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戒邪淫乃至佛法修行中的基礎性問題


發布:芬陀利華
 

  在壇子裡有好一段時間了,看到不少同修在戒邪淫的過程中,常出現反復等問題,看似是把持不住自己,但細想後覺得可能是一些基礎性的問題引起,這些基礎性的問題其實也是深層次的問題,在和一些同修通過短信交流後,雖提了一些意見,但總感不全面,對同修回答得不好,因而在此試圖作一些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借此提高自己,由於我未和大家作過詳細的了解,而且水平有限,不敢說分析得很精到,不當之處,還請批評。

  一、戒邪淫萬勿忘發心

  所謂發心,簡單地說就是目的,就是要了解清楚為什麼要戒邪淫。有的同修因為長期的邪淫行為,對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事業帶來嚴重的傷害,接觸佛學或一些健康書藉後,認清了戒邪淫的必要性,於是立心戒邪淫。一開始,其戒邪淫的目的或發心也許較淺,就是希望恢復身心的健康和事業的順遂,所希求不出世間福報的范圍,這樣也不是不可以,正如袁了凡先生,也是為了改變命運而修習佛法行善積德的。不過,坦白地說,這樣的戒邪淫雖然較簡單省力,但不夠徹底,出現反復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這樣的戒邪淫的發心是仍未離開世間欲樂,戒的過程較容易為世間欲樂所牽。打個比方,一個因邪淫導致事業不順的人,想通過戒邪來促進事業的發展,戒了一段時間後,為做成生意陪客戶出入不良場所,出於促進事業的的用心,違心迎合客戶而犯邪淫,這犯戒的原因便出在戒邪的發心不夠徹底——為了事業,一旦出現有利於事業的誘因,哪怕是知道邪行不好,也先犯了再說,——本來戒邪就是為的事業嘛。如此一來,反來復去,怎戒也不徹底。而且,這樣的發心戒邪淫往往有所偏向,即僅偏重於戒邪淫,其它方面如布施、為他人謀利等同樣能帶來正氣克制邪淫的行為注意不夠,或只是從側面帶來影響,這其實也會減弱戒邪淫之力,從而產生反復。當然,如能做到了凡先生似的志比堅剛,當然不犯邪淫,但確實很不容易。

  徹底的戒邪淫的發心,沒有超過為眾生解脫志求無上佛道之大乘發心了,這樣的發心難度比較大,力度也比較大,功效也比較大。發心的方法有幾種,如按照藏傳佛教,通常首先要發永不貪求世間諸樂的出離心,然後發菩提心,這裡不詳細講了,還有修淨土的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發心,修藥師法的發願往生東方淨琉璃世界之發心,這些都是很上乘的發心,如果發心是堅固無偽的,對戒邪淫有很強的約束力。而且修習佛法有一套很系統的理論和方法,讓志心戒邪者清楚地知道怎麼做,不致於在下了決心戒邪淫後,就不知怎麼辦了,不知道下一步該干什麼了;而且通過修習佛法來戒邪淫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修習佛法是一個全面系統的修正自已心理人格的工程,慈悲喜捨戒定慧樣樣都包括完了,有很強的抵御邪淫的力量。當然,如自己的習氣以邪淫為最利害,在修習佛法時予以專門對治,是可以也應該的,但一定要先有發心。

  應該說,只要是想戒邪淫,無論有哪一種發心都是好的,只是在實施時效果會有不同,甚至是明顯的不同,前者雖較省力,但局限也大,事實上一分汗水一分收獲,這個世界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圖省力而希望大收益肯定不可能。同時,也要注意到,發心也有漸進過程,一開始無法發起皈依佛門之心的,也可以先求世間福報,然後在戒邪淫過程由於心行的改變再決定是否逐步趨入佛門大乘發心。但總而言之,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戒邪淫究竟是為了什麼,一定要搞清楚發心,沒有明確的戒邪淫,反復的可能性非常大!有了發心才能決定該怎麼戒,然後再一步步實踐,腳踏實地,哪怕是為求世間福報的發心,也不能迷迷糊糊,戒了好長一段時間不知為什麼而戒。有了發心並實施戒邪後,要在戒的過程中留心自己的心行變化,如從前為求世間福報的心念已慢慢變為想趨入佛門大乘了,這時就要果斷趨入,要把握好內心,這個會為自己帶來大利益!務必注意,千萬不要戒了好久一段時間還不明白為何而戒,僅僅在心頭想著“要戒要戒”,那是用不上力的,出現反復的可能性很大。

  二、戒邪淫要懂得如何用心

  戒邪淫的過程,不但要著眼於邪淫心行的減少,更要著眼於從發心的實現,怎麼理解?對求世間福報者而言,比如求事業成功,就要將心主要用在通過正當手段實現事業成功上,戒邪淫只是手段;對修習佛法者,應將心用在佛法修習志求無上道果上,戒邪淫只是手段,當然這兩者也是互相作用的互相促進的,但用心上要有區別。下面從佛法修習的角度詳述一下這個問題。先說一個例子,有兩個建築工人,都是干砌磚的活,旁人問其中一個“你在干什麼”,他回答“我在砌磚”,又問另一個同樣問題,另一個回答“我在建設一個城市”,若干年後,前者依然是砌磚工人,後者卻成為一個市長,這就是用心不同帶來的區別。戒邪淫過程中,邪淫心行不斷減少,應這樣用心“我在佛法修習上有了進展,表現為邪淫心少了”,而非僅僅是“我為戒邪淫做了不少工作,邪淫心行少了”,這是用心在主次上的區分,是用心的方向和目的引導的差別,會帶來很大的修行效果的不同,要記住,應是在證悟佛果上用心,應為修行證果的目的而考慮如何戒邪淫,而非相反,這是很關鍵的。因為,以佛法修行來戒邪淫,是以一種心行取代另一種心行的過程,是打破原有的邪淫人格及時建立一個如佛陀般完美人格的過程,他的著力點和用心處主要是“建”,去除邪淫心行只是他“建”的過程中的一項工作,如僅對戒邪淫用心,往往讓人感到沒有依靠,缺少核心的支柱和動力,這樣較易為外境所動搖。

  而且,以佛法修習為著力點比僅就戒邪淫為著力點,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那就是以整體的正氣克服邪氣的問題。人心是一個整體,包含善、惡、正直、善良、貞潔、邪淫等等種種心念,如果其中的某種想法比如邪淫的念頭因戒後變少了,那麼貞潔的念頭便隨之增長,所謂邪消正長,這是肯定的,佛法的修習便是正長的過程,如戒邪淫的過程中只注意邪消而因沒有正長方面的正確用心,會使正長得不到發揮,這樣邪氣的消減就可能很有限度,因為邪消後產生的正的力量,能成為布施、放生、參與社會公益或在工作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等善行的依托並不斷增長,使這股正的力量向積極方向引導,讓成長起來的正氣和力量得到落到實處,這樣又反過來克制了邪氣,否則,這股成長起來的力量有可能最終因無處發揮而隨順原來的邪淫習氣,因而出現邪淫心行的反復。

  如果你能有清晰徹底的發心,並在戒邪淫乃至修行中有正確的用心,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正趨向什麼方向(佛道),那麼你就能在戒邪淫的過程中得到一個堅強的精神支柱,讓你在邪淫心念襲來之時有一個抵御的铠甲。這個時候,你的心念能日漸地跟著發心轉,而逐漸離開並淡忘邪淫的念頭。比如,你修淨土,並已至心皈依,那麼,你會一天到晚地考慮自己是否修習了足夠的功課,每天的善行是否足以讓自己往生佛國,無暇去想邪淫的事,亦即是逐步實現以一種心念取代另一種心念,哪怕是每天針對戒邪淫的忏悔,亦不再是為戒邪淫而戒邪淫,而是為往生西方極樂而戒邪淫,因而戒力會增大,如果沒有明確堅固的發心和正確的用心,戒邪淫的力度就會單薄而不扎實。因此,決心戒邪淫且有了明確發心的同修,一定要注意用心方向,它帶來的戒邪淫的效果和結果是很直接的,忽視不得。

  三、花大力氣尋求真正適合自己的修習方法

  如果有了正確的發心,懂得如何用心,就可以為自己找到戒邪淫的方法,如果戒邪淫是為求世間福報,方法相對簡單,比如按照現代心理學,采取轉移視線的辦法,使個人從邪淫心態行為的執迷中轉移開,如在手腕上套橡皮筋,心中一起淫念即用橡皮筋彈一下自己,提醒轉換心態;或是讓自己多參加運動,多看健康書報,將心用於事業上,遠離邪源如按摩三陪等地,不要喝酒;或多與人交往,使自己置身透明公開環境,使不敢生淫念,或是做善事如布施放生等增強正氣,都是可取而且有效的。

  而對於有志求無上佛道的發心的,這時就應該博覽群經,並找到適合自己的修行法門。所謂合適,以我的經驗,這個法門一定要對自己有較明顯的效果,如有的人一念佛,心自然地靜下來,有的人一數息,心也自然地靜下來,有的人一參禅,心也自然地平靜下來,有的人雖對某法門未發現非常明顯的效果,卻對該法門有強烈希求心,有一種自然的吸引,這些都是找到了合適法門的表現,大家一定要多留心,碰到真正合適的法門,千萬不可放過,就此便應一門深入,頭也不回地修行下去。由於大部份在家眾很難找到師父,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可以先從一些由前人作過注解的佛經典藉看起,要全力貫注地看,慢慢的理解一點佛門的常識,知道修習佛法的一般知識。

  另外,對初學者而言,看佛經時要特別需要注意,就是不要著眼於自己對佛經理解多少,因為不可能的理解得很多,而應著眼於所看的佛經給自己的心帶來的影響,有這種情況,雖看不懂佛經,但該部經卻給自己的心帶來平靜,那這部經便是你需要的和適合你的,能給你的心帶來較明顯的平靜的經典,一定不要放過,這就是你需要的,就是投緣的,要反復多看,慢慢的會品出其中的味道。這時會漸漸地領會到修習佛法該怎樣修,也領會什麼方法是最適合自己的,找到合適自己的法門,這一點非常重要!真正合適的法門,對自己是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的,就好象是磁鐵的正負極,一旦吸上,拉都拉不開,我當初碰上藥師經時,一下子便被徹底地吸引過去,其它事情乃至其它佛典連想都不願多想,一門心思地撲在這部經上,恨不得在睡覺時都抱在胸前。讓自己真正地體會出修行的力度和快樂,而自然地遠離邪行,因此,一些同修修習佛法後還容易犯戒,很有必要反思是否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法門。

  四、關於師承的問題

  不少同修在開始修習佛法時,都希望有一個提攜自己的上師,這樣可以減少彎路,且更有保障,這種想法很好,但是,對在家人而言,一個時常地關照著自己的上師是很難找,那麼,真的就沒有條件讓師指導自己嗎?非也,讓我先告訴你師在何處。一位藏地大德曾說過“不是無師,乃是無弟子”,意思是說,師是有的,關鍵是現在的學人無弟子相,才沒有發現老師,才沒有得到師的法益。事實上,一個學人如果對佛法沒有至心的皈依,沒有謙下的心,沒有真實的修習佛法之心,沒有做弟子該有的心行,多好的老師來教授,得益也是不大的,甚至等於無師,因而說“不是無師,乃是無弟子”。

  那麼,師在哪裡?較常用的概念便是一個正式的皈依師,為你授戒,灌頂等等,可是,還有另一種形式的師在,比如你在博覽群經時,看到某位大德的著述特別投緣,你一下沉浸了下去,徹底信了他的教授,並依他的教法修習,那麼這位未謀面的大德也是你的師,一定要對他尊重承事,好象他親自在你身旁教授一樣,這才得到真正的法益,有一分誠敬便有一分收獲;假如你在閱讀佛典有某處不明白,參看某位大德的注解時一下子明白了,這位大德在這個問題上就是你的師;有時,你苦思冥想某個佛學的問題,一個不相干的旁人一句無心之言,竟也讓你豁然開朗,這也是你的師的化現。

《妙法蓮華經》之“從地湧出品”雲:爾時他方國土諸來菩薩摩诃薩,過八恆河沙數,於大眾中起,合掌作禮、而白佛言:‘世尊,若聽我等、於佛滅後,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書寫、供養、是經典者,當於此土而廣說之。’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诃薩眾:‘止,善男子,不需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诃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由此可見,只要你至心修習佛法,有多少大菩薩在護持你,有多少師在啊!他們以各種形式存在著,如果感覺不到,只因修習佛法的心不夠誠。

因此,只要你是對佛法的修習是真心實意的,只要你真正能為求無上佛果一頭扎進佛經去用功鑽研修習,不必擔心身邊無師,只要真的是內心至誠者,當他修行碰到難題後,一定有師“從地湧出”,對此我不打妄語,肯定會有師從旁點撥,這一點千萬不要有所懷疑。當年印光大師就不贊成自己的弟子非要親來面授不可,並稱只要多看他在專著中的解釋就可如法修行,可見,佛法修行最重要的還是是否真有誠意,是否真的已一頭扎進去學(如果想修學密宗等非要上師面授口傳不見諸經典的,又另當別論)。總之,如果真的覺得未得到過師授的感覺,就一定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問問自己有弟子相沒有?萬不可因為一時看不到身邊無師而延誤修習佛法的時間,甚至放棄佛法修習,等師來再修,錯失大好機緣,應相信師就在身邊,正根據你的表現想著怎麼教你呢。

  五、正視危險期,然後要敢於靠自己,必須靠自己

  對剛發心戒邪淫的同修而言,一開始有人開導點撥鼓勵一下,會更容易帶入門,也感到更有信心,但是,同修的解答和幫助不一定能很切合你的心事,不一定能給出你所想要的答案,在未有誰能給自己以明確答案和幫助時,一定要先著眼於把可以做的事先做好,千萬不要等。正如一支箭射中了你,不要先問清楚箭是怎麼射的,也不要先問清楚能否把箭傷全治好,而應先采取措施,能讓自己減少一點痛苦就先減一點痛苦再說,此時的戒邪淫和修行,亦應能行一步算一步,念一聲佛,總可以吧,忏悔一次,總可以吧,坐幾分鐘禅,總可以吧,這樣慢慢積累,某一天回過頭來,會驚訝自己竟有這樣的成績,並慢慢走上正軌。這個階段心力較弱,是犯戒的危險期,千萬不可心急,一定要對戒邪淫的長期性有充分的認識,特別需注意的是勿因一開始的短時不如意(如犯戒)而喪失信心,一定要給自己留機會,這點務必切記!切記!!而且最好不要和別人的修行成果作比較,應多看自己的進步。比如說,三個月中,只要後期比前期的邪淫心行少了,哪怕中間曾經犯過戒,也應視為進步,也應肯定自己,當然,不犯戒是最好的。應該說,這個階段能有人時時地監督自己,是再好不過了,可以多將自己的感受向同修訴說,大家一齊鼓勵,一齊共渡難關。

  另外,無庸諱言,同修們互相鼓勵互相討論,對戒邪淫和修習佛法是有益的,但是,應該認識到,戒邪淫和修習佛法歸根結底是靠自已去實踐、去體會證悟的!修習佛法是一件自家人的事,一定要靠自己去細心耐心地體會,要守得住寂寞,要有只求耕耘,不求回報的獻身精神,千萬不要圖熱鬧,如自己在修學佛法上的信心有一定程度的堅固後,要讓自己去充分學習佛法、思考佛法、至心修習,在學習中體會佛法的法義,體會修習佛法的樂趣,體會自身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後的舒適,體會何謂“法喜充滿”,應該說這時才真正地對邪淫有切實的抵擋。

事實上,你可以嘗試一下,拿一本較投緣的佛經,一邊參看注釋甚至不用注釋,先硬著頭皮往下看,當然碰上不明白的地方是肯定的,尤其是般若部的經典,但只要你在反復的讀誦中真的領悟其中的一句半句話,那種神得意滿的感覺一定終身難忘,這時邪淫心的浮動將會大大地減弱,會激勵你忘我地閱讀下去,想甩都甩不掉,這種感覺我甚至不知道怎麼形容好。這時,你會特別喜歡一個人獨處,寧願寂寞,甘守寂寞,默默地耕耘自己的心田,一步一個腳印,默默地辛勞,默默地收獲,付出誰也不可能替代的汗水,享受誰也不可能奪去的快樂,身體力行,沉浸其中,那時才會自然而然地上軌道。其實,哪怕是有一個專門的皈依師,最終歸根結底也是要靠自己的,哪怕你需要別人的幫助,也應該視為幫助自己樹立“靠自己”的決心,而非幫助自己修行證果,“靠自己”的決心越是堅固,對別人的幫助也會吸收得越多。

  另外,曾有同修提起過一個“正見”的問題,應該說,真正要有自己的正見,應是有了證悟的時候,尤其是境界上的正見,非自己親歷不能樹起,而對一個在家的學人來說,還未開悟證果時,所具有的正見是有限的,又沒有條件象學習藏傳佛教那樣系統地學習,那修行時理解錯佛經怎麼辦,我是這樣解決的,抓住一部最投緣的經過大德注解的佛典,不折不扣地按他的教授來修習,一門鑽入去,只要方法對了,總有花開見佛的一天,不要希望修行中的所有問題都有人幫助解答,要想在修行中把所有遇到的問題全部解答完再修,有這種機會的沒幾個,而很多常見的問題事實上在現在的各種注本中其實多數是有解答的,不用擔心。如真的有了棘手的難題,障道了,我認為最穩妥的辦法是“以戒為師”,只要不觸及犯戒的問題,許多是可以先忽略,先往下修再說,對產生了不良影響的,可以先讓修行緩一緩,觀察一下,不要心急,如實在非盡快解決不可的,再把具體問題提出也不遲。

  六、後記

  之所以寫這篇小文,是因為看到有不少同修遇到了一些問題如戒邪淫易反復等,我一開始也想可能是因為一些比較簡單的方法問題的,如不小心出入不良場合、一時定力不夠等,但仔細結合自己的經歷,覺得也可能涉及到深層次的、基礎性的東西,很希望能說說自己的看法,如能對同修有一點半點的益處,那是快慰不過的了。而且,總感到和大家充分交流的機會不多,因而決定從自己認識的角度,想到多少寫多少吧,文中所說的都是基礎性的問題,不涉及具體的修法和修行中的具體問題,但這些我覺得又都是在戒邪淫和修習佛法中不可回避的,因而決定還是要寫出來的好,很希望同修們能多提寶貴意見,互相交流,一起進步。同時,如有同修碰上修行中的疑難,很歡迎來個短信,非常樂意和你一起深入探討(有時一個問題是要反復討論的,希望能有一點耐心),這樣可以大家共同解決問題,共同得益。

  另外,需要注明的是,以上觀點基本來自於本人的修行經驗和不算多的佛理知識,其中應有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