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證法師:真正有願求生西方之人,一定會持戒

發布:todayok


  一、念佛,體會佛的心願,就會照戒律去做

  (一)以為“受持淨土法門只要信願持名就好,不需要那麼麻煩,還要持戒”,這誤會很大,其實戒律就是阿彌陀佛的精神和行為

  有人認為:“修持淨土法門是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求往生西方只要有信、有願、念佛就好,不需要那麼麻煩,還要持戒。”此見解是否正確?下面就討論這個問題。

  由淨土法門的角度來說,“戒律就是阿彌陀佛的精神和行為”。所有佛的精神、存心、言行、做法都是相通的,阿彌陀佛也不例外,也是一樣。我們如果心裡真正念佛,真正體會到阿彌陀佛的心,體會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四十八大願,就自然會尊重佛、照戒律去做,而不會去犯戒。會故意去犯戒、故意不尊重戒律,就是尚未體會阿彌陀佛的心願,尚未真正信佛。

  (二)舉五戒來說明“阿彌陀佛的心願和戒律的關系”

  我們舉五戒為例來說明:

  第一條,不殺生戒。我們了解阿彌陀佛的大願是要救度一切眾生,給眾生安樂,不要受苦,而且又要讓眾生都成佛,和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光明、無量壽命。

  我們如果真正了解佛的慈悲、相信佛的大願、與佛同心,哪裡會去為難眾生呢?我們要了解,一只雞、一只蚊子、一條蟲,佛都疼惜它們,如同自己的兒子。我們如果真正心裡念佛,哪裡會說佛所要救的眾生,我們反而去殺呢!殺死眾生,就是殺死阿彌陀佛的兒子啊!信佛又尊重佛的人,哪裡會與佛作對呢?哪裡會說佛要給眾生無量的壽命,我們反而要斷眾生的生命、讓眾生短命呢?所以信阿彌陀佛慈悲的人,一定自然會愛護阿彌陀佛所憐惜的眾生,不但不會殺生,不會吃它的肉,還會積極救度眾生。這才是真正心裡念佛,體會到佛的心,與佛相應。如果一面口裡念佛,一面又殺死阿彌陀佛的兒子,這就是不信佛。

  第二條,不偷盜戒。以阿彌陀佛的精神來講,阿彌陀佛要把他自己累劫辛辛苦苦修來的佛果,完全免費送給我們眾生,把極樂世界的一切——黃金為地、七寶池、莊嚴的七寶宮殿、樹林、花園的所有權,完全無條件送給我們,只要我們信得過,願意接受,就可以得到。阿彌陀佛對眾生是這麼的慷慨大方,把他修來的所有財產,全部布施給我們,要給予眾生一切財富與安樂。

  如果我們信佛、尊重佛,一定會學習與佛同心,自然不會去侵犯佛所要布施贈送的對象。哪裡會說佛要給眾生快樂、給眾生財富,我們反而要去偷盜,使他痛苦呢?而且一個信佛又相信阿彌陀佛慈悲護念的人,隨時都會覺得自己很幸福、很滿足、很富有,根本就不會想去動別人的東西。不但如此,而且還會進一步學習阿彌陀佛的精神,積極去布施,給眾生安樂。

  檢討起來,會隨便動用別人的東西,就是不在念佛,就是自己的心看不住、不安定、不滿足。一個心放在佛上、真正在念佛的人,根本連眼睛都不會亂看,哪裡會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呢?真正念佛,就會有覺醒、明白的心,觀照自己、尊重別人,不會不注意而糊裡糊塗去拿不該拿的東西;也不會不尊重人,沒得到別人的同意,隨便自作主張動人家的東西,讓別人要用時很不方便。所以說會去侵犯別人的東西、令眾生不安,就是不在念佛。真正念佛,絕對不會偷盜。

  第三條,不邪淫戒。我們了解阿彌陀佛的精神,是要使一切眾生快樂、清淨、沒有痛苦。邪淫的結果,一定會使人很傷心,會令家庭破裂,大家都很痛苦。所以信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自然不會去做這種使眾生痛苦的事情。

  第四條,不妄語戒。讀過《阿彌陀經》就知道,六方所有的佛,每一尊都出廣長舌相,說誠實言,要度眾生。也就是佛都說真實誠懇的話,要度眾生,使眾生安樂。我們如果信佛,一定不會與佛作對。總不會佛說誠實話要度化的眾生,我們反而騙他、使他痛苦。信佛的人,也不會用“不老實”的黑煙障礙自己成佛,會積極學習阿彌陀佛,說幫助眾生的好話,說幫助眾生的真實話。

  第五條,不飲酒戒。我們念佛要體會阿彌陀佛的慈悲。他要我們健康,要我們開發覺性和智慧。我們若信佛,體會阿彌陀佛的心,就自然不去飲酒傷害自己,使自己迷迷糊糊,也讓阿彌陀佛每天替我們操心。我們如果喝了酒,做事就不穩當,會使眾生不安,這就和阿彌陀佛的心不合。譬如醫生喝了酒,手顫抖地幫我們開刀,我們一定會害怕。阿彌陀佛希望全馬路上的人都很安全。我們如果喝了酒開車,讓全馬路上的人都有危險,這和阿彌陀佛的心不合,就不是真正念佛。

  總之,信阿彌陀佛、信極樂世界的人,自自然然會持戒,一點都不勉強。他了解阿彌陀佛的心,就根本不可能去犯戒。會犯戒的人就是還沒信佛。

  (三)舉五戒等來說明“持戒比較不麻煩”

  有人提倡“念佛不需要那麼麻煩還要持戒”。末學反而勸大家“念佛要持戒”,如此花開見佛比較快、比較簡單,不需要那麼麻煩去犯戒。因為我很怕麻煩,所以我都事先想清楚,到底是犯戒比較麻煩,還是持戒比較麻煩?

  我們仔細想想看——殺生是不是比較麻煩、更疲勞呢?不殺生是不是比較輕松、比較不麻煩?譬如牆邊有一堆螞蟻,我看到,就幫它們皈依、念佛,然後就繞到別處,不去打擾它們,反而路很寬,這樣是不是最不麻煩?有人看不過去,要花時間去噴藥,去把它們揉死,費老半天功夫,是不是更麻煩?這叫做費力又藥味難聞。

  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都不要動腦筋、不去動它,是不是更輕松不麻煩呢?別人的東西,我們動腦筋去動它,是不是更麻煩?這是費力又沒好結果。不邪淫是不是比較不疲勞、比較不惹麻煩?不打妄語,省得以後解釋一大堆,免得麻煩。喝酒除了增加麻煩,哪有什麼好處?不喝酒當然比喝酒來得省力又比較不麻煩。

  乃至八關齋戒,不化妝、不擦粉,當然比化妝省事不麻煩;去唱歌跳舞、去排隊買票看電影,也比靜靜地在家休息更麻煩;持齋過午不食,下午晚上不用煮、不用吃也比較省事,省很多麻煩。

  總之,持戒一定比犯戒更不麻煩。犯戒真麻煩,費力又沒好結果。這種賠錢生意最好不要做。

  (四)勤苦於犯戒又輪回生死,還不如勤快念佛持戒助人

  《無量壽經》說我們眾生都是“勤苦生死根本”。“勤”是勤勞,也就是很勤快。“勤苦”就是說我們很勤勞受苦啦!我們眾生可以說每天都很努力、很拼命去做一些使自己以後輪回痛苦的事情。其實,我們不需要那麼勤奮去做賠錢生意,多賺疲勞,多賺生死輪回!犯戒的事,我們最好不要那麼努力做,甚至還不怕麻煩很認真地做。犯戒的事,我們最好比較懶惰都不要做,才不會“勤勞又受苦”,以後還要等很久,蓮花才會開。這種“勤快”實在劃不來。我們勤快,要主題正確——要勤快念佛、勤快持戒、勤快做好事幫助眾生;不要勤快犯戒,自找麻煩。所以,末學奉勸大家,念佛持戒比較輕松,比較不麻煩,以後花開見佛也比較快。我們沒必要那麼麻煩去犯戒,受苦受不了。

  (五)小結

  往生西方的三資糧是“信、願、行”,確實“淨土法門求往生西方,只要有信、有願、念阿彌陀佛就好”,這句話是對的。但是下面那句“不需要持戒”,觀念就完全不對。因為認為不需要持戒,就不是“有信、有願、念佛”的表現,反而可以說是“不信、不願又不念”。

  下面我們分信願行三方面來討論淨土法門求往生西方與持戒之間的關系。

  二、三資糧的“信”與持戒的關系

  (一)淨業三福要求“持戒”

  《觀無量壽佛經》說,要往生西方必須要修三種福,其中就說到要持戒。我們若相信淨土三經,當然就要相信持戒是往生西方必須要修的福。戒律是佛所教我們的現前生活待人處世的原則與精神。一個人如果連佛所說眼前生活的原則都不相信,哪有可能相信佛所說的那麼遙遠的極樂世界?一個人如果說戒律不需要持、是過時的,這樣就是認為佛的能力連三千年都看不到。如果佛連三千年都看不到,哪有可能看到十劫以前阿彌陀佛成佛的事呢?所以,我們若不肯定戒律,就是不肯定佛的能力。如此,哪有可能真正相信淨土法門?這種信心就要老實檢討。

  (二)戒是八宗共同的基礎

  中國佛教有八個宗派,八宗共同的基礎就是戒律。我們當然可以照根機選擇一宗專修一個法門,都能成就。但是不管選哪個法門,是參禅或者學教或修密,都必須要持戒。當然淨土法門也要持戒。因為戒定慧三學是整個佛學的內容。“戒”是“定”和“慧”的基礎,也就是禅定或者一心不亂的基礎。我們如果時常犯戒,心亂糟糟,哪有可能念一心不亂呢?所以一個人若不肯定最基層的戒律,根本就不可能真正肯定上層的禅定與般若智慧,哪有可能真正行得到呢?

  (三)至心信樂才能往生,“至心信樂”的條件是什麼?

  佛在滅度之前,交代我們“以戒為師”,以戒律作我們的老師。我們若對佛所說的,有些信有些不信,就是半信半疑,這就不是“至心信樂”,根本不符合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真是大慈大悲,只要有人真正相信阿彌陀佛、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想要往生去那裡,“至心信樂”,即使臨終念十句阿彌陀佛,也可以去他的世界,阿彌陀佛也會來接他。所以,我們要很注意大願裡“至心信樂”這四字所要求的條件。

  什麼叫做信到“至心”?要完全肯定、完全相信,沒有一點懷疑。我們既然要至心信佛,就要相信佛的全部:佛的慈悲、智慧、神通、道力,乃至他所說的戒律,沒有一樣不信,沒有一樣信不過,完完全全相信佛的全部,這才是“至心”的“信”。

  (四)要肯定戒律,若持不好,要慚愧,忏悔念佛

  我們前面說過,持戒波羅蜜是到成佛才能圓滿。我們持戒有做不到的地方,一定要慚愧,老實承認自己不好,忏悔念佛。一定要用尊重心,肯定戒律的必要,盡力去做到。千萬不要用輕慢心,反而說不需要持戒,這就變成毀謗正法。一旦說不需要持戒,就會使眾生很放心去犯戒,造很大的罪業,就成害眾生墮地獄、受苦報,這會造成往生很大的障礙。我們平時一定要確實檢討自己的信心,以免到臨終忽然間才恐怖,發現自己根本沒信佛。

  三、三資糧的“願”和持戒的關系

  (一)真正有願求生西方之人,一定會持戒

  願意去西方的人,對世間種種欲望都看得很輕,都隨時准備要放下。蕅益大師說“如秤兩頭,低昂時等”。秤的一邊如果比較重、沉下去,另一邊就一定比較輕、翹起來。我們往生西方的願若很重,那麼對娑婆世界的願與欲望自然就輕。

  下面舉五戒來說明“願”與持戒的關系。

  有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一定不像世俗人去追求要吃得好、穿得好;不會為了愛吃、貪吃而殺生;也不會為了計較、生氣而殺生。種種愛吃、貪吃的欲望,自然會放下,所以自然就會持不殺生戒。

  既然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一定就不會想要追求世間的財產,也不會想要多蓋幾棟房子,多存點錢。所以一定沒必要偷盜,自然就會持不偷盜戒。我們想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是不是要把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放下,布施出去才能往生?真正願意往生的人,一定連自己所有的都想要布施出去,怎麼會去偷盜呢?所以一個真正願意往生西方的人,一定也願意遵守不偷盜戒。

  一個人既然要去極樂世界,心真正放在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不會想去追求世間虛假的感情和淫欲,所以一定不會邪淫,他一定會遵守不邪淫戒。

  既然願意去西方極樂世界,就不需要貪求世間的財富、地位、名譽,所以沒有必要講謊話騙人,也更沒興趣去喝酒。

  真正有願要往生西方的人,所有與極樂世界不相干的事,自然都沒興趣,都會放下。所以說有“願”要往生西方的人,一定會願意放下與佛戒不相應的事情,一定會願意持戒,也很願意歡喜忍耐持戒的不便和辛苦。一個人如果不願意持戒、不願意忍耐,一定就是有放不下的欲望,一定有忍不過的欲望,一定對這個世間還有很多貪求。如此,往生的“願”是否真實,就大有問題。

  “願”並不是口頭說說就好,是要看心中真正想要的、真正注重的是什麼。心中真正追求、真正希望的,才是真實的“願”。如果不願意持戒,還想要做犯戒的事,往生的“願”一定不真實。譬如一個人說要往生,但是還覺得做生意如果不打妄語騙人,就不會賺錢,就不行,這就表示,他真正的願是要在娑婆世界賺更多的錢,並不是要去西方啊!所以說,若不願意持戒,往生的“願”絕對不是真的。我們真正願意往生西方的人,必然會願意照佛所教我們的去做,幫助我們增長往生的願。

  (二)用“淨業三福”檢討“願”和“持戒”的關系

  《觀無量壽佛經》說,想要去阿彌陀佛國土的人應當要修三種福。我們要了解,往生西方是世間最大的福報。自古以來,所有帝王、聖人的福報全部加起來,也沒有往生西方福報的千千萬萬分之一。所以我們要往生西方,要修三種福,往生才會順利,沒有障礙。

  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孝養父母”是做人最基本的報恩與禮敬。《梵網經菩薩戒》說:“孝名為戒”。照這樣說起來,孝就是戒。如果不孝,就是違反戒律的精神。

  中國文字很有學問,含有很深的道理。我們仔細看“孝”字,就是“老”和“子”兩個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兒子的心和父母的心合為一體,也就是弟子和老師的心合成一體,佛弟子的孝就是與佛同心,只有一心。一心與佛同心,就是“孝”。“孝”就是“戒”。所以“戒”就是與佛同心,一心的意思,也就是真正念佛念入佛心,與佛同一個心的意思。

  現代人時常不注重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所以修行欠基礎、欠根本。就如同無根的樹,如同根爛掉的樹,很不容易再生長。我們如果不修“孝養”這份福報,就跟佛不同心。連做人的根本都做不好,談何說修行作佛的大事?根本就福報不夠、德行不夠。

  《梵網經》說:“孝名為戒”。不盡孝道,就違反戒律。因為不禮敬、不報恩的心,就和佛的心相差很多,心地上的污染、障礙就很多,往生西方的路就很坎坷,很難走。

  從下面真實故事,我們來體會孝養父母和往生的關系。一位很發心要求生西方的蓮友,她在臨終以前昏迷了好幾天,又忽然醒過來。她醒過來是為了向大家說出她的忏悔。她說:“你們不要以為我很孝順,對我婆婆很好。其實我對她並不是真心,我並沒真正愛她。”說完,她就虔誠求婆婆原諒她,然後才安詳念佛笑著往生。她婆婆以及大家都很感動,也很警惕。不是真心的表面孝順,在往生前尚且會造成障礙,何況是全然不孝。所以請大家要把握時間、把握機會盡孝。

  有孝順心的人,一定是心裡有禮敬、有隨順的美德,也有報恩的心。這種基本發心與佛道就相應,可以說與佛同一方向、同一路。這樣來修行比較不會自找麻煩,自己制造障礙。

  “慈心不殺”就是持不殺生戒,而且是以慈悲心的動機來受持,並不是依種種自私的動機受持不殺生戒。

  佛教我們修十種善良的業。十善業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兩舌,兩舌就是好像有兩個舌頭,向某甲說乙不好,又跟某乙說甲不好,說離間的話;六、不惡口,就是不可以惡語,或用粗惡的話罵人;七、不绮語,就是不說無聊、無意義的話,或者令人起壞念頭的好聽話;八、不貪心;九、不瞋,也就是不生氣;十、不邪見、不愚癡,就是見解必須要正確,不能用愚癡不明因果的心。

  仔細看十善業的內容,可以說包含了五戒,而且要求心中不貪、不瞋、不邪見、不愚癡。所以說淨業三福的第一福,雖然不是直接說出“戒”字,但是可以說都是持戒的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四句都是基本戒律的內容。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第二種福就是很明顯說出持戒。“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就明白說出要受持三皈依,必須遵守種種的戒律。我們是什麼角色,就要受持哪個角色的戒。我們受過什麼戒,就要好好遵守,而且威儀方面也要做好。這就是修往生西方的福。

  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發菩提心”就是要發出“覺悟成佛、慈悲度眾生”的大願心。發菩提心也就是決定要作佛。既然要作佛,哪有犯戒惱害眾生的道理呢?我們時常說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無形無相,是看不到的,但是由菩提心做出來的行為是看得到的,有形有相。既然發菩提心要作佛,當然表現出來的所作所為就要與菩薩戒相應。

  如果做出來的行為都與菩薩戒不合,這種菩提心就很有問題。可能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其實還沒有發。我們說菩提心還沒發,就好比種子還沒發芽。沒發芽的種子,並不是沒有發芽長大變成菩提樹的可能性,但是它還沒泡到水,還沒開始發動變化。雖然種子含藏有長成大樹的可能性,但是如果還沒發芽,種子和樹就差很遠。這就譬如說雖然有佛性,如果沒發菩提心,功能就會差很多。

  我們對因果可能不會全然不信,但是也很不容易深信。真正深信的人,一定相信“造犯戒的因,一定不會有成佛的好結果”。所以他就不可能去造犯戒的因,他會很注意自己內心的動機,注意自己所有起心動念所種下的因。

  “菩薩畏因,凡夫畏果”。菩薩為什麼怕造因?因為他深信因果,知道“因”若造下去,就會有果報。凡夫不深信因果,造因時不怎麼害怕,都要到果報現前,受苦才會怕。一個人如果會想:“犯戒不要緊吧!真的每一件事都要照佛說的那樣做嗎?”他如果這樣想,就不會很注意檢點自己所造的因。這種心態就是尚未深信因果。若深信因果,一定就會很用功,去修種種福報的因,不敢造損福的因。所以他能有大福報,可以順利往生西方。

  “讀誦大乘”就是讀誦佛所說的大乘經典。我們現在雖然是凡夫,但是當我們讀誦佛經時,我們的心念就和佛一樣,口所說的話就是佛的話,身就是作佛的行為。所以讀經時就等於在作佛,和佛沒有兩樣,就是在修佛行。所以讀經的福報就是佛的福報,很廣大、無量無邊。我們不要小看人家捧著一本經典在那裡讀著讀著,他若讀得很專心,當下就是在作佛。

  菩薩戒規定菩薩不能不用功深入大乘經典,菩薩不能浪費生命不精進自度度他。因為既然要作菩薩成佛,哪裡可以放任自己迷迷糊糊去沉淪?也放任眾生迷迷糊糊去沉淪呢?所以平時必須要讀誦大乘,好好讀誦大乘經典,充實自己,度自己;而且也要勸導別人,“勸進行者”,度眾生。菩薩戒就是教我們積極修淨業三福的第三福。反過來說,這第三福也是與菩薩戒相應的福。

  《觀無量壽佛經》又說,淨業三福,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的淨業正因。“淨業”就是清淨的業,是成佛的清淨業。“正因”就是說淨業三福是成佛正確而直接的因。我們可以仔細體會:這三種福,從頭至尾都沒有離開戒。哪有念佛想要往生西方可以隨便犯戒呢?哪有要往生西方可以不用持戒呢?願意往生作佛的人,一定會願意認真修這三種福。不願意修淨業正因,說要往生的願,怎麼會是真實的?我想這種問題不用問到佛菩薩,連小學生都知道這種願是騙人的。

  四、三資糧的“行”和持戒的關系

  (一)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願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角度來說,真正念佛就是心念真正放在佛。這必須要放下其他一切不相應的雜念,必須要有能力克服內心所有的壞念頭,才能真正專心在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上,當然這也包括要能降伏一切犯戒的壞念頭。所以真正念佛的人心念放在佛,他一定是持戒,不可能有犯戒的心念和行為。

  (二)真正持戒,心一定是佛

  由持戒角度來說。戒律是佛在日常生活待人處世,實際存心、講話與行為的原則,也就是佛身口意三業的規范。所以真正持戒,心一定是念到佛;有一念“佛的身口意三業”,念“佛所有的教導和行為的原則”。所以真正持戒,也就是在念佛。念佛與持戒的心是一體的,不能分開的。對真正明白佛及戒律意義的人而言,念佛和持戒是一致的。念佛與犯戒這兩種心念是不可能同時生出來的。當下的念頭若是念佛,就不會犯戒;當下的念頭若是犯戒,一定不在念佛。如果一面犯戒、一面念佛,這種心念與佛不相應,不能叫做真正念佛。

  (三)不能把“真能念佛,心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誤解成“早晚有念佛的功課,就不照戒律不要緊”

  蕅益大師說:“真能念佛,心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正念佛的人念到心中只有佛,當然就沒有貪心、生氣、愚癡這些犯戒的壞念頭,他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會與佛相應,這樣就是大持戒。即使沒有特別想到戒律的條文,但是他起心動念完全是佛,自然就都沒有犯戒的念頭,自自然然不可能犯戒。所以真正念佛必定會持戒。

  很多人未深入體會、實行蕅益大師所說“真正念佛”的內心狀況。他以為早晚有念幾句佛,就是真念佛。所以他就發生誤會,把蕅益大師的話解釋錯了,變成:“有念就很偉大了,所以修念佛法門不必那麼麻煩去持戒,不照戒律不要緊,犯戒也不要緊。”這種想法和言論,偏差很大。

  (四)“真正念佛”和“有時會念佛”程度相差很多,絕不能等同視之

  真正念佛和真正持戒,是一致的,是一體的,不能分開。我們要非常注意,“真正念佛”與“有時念佛”程度上相差很多。我們一般人都只能算是“有時念佛”。因為我們有時還會生起念心、生氣、愚癡、嫉妒、憍慢種種的壞念頭,變成“念魔鬼”。我們這種程度是不能叫做真正念佛。

  譬如說我們有時念,有時還會起念心——想買哪一家出產的食物比較好吃;想買幾件漂亮的新衣服參加宴會;看百貨公司大拍賣,就想買些有的沒的回家;我們有時念佛,有時遇到不如意的事,還會發脾氣;如果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心中就會吃醋、嫉妒;或者今天打坐念佛較久,腿很痛,就生一個念頭說“這念佛有夠艱澀,我支持不住;念佛實在很疲勞,以後不要念這麼久才是”;或者今天少吃一頓,比較餓,就想“哦!這戒律實在不是人持的,我還是趕快吃飽才好”;或者今天沒睡飽就被人叫起來,覺得很辛苦,就想“我這麼苦,你們怎麼都不關心我”。像這些心念都不是“念佛”,都與佛不相應,都是在“念煩惱”和“念魔鬼”。我們一般人都是有時念佛,有時念魔鬼。如果我們生起這些心念,無法馬上念佛降伏,就不能叫做“真正念佛”。

  所以真正念佛相當不簡單。能真正念佛,程度是很高的。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是“真正念佛”的程度,都是有時念佛,有時起雜念,有時念魔鬼。除了很少數福報很大的人,可以整天念佛念不停。我們大多數人都必須要工作,要為生活奔波,有種種待人接物的活動,無法一直念佛。在我們種種活動中如果依照戒律的原則,就是有“念戒”。念戒就沒有離開佛法,沒有離開“憶佛念佛”主題。

  (五)平時念佛就要念出力量,使自己持戒不犯戒

  照《觀無量壽佛經》說,念戒回向西方,往生的品位也很高。如果我們生活中不照戒律,就與佛不相應,就違背“憶佛念佛”的主題。我們若是犯戒,當時心中一定生起貪、嗔、癡、慢種種的壞念頭,才會去犯戒。如果沒生起壞念頭,哪有可能會犯戒呢?

  我們會犯戒,一定是內心先生起壞念頭,而且自己沒發現、沒趕快念佛、沒有能力把壞念頭降伏下來,才會使壞念頭繼續發作下去,才會進一步做出犯戒的行為。這不但是沒念佛,甚至連自己沒念佛都沒發現,也就是說沒有用覺性來觀照,不知道自己已經生起壞念頭,沒有在念佛了。

  有時,就算發現了,不過自己念佛的心力一定很小、很弱,無法降伏自己的壞念頭,才會做出犯戒的事。這就表示自己念佛並沒有功夫,沒有控制自己的力量,可以說是沒有什麼信心與願力,也不用功。所以起壞念頭時,才會念不出佛來,不能用念佛的力量轉變自己的心,讓自己不去犯戒。

  人若有力,擔這個有力,擔那個也有力;人若無力,擔這個無力,擔那個也無力。同樣的,我們的心若有力,持戒有力,念佛也有力;心若無力,持戒無力,念佛也無力。我們平時人好好的、很健康,念佛都沒有這份力量,使自己持戒不犯戒,到我們臨命終時,又老又無力又艱苦,怎能提得起念佛的力量?

  念佛的力量確實很大、很不可思議。任何時候,我們如果能提得起佛號來,就會消災解厄、消除罪業;如同太陽一出來,就沒有黑暗一樣。問題是:我們自己的心,時常像三更半夜暗暗的,是不是能隨時出太陽,這就要老實檢討自己。如果我們平時每天都犯戒,內心很黑暗,都出不了太陽,臨終時更加黑暗,怎麼出得了太陽呢?

  五、臨終往生的障礙

  (一)下下品往生,地獄相現前,需要非常勇猛的心和忍耐力,才念得出“阿彌陀佛”

  《觀無量壽佛經》講道:往生西方分九品,犯戒的人萬一能往生,也是下下品或下中品。我們要很注意,這種人往生之前都會出現很痛苦的相,出現地獄的眾火。在出現地獄眾火的情形下,必須要有很特殊的因緣,才可能念佛往生;而且自己還要能隨順人家的勸導,聽人家的話念佛。

  我們要了解,平時會犯戒的人個性都很別扭、很憍慢,不愛聽別人的話,不愛聽佛的勸導,才會犯戒。這種人一生病,更加痛苦,脾氣一定更壞。此時,要降伏自己,順從人家的勸導,聽人家的話來念佛,就難上加難。就算是那時吃到苦頭,肯念佛了,也要有辦法耐得住地獄眾火的痛苦,才念得出“阿彌陀佛”。念得出,才能轉變地獄眾火成極樂世界的清涼風。這實在需要非常勇猛的心力、非常強的忍耐,才能做到。如果平時連持戒稍微的辛苦就不能忍耐,恐怕臨時也沒有這份力量去忍耐。所以我們平時若不鍛煉自己持戒念佛的心力,到時候一定會吃大虧。

  (二)以為“五逆十惡,臨終回心,念十聲佛,就可往生,因此可以放心去犯戒”,這是很嚴重的誤解

  《觀無量壽佛經》說:五逆十惡犯戒之人,臨終回心,念十句阿彌陀佛,佛也一樣會來接他往生。有人看到這段經文,沒有去體會佛的大慈大悲,沒去體會佛的偉大能力,他竟然想:“我就放心犯戒,犯得很周到也沒關系,臨時再來念佛就好。”我們要了解,佛是對我們很慈悲,但是如果我們要對自己這麼殘忍,恐怕會失去大好的機會。

  我們要注意經文所寫,屢犯眾戒之人臨終時,地獄眾火種種恐怖相都會現前。在我當醫生的臨床經驗中,病人臨終若出現這些恐怖相,都很難以回心來念佛。即使身邊的人很用心勸他提起正念,但是他平時沒有養成正念的習慣,到時候也提不起正念。這並不是阿彌陀佛不慈悲、沒有能力,是他一向對自己不慈悲、自己沒能力。

  我們如果想犯戒,先自己秤秤看,是否能在大恐怖、大痛苦中還能拿出力量,有信心念佛。如果半夜嚇到,心能不亂而且還能堅定念佛的人,這比較安全一些。

  我看過很多人臨終的情形。有人昏迷不醒時,一直喊著“天花板都是蛇!”而我們在旁邊的人都沒有看到半條蛇,他本人卻喊得很恐怖,一直喊“天花板都是蛇”。我們要知道,我們雖然好像是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但是事實上每個人生活的世界都不一樣,各人有各人的業相。他造了那種業,他就會看到那種相。他看得很恐怖,眼睛睜得很大就斷氣了。有殺豬的人臨終喊說:“豬要來討命!”有的甚至會發出鴨叫的聲音,變成鴨的形狀。有的人像是被人打,用手把臉遮住,一直叫“好了!好了!我不敢了。”

  我們如果有機會看到臨終人的狀況,就會知道平時不能犯戒,要盡量提高警覺,不能造業。惡業一造,臨終果報現前,就非常痛苦,很難辦。所以奉勸大家不要自找麻煩。

  (三)已犯戒之罪,馬上忏悔改過

  如果很不幸,過去已經犯了戒,要馬上忏悔改過。我們若是真心,佛一定會來接我們,佛力會勝過業力!我們現在能醒,臨終就會醒。如果現在都不改、都不醒,就是根本不把佛看在眼裡,不理會佛的苦勸。這樣臨終,佛伸長手來接我們、來救我們,我們也不理會。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劫,我們過去生十劫中,就是這樣才沒往生。此生千萬不要再錯過了!

  往生西方的信願行與持戒的信願行是完全一致的,念佛和持戒是一體,不能分開。所以我們不能跟著人家說“念佛不需要持戒”。我們念佛像是掃地,犯戒像是撒沙。如果一面掃地,又一面撒沙,是要掃到幾時呢?

  六、往生品位

  (一)觀經所講九品往生花開見佛快慢不同

  由《觀無量壽佛經》九品往生這段經文,我們可以了解持戒與往生品位的關系。以前末學剛開始學習《觀無量壽佛經》時,發現一個疑問。

  照九品往生的經文來講,往生以後,花開見佛的時間,最快的是上品上生,他是一往生就見佛,都不用等。最慢的當然是下品下生,必須要等十二大劫的時間,蓮花才會開。我們知道,一劫就是整個世界星球從成形到破壞成空的時間,很長很久,久到難以計算。

  (二)中品上生很特殊,一往生蓮花尋開

  至於中間的品位,花開的速度是照順序,都是品位高的比品位低的蓮花開得比較快。只有一個品位,沒照順序。什麼品位呢?就是中品上生。中品上生與上品上生一樣,蓮花是馬上就開。經文寫“蓮花尋開”。“尋”就是馬上的意思。照經文:上品中生的蓮花是經過一夜才會開;上品下生的蓮花要經過一日一夜才會開。但是中品上生的蓮花,竟然不需經過一日一夜就馬上開。

  本來末學一直不了解其中的道理,聽了上道下源老法師的講解,才知道為什麼中品上生的蓮花會開得快。因為中品上生是依持戒功德回向往生的眾生,他的蓮花開得比較快,是因為持戒的力量。中品中生,中品下生,蓮花是七日才會開。

  (三)下品往生花開見佛很慢

  下品上生是作惡的眾生。他雖然作惡,但是沒有毀謗佛法及方等經典,蓮花要四十九日才開。

  下品中生,是平常犯戒又沒有慚愧心的眾生。他臨命終時,地獄眾火俱至,非常痛苦,但是恰巧遇到好因緣,有善知識勸他念佛。他臨終非常勇猛忏悔念佛才得往生。往生之後,蓮花開的速度就由前一品的四十九日掉到六劫那麼久。這也是跟我們說,犯戒又無慚愧心,蓮花開的時間就會延遲至六劫這麼久。

  下品下生,是本來造五逆十惡重罪的眾生,他臨終能回心念阿彌陀佛,佛也會接引往生。但是蓮花就要滿十二大劫才會開。

  (四)結勸——持戒之人肯把心打開,心花也會快開,花開見佛也快

  我們要了解,西方的蓮花就是我們自己的心花。心開,花就開。我們肯持戒,就是肯定佛,也是肯定自己的覺性,肯把心打開,接受大覺世尊的教導,所以心花也會快開。

  再說,戒是無上菩提的根本。持戒的人,在根本下工夫,等於已經扎根,根已經長穩了,所以花當然開得快。下品中生是犯戒又無慚愧心的眾生,他臨終回心忏悔,念阿彌陀佛,也是能往生。但是平時不肯持戒,犯了戒又沒有慚愧心,就欠缺“戒”這種無上菩提的根本。等於他平常沒有好好扎根,沒有好好培養根,所以去到西方還要重新發根、重新扎根,因此他的花要很慢才會開。而且他平時不肯好好聽佛的話,要去犯戒,就是不肯打開心門接受佛的慈悲光明。他的心若不開,花也不開;心若慢開,花也慢開,智慧也慢開。

  往生之後,花開的快慢是由我們自己的心決定的。我們若一直心門不開,不接受佛的戒律,要自作聰明,不但現在運氣不開,西方的蓮花也不開。我們如果現在就決定打開心門,好好接受佛的戒律,當然現在心就開。現在心開歡喜,運氣也會開,以後蓮花也會馬上就開。一生老老實實持戒的呆漢,用持戒的功德回向西方,馬上就花開見佛,非常自在。老實持戒的呆漢有大智慧。如果不老實而常犯戒的人就是萬一能去西方,也要慢慢等,等上六劫、十二劫,花才會開。所以說,犯戒闖紅燈,絕對不會更快,花開反而更慢。如果說犯戒闖紅燈會更快,那是下地獄比較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