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華居士:我們不要總想著改變他人,先改變自己
發布:明華居士
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就要面對這個紛繁蕪雜的世界,復雜的人、復雜的事,常常讓我們感覺到受挫。當發生一件事,當遇到一個人,誰都想遇到的是好事,碰到的好人,但很多情況下,現實與我們的願望相反,這時我們更多的是埋怨別人,站在我們自己的角度,我們總覺得我們想的是對的,而且是出於自身認為好的理想,於是我們總想著自己能改變他人。如我們學佛了,我們也希望我們身邊的人都跟我們一樣學佛信佛。如身邊人的缺點很多,我們就非常希望他們能夠改掉缺點。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多樣的,多樣的人,多樣的事,我們也經常和大家談到,這個世界是個因緣合和的產物,萬事萬物,包括我們面對的人,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甚至對於學佛人來說,萬事萬物其實都是來給我們現身說法的,正面的人正面的事,是來教會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甚至於我們身邊有些人,用一生的經歷和故事,這些經歷可能是悲壯的、淒慘的,世人看來是反面的教材,來教育、來啟示身邊的人。所以,我們在遇到我們認為不好的人,或不好的事情時,不要因此而犯嗔恨。如果您是一位有正知知見的修行人,雖然可能自己的道心仍然堅固,在遇到煩惱的人,煩惱的事時,還會起些煩惱心,但我們仍需要說服自己,這些人這些事情,都是我們應該遇到的,我們要學會說服自己接受這些人這些事,我們遇到的人和遇到的事,都不完全是因為他人,學會不怨恨他人。
不管我們遇到什麼人,什麼事情,從佛教上來說都是因為緣起,這些人的出現,這些事情的發生,都是有條件,有原因的,這些條件、這些緣起,這些原因,不僅與他人相關,也與自己相關。當遇到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情時,我們期望改變,這種願望非常好,但我們不要總是期望別人能夠主動改變,而更應該做的事,先主動改變自己。
有些人生閱歷的人都非常清楚,沒有完全的壞人,也沒有完全的好人,在你的眼裡。我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某個人比如太貪財,十分吝嗇,而他對另外的人也許並不完全是這樣,在另一個人眼裡可能覺得他十分大方,十分懂得關心和照顧人。你的感覺可能是對的,但別人的感覺可能也不是錯的。這個人與你之間就是貪財的因緣,而與另一個人之間可能就是捨財的因緣。你如果希望他在你面前能夠大方,您就必須和他建立起大方的因緣,因為大方不是無緣無故地發生的。
再打個比方,也是很多在家佛友遇到的,如自己學佛,有些受益了,於是希望家人或朋友都能信佛、學佛,由於家裡人或朋友不接受,於是雙方產生矛盾,十分苦惱。其實我們要認真想想,人家為什麼不願意信佛學佛呢?家人或朋友信佛學佛,也是需要因緣和條件的。他們不願意信佛或學佛,就是條件不具備。此時,我們應反省自己信佛學佛,有沒有在真幹實幹?有沒有做得不好的、不如法的地方?還有如果我們學佛精進,改變很大,如身體健康、做事順利、待人處世讓人喜歡?這樣讓大家看到我們自己學佛的真正好處,我們做好自己也能成為吸引身邊人來信佛學佛。當年,佛陀把自己“七大姑八大姨”全都度進了佛門呢。
春節前就遇到一位女佛友諮詢,她春節期間非常恐懼丈夫回家,因為丈夫回家就性虐,讓她受不了,我告訴她要自省,自己有沒有做錯的地方,她認為沒有,那我勸她和丈夫好好談談,她說勸過很多次了,沒有作用。最後我只能回復她,那你只能去忍受丈夫的舉動,因為那是你應該要去忍受的。某一天她終於坦誠她和佛友有婚外情,但認為是那位佛友欺騙了她,因為那位佛友告訴她上床是為了幫助她更好的修行,就是因為這樣的鬼話,她都甘願受騙,說明她骨子裡,或者說她習氣裡,是有不可告人的原因。她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去懺悔,不去改變,丈夫怎麼可能改變呢?
所以呢,如果我們遇到人遇到事時,我們不要總先想著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