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我今念佛,必得往生


發布:宗聞
 

  “勝”是殊勝,“易”是容易,念佛法門同時具有這兩個特點。

  念佛法門容易,大家都知道,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三歲孩童也會念,沒有誰不會的。但是,很多人認為念佛容易,可是他不認為念佛殊勝,他認為念咒、修密、參禪、誦大乘經典等等更殊勝,這樣就是對念佛不了解。

  或者有人認為念佛要達到功夫一心不亂才殊勝,但這又不容易。一般人都認為便宜無好貨,容易的肯定不殊勝,殊勝的肯定不容易。他不知道念佛法門既殊勝又容易,既容易又殊勝。

  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三編卷四·淨土法門說要)

  這一條,可稱為“念佛必生之文”,或者“我今必生之文”。

  後面八個字多乾脆!很多人都說“我今念佛,不知道能不能往生?”所以,印光大師就告訴我們說“我今念佛,必得往生”,這個“我”,是我們在座每一位的“我”,任何人都要抱這樣的想法。

  道理何在呢?是因為阿彌陀如來在因地作法藏比丘的時候,超發四十八大願,每一願都為了慈悲救度眾生,尤其其中殊勝的第十八願,叫作“念佛往生願”,此願的內容是說:“你念我的名號,如果不往生我的淨土,我誓不成佛!”

  所以,我們為什麼念佛往生?大家為什麼學念佛法門?不是我們自己發明的,它是有來源的,來源就在阿彌陀佛的誓願。找到來源了,就知道可靠。阿彌陀佛當初發願時思惟:“我怎樣救度眾生呢?我如果用戒定慧的方法,這個方法十方諸佛都用過了,有少數眾生可以做得到,絕大多數眾生都做不到。”

  所以,阿彌陀佛作為法藏比丘,經過五劫思惟,用什麼方法?如果用誦經的方法,有的人不識字,有的人沒時間,有的人請不到經本,也有很多人漏掉。

  法藏比丘用五劫思惟,找出一個最簡單、最容易、最殊勝的方法:“不要眾生修,眾生自己沒辦法修;我把我修行戒定慧、六度萬行所有的功德,濃縮在我的名號當中,讓眾生稱念我的名號,我就可以救度他!這樣,任何人都可以念。念我的名號,我的名號達到什麼作用呢?”

  “任何人,只要願意往生我的淨土、稱念我的名號,我都能救他往生我的極樂世界。達到這個水準,我才成佛;如果我的名號本身不具足這樣的功德和功能,我誓不成佛!”

  “我要繼續修行,繼續累積功德,一直達到名號裡圓滿了這樣的功德——十方任何眾生,只要稱念我的名號、願生我的淨土,我都可以讓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時候,我才成佛。”

  《無量壽經》裡講,法藏比丘發了四十八願之後,經過兆載永劫、不可思議長的時間來修行。一般諸佛修行都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但是,這位法藏比丘修成阿彌陀佛,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是兆載永劫。“兆”和“載”都是極大的數字單位,後面加個“永”,“不可思議無央數劫”,修成了這句六字名號。為什麼?因為如果有一個眾生往生淨土的資糧還沒圓滿,法藏比丘就不成佛,還要為他繼續修行。

  所以,各位要知道:在兆載永劫、不可思議無央數劫之前,就有一位偉大的菩薩,叫作法藏比丘,在為我們修行。我們不要擔心自己沒有修行,在那麼久以前,就有法藏比丘在為我們修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