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心、佔小便宜的果報、以及印光大師精彩開示


發布:文豪
 

  最易忽視的貪,是占小便宜

  慈陽居士的一位親戚,從事藥物運輸工作,每次運輸藥物的時候總會偷藏些藥物拿回家裡,這樣日積月累下來不知拿了多少。

  “有一天他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是血管瘤,而且很嚴重已經不能做手術了,說白了只能等死,最後他在家人一天天惆怅而焦慮的煎熬下死了。看著他的父親白發人送黑發人,我心情真的百感交集。” 慈陽居士說。

  慈陽居士還認識一位上了年紀的阿姨,她之前被引誘投資,以為一本萬利的項目,誰知到最後被騙得分文全無。“阿姨知道我學佛,問我她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事。其實答案就是一個字‘貪’。

我每天在公交車上,都能看到很多老人拿著袋子去各種會場聽課。問了才知道是去參加所謂的養生課,因為可以免費領取實際上根本沒多大用處的禮品。不但每天都跑好多會場費力勞神,有的聽了課還會被忽悠買很多貴重的保健品,結果上當受騙也晚了。其中有一個老人因為發現上當去退貨,和賣家發生了爭執,當場暈倒意外死去!”

----------------------

印光大師云:

 1。人之修福造業,總不出六根,三業。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屬身業,後意根屬心,即意業。三業者,一身業,有三,即殺生,偷盜,邪淫。此三種事,罪業極重。……二偷盜,凡他人之物,不可不與而取。偷輕物,則喪己人格。偷重物,則害人身命。

偷盜人物,似得便宜,折己福壽,失己命中所應得者,比所偷多許多倍。若用計取,若以勢脅取,若為人管理作弊取,皆名偷盜。偷盜之人,必生浪蕩之子。廉潔之士,必生賢善之子,此天理一定之因果也。……三意業,有三,即貪欲,瞋恚,愚癡。貪欲者,於錢財田地什物,總想通通歸我,越多越嫌少。瞋恚者,不論自己是非,若人不順己意,便發盛怒,且不受人以理谕。愚癡者,不是絕無所知。

即讀盡世間書,過目成誦,開口成章,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輪回,謂人死神滅,無有後世等,皆名愚癡。此種知見,誤國害民,甚於洪水猛獸。……若身,口,意三業通善之人,誦經念佛,比三業惡之人,功德大百千倍。--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

 2。先須了知世間一切諸法,悉皆是苦、是空、是無常、是無我、是不淨,則貪瞋癡三毒,無由而起矣。倘猶不能止,則以忠恕忍辱治之,則自止矣。若又不止,則設想於死,自然無邊熱惱,化為清涼矣。--與謝融脫居士書

  最難斷除的貪,是色欲

 3。色欲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戰兢自持干惕在念,則亦難免不被所迷。試觀古今來多少出格豪傑,固足為聖為賢,只由打不破此關,反為下愚不肖,兼復永墮惡道者,蓋難勝數。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

即念佛法門,雖則帶業往生,然若淫習固結,則便與佛隔,難於感應道交矣。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淨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姊想,少者柞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於母姊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姊妹女,則理制於欲,欲無由發矣。

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蠍、砒霜鸩毒烈百千倍,於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

不淨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發,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華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華瓶,皮內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裡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苟不戰兢干惕,痛除此習,則唯見其姿質美麗,致愛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沒後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猶可,入畜女腹,則將奈何。

試一思及,心神驚怖。然欲於見境不起染心,須於未見境時,常作上三種想,則見境自可不隨境轉,否則縱不見境,意地仍復纏綿,終被淫欲習氣所縛。固宜認真滌除惡業習氣,方可有自由分。每日除了己職分外,專心念佛名號。朝暮佛前,竭誠盡敬,懇到忏悔無始宿業,如是久之,當有不思議利益,得於不知不覺中。

法華經云,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嗔恚、愚癡,亦然。是知能至誠念彌陀觀音聖號者,貪嗔癡三惑,自可消除也。又現今乃患難世道,須於念佛外,加念觀音聖號,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之轉回,庶不至宿業現前,無法躲脫耳。更宜常閱戒淫因果報應之書,遠離狂蕩匪鄙之友。則內志正而外誘絕,淨業自可成就矣。勉之勉之。--復甬江某居士書

 4。當於平時,預為堤防,則遇境逢緣,自可不發。倘平時識得我此身心,全屬幻妄,求一我之實體實性,了不可得,既無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煩惱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決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而為對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調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隨境轉也)。

所謂多貪眾生不淨觀,多嗔眾生慈悲觀,多散眾生數息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貪者,見境而心起愛樂之謂。欲界眾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愛而生。若能將自身他身,從外至內,一一谛觀,則但見垢汗涕唾、發毛爪齒、骨肉膿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屍,污如圊廁。誰於此物,而生貪愛。貪愛既息,則心地清淨。以清淨心,念佛名號,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覺,事半功倍,利益難思。--示淨土法門及對治嗔恚等義

 5。若其欲心不能即伏者,但常觀不淨,則欲心自息矣。不淨觀名相甚多,一一詳觀,乃專作此觀工夫者之事,吾人不專作此工夫,則籠統觀之固為省力。譬如見美色時,因愛生欲,其對色生愛者,不過一薄皮之光華所惑耳。試揭去此光華之薄皮,則愛心雖至濃,亦當轉而為怕懼厭惡,從前愛心,了無絲毫可得矣。再進而觀其血肉屎尿等,則死屍圊廁了無有異。雖具足莊嚴,直下見其底裡,能作此觀,則不見光華之薄皮,只見內外三十六物種種不淨。古謂觀空既久,不見全人,光謂能作此觀,則不見人,但見此種種不淨耳。--復劉觀善居士書一

  最根本的貪,是留戀娑婆

  “我身邊有三個親人,本來身體還不錯,可是有兩個突然睡一覺就再也沒有醒過來,還有一個突然查出是淋巴癌晚期。”

  “總以為無常離自己很遙遠,現在才發現原來無常就在身邊,就在呼吸之間啊!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屬後世,“希望大家每天起床和睡覺的時候,都問問自己——我拿到去往西方的通行證了嗎?”

  淨土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師

  譬如萬斛之舟,欲有所往,樯非不高也,舵非不正也,資具非不完備也,去志非不決也。乘風張帆,有瞬息千裡之勢。倘若船頭一樁,未肯拔卻,被一條纜索系住,雖種種推排,其能有濟乎?

  今時淨業人,終日念佛,忏罪發願,而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管忙閒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如須彌山相似,一切境緣,無能搖動。或時自覺疲懈,惑習現前。便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無始情識,銷铄無余。此人雖現處五濁之鄉,已渾身坐在蓮華國裡,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或曰:彼居士勇猛精進如是,豈復牽於情愛?不幾於無病而授藥乎!予曰:不然。古人雲:“愛不重不生娑婆。”又云:“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多時。”五通仙人,累劫精勤,尚以欲漏未除,隳其功行。故知未登聖果以還,鮮有不被其系累者。居士果世念輕微,道心勇銳,見欲避如火坑,憶佛如戀慈母,淨齋清課,永矢弗渝。又何妨以無病好人,常服良藥,豈不起居輕利,轉益強健乎!總之煩惱無盡,而生死根本,則唯貪愛,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是故先佛經中,處處诃責。但情愛一分疏淡,則淨業一分成熟,於生死岸頭,庶得解脫也。居士其勉之哉!

  常念三苦:

此世界苦,說不能盡;以三苦、八苦,包括無遺。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樂是壞苦,三、不苦不樂是行苦。苦苦者,謂此五陰身心,體性逼迫,故名為苦。又加以恆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壞苦者,世間何事,能得久長?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道尚然,何況人事?樂境甫現,苦境即臨;當樂境壞滅之時,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樂為壞苦也。行苦者,雖不苦不樂,似乎適宜;而其性遷流,何能常住?故名之為行苦也。

舉此三苦,無苦不攝。八苦之義,書中備述。若知此界之苦,則厭離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樂,則欣求極樂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誠懇切,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則可出此娑婆,生彼極樂,為彌陀之真子,作海會之良朋矣。--初機淨業指南序

  常念八苦:

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婆娑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諦思自知,不須詳說,說則太費筆墨。第八五陰熾盛苦,乃現在起心動念,及動作雲為,乃未來得苦之因。因果牽連,相續不斷;從劫至劫,莫能解脫。

五陰者,即色、受、想、行、識也。色,即所感業報之身;受、想、行、識,即觸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法,於六塵境,起惑造業;如火熾然,不能止息,故名熾盛也。又陰者,蓋覆義,音義與蔭同。

由此五法,蓋覆真性,不能顯現。如濃雲蔽日,雖杲日光輝,了無所損;而由雲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斷惑業,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顯現,亦復如是。此第八苦,乃一切諸苦之本。修道之人,禅定力深,於六塵境界,了無執著,不起憎愛;從此加功用行,進證無生,則惑業淨盡,斬斷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實難。

故須專修淨業,求生極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蓮花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名尚不聞,況有其實?追隨聖眾,親侍彌陀,水鳥樹林,皆演法音,隨己根性,由聞而證;親尚了不可得,何況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樓閣堂捨,皆是七寶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則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樂。至於身則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離當處,便能於一念中,普於十方諸佛世界,作諸佛事,上求下化。心則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於一法中,遍知諸法實相,隨機說法,無有錯謬;雖說世谛語言,皆契實相妙理。

無五陰熾盛之苦,享身心寂滅之樂;故經雲,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也。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莫能喻。深信佛言,了無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見,妄生猜度,謂淨土種種不思議勝妙莊嚴,皆屬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實境。若有此種邪知謬見,便失往生淨土實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與陳錫周書

  常念三惡道苦:

1。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唯於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欲心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顱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镬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

縱出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饑虛,喉中火燃,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愚癡無知,以造業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回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下成辦。--復鄧伯誠居士書二

2。然在凡夫地,不能無病,亦不能任而不治。其治之之法,最省力,最得益處,在以病為藥。以病為藥,則病不為累矣。即如愛子女之病,決不能斷。不妨即以此愛為本,必欲使子女生為正人,沒生淨土。此其愛,乃以世間凡情,成就出世間聖果。若不善用愛,任性嬌養,則與殺其身過百千萬億無量無邊倍者多多也。--復永嘉某居士書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