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林:念佛怎麼樣做到攝耳谛聽、都攝六根?


發布:蓮藏

  很多念佛的同修,在我們介紹了印光大師的十念法之後,他們按照這種方法去念佛。他們有些人有些想法,公司也不想開了,家也不想管了,工作也不要了,就開始念佛,這個是錯誤的。要知道,我們念佛一定是隨著我們的緣分,這就是印光大師經常提醒我們的,敦倫盡分,在我們敦倫盡分的過程當中把佛念好。那怎麼念?印光大師說,“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

  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介紹這個方法,當我們沒有事情的時候,或者這個事情並不需要動腦子,比如刷牙、穿衣服、走路,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把佛號提起來,真的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四字“阿彌陀佛”。有些時候直念,有些時候計數很難,印光大師說,我們就直念。直念的意思就是一句接著一句,一個字接著一個字。就像我前幾天向大家匯報的,在看牙過程當中,一會大夫讓你閉嘴、吸氣、張開嘴,肌肉放松、不要緊張,疼不疼?他會問你,這地方有感覺嗎?這個時候,因為你要跟大夫配合治療這個牙齒,所以你不可能再有十句佛號的時間,你要專心地配合大夫治療牙齒。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可能念十句為難,但能念一句嗎?能念一句我們就念一句。

  應該忙裡偷閒地去念佛,偷閒就是找時間念佛,見縫插針念佛。我自己的體會,能念一個字念一個字,能念兩個字就念兩個字,能念一句很好,就念一句,能念兩句念兩句,能念多少念多少,能念到什麼程度就念到什麼程度。但是,哪怕我只念一個字,我都做到嘴上念得清楚,耳朵聽得清楚,心裡記得清楚。心裡記的清楚講的是記數字。但是有些時候,沒有條件計數了,再計數,確確實實你要做的那個事情就沒法完成了,你像配合醫生看牙。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十句計數為難,印光大師說,你就念,一直念下去。我們念佛的時候,耳根要攝耳谛聽,耳根攝住了;嘴上要念的清楚,舌根攝住了;我們通過計數,把意根攝住了。

  同時,我們還有一個非常好的攝住意根的方法,就是印光大師說的念從心起。很多同修問我,什麼叫念從心起?聲從嘴出,音從耳入,這是一個循環。所謂念從心起,我自己念佛的體會是這樣的,就是我在干嘛?我在念佛,心裡真有念佛這件事,真裝著念佛這件事。具體說,我這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還怎麼照顧,說我正在念阿彌陀佛,這會不會又分神?學佛的同修都比較認真,我認真地嘴上念得清楚,耳朵能聽得清楚,這都沒問題,那念從心起這一點好像老是掌握不到。我自己在念佛過程當中的體會,所謂念從心起的時候,就是提醒自己,我耳朵一定要聽佛號。我理解,你的腦子裡想什麼呢?我的耳朵千萬千萬要聽嘴裡念出的聲音,千萬千萬別把嘴裡的聲音丟掉,我要用耳朵聽聲音,腦子裡想這件事,就等於把意根攝住了。就是我的體會,這就叫做念從心起。

  如果有條件的時候,我們再把數字加上去,我們腦子裡想兩件事情。第一個,這是第幾聲佛號;第二個,我耳朵一定要聽佛號的聲音,這就是念從心起。有些時候,我們嘴裡能念得很清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但是我們耳朵好像老跟不上嘴,耳朵就跑了。聽佛號不專注,耳朵沒有攝住。這個時候我們腦子就要提醒我們自己,耳朵得要聽佛號,耳朵怎麼好像聽著沒有跟著每一個字走。阿--彌--陀--佛,現在不能干別的,耳朵要聽,要干這件事情。耳朵現在要干這件事情,這是你的想法,這是你心裡琢磨的一件事情,這就叫攝住意根。

  我們在念佛的過程當中,這裡面會有很多從早到晚,“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你要上班,有些人要開車,家庭主婦要做飯,公司老板要談生意,員工要完成本職工作,大家說好像找不到時間念佛。而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就是對我們這些平時事情忙,確確實實抽不出一段整時間念佛的人,所開示的一個方法。其實事在人為,我們真的要問自己,忙到那種程度了嗎?一句佛號都念不起來,十句佛號都沒時間?十句佛號,阿彌陀佛每句佛號四個字,一共加起來四十個字,我們真的沒有時間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時間真是像海綿一樣,是擠出來的。關鍵的問題不在於我們有沒有時間,關鍵在於我們是不是養成了念佛的習慣,這個習慣是一定要靠養才能養成。

  我們千萬不要指望,說我學會了十念法,我就會念佛了。所謂真正的會念佛,是說二六時中念而無念。你說他沒什麼事,沒有意識到念佛,但佛號就在心間;你說他念佛了,他又沒有念佛,腦子裡沒有念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我們要慢慢契入這種境界。要契入這種境界,剛開始確確實實要做到印光大師說的這三個清楚:嘴裡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心裡記得清清楚楚。如果沒有條件計數,不具備計數的條件,我們就要提醒自己,我的耳朵得聽佛號。我聽清楚第一個字,第二個字好像沒聽清楚,我現在馬上要回來,把第三個字聽清楚。

  我們念佛,首先一定要有一顆念佛的心,有時間就要念佛,能念一句就念一句,能念一個字就念一個字。比如說,我就有一個時間,就能念一個“阿”。有些時候我在辦公室打電話,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打電話的時候,我們經常使用電話的人都有這種體會,比如說轉。比如說我要理發,我打理發室的電話,是在酒店裡的理發室,得通過總機轉。你打到這個酒店了,她說,你好,Good morning,早上好,瑞基酒店。我說,你好,瑞基酒店,麻煩你轉一下2794這個分機。這個時候她說,請稍等。請稍等不是就有一段時間嗎?她得給你接分機,她得給你接到理發室。這段時間,從總機開始轉這個電話,一直到理發室的工作人員接這個電話,這段時間我們應該怎麼辦?這段時間不能疏忽。“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這段時間你不需要說話,你也不需要考慮問題,這段時間可能也就半分鐘,可能也就二十秒,這個時候我怎麼做呢?我就念佛。“阿--彌--陀--佛”,用耳朵聽,“阿--彌--陀--佛”。

  可能剛剛念到第五句,就被打斷了,“喂,您好,理發室,美發廳”,念到第五句了。

  “麻煩你,我找一下鄭師父”,因為我們約理發師,得約人。

  “找鄭師父啊,請等一下。”這又讓你等。

  這一等又沒事干了,她去找你要想講電話的人。你要想講電話的人來到電話機旁邊,來跟你講話,這一段又有時間。那我從第六聲佛號再接著念,“阿--彌--陀--佛”,一定要記住,念佛關鍵是念佛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印光大師在他通篇的文鈔當中,沒有提出來一天要念多少萬聲佛號,而只是說每句佛號要做到三個清楚,念得清楚,聽得清楚,心裡記得清楚。我們一定要認認真真地落實老和尚的開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等鄭師父,給我理發的鄭師父,多少年了都是他理發。他來接電話這段時間,你就偷著念,忙裡偷閒,“閒”就是時間,見縫插針,再從第六句開始念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喂,你好。”鄭師父來了,佛號就放下。

  “鄭師父你好,我是胡小林,我想約個理發的時間,您看您什麼時候有時間。”

  他說,“您什麼時間方便?”

  我說,“我下午三點鐘以後。”

  “好吧,我三點鐘有客人,你四點半來吧!”

  “好,謝謝您!”電話就掛掉了。

  電話掛掉了,就准備吃中午飯了。從我的辦公室到外面去叫秘書准備飯,這一段又是一段距離,我就把這細化,如何念佛。從辦公室出去找秘書說,我們可以吃飯了,麻煩你幫我把飯准備一下,熱一下。從家裡帶來的飯。這個時候,從辦公室走到秘書的桌子這一段,起碼起碼能念三聲完整的的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定要記住用耳朵聽。

  很多我們在一起念佛的同修就說,什麼叫用耳朵聽?我聽了,我知道我念的是第幾聲佛號,這是最淺的一層。我知道我這句佛號是第幾聲,第八聲,第七聲,第六聲。關鍵是佛號這個數字再往下這一層,你是記住了念佛是第幾聲,十聲佛號。每聲佛號的每個字,你是不是都聽見了?我聽了,但是我沒聽見;我聽了,但是我沒聽進去;我聽了,但是我沒有心,這就不行。一定要專心致志,攝耳谛聽。“攝”,就是攝住耳根,什麼都不能想,就用耳朵聽自己的佛號。很多人說,我聽了,你要說我沒聽,這麼大的聲音,阿彌陀佛,我能沒聽見嗎?我聽見了。但是你沒用心聽。

  應該這樣,“阿”,就像我們耳背一樣,聽別人講話,生怕別人的話我們沒聽見。我跟大家在一起,有些時候我們經常跟老和尚在一起吃飯,跟老和尚說話。老和尚一說話我們特別認真,我們探過頭去,我們用耳朵聽,老和尚剛才說什麼,不明白還得追問一句,“您剛才說的是什麼事?”反復確認,這叫聽。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態度,這種專心致志的精神,來聽我們嘴裡念出的這聲佛號。我昨天給大家匯報時說,腦子裡頭要提醒自己,我得聽佛號,我得聽佛號的聲音,佛號的聲音要從我耳朵裡進去。我聽了但是沒聽見,等於沒用。一定要聽,有這個動作,並且要有效果,就是聽見這個聲音。你真要這樣做,每一個字都聽得清楚,有些時候你念佛就不會念太快,因為你念快,嘴皮子就滑過了,耳朵跟不上,你耳朵沒有這種訓練。

  所以,我們念佛的時候,我自己的體會是,你的耳朵沒有做好准備,我們的嘴就不張。什麼時候我的耳朵准備好了,要聽聲音了,我再念。“阿”,我要念“阿”了。我這耳朵要專心致志了,我准備捕捉聲音了,我耳朵准備好了。這個時候我念“阿——”,從它一念出來我就逮住佛號,我就抓住這佛號,從頭到尾聽清楚。慢一點,准備念“彌”了,耳朵要做好准備,准備聽“彌”的聲音了,是不是全神貫注,是不是精神飽滿,准備聽第二個字“彌——”,很好,這個“彌”字聽得很好,一點都沒落。確確實實耳朵沒干別的,確確實實耳朵在恪盡職守,在完成它的本職工作,在完成它的聽。然後,“陀——”,“陀”字聽得也很好,“佛——”也聽得不錯。

  所謂攝耳谛聽,我自己的體會,特別是對我,原來沒有念佛習慣的這麼一個人,我剛開始就是這麼一個字一個字地念。因為印光大師,包括我們的老和尚,並沒有說速度越快越好,就是要聽得清楚。我們今天不具備這種能力,把每個字都聽清楚,我們沒有這麼高的能力。就和我們剛開始跑步一樣,跑五十米就累了,一個月以後可能跑兩百米,半年之後可能跑一千米,這是要不斷地鍛煉。就和我們做飯一樣,剛開始切菜也慢,洗菜也慢。熟能生巧,時間長了,洗菜也快了,摘菜也快了,切菜也快了,這是需要訓練的。一上來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這麼快跟不上,耳朵跟不上。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耳朵要捕捉住佛號,把它聽見而且要聽進去。不信大家試一試,你真正的,別說半個小時念佛,你有十句佛號,四十個字,每句佛號四個字,阿--彌--陀--佛,四十個字念下來,我們真能做到,把每個字都聽清楚,這十句佛號下來你的感覺就不一樣,真是一個妄念都沒有。

  我們長期以來,按照我們師父上人說的,無始劫來,我們在六道輪回,就是因為散亂,就是因為心不能歸一,不能制心一處。一個妄念接著一個妄念,按照彌勒菩薩說,一千兩百六十兆分之一秒就一個念頭,這一秒中得多少個妄念。我們從來就沒有享受過沒有妄念的生活,我們從來沒有過過沒有妄念的日子,我們根本就體會不到什麼叫沒有妄念,那是一種什麼狀態。我們今天有了印光大師的十念法,有了念佛這個法門,利用耳根達到圓通,利用耳根來證得圓滿的佛果,生到西方,達到事一心不亂,達到理一心不亂。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記住,我們就這麼一個方法了,我們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今天早晨我們跟師父一塊吃飯。師父上人說,耳根最利。二十五個方法都可以達到圓通,都可以證果。“圓”就是圓滿,“通”就是通達,就是我們說的根本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證得這個理。真達到圓通,就是我們祖師大德說的,理一心不亂,能圓通到這。圓通既是根本智的理體,又是一種修行的方法。我怎麼才能圓通?我通過什麼才能達到圓通?才能達到理一心不亂?耳根圓通。通過耳朵這一根,達到圓通這一境界。圓通以後怎麼樣?妙智證得圓滿理體。明白了,大徹大悟。為什麼耳根?我們這個世界耳根最利。為什麼“觀世音”,不叫“觀事相”?因為觀世音菩薩就是耳根圓通,就是通過耳朵證得圓通。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六根、六塵、六境,都能證得圓通,為什麼我們偏偏要走耳朵呢?因為我們耳根最利。

  我們眼睛不想看的東西,閉上眼睛就可以不看了。耳朵你能閉得住嗎?你閉不住耳朵。嘴,我不愛吃辣的,這盤菜我就可以不夾了,辣的菜。我不愛吃姜,我就可以不夾姜,我愛吃甜的,我多夾甜的菜。耳朵能有這種能力嗎?我不想聽的聲音我就不聽了,你不想聽也得聽!近的聲音我聽,遠的聲音我不聽,遠的聲音它也來。我們觀察耳朵的作用,我們就發現,耳朵實際上沒有分別,它對聲音很平等,它沒有取捨。耳朵,有聲音的時候,就能聽到聲音,就有覺照,就能捕捉住聲音。沒有聲音,湛然,在那像鏡子一樣光光亮亮,鏡子前面沒有東西,但是鏡子能照,隨時准備有東西過來讓鏡子照。耳朵就是這樣,備份著。就像解放軍站崗一樣,像士兵站崗一樣,沒有敵人來,但是我在這站著,一旦有敵人來,我就抓住敵人。湛然覺照,這是我們耳朵的特點。耳朵還有一個特點,前邊能聽,後邊也能聽,左邊能聽,下邊也能聽,圓的。上下左右前後它都能聽,圓。通,隔壁牆上有聲音,我們就能隔著牆通,它通。

  我們查丁福保老先生的《佛學大辭典》,我們這個世界就這麼一副好耳朵,虧了我們有這副耳朵。我們仔細觀察耳朵的作用,我們體會,耳朵面對聲音,它是怎麼起作用的。我們就知道,反聞聞自性。我們看到耳朵的作用,我們就知道,這就是自性,清淨、平等、正覺。耳朵清淨,它對聲音沒取捨。平等,什麼聲音來都聽。覺悟,聽得清清楚楚,一點都不帶走的,利!反聞聞自性,我們要觀察耳朵聽這件事,我們就能體會到,實際上我們的耳朵就是自性的反映,就是在我們身上,最便於我們觀察自性的作用,最容易引起我們覺悟的一個器官,所以我們的耳根最利。我們的眼,師父說,我們的眼不行,我們的想也不行。妙中妙,圓通中的圓通,所以觀世音菩薩就是這麼證得的佛果。

  我們這個婆娑世界,也是耳根最利,所以我們跟觀世音菩薩的因緣最深。從這一點,觀世音菩薩修成正果就是耳根圓通。他修成正果之後,他又用他的耳朵觀世音。我們是聲音,我們就是觀世音沒有成佛之前的,因地上的菩薩們,我們現在用這句佛號這聲音,來成就我們的耳根圓通,那我們跟觀世音有多大因緣?他就是這麼成的佛,我們今天用他的方法,也准備這麼成佛。而且,他成佛以後可就不改了,我是成佛用耳根圓通,我現在成了佛以後,我變眼根圓通,那他跟咱這個娑婆世界就沒有因緣了,他還用他的耳朵來觀世音,尋聲救苦,根據聲音來救苦救難,你說多殊勝。因地上用耳朵,果地上還用耳朵。我們現在因地,還沒到果地,我們開始就用耳朵。所以我們跟觀世音菩薩因緣深,深在這個地方,我們都是耳根利。

  師父上人講,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上,講經說法,沒有文字。可不是嗎,是釋迦牟尼佛圓寂之後,阿難集結經藏,才把當年釋迦牟尼佛用聲音傳達的信息整理成文字。原來釋迦牟尼佛沒有文字,他是靠聲音來傳法的。師父進而又說,孔子亦復如是。孔子來到這講,《論語》也是他的後人、他的學生給寫出來,整理出來的。當年孔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教化我們的時候,也是用聲音。師父說,他親近方東美先生的時候,方東美先生也沒有文字。每個禮拜兩個小時,周末,師父上人到方教授方東美先生家裡去,方東美先生給老和尚講兩個小時,沒有稿,講了五個月。每個禮拜兩小時,也是用聲音。今天老和尚每天講經說法四個小時,還是用聲音。為什麼印光大師說,要攝耳谛聽。印光大師說,做到三個清楚,他老人家後邊跟了一句,“其最切要之點”,最重要的這個清楚是什麼?攝耳,“全在攝耳谛聽”。他老人家說,你要真正做到了攝耳谛聽,其他五根全被攝住。換句話說,那五根沒有攝在佛號上,你肯定耳朵沒攝住,你要耳朵攝住,我們其他五根什麼也干不了。其關鍵處在於攝耳谛聽。

  我們講了這麼多,就是要鼓勵大家,把我們已經具備的這麼利的根器,這個耳朵,充分利用起來,千萬不要捨近求遠。說我現在念觀想吧,我現在念觀像吧。你拜佛、繞佛,坐著念佛,躺著念佛,你都得用耳朵聽,這是印光大師說的。千萬千萬不要捨近求遠,放著這麼好的利器、這麼好的利根,你不用,你用別的。用別的還算不錯,盡管鈍,盡管麻煩,那還是念佛。現在關鍵是,不用耳朵,他其它五根也不用,他就陷在妄想當中、分別當中、執著當中,生煩惱。師父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他老人家重要開示。這是什麼呢?就是希望你這六根全部放在佛號上,其它的亂七八糟的,就放下,就是放下。你就干不了別的了,都攝六根,全在佛號上。那眼還能見那些色嗎?見不了。耳朵還能聽其它聲音嗎?聽不了。嘴,舌頭還能說別的嗎?說不了。一句佛號。鼻子還能嗅香嗎?嗅不了。腦子呢?想著佛號,第幾聲。意根,你也想不了別的,也不能緣法。眼睛也不能緣色,耳朵也不能緣其它聲音。真正做到都攝六根,制心一處,就這六根當中,就這一句佛號,做到一心。師父說,這就是聲聞緣覺上面的菩薩。菩薩是一念,就阿彌陀佛這一念,我們已經超過二乘了。

  印光大師當時在《文鈔》當中說,我們真正能做到攝耳谛聽,已經就超過聲聞緣覺。“二乘尚不見此妙果”,二乘不理解。聲聞乘、緣覺乘,你在因地用的方法就超過這二乘了。直接就達到了聲聞、緣覺、菩薩、佛,佛,師父說就是初住。破塵沙、伏無名,見思煩惱全斷了,一心、一念,菩薩。師父說,這就是我們經典上說的事一心不亂。事上有這麼一句佛號,還是有這個事,這就是方便有余土。如果我用這句佛號到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我連這句佛號都沒有,你說沒有,我在念,你說我念,我又沒有這句佛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師父說這就是初住菩薩,這就是經典上說的理一心不亂。了得嗎?這個佛號。所以師父反復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就這四個字,就攝耳谛聽這四個字的方法,起碼起碼能念到事一心不亂,方便有余土,這句佛號能保證你去西方。

  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說,我們都攝六根,嘴念佛號,耳朵聽佛號,腦子想佛號,我們身體拜佛、禮佛,有些時候繞佛,我們就充分利用六根,這六個外邊的接收器。這外邊六個接收器不往裡邊接收煩惱,不往裡邊接收分別,不往裡邊接收執著,只接收這一句阿彌陀佛。通過這六個窗口,通過這六個平台,往阿賴耶識裝佛號。而這佛號還不是那麼多佛號,就一句佛號。久而久之,心則歸一,心歸一就是印光大師說的“心佛相契”,就是合上了,你的心就變了佛,佛就是你的心,心佛相契。“心佛相契”,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有這麼一天。

  怎麼達到這麼一個效果?就是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都攝六根的下手之處在於攝耳谛聽。我上衛生間,在辦公室,我從我的辦公室通過樓道走到三層的衛生間,六句佛號,我都給計算好了。就按我的步伐的速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走到衛生間。走到衛生間就不小聲念了,因為衛生間裡髒,不能出聲。“出聲則不恭”,不恭敬,那咱就默念。默念,有些時候在衛生間會碰到同事跟你聊天,“胡總您好!”那就把佛號放下呗,隨著緣。你不能同事跟你打招呼,“胡總您好!”,“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也不行,你這不得罪人嗎?你就執著這句佛號了,隨緣。同事在衛生間,人家洗著手說,“胡總您好,沒出去啊?”“沒出去。”聊兩句天,然後再用衛生間。同事走了,沒事了,也不需要說話了,把佛號再恢復。印光大師說,再提起來。默念,阿彌陀佛,嘴裡默念,耳朵聽。用完衛生間再走回去,又六聲,走到門那。門有密碼,按密碼的時候不能再念佛了,腦子要想著佛號就按不了密碼了,因為這個時候要想著密碼的號碼,這時佛號又停下來,停下之後,密碼一按完,門開了,你再進去,從第七聲佛號接著念,八、九、十走到辦公室。到辦公室該吃飯了,一邊吃飯一邊念。咱們可以說,上牙齒下牙齒嚼一下,阿--彌--陀--佛,不要斷掉。吃飯也不能說話,吃飯也不能打電話,有什麼話有什麼事,吃完飯再辦,起碼這吃飯二十分鐘可以念佛。所以,我們不能接受這樣一種說法:我太忙,我事太多,我實在沒有時間念佛。這個,似是而非。等哪天我出了家就念佛了,你甭說這個,你要現在不念,你出了家也不會念。

  念佛是個習慣,師父今天早上在開示的時候說,最後養成的習慣。無論干什麼,這句佛號都不離心間,好像都有一個佛的聲音在陪著我們。遇境逢緣,看到這些事情就想,假的,我不能被它染污,我可千萬千萬不能被它轉,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外界世界依然固我,春夏秋冬每年都來,生老病死比比皆是,但是對我來講不起作用了。能做到這一步嗎,能達到這個境界嗎?能。印光大師在《文鈔》當中說,“初則勉力息妄”,剛開始的時候,“勉力”,努力、費勁。“息妄”,息掉這個妄想。“久則無妄可得”,這跟淨空老和尚跟咱們說的完全一樣,時間一長了,就沒有妄念得到,得不到妄念了,“久則無妄可得”。所以我們一定要養成一個念佛的習慣,一定要養成用耳朵聽佛號的習慣。

  我把我這些體會,這些念佛的感受,拿出來供養大家,我就是這麼念的。

  當然,每天有做功課的時間。比如說,今天早上五點鐘起床,佛像面前拜一個半小時佛,拜到六點半,七點一刻跟老和尚散步。這一個半鐘頭,九十分鐘,太殊勝了。五句佛號一拜,九十分鐘拜一百八十拜。一百八十拜乘五,將近一千聲佛號。一邊拜一邊攝耳谛聽,聽不清楚,腿不能跪下去。腿跪下去,第二聲佛號說不清楚,頭不能沾蒲團,這是第三聲佛號。第四聲佛號,起來,第五聲佛號,站起來。我們要這樣,這叫都攝六根,身體禮佛,嘴上念佛,但是只是不出聲音而已,耳朵聽自己的心聲,腦子想的佛號的數量,第二件事,腦子想著耳朵要聽佛號的聲音,這意根就被兩件事情攝受住。一個是我念到第幾聲佛號,第二個,我提醒自己,胡小林千萬千萬別把耳朵丟掉,耳朵要聽聲音。就和我們囑咐孩子一樣,上學別忘了交作業,別忘了多喝水,別忘了天熱就把衣服脫了,上體育課的時候想著,別把書包丟在操場上,這麼點小事我們知道提醒,提醒孩子。念佛這個大事,我們在拜佛的時候,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我的耳朵要聽,我的耳朵要聽佛號。我聽了嗎?剛才那句,“阿”聽了,“彌”沒聽,從“陀”上再回來,再把耳朵拽回來。

  唯佛是念,只有念佛這一件事。抱定此生,唯佛是念。此生!抱定!就這麼一件事,唯佛是念。只有念佛這件事,只是念佛,“唯”是只,只念佛,什麼都不念。我們要做到這一點,沒有不去西方的。所以有的同修問,萬修萬人去,我怎麼看著這麼多修淨土的人沒去?他沒修。人家說得很清楚,萬修萬人去。不是學淨土就能去,真修才能去,怎麼個修法?十念法就是修。二六時中,一句佛號,不令間斷,這叫修。所以各位同修,生死事大,菩提道遠,我們一定要好好念佛。

  我在紐約的時候就有人問了我,“念佛時意根放在哪,是放在心上嗎?”我說我的體會,就是兩點。一個是計數,計數我們得靠腦子來記;第二個,你一定得想著,我得用耳朵聽佛號,我剛才跟大家說了,這一點很重要。所以,所謂意根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提醒自己要聽佛號,千萬別丟掉佛號。我怎麼又跑了,我得聽。用你的意念來指導耳朵聽你的嘴裡念。這就是印光大師說的,念從心起,聲從嘴出,音從耳入。你要用你的腦子來提醒自己,要把耳朵攝住,聽佛號。所以,一個是提醒自己聽佛號,第二個是提醒自己,現在是第幾聲佛號。

  我昨天跟胡妮妮大居士我也交流,你這個“阿”字怎麼念,你聽斟酌你再走到另一個字,“阿----”聽明白了,聽見了,你不信你試試,你嘴念“阿----”的時候,你耳跟著你嘴走。你非得念到五秒鐘以後了,這個時候你耳朵回來了,你太散亂了!這麼點時間你耳朵還沒反映過來呢,你就走到“彌”了,“彌”還沒反映過來你就走到“陀”了,這不行!“阿----”,聽清楚了,實實在在聽清楚了。“彌----”。你看老和尚有個念佛慢的方法,好像15秒鐘念一句佛號,“阿----彌----”,那真是聽清楚了,“陀----佛----”,你看他那口氣,“佛----”,完成了,松了一口氣。再此之前的15秒鐘,這四個字絕對要提高警覺。絕對要保持清醒,絕對要精神飽滿。印光法師說不在念佛多少,關鍵在於你念佛的時候是不是做到這“三個清楚”和“一個十句”這麼一個方法。咱們講法就是說念佛的質量。

  念佛的人太多了,真正按照印光老和尚這個十念法念佛的人太少太少了,太少了!我問了很多人都不這麼念。所以功夫不得力。印光老和尚他說他是鈍根人,他說這個方法是鈍根人用的,他說“光以心難制服”,我印光自己認為心很難制服,才發現了這個方法,所以我願意與天下鈍根人共之。我願意與天下跟我一樣這些笨人、鈍根人一塊共同,“之”就是念佛的方法,共同按照這個方法來念佛。

  印光老和尚他本地我們很難測,他到底是怎麼個人物,他是古佛再來還是大勢至菩薩,我們姑且不論,我們給他四個字叫本地難測,你測不出來。印光老和尚你測不出來,那麼他認為,他是鈍根人,那我們在座的諸位,我們就要衡量衡量自己了,你是什麼根?你比印光老和尚強,他是鈍根你是中根?“光以心難制服願與天下鈍根人共之”,我跟那些笨的人在一起咱們按照這種方法。臊著我們,臊著我們,他是鈍根我們能比他強,我們如果不比他強,我就像在第一集向大家匯報,我們是鈍中鈍,我們是鈍中鈍中鈍,我們不老老實實按照印光老和尚的方法嗎?“令萬修萬人去爾”,這樣一種念佛方法,能夠使一萬個人這樣做,一萬個人這樣去,“爾”是語氣助詞表示肯定,令萬修萬人去爾。這是非常堅決,一點含乎沒有。

  那你說怎麼著?你不信是吧?你不練是吧?你不練你不能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不理解嗎?你沒這個根嗎?你不願意這麼念,你沒福德嗎?。你碰到印光老和尚這十念法你有這個因緣了,你放棄這個因緣,“令萬修萬人去爾”,那就沒你的份了。

  所以在這裡我急切的呼吁大家,不要到別人嘴裡討說法,印光老和尚說,這個問題應該問別人嗎?印光大師都說到這個程度了,你還不提高警覺,這千均一發之際,在劫難逃啊諸位!“捨此十念之法,欲升西方萬難萬難”,他最後結束的時候,“捨此十念法,欲去西方萬難萬難”,這萬難再加萬的平方難呗,那就不可能了吧。

  資料恭摘:胡小林《學佛的體會》、《印光大師十念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防止婚外情、藥師琉璃光如來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