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什麼是讓孩子能終身學習的動力?

發布:君合

  問:請問要如何讓學生自己能學習到終身學習?因為當我們教導了《弟子規》,學生將喜歡上它,但不會自己去讀如《論語》等其它書籍,多餘的時間還是會去玩facebook、game等為主,學習將不是第一位。

  答:這一位老師也希望學生能夠更深入古聖先賢這些經典,終身都能好學,都能有很多學問、智慧。那孩子他要能夠這麼好學,當然,首先我們為人老師跟父母,自己要更好學,才能帶動小孩的好學。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當中,時時要保持一個觀照,教育最重要的根本在身教,我們自己有沒有先把身教做到。

  再來,學校、家庭甚至社區的風氣,也應該是好學,這是一個境教。你說“那現在學校、社區沒有這個風氣呢。”只要還沒有做到的部分,我們先不要求其它的人,我們自己現在已經有機會深入自己中華的傳統文化,任何更好的條件,都由我們來帶頭。所謂“和諧社會,從我心做起”,從我們自己開始做。在社區以至於在學校,我們是學校的老師,都應該把喜歡學習中華文化的智慧,中華文化的這些經典教誨,由我們自身來帶動起。

  比方,在學校裡面其它老師,他還不一定了解這些經典的價值,由我們來帶頭。比方說在教學上,在人生的一些處事待人上,可能其它同仁也都會有問題。那我們學習傳統文化,把人生很多疑惑都解除了,每天歡歡喜喜去教書,然後也很愛我們這些學生,跟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的親,這一份喜悅,應該還是會感染自己的同仁。等他們在教學上、在自己家庭處事上有一些瓶頸的時候,他們會很自然的就跟你探討,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引他們入這些經典,這些問題經典都有答案。

  面對自己的學生,首先我們很有學問、很有魅力,跟孩子在互動的時候,他們會很佩服老師,而且所講的課會引人入勝。學生問你,老師你怎麼知道這麼多聖賢人,這麼多歷史故事。這個時候您就可以跟他講,這個《論語》裡面有,哪些經典裡面有,他就會被你吸引。

  那當然,老師本身的人格、魅力很重要。老師都是胸懷天下的安危,以天下為己任,有這樣的志氣。學生很單純,他感染到了,他也會效法老師的志氣。

  其實人學習動力就在有遠大的志向。以我自身來講,還沒有學習聖人的教誨,我也是人生目標很不清楚,甚至就覺得好像享樂就是人生目標。每一天其實就是把二十四小時給塞滿而已,其實內心還是很空虛,還沒有找到努力的動力。所以《論語》當中孔子講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當我們思考到,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對自己的家庭、家族應該有什麼使命;對當前的社會,比方說我在教育界,對教育界,在這個時代我應該承擔起什麼責任跟使命;以至於對自己的國家甚至是民族,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責任、使命。想清楚了,覺得這一生有很多事要做,這個動力就出來了。

  以前很少,大學畢業之後幾乎沒看什麼書。可是接觸傳統文化這十來年,那讀書真是不用人家推的。要多做些事,要真正能利益他人,沒有智慧是辦不到的。所以,學習就從有遠大的志向之後就有源源不絕的動力。

  所以孩子他有了孝心,有了責任心,他學習的動力就能伴隨著他一輩子。所以在引導學生立志、孝道、仁愛這些重要的德行,都要趁早幫他建立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