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發布:果林果梅
《論語》裡面講,「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求學問的人一定是清心寡欲,他假如欲望很重,那他拿這個學問干什麼?去求得他的功名利祿而已,他不是有利益天下的存心。所以為什麼清朝末年以後人對讀書人不尊重?讀書人都變成拿著學問去謀他的功名了。所以夫子這一段話,在這一、二百年就值得我們讀聖賢書的人省思了。重義輕利,自私自利、自我的享受要淡,生活知足就好了。而事實上這是一點都不勉強,人真的不斷的靈性提升了,習性克服了,他就很快樂了。他的快樂就不是世間人錯誤的一個方向,從外面來刺激自己,那是就像打麻藥一樣,是痛苦暫時停止了。那個刺激沒有了,該怎麼煩惱還怎麼煩惱。大家有沒有看過到舞廳跳舞跳完大徹大悟出來的?累得要死,最後該怎麼煩惱還怎麼煩惱,解決不了。你說大吃一頓好高興。大家有沒有看過哪個人吃飯吃到開悟的?「吃得好飽,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吃得很飽,胃病就來了,因為你欲望控制不好了,都會傷害身體的。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從這一句話看出來,學問在哪?敏於事就是你做事的能力,夫子講,學習四個科目,德行,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就是有德行,格物的功夫很好。敏於事,政事。慎於言,言語的智慧。就有道而正焉,人家有道德學問趕緊去請教,他的學問愈來愈淵博,這是好學的人。其實夫子所講的道理,這些經句其實都是相應的。而這個敏於事裡面,他的敏表現在哪?他思維不呆板、很敏捷。再來,他對事情很敏銳,遇到事情,這個事情的重點是什麼,這個事情的步驟該怎麼做,這個事情怎麼整合資源,發揮大家的積極性來做這個事,叫敏於事,這個敏字就很深、很廣。
慎於言,言語謹慎,口為禍福之門。而且一個團隊的向心力,團隊和不和睦,領導者言語的修養非常重要。你一句話苛刻了,一句話薄情了,大家心裡就很難受;你一句話道義了,大家團結;你一句話反省了,大家感動。慎於言,這個慎字也很廣,你隨順情緒講出來的話,你就不是謹慎了。我們看這個慎字,真心,你不是用理智講話了,那就不是謹慎了,你帶有情緒了,那副作用就來了,慎於言。包含「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你得守誠信,你答應得太快了,最後你又做不到,那不就自己也覺得很難過,對方也很無耐。所以應對進退,言語的修養很重要。要答應別人,「度德量力,審勢擇人」,都要有這些比較充足的考慮。
我們有時候,別人很熱情,我們怕拒絕他好像他太難過,可是答應完之後又覺得好像做不了,就更難過了。所以人學會拒絕也是慎於言。你拒絕他,他一下子很難過,但是他靜下來了,隔一段時間想想,你這個人很穩重,不會輕易答應,你會深思熟慮,他反而更尊重你。「度德量力,審勢擇人」,都是非常周祥,所以要學習不馬上答應別人,「你讓我先考慮一下,想一下。」要能這樣子應對得當,不改掉個性還真難。個性,像我很容易就比較沖動了,人家講幾句話,我可能都快要坐不住了,「沖!」但是要成就一件事情,沒有冷靜,沒有通盤的考量、計劃、步驟,要做成也不容易。
就有道而正焉,你遇到有道德的,術業有專攻的人,趕緊去向他請教,智慧、德能就提升得快。這樣的人一定也是時時不敢忘了他的使命,一有機會趕緊請教,提升自己。
摘自:《群書治要36O》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十八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