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博士:拜佛的養生原理是什麼?


發布:芬陀利華
 

  “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何由可致?”——明•胡文煥《新刻攝生集覽》

  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到我們門診上看病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皮膚病的病人越來越多。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金融危機使人的生存壓力增大,於是心情就出現波動、焦慮,神經緊張,女性就容易出現色斑,男性也特別容易出現痤瘡。

  從中醫的道理來講,肝主情志。肝是指的中醫的肝,不僅僅是指的西醫的肝髒。中醫的肝有兩個功能,第一個功能是肝藏血;第二個功能是肝主疏洩。什麼意思呢?就是指肝主管人體氣血的貯備、運化和流通。

  很多人在心情郁悶、壓力增大的時候會出現很多身體上不適的症狀,用中醫的話講就叫做肝郁氣滯。人的情緒低落,氣血流通就會受阻,容易在局部產生很多微小的障礙,微小的障礙持續久了,就會在局部產生氣血不通的現象,表現在體外就是色斑、痤瘡等。通過調理內髒,就可以暢通這些淤滯,讓氣血流通,達到美容養顏的功效。

  大家都知道運動必須要有肌肉,沒有肌肉就不能運動。身體哪些部位有肌肉呢?臉部、頸部、四肢、腹部、背後都有肌肉。內髒當中,如心髒就有很強壯的肌肉;胃腸、子宮、膀胱都有肌肉,可是它不聽我們支配,所以稱作“不隨意肌”。

  內髒中有“不隨意肌”,不由我們的意志來控制。幸好,我們還有兩組肌肉是隨意肌:橫膈膜和腰大肌。橫膈膜上面是肺和心髒,下面是胃腸、胰髒、肝髒、腎髒、 膀胱、子宮、卵巢、小腸等。還有兩條很粗很壯的肌肉,叫做腰大肌,它約在脊椎骨中間,橫膈膜後面的地方,它粘在脊椎骨,斜斜的往前下方走,走到骨盆的中間附近。

  從側面看,橫膈膜就像把我們的身體切成上下兩半,腰大肌是從下半部斜斜的橫切我們的身體。如果這兩組肌肉可以運動,那就相當理想,因為當橫膈膜上下運動的 時候,它就可以按摩我們的肺髒。從氣管下來,直到心窩的地方,這裡有一個穴位,中醫叫做膻中穴,是八會穴的氣會。

  它從這裡分成兩條支氣管,跑到肺髒裡去。我們呼吸時,氣體的進進出出,都要經過總支氣管。橫膈膜如果得到很恰當的運動,就可幫助肺髒下面的三分之一的廢氣、濁氣排出來。氧氣可以下到肺髒的下面三分之一。橫膈膜的上下運動,活動量夠的話,連肺部上面的三分之一都可換氣,所以橫膈膜對肺髒很重要。它恰當的上下升降,就叫做腹式呼吸。橫膈膜的上下運動還可以按摩心髒、肝髒、胃、胰髒和脾髒。

  再下面一點的子宮、卵巢、膀胱、小腸、大腸等就要靠腰大肌了。腰大肌與脊椎骨相連,剛好靠近腎髒動脈的後方。當我們手握緊,肌肉就會鼓起來,顯出它的彈性和硬度,這叫肌肉收縮。腰大肌運動就是腰大肌在收縮,因為它的前面還有內髒,運動的時候,它就繃緊,所以腎髒的動脈和靜脈就好像給夾住了。一松一緊,一夾一放,血就會沖進沖出,腎髒好像被沖洗了一番。沿此而下,此肌肉旁邊有很多血管,分別延伸到內髒、腸裡去。因此可以看出,橫膈膜與腰大肌的運動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我們如何讓橫膈膜與腰大肌來運動呢?這裡,教給大家一套簡單的方法,同時還可以達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叫五體投地功。五體投地功類似於我們去廟裡拜佛時的動作,具體分解下來有如下幾個動作:

  1. 雙手合十,上身前屈,上半身與下半身形成90度,頭是水平的,不垂不仰。身體形成這個姿勢時,腰大肌下半部便收縮,這時它就把橫膈膜拉下來,再配合身體前面的腹直肌,後面的背肌放松,人就是90度鞠躬。

  2. 隨著低頭把脊柱從上往下慢慢向下彎曲,自我感覺整個脊柱,從上往下一節一節慢慢向下卷,就好像卷地毯一樣。卷至盡頭之後,兩手伏地,膝部下蹲,跪於地上,臀部坐於足跟,之後躬身前伏,頭部觸地。

  3.復原動作,雙腿膝蓋慢慢伸直,這時上身保持不動,慢慢兩手合掌,由腰部漸漸向上,逐步伸直整個脊柱,恢復初始動作。如此,腰大肌上半截收縮,就能把下半身給提起來。

  五體投地有很多的功效,大家認真看一下就會發現,它的外在動作,實際上就是一個充分舒展督脈的方法,拉開督脈。同時,我們在往下彎腰的時候,可以拉開雙腿後面的膀胱經和腎經,這也是打通經脈的很好方法。

  還可以鍛煉髒腑,讓髒腑充分的得到按摩和擠壓,讓氣血在髒腑裡面運行,不僅僅是運行四肢則是五體投地最主要的功效。

  而且,這個動作還可以刺激到大腦。大腦也是沒有肌肉的,它關系到我們的生命和智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怎麼運動它呢?大腦裡邊有一個很小的器官叫內分泌腺,其中對人體特別重要的叫做腦下垂體,它關系到我們的免疫系統,是內分泌的總司令。我們的腦下垂體很難直接觸碰得到,外面有很厚的頭蓋骨保護著,只好經過經絡去刺激它。

  經過人類幾千年來的實驗考證發現,大拇指和大腳趾的腹面就是腦下垂體的反應區。五體投地時,首先是大腳趾收到訊息,皮膚底下的神經接受到壓力,傳達到腦下垂體。然後,彎腰、頭著地,翻掌,起身的時候,手指和足趾用力,力量把上半身撐起,就可以刺激到腦下垂體。

  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有兩個要求,第一就是含胸拔背,讓胸含進去。一般人站著的時候容易挺胸,這樣一來,人的氣就容易往上浮。所以,挺胸時間長了之後容易氣喘、心跳加速。五體投地時,要求合掌,胸氣就收進來了,胸口就通了,我們呼吸也能氣沉丹田了。前面講過,人的呼吸越深長,身體就越好。這種情況就是古人講的“虛其心、實其腹”。就是心窩要虛、小腹要實,這是一個健康的狀態。第二個要求就是動作要緩慢柔和,呼吸平穩,微微出汗。很多人拜佛好像給自己規定任 務一樣,急急忙忙的,不停地計數,這樣會導致呼吸急促,心情著急和大汗淋漓,前文講過,呼吸急促紊亂之後,內在氣機就不得調整,導致氣機紊亂,心情著急會 導致氣脈運行不暢,而“大汗亡陽”,大汗淋漓損傷陽氣,如果再加上沒注意保暖而受冷著涼,尤其是夏天在空調房間裡,就會風寒內襲,得寒濕病,如肩周炎、頸椎病、腰椎病等,在門診遇到很多例肩背疼痛,風濕病等都是多次渾身大汗直接受風寒後所得,因此運動不能過量,全身微微出汗即可,好像春雨潤物一樣,渾身小汗溫潤熏蒸,可將毒素排出而使全身氣血通暢,拜佛之後還要休息片刻,待汗退之後,方能出屋活動,否則很容易為風寒所襲,落下病根。

  還有一點,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到,人在五體投地的時候,心態往往是非常好的,心裡非常的恭敬、謙和、安寧,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所有的煩惱、郁悶,生活的壓力都拋到一邊去了。所以,經常練習五體投地,可以化解我們每天所面對的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煩惱,讓心靈回歸到放松的狀態。

  五體投地功一方面是調身,一方面是調心。身體五髒得到按摩,督脈得到鍛煉,最重要的是內髒的氣血流通,經絡舒暢,髒腑安和,自然皮膚光潔,面色滋潤,同時,在疏通經絡的同時,也排解了郁悶,因為壓力過大導致的痤瘡、色斑等,都能隨之消除。所以,一個簡單的五體投地功對於身體的健康和皮膚的保養都有非常不錯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