三樣也做不到。
人生的哲理不是口頭禅,整天掛在嘴邊,有這個愛好的朋友一定得不到利益,就如同我們常說的要孝敬父母,不是嘴上說的,是要用心去實行。
逢人要說好話,這是想別人對你說好話的因,做不做自己想吧!
每天對人施捨笑容、施捨好話,可以使身邊的人身心安樂,這也是行善!好話可不是阿谀奉承,是說柔軟語,質直語;言語粗魯、不合時宜的話不說。
行好事,是心去實行。不能做做樣子給人看的,下回人家也做做樣子給你看。不是真心實意的不要做吧。看見別人做好事,能幫助的一定要盡力幫助,不能幫助的也要生起歡喜心,向他學習。不要看見他做了好事得到別人的稱贊,自己慢了一步就生起嫉妒心,這是天下第一愚人。不知道他做好事,你生歡喜心,你跟他的功德是一樣的。舉個例子:出門看見年輕人讓座給老人,你生起歡喜心,心裡稱贊這個年青人。根據因果法則,年青人起了捨的心,你稱贊這位年青人有捨的心,你們心所動的這個“捨”念頭是相同的,因此功德也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不管你是不是親自做好事,只要你盡力幫助或者只要你心裡歡喜稱贊,功德與做的人是一樣的。
提示:心裡有“得”功德的這個心也是貪,要把這個也要從心上捨去。
做好事也要隨緣,不能沒事找事。做學生的課外助人為樂是好事,但如果耽誤了學業,那就不值得稱贊。也就是說,不務正業的好事我們不做。
提示:好心辦壞事也是做惡。
看見別人做壞事,千萬不能起嗔恨心,特別是針對自己的時候。發怒是“火燒功德林”,將你以前辛苦積累的福德化為灰燼。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損失太大了!
別人罵你、批評你的時候,是冒著作惡、折損福德的危險來提醒你要積福,你應該自我反省,向他致敬,感激他的大恩大德。
善惡在一念之間,為自己的錢財而節約是貪,節約金錢去做好事是善。是行善還是做惡,要問自己的心。
提示:省下的錢拿去做善事叫惜福。節省過頭了叫悭貪
有人認為做好人不容易,不願意難為自己去行善,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這些人不知道自己積的福有限,總有時來運去的一日。你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去生活,看見別人有好運氣,五福臨門時,只能羨慕;若果還生起嫉妒心,說些怪話,那就更不好了,又無形中把自己的福氣弄得更壞。
也有人說做好人吃虧,被人欺負。這是不懂得“吃虧是福”的道理才會這樣認為。不與人爭,處處忍讓,表面上看是吃虧了,但按照因果法則,是處處體現“捨”的心,日積月累,培養了無量的福德。你聽說過有福的人會被人欺負嗎?會被人欺負是不能夠說是有福氣,因此肯吃虧的才是聰明人啊!
提示:禮讓的人是心中有“捨”,能夠增福。
第八:守法
不辱國主,不做國賊,不違國法,不漏國稅。
守法為了什麼?是為了使我們心安啊!半夜敲門心不驚!整天提心吊膽地生活有意義嗎?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教派,不管它說得多麼好聽,只要用這個准則去度量,是善是惡一目了然啊!
為什麼不能辱罵國主呢?因為國主是修了大福氣的人,比我們平常人修的福都要多億萬倍。我們在前面章節裡說過,知道別人做了好事、善事要贊歎,人家修了大福氣,你應該向他學習。至於國家大事,不是平常的一點小聰明能夠處理的。如果國主沒有福,我們人民也沒有福,那麼國運就差了。你想參與政事,治國、平天下,一定要先正心,辱罵人的心絕對不是好心!如果你的心不正,國家就會有難了。
國家是“大的家”,是我們自己的小家庭組成的總和。是這方國土養育了我們。我們日常的衣吃住行都受到各方的恩惠,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回報社會。如果生氣離家出走,背叛自己的國家,不管你是什麼理由都不應該。
國法家規是我們群體生活所產生的游戲規則,你不遵守還能和睦相處嗎?古語有說,“無規則不成方圓”。人家過馬路走人行道,你過馬路隨意穿插,這種自由要不得吧?!害己累人啊!
善惡的標准比法律要嚴格(包含關系),法律是約束你的行為,善惡標准是約束你的心。您想改造命運,更要遵守法律了。不要認為有法律就不自由了,每個國家都有法律!不顧及別人,利已損人的自由是群體生活所不容的。
家裡沒有錢能過日子嗎?大家努力工作都是想有錢能過好日子。有些家庭有幾個人工作,通常都是繳幾百元錢作家用。如果國家沒有錢了,等於我們自己的家沒有錢一樣,能有我們的好日子過嗎?因此納稅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我們平常老是覺得國家搶了我們口袋裡的錢,總是想方設法逃稅,這也是一種不“捨”的心。看見別人不“捨”,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學,會折損福氣。
如果以上幾點都做不到,那麼愛國就只是一句空話了。
第九:孝道
孝敬父母即我們常說的“孝心”。
孝心是讓父母生活無憂,衣食無缺,常常與父母相互交流,相互溝通。
提示:不與父母說話也是一種虐待。
你能夠生活無憂,生活自理,不使父母為你擔驚受怕,也是行孝。
每天起床都需要向父母問好。這是做人子應該有的態度。十月懷胎的辛勞加十多年養育的恩德都換不了你的一聲問候,你的良心就不值幾個錢了。
父母呼喚的時候,一定要立刻來到父母面前,不能說等一會。你的言行是子女的表率,想想以後你的子女會怎樣對你呢?做什麼事都等一會好了……
我在海外一個華人富豪家庭住了一天。一家之主的老先生坐在客廳,呼喚他的兒子來接待客人。兒子立刻來到父親面前,畢恭畢敬地立正聽候吩咐,回答也是很干脆,絕對的服從。我心裡非常的贊歎,這一家還保留著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能富甲一方就不奇怪了。
古語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以前交通、通訊不方便,通常家有兩老,年青人要盡孝,不能遠離。實在要遠離,必須告訴父母你的去向。老人有什麼事情的時候,能及時通知。現代社會不同了,交通、通訊發達,出門在外也要告訴父母你的聯系方式。
現在教育部門為小朋友制定了“行孝”的要求,供大家參考:
對父母講話態度恭敬,語氣親切;聽從父母的教導和正確的意見,不頂嘴、不發脾氣,不讓父母生氣;上學時要跟父母說再見,放學回家要告訴父母我回來了;平時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訴父母地點、時間免得親人掛念;吃飯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請父母先吃,中高年級學生要為父母盛飯;父母下班要為父母倒茶,請父母休息;記住父母的生日,到時向父母表示祝賀,並做一件讓他們高興的事;父母不舒服要主動問候,生病時要為他們端水送飯;不向父母提過高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盡力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以上是對小朋友日常在家中的行為約束,小朋友不懂得用心。我們受過教育的必須明白要心裡恭敬,內心與行為合一才是行孝行善。如果一邊做事一邊心裡生出怨恨,就是在作惡!我們要細心體會,上面章節說過,行善與作惡就在這一念之間生產。
我們要將孝敬家中父母的心再擴大,將天下男性當為父親一樣去孝敬;將天下女性當為母親一樣去孝敬,天下是一家,什麼沖突、戰爭自然就消亡了。
第十:尊師
父母給了我們的身命,老師給了我們的慧命(智慧的生命)。在孝敬父母的同時,我們必須生起“尊敬心”去奉事師長。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你喜歡和尊敬的老師,你學習的那一個科目成績就會很好;反之你的成績就會很差。
我們經常講“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是什麼呢?一個善人,一個惡人,一個自己。你應該向善人學習好的品德;看見惡人要吸取教訓,他是你的反面教材,這樣才有益於自己的成長。
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古時候的鏡是銅做的)
有些朋友學習時的態度不正確,老師教導的時候,總是要老師做到了,才肯去學習。老師在人生的經歷中吸取了許多經驗教訓,有些事情老師明白但不一定做得到,學生一定要按老師的教導認真實踐。學生超越了老師,老師一定會高興的。我們要明白,一代不如一代是教育的失敗。
下面是一則有爭議的評論:
某高校的一堂課,任課教授請來一位名師做專題講座。豈料那名師不但講的內容陳舊,而且沒有條理,吐字不清。學生們努力想記下點什麼,卻是徒勞,於是紛紛開溜。臨下課,偌大一個教室只剩下十來名學生。看到這一“慘狀”,任課教授不禁大發雷霆:人家是老師,無論怎麼著,你們也得尊重他。
尊重老師是應該的,但如果“人家是老師”成了要求學生尊重的惟一理由,那麼學生為尊重老師而尊重老師,就要賠上自己寶貴的學習時間。在如今講求效率的時代,這是難以忍受的,難怪學生會紛紛逃課。
看了這則報道,你有什麼感想呢?
你冷靜地想一想,別人能夠遇到名師,你為什麼會遇不到呢?
古往今來,名師都是極少的,你自己能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名師,是要修大福德才行。古人是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態度與決心去求名師指點。試問今天誰還有這種精神?!
現代社會是老師求學生好好學習!
另外,按照“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宗旨,上面報道的那位“名師”,就是我們要吸取教訓的老師,更應該尊重他。我們現在的社會,缺少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禮敬與尊重。當你學會了不管好人、壞人、大人、小孩都尊重的時候,你就有福氣,不會錯過隨時隨地受教育的機會。
用茶壺沖茶的時候,茶杯要空,還要低於茶壺,才能接到茶水。做學生要學做茶杯,先“清心”,後“低下”。低下就是上面講的尊重、恭敬心,一分誠敬一分收獲,十分誠敬十分收獲。不虛心的人沒有福氣,是學不到真實本領的。
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要不得。認第一總是容易的,嘴巴一動就第一了;承認自己不及別人比較困難,這是我們學做人的第一拌腳石。你在老師面前不虛心,炫耀自己,老師稱贊你很聰明,認為你什麼都懂了,還會再教你嗎?
提示:向名師(明師)請教一定要問心法,閒談不能受益,還浪費老師的時間。心法簡單理解是求心安、理得的方法。
前面我們學的是孝心,這裡我們學的是尊敬心與虛心,一切要從心上修。
十一:知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
我們現在學的知識是前人經驗的積累。
知識通常有三種類別:
一是現量;
二是比量;
三是聖教量。
現量是你眼睛能見到的物質,並能知道物質的質量、大小、顏色、形狀等等。
比量是你聽見屋外有聲音,能夠通過以往的經驗,分辨出是車聲,人聲,或者看見遠處有煙,知道那裡著火等等。
聖教量是古代聖人或者科學者說的話,因為我們相信他們的人格,相信他們沒有理由要騙我們。如我現在寫的這些知識,就是古聖先賢說的。只不過我是用些通俗的語言寫出來罷了。
古人的著作是沒有版權的。因為古人明白,越教人多一些知識,自己就會越聰明。舉個例子:小朋友讀書,在班上考第一名,其它同學問他一些問題,如果他有問必答,不計較別人會不會超過自己,那麼他一定越來越聰明。知識是溫故而知新的,同學問的時候,他等於將知識又學習了一遍。如果不肯教別人,怕別人超過自己,這個學生一定越學越笨。這就是前面章節所說的,捨與得的關系。這個因果我們一定要明白。如果古人不肯教我們,全部版權所有,今天我們還有什麼科技嗎?我們一定是連文字都不識的白癡啊!
現在寫書的朋友,你知道了因果還會寫上版權所有嗎?汗顏啊!版權所有的書我現在是不看了,因為他不讓你看,你還看的話就是不問自取,等同偷!看了他的書還使自己造了惡,搞壞了命運,這種傻事我可不做!
我們學知識是為了明白事理,不能讀死書或者斷章取義。知識是為我所用,要將知識轉化成智慧才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
提示:讀死書是不合時宜地照搬書上的知識,不明白知識須要按照時間地點的不同而加以靈活運用。斷章取義的意思是不顧上下文的意思,曲解詞意,例如:將“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的“身修”理解為“鍛煉身體”。
“好讀書,不求甚解。”是一句好話,現代人不明白這個才是讀書捷徑。選一些好書給還沒有上小學的小朋友讀,一定不要解釋,讓他們每天讀,慢慢他們就能夠背下來,背下來後還要每天早晚讀,慢慢心中會平靜下來,產生定力;心有定力,知識才能轉化為智慧,為自己所用。
提示:心不受外界干擾叫有定力,視每個人的福德根基不同,定力有深淺之分。
“不聞窗外事,只讀聖賢書。”學生的任務是讀書,國家大事不要管也不需要理,那是國家領導人做的事情,與學生無關。書讀好、自身修養好才能治國、平天下……
十二:關系
我們知道,生產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四種:
1、 報恩的:人與人之間能互相幫助的。
2、 報仇的:人與人之間經常吵架、打架、說壞話、造謠、相互間誰也不服誰的。
3、 討債的:欠人情債,欠人錢財的。
4、 還債的:經常出錢、出力幫助人的。
沒有第五種了。
你的仇人以前一定是你的朋友。不是熟人朋友成不了仇人的。大街上隨便找一個人說是你的仇人,沒有這個道理吧!除非你精神有點問題。
你見過的每一個人,他們的心所造的每樣事,都是你的心“過去”或者“現在”的寫照。你在心裡一定起過心動過念。只不過有些心你已經不會起,例如殺人放火。但有些不注意社會公德的事你一定也做過。看見別人在亂丟亂吐的時候,要反省自己不要犯他同樣的錯誤。能勸則勸,不能勸的不能粗暴對待。這是沒有教育造成的,我們不能怪他們不懂事理,就如同小朋友犯錯誤大人不能怪他們一樣。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反省反省。
人與人的交往一定要有誠信。你自己沒有誠信就不要要求別人對你有誠信,這也是因果法則造成的。亦即是說,你怎麼樣對人,人亦會怎麼樣對你。為什麼有些人沒有朋友,眾叛親離,自己反省,種因--果自嘗。
人與人的交往一定要守時。你不守時要求別人守時就沒有道理。欠人東西一定要還的,欠人時間也一樣要還的。人家要你幫助時,你常說等一下,你自己去辦事就不要怪別人要你等一下了。有可能等了不只一下,是很……多下。遇到不順利的時候不反省,反而罵街,你有好命運才怪了。
提示:你要求別人的時候,你要先付出,因果才能成立。
很多人要講平等要人權,什麼是平等?十只手指是不是要一樣長?男女高矮是不是都要變成一種?發達國家的財富是不是要全世界平均一下?我們這個世界做不到,只能講,盡職盡責就是平等,各人做各人應該做的事情,不強求別人就是平等。
現代社會講競爭,人為財死,不競爭就什麼都得不到。如果你還是這麼想的話,請你從上面因果法則開始認真再看一遍。競爭的升級就是戰爭!整天將世界和平掛在嘴邊的人要想清楚了。人只能各取所需,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除非他送給你)。對自己的所需不能太高了,貪是貧苦的根源!競爭得到的是虛的“感覺”--虛榮心、功利心,如果你聰明,比一下誰的福氣好還現實一點。有福的人是不需要爭的,有福不用忙啊!無福的人爭也爭不到。如果你有福,爭的方法不對,就叫不當取利。這次雖然給你爭到了,根據因果法則,不當的助緣,如偷搶等會轉化為新的惡因,會折損你的福德。
我們的職業(助緣)也是會影響自己的命運的。我不能在這裡說什麼職業好、什麼職業不好,你只能根據善惡的標准自己去衡量一下。
有朋友對我說他要開公司做生意,我要他先搞清楚三件事才去開公司:
一、 開公司當老板要有福氣,沒有福氣是指使不了人干活的!
二、 不要想著一開始就有錢賺,要問自己有沒有種下種子(修因)。
三、公司員工是來跟老板討債的(員工是債主,來報恩的極少),老板不吃也要讓員工債主吃飽。員工討完債就會走,一分錢都不會多要你的,當老板的要樂意承擔。
有福氣的人開店,東西不好都能夠賣出去;沒有福氣的人開店,東西再好,世界第一也沒有人要,因為有人緣很重要,一定要廣結善緣。
我們平常會認識很多朋友,朋友又會介紹新朋友給你認識。請你想象一下,是不是可以用一條無形的關系線,將全世界的人串在一起?你認識我,我認識他……全世界的人都是朋友。朋友之間真誠相待,世界就和平了。
十三:家庭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好了,家庭一定幸福美滿。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家庭好,社會也會好!家庭不和睦,離婚率就高,社會就會有很多難解的矛盾。這是自然之理,我們要明白。
很多家庭主婦不知道她每天做的家務是在做很好的善事,老是有怨言,怨家裡人不幫忙,她不知道因為她的家務工作,使丈夫孩子能夠安心工作學習,這個功德大啊!
我們常說愛,總是想著:我對你好,你也要對我好。不明白真誠的心是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的。物質的“捨”與感情的“捨”都要講心,是心上“捨”。你的付出是求別人回報的話,你的愛就是虛情假意!家庭矛盾就是從這個不“捨”而來的。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為您自己為社會著想也至少要養個孝順兒女出來。
父母要杜絕兒女撒嬌、打罵父母、爭搶東西、說話粗魯、浪費食物等等行為。
父母在兒女面前不能吵架、發怒、發牢騷,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兒女。兒女種種言語行為都是父母性格的復制。另外電影、電視、廣播、網絡、書籍對小朋友的影響也很大,要教育小朋友辨別。
父母一定要注意教育子女時的態度、行為,不能沒有耐心,打罵、發怒。如果兒女學會打罵父母,這個罪過就大了,折損的福氣就很多。
古時候講究“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些人際秩序在大家庭(國家)與小家庭裡都是不能亂的。
“父子有親”,這個“父與子之愛”是發自於真誠、發自於真心,是沒有條件的。
“君臣有義”, 你在社會家庭中總處於一個地位,不是你領導別人,就是你被人領導。領導者要仁慈,被領導者要忠心。
“夫婦有別”,男女在社會及家庭中的責任不一樣,各有各的職責,要各司其職。
“長幼有序”,是弟弟對哥哥要尊敬;哥哥對弟弟要關懷、要照顧。縱然弟弟有才干、有福報,哥哥比不上他,弟弟事業做大了,官做大了,財富多了,對他哥哥還像在童年一樣的恭敬,這是有德!亦即是要有孝親尊師,敬老尊賢之心。
“朋友有信”是朋友之交要真誠相待,相互信任與尊重。
以上說的是各人要按照自己的身份位置盡自己應盡的責任,以真誠的、不求回報的心去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如果我們都不講這些秩序,家庭社會矛盾就會激化。
十四:風水
風水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心好,你居住的環境也會好。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如果你的心不好,你居住的環境也會慢慢變壞。因為地球環境污染都是人亂拋垃圾、亂排廢水造成的,所以搞環保要從治理人心入手。這邊搞環保,那邊亂拋亂排,環保能搞好嗎?
古人講風水,是講人的家居與環境的配合。水源在東邊,你就不能將廁所建在東邊,將垃圾倒在東邊,這是講衛生。建築的地基建在實地,背靠山,是講安全。門對開闊地或遠水,是古人的養生哲學,調節心境!
有朋友對我說,為什麼有人說陽光直照客廳不能生子,這是什麼道理呢?我對他說,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野外勞作,回家還讓太陽照著,能生兒子才是怪事。因此古人多建有屋檐的大屋,廳堂高大,通常4-5米,通風而陰涼,這樣才能休養生息。現代建的房子太陽照入客廳是常有的事,現代人整天都不到戶外,家裡還有空調,與生不生子就無關了。這些道理不能生搬硬套,凡事問個為什麼,不能迷信。
現代社會講風水,第一講自我修養,第二講家庭和睦,第三講家居安全,第四講家居衛生。
家居安全是注意家居的水、電、火安全使用。長期開著的電器要定期檢查,家有老人小孩就要注意地板防滑、家具擺放合理,不能阻檔通道。購置家具時不能趕時髦,要注意家具的邊角等會不會影響家居生活安全。裝修房子不要安裝太多的落地鏡子,一來不注意會碰傷自己;二來晚上會受到驚嚇。
家居衛生是注意通風,正常家裡是不應該有味的(做飯吃飯時除外),如果有異味,就要注意通風了。裝修淨空不能少於2。6米。房門冰箱門的把手要注意清潔。百潔布不要亂擦。睡覺時自己的身體離地不能低於20厘米,吸入灰塵對身體不好。不能貪圖涼快讓風對著身體吹。
留多些空間給自己,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就不要買回家,放在家裡不用就成了垃圾。
例如:金銀首飾就不要買回家,你只不過想滿足自己的心,感覺“擁有”。放在家裡怕人偷,放在銀行保險櫃,很久才去看一次,還不如到金銀首飾店看一看,試帶一下,款式時時新,足夠滿足你的心,省下買首飾的錢還可以做很多善事。
有個朋友家裡貧窮,沒有額外的錢買東西給女兒,當女兒看到商店櫥窗裡的玩偶時,他就說:“你認真看,記在心裡就是你的了,買回家過一段時間就成垃圾了。” 這位朋友無意中說出了心與物的關系。
我們仔細看看家裡,是不是有很多很久沒有用過的東西……常用的東西就那麼幾件。
居住環境與人的福氣是相互影響的。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搬到一個非常好的環境後,家裡會有人生病?這是自身的修為(積福少)與環境不一致,即心與物、環境失去平衡造成。心貪圖環境好會折損自己的福。因此我們要做與自己的修為相稱的事情,不相稱的不能做。古時候講,沒有福當不了官,沒有德行坐不了龍椅,坐上去會掉下來。
十五:修行
修行是什麼?修正自己錯誤的言行,稱為修行。
自己有過錯,一定要廣而告之,讓別人批評一下,讓大家幫助你改正;自己做了好事,一定要忘記,不要逢人便說。
有一些沒有智慧的人,有過錯隱藏在心裡,做了好事逢人就說。他不知道,做的好事經別人一誇,就報銷了。做的錯事(惡因)卻越積越多,沒有人知道,一直積著,惡運不久將至!
提示:積善因與積惡因,要自己選擇清楚。
如果你平常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些人不能稱贊,一贊就有壞事來臨。這是福積得少的表現,惡積得多!
我們真心修行的人有兩樣事情不能不知道:
一是不能夠自我稱贊;二是不能夠說人在作惡。這兩種行為都會折損福德。
這是為什麼呢?
稱贊是別人對你的善言善行的認同,別人在行善。自己稱贊自己是炫耀,是名利心,是貪念,根據善惡的標准,是積惡折福
作惡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只能說:“我在作惡”;而不能說:“你在作惡”。說我在作惡的時候,是在內心檢討自己,請別人幫助自己,是行善積福。說人作惡的時候,你的心在想惡事,還會生起嗔恨之心,是在積惡折福。
要認真體會:道理只在別人那裡,惡只在我心裡。別人總是對的,自己總是錯的。每個人都檢討反省自己,世界就和平了。
通常有兩種人是不會修行的。一種是貧窮的人,一種是富貴的人。
貧窮的人,已經沒有飯吃了,是不會想到“捨”的。貧窮人的口袋裡只有兩元錢的時候,你叫他捨一元錢,他寧願買點吃的填肚子。貧窮的人沒有受過教育,不知道他們捨的一元錢,比億萬富翁捨的一千萬元還要多。因為這個貧窮的人是捨出了他的一半財產,富翁只捨了十分之一,所以他們所得到的福德是不一樣的。如果這個貧窮的人是真誠心將他的財產捨出的話,第二天會有什麼福氣來呢?請各位朋友細心去調查一下,一定會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
已經得到富貴的人也不會再修行。他們有錢有勢,享盡榮華。為什麼還要修呢?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富貴也是辛苦修行得來的,不繼續修正自己,有錢有勢更容易造惡,為富不仁。這會損壞自己的福氣,弄壞自己的好運。世界上破產的富人也有很多!
很多朋友身處逆境,被貧窮、失敗困擾。我常對他們說:逆境之中好修行啊!突然間來個大富貴是害你呀!你在逆境中都不會修行,在順境中更不會修了,能在順境中認真修行的億萬人中無一個!一下中了彩票暴富,轉眼間樂極生悲的例子常常發生。要警惕啊!
有句老話:難得少年貧。就是說少年貧苦逆境之時,正是考驗一個人的時候。人生的際遇經歷是我們成長的催化劑。我們在逆境中要不生嗔恨,在順境中要不起貪心,歷事練心,鍛煉自己,升華自己,從而改造命運。
修行要下定決心,從今天起不再嗔恨任何人、事、物。對過往的一切不再回憶、後悔。過去的冤冤怨怨從今天起了斷,不再追究,心中不起惡念。一有惡念就要將思想打斷。這樣你的善根就從今天生起。
體會:“立常志”和“常立志”的不同。
我們心中的念頭會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不要理會它,念頭自己會消失。
提示:通常我們的心在東南西北各處奔馳。要注意收心!
念頭一起,我們的思想不要順著這個念頭想下去。例如心中生出有個朋友來探望的念頭。你就不要接著想怎麼去接待,帶他到什麼地方去玩等等。你不接這個念頭的時候,念頭會消失。眼、耳、鼻、舌、身體不斷地接觸外面的環境,心中生起一個一個念頭,我們都不往下接的話,心慢慢就會平靜下來。也就是說,你把念頭當作是一格一格的動畫片,看見不管它,來不迎去不留。當心地清靜、身體沒有病痛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深處自然會有一種輕安的感受,很安詳,有淡淡的喜悅,但你不能用意識去分辨它,一分辨雜念就出來了。這種輕安的感受是我們在物質世界不停地尋尋覓覓想找的東西,想不到就在我們的心裡!
我們要修行,化吝啬成施捨,化偏激為和平,化虛偽成真誠,浮躁改成沉著,驕傲改成謙虛,懶散改為勤奮,殘忍化為仁慈,刻薄改為寬容,珍惜自己,與人為善。心善得以身修、家齊、國治,然後天下平。
十六:心藥
無際大師心藥方
大師谕世人曰 凡欲齊家 治國 學道 修身 先須服我十味妙藥 方可成就 何名十味
好肚腸一條 慈悲心一片 溫柔半兩 道理三分 信行要緊
中直一塊 孝順十分 老實一個 陰骘全用 方便不拘多少
此藥用寬心鍋內炒 不要焦 不要躁 去火性三分 於平等盆內研碎 三思為末 六波羅蜜為丸 如菩提子大 每日進三服 不拘時候 用和氣湯送下 果能依此服之 無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濁 利已損人 暗中箭 肚中毒 笑裡刀 兩頭蛇 平地起風波 以上七件速須戒之
此前十味 若能全用 可以致上福上壽 成佛作祖 若用其四五味者 亦可滅罪延年 消災免患 各方俱不用 後悔無所補 雖有扁鵲盧醫所謂病在膏肓 亦難療矣 縱禱天地 祝神明 悉徒然哉 況此方不誤主顧 不費藥金 不勞煎煮 何不服之 偈曰
此方絕妙合天機 不用盧師扁鵲醫
普勸善男並信女 急須對治莫狐疑
後記:祝福
生活中我們所求的東西很多,似乎有很多路要選擇。其實人生的路上,自己只能選擇福與禍兩種生活,福多還是禍多就看你自己的修行了。
有些朋友覺得修行與現實沖突,覺得物質比心重要,這是因為心的習性,過往的日子習慣了,不太願意改變。修行人是最現實的,時時處處為自己增福增壽。
我們不反對物質享受,只要合理,合法,並且不壞自己的福運,還能增長福運就更好了。
你想過好的生活,有福比較重要。有福是需要什麼有什麼,用不著花力氣去求,吉祥如意多好啊!現在我們沒有福,連生存都成問題。
帝王的福也是修行來的,如果不想做帝王,至少要過好日子吧! 老是煩惱不順利是過好日子嗎?
不開心過一日,開心也過一日,朋友,你自己選擇吧!
真誠地祝福各位朋友事業、家庭、身體……福氣都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