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居士:是否可以為求福報或功德,而去做善事


 發布:明華居士 

  金剛經有一名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從表面上可以這樣理解:就是我們不要執著,才會生起清淨的心,這也是佛菩薩證得圓滿無礙的方法。如我們放生的時候,不要執著於做功德,做福報,我們做到放了就好,能培養自己利他無我的慈悲心,而不要執著於我因為生病需要消業障,所以才來放生;因為我需要延壽,所以才來放生;因為我需要廣結善緣,所以才來放生;更不要因為我要讓我的放生團隊壯大,要在全國出名,甚至希望得到佛教界的高僧大德表揚,所以才來組織放生……我們在做善事時心中無我,只有利他,這才是佛菩薩的圓滿境界。

  但個人是否可以為求福報或功德,而行諸如放生等善事呢?我個人認為是可以的。不僅是可以做,而且是如果有條件,應大量做。因為我們的業障,不可能平白無故就可以消除的,因為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和成佛的資糧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慧能大師因為一句“心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頓悟,那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頓悟,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大家都知道我們六道眾生有輪回,大師能頓悟,並不是沒有任何前世基礎的。大師累世修行佛法,應該是有相當的基礎,大師才有因緣聽到金剛經中的這一名句,因為累世修行,讓他對佛法已經有堅信的基礎,所以聽到這句話,才能頓悟。再說釋迦牟尼佛,佛經中也記載有大量的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故事,釋迦牟尼佛累世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功德,有些善事是我們可以想但做不到的,如捨身喂虎等。釋迦牟尼佛能成佛,不僅僅因為二千多年前,他感受到生老病死的痛苦之後,才經過打坐找到了解脫的方法,因而成佛的,對於釋迦牟尼成佛歸結於這些原因,是非常片面的。

  所以回歸到問題的核心,我們普通人,更需要大量積累福報、大量積累功德,如果我們為了積福報或積功德去做善事,這是無可厚非的,這都是我們修行的基礎工作,我們普通眾生,不太可能象慧能大師示現的那樣,一句話就能頓悟,因為萬丈高樓也需要從平地而起的,沒有基礎不行。現在有些人指責別人為求功德而做善事,特別是放生這一塊,指責的人相當多,他們指責沒有錯,只是錯在我們自己身上。如很多人為個人求功德,而置社會利益、公眾利益、他人利益而不顧,這就錯了,但是為求功德而做善事,是沒有錯的。

  對於做善事的人,我們要隨喜贊歎他們的功德,肯定他們做善事的行為。如果他們在某些地方確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沒有考慮到他人的利益,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可以私下與他們商量,幫助他們把善事做得圓滿。但我們不能指責他們的善行。有些人對於別人做功德,是有選擇性的批評的。如他們自己不做什麼,就會批評什麼,通過批評一件事,想去成就另一件事,這些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而且是自損功德的造業行為。

  當然,我們做善事時要考慮自己的條件,不可為追求福報、追求功德,而不考慮自己的個人條件,這就是極端行為了,在佛法裡面來說也是不可取的。如有些人家裡條件不好,借錢去做善事,或者為做善事,置贍養父母或子女於不顧,這樣不好,甚至還是惡行。不好的原因不是因為做善事,而是這樣做善事會讓自己產生煩惱(還債壓力),這樣做善事會讓自己的家庭產生煩惱(如父母子女為衣食住行擔憂、煩惱等等),這樣做就得不償失了。其實善事有很多種,有些善事是不需要花錢的,如念佛、誦經、持咒不需要花一分錢,如別人放生,我有力氣我就去幫忙抬,如別人做慈善,我去幫忙搬東西,和貧困人士聊家常,給他們帶去精神上快樂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的,而且是功德無量的。還有大家注意到沒有,佛經中是沒有數量的概念,如念佛能往生,沒有說必須要念多少聲佛號才能往生,無量壽經中更是指出我們如果一心不亂,念一聲佛號都可以往生的。所以平時我們做善事也是一樣的,如別人出一百,但我條件有限,我可以出一元錢,這一元錢也是功德無量的,而且其功德不一定比出一百元錢的人少呢。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