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老師: 孩子學很多才藝,是利多還是弊多?

一門通百門通

楊老師非常喜愛書法,她學楷書就學了十多年,因為楊老師一門深入書法,所以她的定性、耐性的功夫,成就了她對藝術的觀察力也非常敏銳。因此,當楊老師學習篆刻的時候,就能很快地契入。楊老師學國畫也學得很快,因為老師對於如何執筆,怎樣去運用粗細線條已經非常自如,對於美感亦特別敏銳,所以國畫老師在教她的時候,覺得她進步神速。楊老師學習錄音、學習拍攝,進步的速度也令我們這些晚輩覺得失色與慚愧。

楊老師是四十幾歲才開始學電腦,但是我看到楊老師學電腦很佩服。當她搞不清楚的時候,可以跟電腦戰斗三、四個小時,隔天我從房間走出來,楊老師還坐在那裡打,這是我做不到的。也由於這一分韌性,讓她在學習其他東西的時候特別得力。

為什麼楊老師能有如此的耐力?從學書法中鍛煉出來的。為什麼楊老師學其他的藝術,速度這麼快?因為她已經把所有的態度跟藝術的精髓、魅力,都領納於心而融會貫通了。

所以,學才藝不能學雜,雜了就什麼都不專。你學一門藝術是一門深入的話,除了能把這個藝術學好以外,所有學習的正確態度都會形成,這種耐力、毅力、專注力都可以用在往後學習任何東西上。因為在學習這門藝術當中,對於整個藝術的敏感度就特別高。楊老師雖然沒有學過所謂的網路圖畫編排,但是只要一看,就能看出哪裡不協調,哪裡不好,很多專業的人都不得不佩服,這就是楊老師一門深入的效果。

因此,讓孩子學藝術,不要學得太多。才華的成就如同挖井一樣,今天你開一百口井,都沒有探到水;如果是一口井探到底,水源就會冒出來。這一口井的水源,是四面八方的水源匯聚而成的,寓意著你再學其他的藝能,就會顯得比較簡單。孩子要把才藝學好,首先要把德行的根基紮好,中國話講:“德才兼備”,德在前,才在後,假如一個人很有才華而沒有德行,那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他這一生可能會被自己的才華害死了。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現代人最大的學習障礙是雜學、貪多,《禮記.學記篇》說:“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假如你讓他學一堆,他的心就會散亂;心都散亂了,如何能深入這一門學問跟藝能!

現代的孩子學得很多,但學到最後非常恨父母,很不歡喜父母給他點點滴滴的安排,連心都不歡喜、有怨恨,他會把這一門藝能學好嗎?孔夫子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他做這件事是歡喜去做的,你不推他,他都會繼續深入下去。就好像我們真正明白學問對自身的好處,哪裡還會依靠父母、老師在旁邊鞭策?當他很專注的時候,當他能體會到自己的成長、自己能突破一切的時候,其內心的歡喜就會自然而然地湧上來。

一門深入才能真正成就

確實還是要勇猛精進、一門深入地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楊老師就是一門深入的好榜樣。台灣書法界的泰斗啟功老先生,他現在已有七十歲的高齡,還在做最笨的功夫,即臨摹。他把知名書法家的字,放在下面用玻璃隔開,一點一滴的臨摹,深怕還有自己一點意思在其中,無法契入王羲之、歐陽詢這些高人的筆法境界,所以要把自己放下。

很多的求教者都來跟他說:“我每天練幾萬字,練的都是一疊紙,非常努力。”但是啟功老先生跟他說:“你們字帖練得那麼多,每天練那麼多不同的字帖、不同的字,就好像打靶,打一萬發一發也沒中;而我打一發,一發就中,這一發比你一萬發還有效。”學習不要貪多,不要學雜,李傳軍老師說:他在臨摹的時候,一天只臨摹一個字。

現在人想要提升學問,提升才能,一定要走老路子,不然就無法契入,原因是自己的想法太多了。中國很多高深的藝術,現在都快斷絕了,因為現在的學習強調的是一次學很多,所以無法契入真實功夫。

《幸福錦囊集》連載學習篇之孩子學很多才藝是利多還是弊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