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要珍惜時間,勤勞念經!


 發布:素心♡拈花微笑    

  開智慧後,是有很多好處的。世間人算我賺了多少錢,你學佛後,就應該算,我培了多少福報,節約多少資源。賺錢有時候不代表就賺到了福報。你付出多努力,你就賺到多少福報。你努力去做,好比生意虧本,你仍然是賺到福報,因為你有努力付出。如果沒有付出,突然來了很多錢,偏財,炒股,這不代表你就賺到了福報。相反,這些錢一進來,造成錯覺,你覺得錢很好賺,然後買衣服,吃的,又開始奢侈浪費,結果反而損掉很多福報。

  我帶隊出去朝拜,住的都是最普通的,吃的也是很普通。交通工具也是選擇最省錢的火車,極少坐飛機。有些人說,我有錢,我就應該過有品位一點,高級一點的。現在你有很多錢,不代表就有很大的福報。一定要珍惜。很多花費都是在細節上,小事上就花掉了。

  這個奢侈的作風,一定要停住。我們要有惜福的精神。你出手一大手筆,就開始浪費,就造成很不好的現象。大家都要比大方,比有錢。以前農村裡頭,請客喝酒,都要喝到剩很多,才覺得熱情有面子。這很損福報。人做壽一次,減命三年。是有道理的。這期間要殺生,要浪費多少資源。同時造成奢侈作風,這是最不允許的。

  佛在世時就講過,佛法要被消滅,也是被奢侈的作風所消滅的。佛曾經就很贊歎迦葉尊者,迦葉尊者是修苦行的,佛說,只要有人像迦葉尊者一樣修苦行,佛法就有希望。但苦行也分很多種,最起碼,生活上一定要簡樸,惜福。像很多廟,除了佛的大殿好看以外,住的地方都很差。這個表法就很好了。要有苦行的精神。還有些廟,是過午不食。總之,佛法不能靠經濟堆起來表示熱鬧,那是最危險的。

  佛大殿可以富貴莊嚴,因為那是佛住的,世間最好的東西都要用來莊嚴佛。但個人住的,就不可以奢侈了。那就是要惜福。不管家庭,還是出家,都要留下家風。第一個是要勤勞,佛有部經講了懶惰的罪過,有一次,佛看到一個乞丐,佛就跟弟子講,他所有做乞丐,不是他惡業重,而是他太懶了。如果小時能勤勞修行,他可以證初果甚至學會很多謀生的手藝,中年他勤勞修行,可以證二果三果,財富可以做個富翁。老年勤勞修,可以證阿羅漢果,就是大富長者。可是他太懶了,導致老了,一無所有,變成個乞丐。人活一輩子,辛苦是本分。

  人要求財,最保險的,就是你勤勞的去做。天道酬勤。其他求財神法,還是灌頂,都不實在的。所有的富翁,都是勤勞做起來的。沒有一個是拜神拜出的。這個是天道最樸素的道理。年輕一定要吃苦,把這個吃苦作為一種家風傳下去。

  要修行上,也要勤勞念經,背經。你背過的經典,生生世世都可以用。尤其是法華經,金剛經,華嚴經等大乘經典。這都屬於佛的寶藏。好幾年前,有次到支提山,山中一古洞,一老僧在炒茶,我來了,他問,你會懂經嗎?我說,懂一些。他神秘的說,肚子裡沒有幾本經的人,是個愚癡的人。這句話我一直記得。要多念大乘經典,以前的祖師不僅念經幾千遍,而且寫經,造經塔,都是非常勤勞,用了畢生的精力。這也是勤勞。

  我們會看到福報的增長,財富的增長,也要看到智慧的增長。背了多少經了,這些也是生命財富中很重要的部分。世間的學問都要靠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你讀熟了,其意就現。

  第二個要惜福。不僅要惜用的,作為資源不能浪費。也要珍惜時間。人來到世界上,其實是帶著時間來的。你一輩子有多長。怎麼好好利用好這些時間。這也是很有智慧的。錢財的浪費,一般都是小事情浪費,打個的士,買個飲料,細節上就浪費很多。時間浪費也是如此,看一些微信,電視,閒聊幾句,偷懶睡幾分鐘。每天時間就不夠用了。

  每天時間都在過去,要把時間用在正確的地方去。時間的價值還不一樣,還不能對等起來。如果要修行念經,最寶貴是早上,尤其是凌晨時間。如果要午休,最寶貴是,中午十一點半到一點之間的時間。這時一陰生的時間。人能打坐半小時,勝過其他時間睡兩個小時。人活在天地宇宙之中,能運用好宇宙運行規律,修行就事半功倍。好比要發射火箭,要算好最佳的時間狀態。

  一生之中,學習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是青少年時,修道也是最好的時間。這時修的好,要脫胎換骨是很容易的。女的到了四十九歲,男的到了五十六歲之後,想要再修,是很難了。人身難得,你身體跟不上。所以要愛惜精氣神,用在正確的地方。最好的是用來童子功,就是背經,多念經。每年能多念幾部,你就收獲幾分福報。中國人的大智慧,都是靠念經來的。

  很多人忙於賺錢而沒有時間修行,有一些是過去浪費太嚴重。好比一個漏斗,一邊裝,一邊漏。要惜福,就是減少漏的部分。人在賺錢時,很多精氣神都會被消耗掉。就是氣散掉。尤其現在很多上班的,天天對著電腦,壓力又大,消耗了很多氣。建議應該做個有規律的,錢財節約一點用。有時間空下來好好修智慧。世界幾大古國,只有中國和印度留下來了,因為我們是有智慧的民族。

  在古代,最理想的狀態,是耕讀世家。耕是代表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讀,做一個人要讀聖賢書。讀書志在聖賢,做個止於至善的人。人和天地並稱三才,人是何其渺小,為何能跟天地並列。因為人能有智慧的緣故。

  在佛教沒有進來前,中國就有百家,但我們還是非常孜孜不倦的去印度取經,許多高僧,都是學問一流的,但卻死在取經路上的。這個經典,三藏十二部,非常浩瀚。在唐朝,我們的思想就達到這個頂峰。現在人讀的是翻譯過來的,百分之一估計還不到。這些屬於生命智慧的經典。以前要翻譯佛經時,唐朝全國上下都非常隆重,我們這民族,對智慧非常熱愛,才能綿綿不斷。

  本文轉自福安古觀音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