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大乘的心胸,利益他人,成就自己
發布:定臻
《佛說阿彌陀經》雲:“捨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
這句話說的是,捨利弗,在上方無量無邊的佛國剎土中,有十尊代表佛,其中第一尊是梵音佛。
1.什麼是梵音?
梵音,這是我們學佛會常常遇到的一個外語了,是佛陀住世的時候以古印度語為基礎的。因為古印度文明發展的方向和中國古文明不同,古印度不善於做文字保留。
梵語因為內涵更豐富,比中國文字的含義要豐富很多,所以在把佛經翻譯到漢語的過程中,常常會做出一部分取捨,因為中國文字的表現力沒有梵語強。
為什麼把古印度語叫做梵語呢?這是因為印度最古老的婆羅門教的教義是這樣認為的,婆羅門教把人分出等級,其中最上等級的人就是婆羅門種族,傳說這個種族是大梵天王從口中化生的,是相比其他種族最尊貴的;國王大臣是剎帝利種族,相傳是從大梵天王肩膀生出的;然後就是下賤的從肚子出生、從腿出生的。所以婆羅門種族有著種族優越感,認為印度人是大梵天王的子孫,說的語言自然就是梵語了。
婆羅門教對古印度人的種種思想行為影響非常深遠,佛教誕生時印度婆羅門教就有了將近三千年的歷史了,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佛教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出現,而且倡導眾生平等,這嚴重地刺激了婆羅門教的四類種族的階級利益,這也是後來在印度佛教被排擠掉的根源。
佛教在印度真的是昙花一現,從佛陀示現涅槃,佛法有了五百年的正法,在正法行走了三百年左右,古印度的阿育王統一五部印度才有了文字,也才有了最早的文字經書。五百年正法過後,兩位菩薩用了三個月辯論到底是有還是無,這個辯論非常有名,其中並不是因為辯論的精彩開顯了佛陀本懷,而是這個辯論標志著佛法正式進入到像法階段,正法正式完結。
隨後古印度的學佛氛圍和環境都急劇敗壞,被早早得罪的婆羅門教和景教左右打擊,相當艱苦。後來達摩祖師東渡這個大家都知道,其中必須要提的是玄奘西行去印度學佛,在古印度的那爛陀學的唯識,教他的老師其實打算在三年前就自殺了。因為這位僧人得了很嚴重的病,生不如死非常痛苦,有一天就准備自殺,後來被觀音菩薩點化說:是宿世業緣才有這個病,想要好病就要等著,三年後會有一個中國僧人來向你學習,你教會他,你的病就好了。所以這老僧人就苦哈哈地等著,果然三年玄奘跑到了那爛陀,成就了一段佳話,也確實教會玄奘他的病就好了。
後來印度學者通過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補充了很多當代印度人不知道的事物風俗,可見印度不善於保存,也足見當時佛法住世的艱難。在古代中國僧人學佛必須要學梵語,也就是必須要有閱讀原文的能力,可是隨時間流轉,這個要求和學習的條件大不如前了。
梵有清淨的意思、也有高尚、尊敬的意思、也有正規的意思、還有深遠的意思。所以這一字弄到中國來,中國文字表現不了這麼多含義,就要在其中選取最重要的意義保留,以最重要的意義去翻譯成漢語,所以同一部經文經過不同人翻譯,可以看到很多地方不同。
2. 音聲成就教體
我們修行學佛持執法義,要解脫大眾,必然要以音聲成就教體。十方諸佛都在上演無上妙法,可是對下下根眾生來說,還是要以音聲宣揚。如五祖到了六祖的磨坊,用丈敲了三下轉身走了,六祖就能知道在三更的時候到五祖房間去,各位想一想這是什麼樣的交流啊?完全可以不用言語,可是如果來一個人敲三百下,我們能明白他的意思嗎?所以佛法有一種極其高級的傳遞方式,就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傳,這個心心相傳不是靠言語,而是靠心念。兩個人一對視,你要說的他懂,他要問的你知道,這種溝通起碼兩個人在覺悟水平上要相差不多,如果差得很多這種心心相印是玩不了的。
因為覺悟水平差不多,所以才可以把法脈衣缽托付給他,這是上上根人的手段。而我們若知道自己根性沒那麼利,就得合計合計靠什麼去學佛了?最後選來選去,還是要以音聲、要以持名、要以往生極樂的手段出輪回,可不是佛法就那麼一小點,就這麼多東西,而是我們的根性實在無法面對佛法的那種廣大。所以如古德常常說自己是佛法大海裡的一個小生命,不敢貪求認識整個大海;所以大德也常常說自己是佛法裡的小孩子。因為佛法這個東西,越學進去發現自己不懂的越多,發現更多更深的東西無法觸摸。
3. 大乘的心胸
在佛陀的大弟子中有一位阿羅漢,是講法第一富樓那,在《楞嚴經-二十五聖述圓通》中一看就曉得了,其實這位阿羅漢是來為佛做助教的,並非是只學佛出輪回、成阿羅漢就完畢了,這才是大乘的心胸。不是為自己去謀求什麼,而是為了成就道業,為了支持佛菩薩的道業。
每個大乘佛子,是否也能有這樣的胸懷呢?理論上大乘佛子就應該是這樣的胸懷,可是實際上還要照顧到很多不學佛的,很多學佛沒得利益的,很多學佛了不會消業的,很多學佛了不懂培福的,很多學佛了不肯持戒的,很多學佛了連磕頭都拜不下去的,這類所謂學佛人大票大票地漂在人世間,很可能成為一種佛教教育失敗的負面旗幟。
這個群和其他群不同,並不是其他群貼發的東西不對,而是我們的側重不同於其他,我在很久前漂在奇奇怪怪的佛群太久,所以知道大體都是什麼樣的,要不就死一般地寂靜,要不就胡亂地說話辯論,要不就是轉發,不停地轉發大段大段的經文講解,要不就是佛教圖片的轉發場,佛教音樂佛教視頻的市場,還有算命的、看相的、搞對象的,總之種類很豐富,可是這對我們學佛的根本目標有什麼幫助呢?
我們口口聲聲大乘大乘,可是大乘大在哪裡啊?不是口氣大,而是真正要有一顆佛菩薩的心,這顆心不僅僅是心靈雞湯裡寫的什麼感恩、什麼慈悲、什麼溫暖、什麼柔軟、什麼低調、什麼謙卑,不是這個水平的東西,而是如持地菩薩那樣、如捨利弗這樣,本已有成就,來到這就是為做證明,就是為幫助;於是就像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本已成佛,卻示現菩薩身,無外乎為了救度眾生,在救度眾生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諸佛菩薩圓滿夙願,這才是大乘的心。於是我們學佛應該有一顆和諸佛菩薩毗鄰而居的心,而不是低頭匍匐在前,小雞吃米一樣磕頭的那個心。
我不反對也不否定學佛的諸般進程和漫長的過程,可是若各位把自己定位為大乘佛子,就應該繼承佛菩薩的心,去承接他的願,就像火炬傳遞一樣相傳不斷,互相溫暖的同時,也互相照亮,在互相照亮的同時最後互相成就。所以你學佛,就應該學成和諸佛菩薩並肩而行,這才是大乘的樣子。我沒那個能力怎麼辦?諸佛菩薩發蓮花,我得到了嗎?若得到了,能不能也站起來,對佛菩薩說:我也想替你們分發蓮花,想分擔你們的憂愁和辛勞,想以此感恩和回饋大眾的幫助和恩德。這才是諸佛菩薩樂見的事情,這才是和諸佛菩薩心心相印的事情,這才是大乘的樣子啊。
真地希望各位懂得大乘佛子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胸懷,於是你是大乘、他是大乘,可是如果這種胸懷都沒有,就連大乘的毛都沒摸到,就不要說獲得大乘的精髓秘密,也就不要以為持念某個咒就能得總持陀羅尼了。
4. 傳遞佛菩薩溫暖,利益他人,成就自已
梵音是什麼樣的?我們或許可以聽到很多咒是梵音唱念的,我們在經文裡也知道:佛陀的音聲有八種功德,也就是有八種能力。這些我們不容易理解,不過在經文裡我們最容易理解的就是:佛演一音聲,眾生隨類解。佛陀說的一句話,種類不同的眾生,會理解到不同的內容,就像一句經文無數人看到,會有無數種感受和理解。到底站在哪個層面理解經文?這不是因為我們想站哪裡就會站哪裡,而是按各位的覺悟水平自然分級的。
地獄眾生看到經文,和鬼道看到經文收益會不同;畜生和人看到經文也會不同;天人和修羅看到經文還會有不同的理解;阿羅漢和菩薩看到一句經文,體會感受也會大不相同。那麼到底我們要站在哪裡?佛教的思維體系,這是我們學佛要擁有的,就算一時建立不起來,但是也要在不斷地堅持中去構建這個體系,從而能更深刻地理解諸佛菩薩到底在想什麼、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那樣做。
清淨的音聲是沒有錯誤的,是可以完全信賴的,而就我們個人情緒見解而言還做不到,所以當以佛教的教義為標准,不超越教義,不裹挾情緒,不能滿天飛,也不能腳不離地。所以不能抹殺他人的希望,如果把他人的希望抹殺了,就是把他人捆綁在大地上不能動彈了;也不能滿天飛腳下沒有准頭,不接地氣就會失去力量。說這些是做什麼?告訴各位一些微細的行為准則,只是這些東西要落實在哪裡?你走到這裡的時候,就會發現是這裡;沒走到這裡,就算我描述得再仔細,你也不知道這裡是哪裡。
大乘佛子,以正確的音聲,准確地傳遞佛法轉命的根本手段:
當以極大的關懷分享臨終的溫暖;
當以此身和佛菩薩比肩而立;
當以身心來做佛菩薩應做之事;
當以此聲音做佛菩薩應說之音聲;
當以此短暫生死做為佛菩薩的傳音筒,把來自佛菩薩的智慧溫暖真正地傳遞開去,溫暖自己的同時,也會溫暖更多大眾,這些大眾無一例外都是我們宿世親人,也無一例外都是佛菩薩欲度之眾生。
今天就唠叨到這,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