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什麼是佛?
發布:果林果梅
諸位同學,大家好!這兩天偶爾感到一點風寒,有一點感冒,喉嚨沙啞,今天我就不講《十善業道經》,因為這是要錄像,我們保留著較好的音質。我們利用這個時間閒話家常。
學佛一定要明了「佛」是什麼,如果對於「佛」真正的意義不了解,我們的學習到最後都是落空。自古至今,發心學佛的人不少,但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不多,原因是什麼?不知道「佛」是什麼。佛在經論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佛」是我們自己的自性。經論裡面講「當人自性」,我們自己的自性。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的?不是的。如果是釋迦牟尼佛的,我們跟他學了。他四十九年所講的是什麼?是我們自己的自性,所以佛學稱為「內學」,道理在此地。如果心外求法,那叫「外道」。我們把佛法認為是釋迦牟尼佛的,那我們學成之後是外道。這個認知是關鍵,我們不是跟別人學,我們是向自性裡面學。這是佛陀教學最偉大之處,不但釋迦牟尼佛如是,孔子、孟子亦如是。
儒家的學說,現在流傳得最普遍: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是不是孔子的思想?是不是孟夫子的思想?不是的;也是自性,當人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我們要有這個認識,然後我們才真正能有所得。得的是什麼?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我們得的是這個。悟入之後,才真正明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在佛法裡頭最具代表性的是《華嚴經》,稱之為佛法的根本法輪;儒家最具代表性的是《四書》。
四書是後人會集的,宋朝朱夫子朱熹會集的,他會集得好。在這一本書裡面有理論,有方法,還帶表演,那個模式跟《華嚴經》一模一樣。所以我看了之後,我在猜想,朱夫子的靈感一定從《華嚴經》得來的。《華嚴經》有理論,有方法,有表演。四書裡面《中庸》是理論,《大學》是方法,《論語》是孔老夫子的表演。也就是說,把《中庸》的道理,《大學》的方法,落實在自己生活、處事待人接物,做出來給我們看。孔夫子做出來了,孟夫子也做出來了;孔夫子做得圓滿,孟夫子做得不夠圓滿。孔子是聖,孟子是賢,一個是佛陀,一個是菩薩。那是我們的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跟《華嚴》真的是無二無別。
朱夫子接觸過佛教,在經典裡面下過功夫。所以在我想像當中,他編《四書》,很可能是從《華嚴經》上得到的啟示。孔、孟教導人,我們可以把他看作佛菩薩。他的總綱領、總原則就一句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大學》一開頭:「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整個儒學的總綱領,千言萬語都離不開這個原則。佛的教學總綱領、總原則,經論裡面所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總綱領。這一句話的意思跟「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完全相同,說法不一樣,意義沒有兩樣。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話,是「無上正等正覺」。諸位細細想想,跟《大學》裡頭的「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有什麼兩樣?都是從圓滿性德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懂得這一個綱領、原則,然後才能夠真正明了,儒、佛的學習是永遠沒有止境的,永遠沒有間斷的。無量劫來,往後是無量劫後,生生世世都在學習。學習沒有止境,學習沒有間斷,成了佛,做了大聖人,還是在學習。為什麼?教化一切眾生,自己做個榜樣,做一個學習的榜樣,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所以做父母的人,天天在學習,做給兒女看,讓兒女照著這個樣子學;老師也天天在學習,做這個樣子給學生看。不僅如是,無論在哪個行業,無論在哪個身分,同一個道理。長官天天在學習,做給他的部屬看;老板天天在學習,做給他的員工看。「教學相長」,這才能成就圓滿功德。由此可知,這個學習從來沒有松懈過。今天社會為什麼動亂?把這個道理忘掉了,所以,父母不知道教兒女,老師不懂得教學生,老板不知道教員工,彼此埋怨,上下不和,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世出世間法歸結到最後,就是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生生世世在學。不學怎麼能成就?何況我們在凡夫地,煩惱習氣一分一毫都沒有斷,不學,怎麼能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
佛家講十法界,就是十個層次。我們現在雖然在人道,天台大師講《法華》,他將十道擴充為一百道,每一道裡頭又有十道,「百界千如」,這說得好。人道裡面有佛道,人中之佛、人中之菩薩、人中的聲聞、緣覺;往下,有人中的三惡道。我們自己認真反省,我們在人道十界裡頭是哪一界?這個要有警覺心。而世尊在經論裡面,把十法界最重要的第一個因素跟我們說出來,《華嚴》說得好:「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道理我們要能體會,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由此可知、可以證明,「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是自己心想變現的,與別人毫不相關。怨天尤人,那是你自己造罪業,你自己會墮落,因為與別人無關。吉凶禍福,窮通貴賤,都是自己造的,自己起心動念所變現出來的果報。變現的境界,就是果報。佛告訴我們,佛法界,「平等心」現的,這是一真法界。所以我們佛弟子供佛,我常說,最重要的是供一杯水。「水」代表什麼?平等,清淨、平等,讓我們看到這個水,就要想到:我處事待人接物要用清淨心,要用平等心。這個心是純真無妄,這個心是真心,這個心是佛心;不是別的佛,自性佛。用平等心。六度心是菩薩,四谛心是聲聞,因緣心是緣覺,十善、四無量心是諸天,五戒十善心是人道;往下,貪婪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癡是畜生。五戒十善裡面沒有放下貢高我慢,修羅心;修羅好強、好勝;他也修善,好強、好勝,落在修羅道。如果說謙虛恭敬修五戒十善,天道。所以天心慈悲喜捨,決定沒有貢高我慢。
我們學什麼?天天學這些,天天反省,天天檢討,天天改過,天天積善,善才能圓滿,過逐漸的消除了。自己縱然到純善無惡,這是如來究竟的果地,還要修五戒十善,表演給沒有覺悟的眾生看,這叫「大慈大悲」,這叫「乘願再來」,這叫「廣度眾生」,還是要做給別人看。盡心盡力,念念要照顧別人,勤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無畏布施裡頭最重要的,是能令一切眾生心安理得;眾生的心不安、有恐怖,你能夠幫助他身心安穩,遠離恐怖,這叫無畏布施。
我們最近在古晉的山上建一個念佛堂,「報恩念佛堂」。這個念佛堂有五十四個寮房,一個寮房住兩個人,可以住一百人,幫助各個地方念佛的同修,歡迎大家到那邊去念佛。我們這個道場建了這麼多房間,我們決定不賣,也不出租,我們招待各個地方,如果你有假期,一個星期也好、兩個星期也好,一個月也好、三個月也好,你有假期可以到山上去念佛,山上環境非常好,我們做為招待所,幫助在家同修。
我們在澳洲建一個道場,「圖文巴多元文化中心」,我們不叫「寺」,也不叫「院」,「多元文化中心」,這是為我們出家同修建的一個道場。出家同修要真正修行,歡迎!到那個地方去念佛、研教。我們的道場沒有法會,沒有經忏佛事,純粹是個修學道場。這個道場我們決定奉行蘇州靈巖山印祖的規矩,這裡頭住眾不可以收徒弟。如果你收徒弟,你應當自立門戶,離開這個道場。這個地方只提供給專門清修的大眾。
弘法利生,在澳洲現在大概有七、八個淨宗學會,我們可以到各個地方去講經,去領導大家念佛。經講完了,或者是佛七打完了,回到圖文巴來進修。這是我現前有這麼一點能力照顧大家。所以念念要想到大眾,要幫助別人。如果有能力,我多建幾個道場,沒有能力,少建幾個。絕不勉強,絕不化緣;我要蓋多少道場,到處去攀緣,這就錯了。絕不向人家要一分錢,道場自自然然成就,永遠保持清淨心、平等心,這就是道。好,今天我就講到此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