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大家都在行善、積累福德,為什麼有的只得到人天安樂?

發布:學佛娃娃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因為文殊菩薩有圓滿的智慧,普賢菩薩有圓滿的行願,所以隨學文殊和普賢兩位菩薩。隨著兩位菩薩學善根回向,文殊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普賢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其實不僅是回向,一切都可以這樣常修學。

  我們修善、積累福德的時候,要具足三個殊勝。因為我們是大乘行者,所以要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這是大乘行者的宗旨。如果要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首先自己要成佛。只有斷證的功德圓滿了,才有轉法輪的能力。只有真正轉法輪了,才有自己的教法;只有有自己的教法了,才能度化眾生;在自己的教法下,眾生能得到解脫,甚至能圓滿。如果要成佛,所積累的善根和福德都要有三個殊勝的攝持,才能把這些善根、福德變成成佛的因,才會變成獲得菩提果的因。

  三個殊勝的攝持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三個殊勝的攝持,即使你行善了、積德了,也許就只成為自我解脫的因,比如說成為阿羅漢、獨覺佛。或者成為獲得人天安樂的因,連輪回都沒有逃脫。

  大家都在行善、積累福德,為什麼有的只得到人天安樂,有的只得到自我解脫,有的卻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成佛?這是心態的問題,是因為具足了三個殊勝的攝持,所以才能得到佛果。積累善根、福德的時候,調整發心、動機,發菩提心是前行發心殊勝。積累善根、福德的過程中,對三輪沒有執著,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做,也是菩提心,這是正行無緣殊勝。積累了善根、福德以後,要回向給眾生,回向給菩提,也是有菩提心的攝持,這是後行回向殊勝。前行發心殊勝有菩提心的攝持,正行無緣殊勝有菩提心的攝持,後行回向殊勝也有菩提心的攝持,始終有菩提心的攝持。

  “文殊師利勇猛智”:“勇猛”形容智慧的力量,文殊菩薩以智慧的寶劍從根上斬斷我執、無明,所以稱為“勇猛”。我執是最初的無明,很難降伏,很難斬斷。文殊菩薩有圓滿的智慧,也可以說文殊菩薩是圓滿的智慧。只有具有文殊菩薩圓滿的智慧,才可以斷除我執,斷掉當初的無明。

  “普賢慧行亦復然”:普賢菩薩也和文殊菩薩一樣。普賢菩薩的行願是最究竟、最圓滿的。為什麼他的行願達到最究竟、最圓滿了呢?也是因為具有圓滿的智慧。文殊是大智,普賢是大行。其實,文殊也有大行,普賢也有大智,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若是普賢菩薩沒有大智,沒有文殊菩薩的智慧,他的願行不能達到究竟,達到圓滿。所以,願行要達到最究竟、最圓滿,就要依靠文殊菩薩的智慧。

  我們都有自己的願行,卻達不到究竟、圓滿,就是因為缺乏智慧,智慧不夠圓滿。普賢菩薩的願行為什麼達到最究竟、最圓滿呢?就是因為有智慧,並且是圓滿的智慧。文殊菩薩有圓滿的智慧,他的願行自然就達到究竟了。文殊代表著大智,普賢代表著大行;文殊也具備大行,普賢也具備大智。實際上,他們都具備大智大行。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現在我要安排我的善根和福德了,就跟兩位菩薩學。無論是初善、中善還是後善,都要跟兩位菩薩學。初善指發心動機;中善指做善事的過程以及積累福德的方法;後善是將已積累的善根、福德回向。不僅是回向,還有發心以及積累善根、福德的過程和方法,都要跟兩位菩薩學。

  回向的時候,最好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達到這樣真實的境界,所以可以做相似三輪體空的回向。隨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方式做回向,文殊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普賢菩薩怎樣回向,我也怎樣回向,這就是相似三輪體空的回向,也相當於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做回向。

  初善發心可以和後善回向一樣。雖然你現在還沒有真正生起菩提心,還沒有發出究竟的利他心,但是你可以隨著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學。文殊菩薩怎樣發心,我也怎樣發心;普賢菩薩怎樣發心,我也怎樣發心。這樣也能達到目的,也相當於發菩提心了,相當於具有究竟的利他心了。中善指正在念佛、修行等修持善法、積累福德的時候,應該站在無緣的境界,即空性的見解當中,對三輪無有執著,對緣法無有分別。你現在沒有真正達到這樣的境界,沒有空性的見解,也可以“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怎樣行持善法,我也怎樣行持”,這樣也能達到相似的三輪體空。回向可以這樣做,其他的善根也可以這樣做。

  這裡有一處關鍵,就是你要知道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修行方法,否則你怎麼隨學呢?另外需要重視的一點是:你對文殊的大智和普賢的大行,不僅是了解,還要有很大的信心,這才叫“隨彼一切常修學”。為什麼強調這一點呢?隨學沒有這麼容易。只有真正了解了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甚至對他們無漏的、圓滿的功德生起了具足的信心,才是隨學!

  “回向我也不懂,文殊菩薩怎樣回向,我就怎樣回向;普賢菩薩怎樣回向,我就怎樣回向。”這樣就能達到相似三輪體空的回向嗎?沒有這麼容易。很多人卻認為很容易,也許又想占便宜了,想占文殊菩薩的便宜,想占普賢菩薩的便宜。不可能!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尤其是在學佛修行方面。要解脫、要成就,必須要靠自己。無論是初善、中善還是後善,都可以隨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學,一定能達到究竟,達到圓滿。但是首先要明了什麼叫文殊菩薩,什麼叫普賢菩薩,為什麼說“普賢大行”、“文殊大智”。要明白這些,並且對這些無漏、圓滿的功德生起極大的信心,發願跟隨他們一樣修學。內心有一種希求和欲望,“雖然我現在還達不到兩位菩薩的境界,雖然我現在還不具備他們的功德,但是我要達到,我要具備”,這種希求不是一般的,而是特別強烈,這樣成就就快了。大家要明白這些,否則仔細思維的時候,會生起懷疑心。

  隨學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使善根、功德達到究竟圓滿,有時候感覺這有點太簡單了。不是這樣的,其實是太不容易了!這段偈頌主要講的是回向,但是其他的善根也是一樣。這樣做不會有錯的,不會走偏的,一定能達到最究竟、最圓滿的果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