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將杯子倒空,盛彌陀法水?


發布:宗聞
 

  印光大師又說了,要有兩種信,第一:

  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續編卷上·一函遍復)

  這一點如果你還含糊,那是太驕傲自大了。

  這一點要相信,相信了怎麼辦?相信了就要靠佛,不要靠自己。“我修行,消我的業障,靠我自己斷惑證真、解脫生死輪回”——不可能的事情,決定做不到!

  第二:

  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續編卷上·一函遍復)

  光有第一點相信,沒有用,我們還是死路一條。第二點就讓我們有往生成佛的希望了。

  這和善導大師的兩種深信是一樣的。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勸我們要有兩種深信。

  兩種深信簡單說起來就是:一要深信自己沒有力量,只能輪回;二要深信阿彌陀佛有力量救度我們這樣輪回的凡夫眾生,貪瞋癡煩惱再怎樣無法消除,佛都有力量救我們,這一點要確信無疑。不要懷疑,“我業障這麼重,阿彌陀佛救得了嗎?他願不願意救我?”阿彌陀佛平等救度一切。

  兩種深信,首先要深信自己是業力凡夫,“靠我自己決定不能了生脫死,我自己的修持力決定不能達到斷惑證真”。

  第一種深信就好像把我們杯子裡的水倒空了,空了這個杯,阿彌陀佛的甘露水才可能灌注進來。如果我們內心覺得自己能修持,“我多少有一點力量吧!”杯子就沒有倒空,就有東西,阿彌陀佛的法水就進不來,進來也有雜質,就不專,就不純。所以,第一種決定深信很重要。

  有了第一種深信,深信自己是業力凡夫,才可能有第二種深信,完全歸投、仰承阿彌陀佛的大慈願力。如果沒有第一種深信,信阿彌陀佛的救度就是一個表面上的觀念,“阿彌陀佛能救度眾生,但是,是救度那個能修持的、有戒定慧的,像我這樣的罪業凡夫,可能救不了”,這樣就把自己排除在外了。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開展兩種深信,印光大師這裡的法語意義也是一樣的,可以說一脈相承。

  我們首先要相信自己是罪業凡夫,而阿彌陀佛救度的,就是我們這樣的罪業凡夫。我們這樣的罪業凡夫來念佛往生是剛剛好,是正機,是阿彌陀佛首要的救度對象。不要在這裡推推讓讓,“讓修行戒定慧好的祖師大德去往生吧,我這個凡夫怎麼夠資格呢?”

  就好像到醫院去看病,“這個健康人身體好,你排隊站前邊,讓你先看吧。我這個病人,哪裡夠資格呢?我這麼重的病,不夠資格來掛號,不夠資格來看病。”——這就錯了。我們因為病重,才夠資格,越是病重,越要進急救室。

  我們是貪瞋癡業力具足的凡夫,我們要進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急救室。小小的傷風感冒,那不重要,他可以排在後面,正常掛號。反而是我們,更應該急切地獲得阿彌陀佛的救度。而阿彌陀佛的救度,正是以我們這樣的罪業凡夫作為首要的救度目標。就好像醫生看病,是以重病、急病作為他首要的診治對象。

  所以,大家這裡要明白,要有機深信。我們自己果真有那麼賢善,果真有修持力嗎?我們往往自己把自己看高了。《無量壽經》言:

  憍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

  有驕慢心、懈怠心,就很難相信阿彌陀佛的救度法門,因為內心發生了障礙。

  學淨土法門的人,往往會有兩種心理障礙。第一種,“我修持得好,你看我在持戒,我在讀誦大乘經典,我在修行種種法門,所以阿彌陀佛會救我”,他沒有第一種深信,他認為自己還很不錯,“我不是那麼差的罪業凡夫”。

  善導大師說: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他沒有這一點,“阿彌陀佛為什麼會救我呢?因為我表現好,我會修行,我作了很多功德……”這是驕慢心,跟阿彌陀佛的救度不相吻合。

  第二種,“我是罪業凡夫,我完了!阿彌陀佛不能救我了”。

  這兩種都是錯誤的。要相信自己是罪業凡夫,阿彌陀佛就是要救這樣的罪業凡夫。這樣,我們就會老老實實地來念佛。相信自己是罪業凡夫,就不會好高骛遠,心裡就很踏實,就不會作怪,就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