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明白人知足常樂

發布:王習訓    
    

  【解】蓋謂積於心念之中,俱是財物,故名累念積慮。如《嘉祥疏》以“心財相積不捨”釋“累念積慮”,以“勤求無寧”釋“為心走使”。

  這個人心,心裡頭只想到財,不能把它丟掉,希望這個財愈來愈多,這個現象今天在這個地球上非常普遍。你去問十個人,十個人都點頭,對的,我就是這個心,我就干這個事;你問一百個人,一百個人點頭說對的;你問一萬個人,一萬個人也點頭都說對的。怎麼辦?現代社會我們說一年不如一年,就是說的這個現象。有沒有肯把欲望放下?別人爭,我不爭了,我脫離這個隊伍,這是少數明白人。不能說沒有明白人,有明白人,明白人知足常樂,生活所需要不要?要,適可而止。衣服能穿暖,飯能吃得飽,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不再求了,心定了,沒有欲望,心定了。心定就開智慧,心定身行就端正,佛陀教給我們的“三皈五戒”自然能夠表演出來,為廣大社會大眾做一個學佛的好榜樣。

  海賢老和尚生活在世間就是給我們表法。他是鄉下小廟,早年是草蓋的,沒有瓦屋,就是茅棚,房子不大,只有幾間房,廟裡只住五個人。他勤奮勞作,種糧食、種菜、種水果樹,每一年收成都很不錯,周邊靠他救濟的上萬人,老和尚真不簡單。廟裡的信徒我們想不會很多,因為它太偏僻、又不出名,沒有人知道,人口也不多,帶頭勞作,所以這個小村、這個地區真正是福地。老和尚用身教,不是言教,身教做榜樣給大家看,大家都跟他學習。他老人家一往生,這個地方漸漸出名了,現在去觀光旅游、朝聖的人愈來愈多。

  現在人無論是老是少、是貧是富、是男是女,心裡面就是物質享受、精神享受。精神享受不是聖賢,可以用物質享受來包括,精神還是沒有離開物質,他們是不能吃苦的、是不願意操勞的,這些現象愈來愈嚴重。因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