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念聖號,借菩薩之力把自己自性裡威神之力激發出來


 發布:定臻    

  《法華經》前文提到了法華境界。簡而言之就是“一稱南無佛,皆悉成佛道!”哪怕你以各種散亂的心念稱念一聲佛號,以此因緣歷劫宿生後,終究會有一天因緣成熟,因此因緣而能成就為佛,所以一切眾生也都堪做佛,都是未來佛。最為簡單的開啟後世佛緣、銜接宿世修持的行為,就是念一句佛號,哪怕面對佛菩薩聖像隨便一瞻一禮,或者聽聞到佛經的一句一偈。這些前因,或許不會短時間內生發結果,但是終究會有一天萌發,成就為佛。所以法華境界就是:不管你是什麼樣的狀態、什麼樣的形態、什麼樣的心態,只要做下那麼一點點的行為,這都會成為後世成就的憑證。

  所以大乘的經文裡,《地藏經》也好,《普門品》也好,《佛說彌陀經》也好,常常出現每完沒了的在經文裡重復聖者的名號。如《普門品》非常短,可是裡裡外外沒完沒了的出現著觀世音菩薩的聖號,這是因為你哪怕讀那麼一遍,沒讀明白任何東西,哪怕連裡面的供養、贊歎、稱念觀世音的基礎法門都沒看到,但是你能念到菩薩的聖號,你的利益就必得了。這是普門的最低的利益保障,也就是聞名稱名,哪怕就是無心之失,哪怕就那麼隨口一句,或者沒有任何主觀念頭的一個稱名,歷生數劫後這一聲聖號的因緣成熟,也是不可思議的殊勝利益。

  理解了法華境界,我們再來看《普門品》,滿滿都是觀世音、觀世音、觀世音的聖號,可是這一句,“由是菩薩威神力故”,卻用了一個代詞。如果用代詞,全經裡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代詞,所以說這是奇怪的地方,也是奇怪的原因。

  1.我們自性裡的本具德能有大威神力

  《普門品》前文提到火不能燒,是因為菩薩加持我們,令我們雖然身處火海卻不被燒害,原理是菩薩加持下,令我們這個終端開啟了對應的功能,從而實現了受用。句個簡單的例子就像在網絡上看電影、聽歌曲,或者你們在看我發的這些文字,或者種種的表情、圖片,在我的終端接受到的信息不是圖片、不是影音、不是文字,僅是由0、1組成的一串數字信號。當這個信號發到你的終端,在手機、電腦上從新解讀了這個信號,於是圖裡的風景不減不衰、影音也不增不減。那麼這些是從網絡裡傳遞來的嗎?不是,僅是數字信號激發了我們這個終端的顯示,所以一個圖並非外來,也非內得,是我們本有的顯示的功能被對應的激發獲得了受用。

  因為你能在稱念下被激發,獲得對應的受用,這個受用解決了大火燒害的局面。各位思維一下,這個時候說由於觀世音菩薩的威力如此,這合適嗎?就不合適這樣說了;而如果說,這是由你本身的功能使然,這又不合適,畢竟這個受用效果是我們的本具功能為因、菩薩加持激活為緣,從而形成的結果。所以本句經文用了一個代詞,而沒有明確說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力量如此,通過一個代詞發現了其中隱藏了一層秘密,如果我們把這一層揭開,都是我們本具的功能使然!參與了過程、影響了結果,這又當如何思維?

  這個代詞又指代的是誰啊?狹義理解還是指代的觀世音菩薩;若廣義理解就是指代了我們本具的德能。因為本具的德能可以如此,所以才會展現出巍巍如是。這句佛陀埋了一個禮包,發現他,打開他,其實就是在挖掘我們本具的德能,於是隨後一個大問題——我們是否相信?這就類似於游戲走到這裡,開了一個副本,如果能進去就可以開啟一個新的場景。依然還是靠信才能進得去,我們相信自我本具的德能可以巍巍如是,這就又要旋歸到《法華經》的種種喻的根本出發點:你就是啊,你就本具、本有的啊!哪裡有缺少丟失呢?信了,就可以從這一個點直接跳到《法華經》的核心處:佛為那麼多弟子授記,你跳過去了,你當得授記!

  當得授記這說得還很謙虛,究竟的講,若信了就當如菩薩那樣,堪為法子、堪為依祜、堪為救度舟船、堪為荷擔如來。這一句展開了,了不得的大利益,和《法華經》的境界,《法華經》的核心,《法華經》的根本出發點完全一致。經文讀到這裡:由是菩薩威神力故!這都是因為菩薩本身巍巍神力的原因,你懂了,就敢說:這是我本具的;沒懂,或者還會有忌憚,我不行啊,我差很多啊,我有差距,我還有種種的問題、無明、煩惱、痛苦啊,這就類似《法華經》的窮子喻要解決的問題了:你不敢直下承擔,所以你要經過一個大大的圈、繞一大彎才能走到這。所以什麼叫不歷僧祇獲法身,這一個“是”就是了。

  於是世尊拈花,迦葉一笑,這一笑就是承擔,就是心口不宣的接納,所以迦葉繼承了佛的衣缽成為一代祖師,佛陀大弟子中修行如迦葉的很多,或者比迦葉好的也很多,可是為什麼迦葉成了衣缽傳承者?這一笑,哪裡是那麼甜美啊?扛那麼重的一個擔子,不龇牙咧嘴,還能笑得出來?大乘的大在心量上,不是說某個法就是大乘,如果心量打不開,就算是大乘的標准六度,也是小乘的法;如果心量打得開,就算標准的一個因果觀,也可以觀出大乘的境界來。

  2.我們很多本具的功能並非丟失了,而是因為進入輪回被自我擱置了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這一句如果思維到這,那麼我們若想承擔,我們當如何思維?這些神奇的部分都是我本有的,僅是機緣和合下,暫時沒有去用,所以由菩薩開啟了我們的路,余下就要自己走。走路當然要根據路的情況選擇裝備了,不能說我去撒哈拉,然後背個橡皮艇吧,就像去毛烏素要帶雨衣一樣,你要知道隨後的路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絕對不需要的裝備就不用攜帶。我們很多本具的功能並非是丟失了,而是因為進入輪回被自我擱置了,也就是自我封閉了,因為暫時沒用啊,不需要攜帶;如果攜帶了反而會成為一種累贅。

  比如說天眼通,在不需要的時候沒必要開啟,因為開啟後,你就要保護和保養,就要為此分一部分心神。長久不保養,准確率就會很差,乃至最後被迫選擇關閉。保養就要拿一些事件去做潤滑,這本身是耗費能量的一個事情,對不需要知道的事情非要知道,又是一個擾動心神的事情,雙重的壓力下,我們就要衡量是否真的需要攜帶他了。

  往往進入輪回後,會把很多放下,存在家裡,因為暫時用不著。亦如這輪回中的眾生,生死顛沛,為什麼有隔陰之迷啊?為什麼又要有千分之幾的一個概率的人到成年也會保有天眼的基本功能呢?這些人需要告訴大眾,輪回生死是一個什麼樣的。可是很多人沒有肩負這個責任使命!而隔陰之迷的存在更是對很多人有一個基礎的保護。

  如阿阇世王又叫做殘指,因為他的父親是國王,和王後很恩愛,但是年歲很大了都沒有孩子。後來一個算命的相士把攪屎棍的功能釋放的淋漓盡致,相士說在某山上有一位仙人,他死後會投生來做你的兒子,三年後你們自然就會有王子了。這一下樂壞了兩口子,於是他們就去看仙人,可是他們等不急啊,各種敦促仙人早點死。仙人被迫無奈,提前死了,投生做了他的兒子。

  這一投生就不是善緣了,原先三年那是善緣的孩子,可提前二年死得不甘心啊,投生來就成債主了,因為兩口子欠下了他的命債,懷恨在心。等生下後,相士又來了,這一看,了不得了,這是大討債鬼的兒子啊,以後會殺死你們的,你們要提前殺了他才行,可是王後捨不得啊,結果被國王丟進了枯井,幾天沒死,就又撈出來養,這一搞手指摔壞一個,所以叫殘指。這孩子畢竟是仙人投生,所以善根很好,和老兩口關系都很好。但是等他長大了就交友不慎,遇到了提婆達多,提婆就告訴他你這個殘廢的手指,是因為他們想殺了你,你命大沒死才弄殘廢的。阿阇世這個恨啊,最後幽閉了父母,因此機緣促成《觀無量壽經》的宣講。

  《觀無量壽經》宣講的因緣,老兩口被剝奪權力,囚禁在牢獄中也不給吃喝,只能求佛哀佑了。這個例子就完全的展示出隔陰之迷的重要性,如果知道你孩子是你的大討債鬼,你還會生他、愛他、供養他,乃至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跌著嗎?如果孩子知道,宿世前生就是這個人殺了自己,帶給自己巨大的痛苦煎熬,現在做了自己的父母,他是什麼心情?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就知道,這是宿世前的那個仇人,你還會和他相互愛慕,乃至締結終生嗎?所以隔陰之迷對我們是有著巨大的保護作用。當我們沒有能力去平衡這種情況的時候,還是不知道前世因緣為好;當你真的知道了,又平衡不了,豈不是又害了自己一生?正是因為大家都有了隔陰之迷,所以再次投生,雖然有宿世善惡因緣的痕跡在冥冥中產生影響,可是卻又完全給了我們一次全新來過的機會。可能我們還會犯之前的錯誤,可能我們會愛上自己的仇人,會對仇人衣食奉養,會對恩人恩將仇報,可能會犯種種的錯誤,但是這畢竟是一個全新的機會,只有這樣的機會才能讓我們用愛去彌補宿世以來的傷害。

  3.學佛後,如果開啟了本具的功能是為了提升,圓滿自已,是為了使自已和眾生得到解脫

  所以菩薩不記恨他人,乃至是不赦的惡人,菩薩也不會憎惡他,因為菩薩懂得宿世輪回善惡因緣、懂得因緣和合之下、懂得輪回的苦難艱辛,所以體諒眾生的無明愚癡,理解眾生的苦痛願望,更懂得這些都終究會過去,所以才不會計較一時一地的得失。能不去計較這些得失了,和某個眾生有什麼樣的因緣知道與否又有什麼用呢?

  佛教的種種神通都是用於觀察實相的,觀察的終極目標就是解脫眾生!所以你有了神通當用於救度眾生,而不是用於刺探他人的隱私秘密。如我常常說,拿佛教的完美標准去衡量六道的一切眾生,有一個算一個,沒一個能合格的。這是量天尺一般,但是不應該去量外在的誰,不應該去量他的言辭心念等等;而是應該量我們自己,從而發現不足,才能知道要如何提升自己、修補錯誤,乃至圓滿自己。

  學到了一些行為標准用在自己身上,這就是在為自己照明;如果用在別人身上,就是找不痛快,要干仗的節奏,所以管人不是什麼好差事。而人又很頑強,你說我錯,那我就要抵抗,你說的我沒面子,那我也要扒你一層臉皮,這是人基本都有的性格,所以拿學佛的標准衡量他人,就不要想安生了。因為菩薩懂得這些,所以菩薩不強求、不攀緣。應該我做,那我必須做;但是你能不能接納,能不能產生效果,效果是否如預期,不強求;強求就痛苦了,對不對?所以我們講隨緣,隨的是眾生的業緣,而在過程中我們自己還是要努力,結果就不能強求了。所以真正的隨緣是過程努力、結果隨緣,而不是在過程上就隨緣,那是給自己找懶惰不努力的借口。

  由是菩薩威神力故,也正是因為我們學佛,慢慢的要懂得這些了,於是這些神奇會慢慢的發生在我們身上乃至周圍。當有一天你發現自己的經歷盡然如神話故事一樣,乃至比神話故事都豐富多彩,那時你要平衡更多的信息,不讓他們對自己產生干擾,希望化解這些成為前進的動力,從而遇到任何境界,都可以支撐我們前進。順是好,逆依然是好,善是好,惡也很好。

  今天就到這,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普門品析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