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為什麼我們現在積累點福德、功德這麼難呢


發布:學佛娃娃
 

  “於彼皆興廣大供”:在講供養支的時候講過,佛是無量無邊的,在每位佛面前都有一個自己,自己是無量無邊的,供品也是無量無邊的,所以稱為“廣大供“。做廣大供養應該是“皆興”,即以歡喜心、恭敬心、真誠心,法喜充滿地做。不是因為不好意思,不是因為要面子,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也不是心裡捨不得卻勉強地在表面上做。這裡面有很多含義。

  首先要了解佛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因而非常地喜歡佛,非常地恭敬佛。對佛有歡喜心,有恭敬心,供養是自然而然的。若是你特別喜歡一個人,對他特別感興趣,什麼都能拿出來,什麼都能捨得,包括生命都不會在乎。為他做什麼都行,怎樣都行,這種喜歡、欲望不是一般的喜歡,不是一般的欲望,而是非常強烈。現在需要這樣一種心。

  做供養不是因為佛菩薩缺乏東西,不是佛菩薩需要這些有主無主的東西,而是為了眾生。應該有這樣一種見解。“哦!原來佛需要的是這個。”不是佛需要,這是佛為了度化你。如果你非常歡喜,非常有恭敬,佛的這些功德自然就能在你的相續中產生。之所以能產生這些功德,不是通過佛的神通,而是因為你對這些功德生起了歡喜心。

  為什麼我們現在積累點福德、功德這麼難呢!主要是因為沒有歡喜心和希求心,或者這種心不強烈。為什麼總要發願呢?就是這個原因。我們現在無論是對佛還是對上師,雖然稍微有一點點希求和歡喜,但也不是因為他們有功德。一聽說佛神通廣大,有求必應,什麼都能給予自己,貪心就上來了,並因此而生歡喜心。一聽說是上師,尤其是藏地來的所謂的活佛、法王,認為他們太神了,一摩一吹就能治愈所有的病,一碰就能飛起來,因此而生起歡喜心、希求心,繼而以這樣的心態去親近。根本不是因為這位上師的智慧廣大,慈悲廣大,具足德行,戒律清淨,攝受能力強而歡喜和希求。

  具足正見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是糊裡糊塗地接觸。根本不去考慮他的智慧、慈悲、戒律以及度化眾生的事業如何。很多人聽說藏地的“活佛”、“上師”來了,第一句問的就是“厲不厲害?”意思就是有沒有神通。能飛、能治病就是厲害。根本不會問、不會觀察他的智慧是否廣大,他的慈悲是否廣大。要麼就問“有沒有名氣?”,“有沒有勢力?”,或者問“長得怎麼樣?”藏地的小活佛長得都比較帥。若認為“長得帥肯定是佛”,天界的的天人都是佛了!因為天界的眾生長得都特別英俊。這個標准也太簡單了。這種標准是錯的,這些都是貪心不是信心。若是沒有弘法利生的事業,說他是“活佛”、“法王”都沒有用。若是能真正度化眾生,就是活佛,就是法王。否則名氣再大,長得再帥,也不是真正的活佛、法王。

  華智仁波切以及很多上師,尤其是我們的根本上師如意寶都講過。藏地有這樣的情況,家裡比較有錢,比較有勢力,小男孩長得也比較好看,就把他認定為活佛了。有錢怎麼能成為活佛了呢?有勢力怎麼能成為活佛了呢?長得稍微好看一點怎麼能成為活佛了呢?雖然化身佛有很多,肯定他也是化身佛中的一個,但若是這樣,就不用認定了。牆、柱子、橋、房屋……都是種種化身佛,都是“活佛”。

  化身佛有殊勝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種種化身佛。若是要認定,就要看他有沒有轉法輪,有沒有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示現成佛、轉法輪,他們都是殊勝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就是這些具德上師和善知識們,他們在示現上也是在講經說法、度化眾生。如果要認定活佛,就要看他有沒有轉法輪,有沒有講經說法,是否真正以這種方式度化眾生了。有弘法利生的事業,才應該是活佛。釋迦牟尼佛可以稱為活佛,蓮花生大士可以稱為活佛,這都是殊勝化身佛。還有投生化身佛,就是真正的具德的上師。他們為什麼要講經說法呢?因為有悲心。怎麼能講經說法呢?因為有智慧。以悲心和智慧講經說法、度化眾生,這都是投生化身佛,也可以稱為“活佛”。除此之外不能稱為活佛,不是佛在經中講的活佛,也不是佛在密宗續部裡講的活佛。大家要有判斷能力,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否則後果非常嚴重。

  具有功德,具有智慧,對佛、對上師生起歡喜心,生起恭敬,這些功德自然就會在相續中產生。現在我們缺少什麼?就是太缺少對佛、對上師的歡喜心、恭敬心了。佛法是從信心和恭敬心中得到的。信心就是特別喜歡,特別有興趣。就像你們現在喜歡錢、喜歡某個人一樣,而且不是一般的喜歡,而是特別的喜歡,甚至因此而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吃東西都沒味道。如果能這樣喜歡佛和上師的功德,離成就就不遠了。為什麼那些大德高僧們晝夜不停地求法,晝夜不停地修法?就是因為太喜歡了!他們太喜歡三寶了,太喜歡三寶的功德了。

  喀喇共穹格西曾經在山洞裡修行,洞門口有個荊棘叢,進出時很礙事,經常刮到衣服。其實砍掉它也就幾分鐘的事情,但他走進和走出的時候,一想到死亡無常,一想到要修行成就,就捨不得時間,於是一直沒有砍,只顧不停地修法。正因為他是這樣地喜歡善法,對法和功德有強烈的信心和歡喜心,從而精進修行,就像美女頭上燃火一般,最終獲得了成就。

  若是我們有這樣的信心、恭敬心,很快就能把這些功德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但是,現在我們修行都是特別勉強。其實積累功德不難,因為功德都是本具的。主要是我們的心發不出來,心的力量不夠,所以無法啟發本具的光明,更不可能把業障消掉。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做供養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果真正有信心、恭敬心,做供養都是自然而然的。心裡一切都捨了,所以表面上的供養做不做都行。心裡裝的只有這些功德以及具有功德的佛、上師,除此之外的一切名聞利養、世間法都從心裡捨掉、沒有位置了,這叫廣大供養。那時處處是供養,時時是供養,在此之前沒有圓滿的供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