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持名念佛的根本原理

發布:徹悟

  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人人能念,個個可念,方法極簡易,而念佛原理卻深邃浩博,乃佛果覺境界,極平常極玄妙,超出眾生的思量,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茲謹依聖言量,對念佛原理,略作管窺。

  一、名具萬德,名召萬德

  阿彌陀佛深知十方眾生,無始以來,念念不停,如急流水,漩洑不止,阿彌陀佛大悲愍念常沒眾生,以悲智願力建立名號,令眾生執持稱念,以起借一遣萬,以淨破染之功效。

  阿彌陀佛名號,不僅凝聚著阿彌陀佛三身四智無量功德,而且,阿彌陀三音亦是本著眾生的心性而建立,乃佛法界的內在音聲。阿字是宇宙開辟,萬有生命生發的根本音,表法界體相、空義、因義。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自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在生理效應上,持念阿音可以打開人體內髒的脈結,清理髒腑之間的各種宿疾,華嚴四十二字中,阿為第一字。彌字表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陀字表含攝一切法藏之究竟處。

  《阿彌陀秘釋》雲:“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念阿彌陀一佛,成無終福智。如帝網一珠,頓現無盡寶珠。彌陀一佛,速滿無邊性德也。”

  阿彌陀名號是法界大密咒,是阿彌陀佛萬德的載體,是聖凡同構呼應的媒介。名號所在之處,即阿彌陀佛願力光明遍照之處。淨業行人念佛之時,即是蒙光照觸護念之時。名具萬德,名召萬德,信願持名,即全攝佛功德為自功德。念佛法門的特質之一,就在於以阿彌陀佛果覺名號,作淨業行人修持之因地心。即因即果,因果同時,至心稱名,圓轉五濁,圓成五清,一句名號,極平常極玄妙,念念相續,將見開智慧,發辯才,得神通,成念佛三昧。究竟大安樂法門,無過於此。

  二、以果地覺,為因地心

  淨土法門是果地特殊法門,以果地覺,為因地心,這是淨土法門最根本最深妙的原理,不可不知!

  阿彌陀佛名號是阿彌陀佛的圓滿果覺福德智慧莊嚴所成,廣大無邊,量同法界,十方虛空悉皆包容。一句佛名是果佛全體,以名該德、罄無不盡,洪名即是實相,實相不離洪名,名實不二,真實圓融。念佛名號,即是念佛果覺,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果同時圓滿;佛之果覺如澄清百千大海,我等眾生如一浮漚,如何能契入呢?唯耳根聞性通達自性,自念自聽,易聞易入,所謂“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見效快”。這就是淨土持名念佛的奧秘原理所在!《大悲經》言:“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亦謂“該羅八教,圓攝五宗。”

  印光大師為淨土法門第13祖,是西方三聖之一的大勢至菩薩再來,大勢至菩薩是淨土念佛法門的始祖,因此其應化人間的印光大師在淨土修行上有著權威性的指導意義。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持極平常,利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因證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衡量)。(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下·無量壽經頌)

  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者。以阿彌陀佛所證之菩提覺道,即阿彌陀佛一句萬德洪名,包攝淨盡。念佛眾生,果能懇切執持憶念,則以彌陀果德,熏染自己業識妄心。熏之久久,業盡情空。心與佛合,心與道合。全眾生心,成如來藏。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如是如是。(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四·答丁福保居士代友人問一則)

  在凡夫地,欲得惑盡智朗,亦非易易!而如來欲令一切眾生,同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淨土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如來之萬德洪名,熏自己之無明業識,久而久之,習以成性,則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法門之妙,莫此為最!(念佛時,攝耳谛聽,則不至大散。一心懇切,則自少昏沉矣)(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一·復陳飛青居士書三)

  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壽”,亦雲“無量光”。果能一心念佛,即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若能心心相應,則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極平常,極玄妙,若能信受,可謂超格大丈夫!(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致銘光居士書)

  念佛一法,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即此萬德洪名,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由其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則化之。即生作佛,轉凡成聖,其功能力用,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印光大師文鈔增廣卷三·棲真常住長年念佛序)

  三、心作心是,系念佛界

  《觀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這段經文昭示念佛的根本原理,阿彌陀佛是本覺之理,遍在一切眾生的心念中,念佛即是始覺之智,佛與眾生的想念不相隔離,諸佛正遍知海,依眾生的觀念而得以顯現。眾生若不念佛,則聖凡永隔,父子乖離,長處輪回,去佛遙遠。是心是佛即性德,是心作佛即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吾人妙明真心含藏在塵垢中,難以自現,今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之力,清除垢障,顯明清白,聲聲喚醒自己,就路還家,領略本地風光。

  現前一念為升沉苦樂之根因。無念心體唯佛獨證,九法界眾生皆悉有念。凡起一念,必落十法界。心念佛德,即佛法界現;心作惡業,即地獄法界現。《好生錄》記載,有一常探巢取卵以食的小兒,在桑田中自見一四門緊閉之城。滿城熱鐵碎火烙足,小兒號注狂奔。其父趕來呼子名字,小兒應聲倒地,城火俱不見,而小兒膝下腐爛如炙。證知,地獄不遠,即在目前,隨人業報以現。同樣,"阿彌陀佛,去此不遠,"實因阿彌陀佛在眾生自心之內,以念佛觀佛之功,即能引發顯現。

  人生世間,凡經一日一夜,有八億四千萬念,每起一念,為一受生之緣。吾人心念若與佛名相應,即念佛法界。念佛從念頭入手,即波究水,遣蕩雜念,契入本心,乃背塵合覺,反本歸元第一妙法。心作心是,系念佛界,乃念佛法門的根本理念。

  四、持名念佛, 耳根圓通

  持名念佛是大勢至都攝六根之方法和觀音返聞聞自性之結合,即淺即深,契機契理。

  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二大脅士,在首楞嚴會二十五圓通中,觀音的耳根圓通與勢至的根大圓通超出常格地置於末後,表證觀-音-法-門被明選,勢至法門被暗選。今將耳根圓通與根大圓通二種方法結合起來,用於淨業修持,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勝法益。

  大勢至念佛圓通從根修證,唯攝一精明,不令六根緣六塵。六用不行,而六根都攝。具體到念佛行持中,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絕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即眼皮放下,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若能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能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淨念相繼能引發八識田中佛種子,使之感通佛國境界,享受佛國生活,臨終任運往生淨土。即生淨土,境緣殊勝,善業時時增上,惑業日趨淡萎,直至破俱生法執,盡轉所知障為菩提,成大圓鏡智,盡轉煩惱障為涅槃,成無垢識,不論善惡種子,悉皆轉智,圓成佛道。

  觀音的耳恨圓通,利用娑婆眾生耳根最利的特點,不出流循塵,而是入流亡所,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音耳根圓通雖然傾重於自力解六結破三惑,然亦可與勢至的根大圓通合修念佛法門。勢至的都攝六根與觀音的旋轉倒聞機,皆有不循聲出流而入流照性之妙。勢至的反念念自性與觀音的返聞聞自性,都在自性開啟上用功。只是勢至用念佛的方法,觀音用觀照的工夫。二者有方法上的差異。觀音的入流亡所,破六結證三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勢至的系念佛號,從事念到理念,卻是三根均被的勝異方便。所以,將勢至的都攝六根、系念佛號與觀音的返聞自性、入流亡所融合起來,雙取二種圓通的勝妙。取法乎上,當生契證圓通;守住底線,乘佛願力,帶業往生淨土,華開見佛證圓通。

  《無量壽經》開示淨業行人修持的態度與方法,是觀音勢至兩種圓通方法合修的示范。淨業行人對娑婆苦境的厭離與對極樂淨土的欣慕之心態建立後,應努力修善,攝心念佛,不動六根,不緣六境,不用六識,系念佛號,自念自聽,即是返聞自性,自然安住於無為法中,心如虛空,不受一塵;淡泊寧靜,離欲無染,心存往生成佛廣度眾生之善願,精勤求索;對苦難眾生常懷哀愍慈濟之念。在世間生活中,言談舉止契合仁義禮智信,為世人作道德懿范,誠於中而形於外,事理雙圓,真俗並照。盡形壽不忘失出世大事,令自己速出生死,並攝一切有情出離生死,亦得解脫。如是善願因行與絕待之淨心,應恆常覺照保任,務令增上純熟,不循世間的業緣,唯取淨緣,就路還家,浪子渴望與慈母會合。在佛光照攝中,其心寂然不動,安然自在。任運常樂,綿密用功,佛號日覺親切,能所界限漸趨混滅。

  如是久久用功,在無心三昧中,某一剎那心佛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如來藏性開顯,經文用四個"自然",表明心性法爾具足無量性德,不從外來(亦即與觀世音菩薩證圓通,寂滅現前而獲二種殊勝、三十二應、十四種無畏功德、四不思議無作妙德等相同)。自然中有自性本然之實相,自然中具一切諸法之根本自體,自然中流現無量光明色相,相參相入,回轉變化,超逾十方;自然中於十方虛空中流現珍妙萬物,自性光明精美潔淨,其殊勝微妙一切世間諸光無能為比。洞達明了無有上下之平等理體,神通妙用無有邊際。

  《無量壽經》闡釋的如是因行果報,將勢至根大念佛方法與觀世音返聞自性的功夫融為一體,下手處是念佛,都攝六根念佛,自念自聽,安住佛念,入流忘所,心若虛空,不住空境,解六結,破二執,證三空,最終獲得"光精明俱出"的法益。觀音的慈悲與勢至的智慧,通體擔荷。念心(意根)與音聲(耳根)共趨真如,阿彌陀佛(無量光壽)全體展露,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於斯方慶圓成。

  五、自念自聽,反聞自性

  音聲是自然界與人類行為的神妙現象之一,於淨宗念佛法門關聯尤密。人腦是高度發達的語言信息處理系統。語言的發送與接收同時伴隨著生理、物理和心理的過程。發音與聽音形成反饋機制。說話人發出的聲波通過空氣傳輸到聽話人,經過聽話人大腦聽覺中樞的信息處理,配合聽覺理解得以接收。這是外反饋機制。音聲亦能通過內部神經細胞來傳遞,形成自念自聽的內反饋機制。

  念佛秘訣即是自念自聽,在內循環反饋系統中,由心啟音,通過發音器官傳遞,左耳聆聽,右耳收音,回到內心;又由心啟音,左耳聽,右耳收……循環不已,即便默念,意地中亦應有聲相,以心默聽。總之,將物理、生理與心理三要素總攝在一句佛號中,不循塵出流,而入流聞性。一切時中,佛號歷然。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啟聞,以聞修念,有念必聞。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漸次轉穢成淨,轉凡成聖。聽覺悟解力日益敏銳,最易激活潛能(圓通常的自性)。又因為耳通氣海,自念自聽能將人體氣脈磁場有序化,故能起到強身祛病的功效。

  自念自聽在音聲格調上亦應加以重視。西方極樂世界以音聲作佛事。針對娑婆往生者的根性而言,西方極樂世界音聲之美,德用之殊勝,十方世界最尊第一。西方淨土諸種音聲皆具八種特質。即為:清、暢、哀、亮、微、妙、和、雅。阿彌陀佛名號亦內具此八種美質。所以,淨業行人宜應賦予六字洪名以清暢哀亮微妙和雅的特質。如是念佛,容易與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感應道交。吾人的聲聲佛號,匯入西方淨土的大交響樂中;同時,西方淨土的種種妙音,亦應和著吾人的聲聲佛號,相即相入。心光音聲,此土彼土,融成一片,妙感難思。

  故而,吾人念佛的音聲格調應以清暢哀亮微妙和雅為基准,以期達到與西方淨土音聲同構共振之效應。當念佛時,不求世間福報,唯冀一超直入極樂國,即為清;當念佛時,萬緣放下,虛空無立,舒展胸臆,直心唱佛,即為暢;當念佛時,生大慚愧,怖地獄苦,落水呼救,求佛援手,即為哀;當念佛時,生慶慰心,幸遇淨宗,得脫苦海,歡快踴躍,即為亮;當念佛時,念念覺照,聲聲踏實,洗濯垢污,慧光漸顯,即為微;當念佛時,梵音入心,陣陣清涼,觸境會心,香光莊嚴,即為妙;當念佛時,聲和韻穩,字正音圓,心平氣緩,人境協諧,即為和;當念佛時,沉著安閒,不欣世語,端正身心,唯佛是念,即為雅。概言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實為念佛之軌范,吾輩淨業學人當如教奉行。

  六、即念念佛,即念成佛

  “念”字即“今心”,念佛就是真心起念, “即念念佛,即念成佛”,能念的心,即是佛;正念佛時,當下就是佛。持名念佛的秘訣就是:口念耳聽、以至心念耳聽、心念心聽。印光大師說:“無論大聲、小聲、默念,總要自己聽自己之佛聲。默念中亦仍有聲,故亦須聽。能常聽,心自歸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印光文鈔三編卷四·答善熏師問》)自念自聽的方法既符合返念念自性之意,又與返聞聞自性相符,兼有佛力與自力,依次而修,利益無窮。只有自念自聽,才會出現淨念相繼的效果,漸而一心不亂,達到念佛三昧的境界。

  印光大師依《楞嚴經》發明“耳根念佛”法,即攝耳谛聽、六根互攝(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自然都攝六根)、以攝其心的念佛法。 “至誠懇切聽,決不至起魔事。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乃念佛最妙之法。” (《印光文鈔續編卷上·復吳希道居士書》)。念佛時,心須專注於佛號,至誠懇切而念,口中念得清楚,心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使每個字都從心裡發出來,再聽到心裡去,字字明明白白,心不外馳,念得久了,妄念雜念漸漸地沒有了,這樣佛念漸純,心念專一,功德最大。對於專一心念的念佛境界,印光大師說: “吾人念佛,當從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時,則既無能念之我,亦無所念之佛,而復字字句句,歷歷分明,不錯不亂,即所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正念佛時,了無起念佛之情念。雖無起心念佛之情念,而復歷歷明明,相續而念。”(《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印光法師文鈔》第1722頁)

  定心於佛號,安心於淨土,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不僅是念佛的至高境界,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七、信願具足, 皆得往生

  《無量壽經》雲:“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十方九法界一切眾生往生極樂淨土的共因,悉是由於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故。本願是指阿彌陀佛因地發的四十八大願,當本願究竟圓滿之時,便法爾自然地產生慈力。這種慈力能量輻射在虛空法界,攝受一切有緣眾生。眾生只要信願念佛,便如針被磁鐵吸攝一樣,被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攝取不捨。只要聞信阿彌陀佛名號,願意往生,都能生到彼國,萬修萬人去,真實不虛!只要生到極樂世界,由彼土依正莊嚴,光明妙德加持故,法爾自然地獲得不退轉位(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成為阿埤跋致菩薩。可見,十方眾生得以成辦往生大事,乃至圓成佛果全過程,端賴阿彌陀佛之本願力。以果地覺,作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其奧秘悉在“其佛本願力”上。淨土法門之所以注重信願,就在於唯有信願,才能感通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我們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得以往生。是故藕祖開示:“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憑持名之深淺。”善導大師開示:“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對十方諸佛以現量齊證所作的開示:“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吾人當銘記五內,拳拳服膺,歡喜奉行。如是淨業行者,真可謂人中最勝人,最幸運、最快樂的人!感恩十方諸佛的慈悲開示,感恩十方如來的慈悲護念。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的父親是諸佛中之王,光明中之極尊。彌陀慈父,救度我們四處流浪、桀骜不馴、違逆負心的眾生,所以,大家要隨順佛願,要孝順諸佛。經中說孝順佛者,實乃大善!

  萬古是非渾短夢,一句彌陀作大舟;

  此生不向淨土去,更待何生度此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