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無畏布施,第一個就是素食,不吃眾生肉不殺生


發布:清心

  “不肯施與”是吝啬,不能修三種布施。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都是人想得到的,但是統統做錯了,吝財、吝法、不肯修無畏,還要殺生、還要吃肉。“無畏布施”第一個就是素食,不吃眾生肉、不殺生,這得長壽,健康長壽。

  【解】《嘉祥疏》曰:“‘無一隨者’,神識孤游戲,財留在自界。”蓋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也。這兩句話要記住,真話,常常看、常常想著。人到最後決定是獨死獨去,“無一隨者”,沒有人隨你的。

  嘉祥大師說得好,“財留在自界”。“自界”是自己現在這個地球,你的才、財務都留在地球上。

  “神識孤游戲。”我們今天見聞覺知是“神識”,眼能看、耳能聽,六根起的作用。“孤”是孤單,沒有人陪你。“神識孤游戲”,你一生所想求的、所貪的、所擁有的,一樣都帶不走,留在是個世間。

  “唯有業隨身。”佛門裡頭有兩句話,“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兩句知道的人很多,但是這兩句話被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人雖然會念、雖然很清楚,但是沒有警覺到,還是不斷造惡業,還是追求貪欲,搞貪嗔癡。這兩句話真正搞明白了是什麼樣子?萬緣放下,徹底放下了,對這個世間一切不再去追求、不想再擁有了,得大自在。為什麼?這兩句話是“看破”。這一段經文跟黃老居士的注解都是屬於“看破”。真“看破”之後“放下”了,“放下”就得自在,“放下”就能隨緣,“放下”就不再造業了,應該每天干什麼?“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對了,完全對了。

  【解】“生平所作善惡之業,及所感福禍之果,則不相捨離。

  你天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這都是造業,不是善業就是惡業。一般人惡業多善業少,學傳統文化、學佛的人,善業多惡業少,都在不斷,所以“所感福禍之果不相捨離”,真的不是假的,每天就干這個,天天都有因,天天都有果。

  【解】故雲“追命所生”。義寂雲:“謂善惡因及禍福果,皆追命根所生處也。”“追”者追隨、追逐也。於是後世,“或在樂處,或入苦毒”。“樂處”者,三善道;“苦毒”者,三惡道。

  畜生、餓鬼、地獄,無法避免。

  底下說明了:

  【解】“苦”者痛苦,“毒”者毒禍。痛苦之極,故雲“苦毒”。

  經上講的句句是實話,換句話說,我們把它做個總結:人的一生,把它縮短到一天,從早到晚,意思是從我們出生到我們死亡離開這個身體,全是業報。這一生當中,造善業,心生歡喜;造惡業,心生煩惱。一定要知道,起心動念已經在造業了,叫“意業”。

  “業”分三大類,身體造作的叫“身業”,口裡面的言語叫“口業”,起心動念叫“意業”,“身、語、意”,或者叫“身、口、意”三業,無始劫以來我們出不了六道輪回,生生世世不是在三惡道就是在三善道。

  那我們想一想,不想多,想一天,今天一天我們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是善語多還是惡語多?身體動作,善行多還是惡行多?我們今天一天的禍福延到明天,今天是現前,明天是後,到明天,從早到晚,這又一天多去了,一天復一天,一年復一年,人生在世就是玩這個把戲,不好玩,很苦。誰能救我們?佛菩薩能救我們,佛菩薩教導我們,苦,離苦得樂,離苦要離究竟苦。

  “究竟苦”是什麼?輪回,六道十法界,究竟苦。“究竟樂”是什麼?很簡單,“究竟樂”就是極樂世界。為什麼?極樂世界沒苦。為什麼沒苦?它沒有苦因,往生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起心動念善、言語善、行為善,它是究竟善,我們講“純善”,所以它的果報是“極樂”。那個地方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不但沒有苦的業,果沒有,連苦的名稱感覺都沒有,叫“離究竟苦”,我們得干這個事情,這個救度眾生叫徹底救度了。

  今天我們幫助全世界人離苦得樂是短暫的,所以沒有幫助人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大,那是幫助他“得究竟樂,離究竟苦”。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就為這個。但是我們每天不能不工作,不工作,活在這個世間干什麼?是有工作的,這個工作一定要利益眾生,決定不要想到利益自己。

  利益自己是罪、是苦;利益眾生是樂,不管做成做不成都樂。做成了,快樂;做不成了,眾生沒福,遇到障礙,不是我們不做,是眾生沒福報。所以對自己來講還是樂,不為自己就好,念念不要把眾生忘掉,像諸佛菩薩一樣。諸佛菩薩只有一個念頭,幫助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罪苦眾生離苦得樂,他不是一個地球、不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它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眾生。我們要發這個心,這個心量多大,心量越大越快樂,越小越痛苦。

摘自《2014大經科注》第414集 2017年1月12日 講於 香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