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消業障要從這個地方來看的


發布:妙音居士

  無論什麼業障,我們要想消除它。這是學佛的同修都知道,也都期望能消業障,更期望能有效率的消除業障。所以在我們本省,許多的道場常常舉行種種的法會,打出來的目標都是消業障。我們要問,那業障到底有沒有消除?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如果要問業障有沒有消除?首先要知道什麼叫業障?這個東西要搞清楚。業,業是活動的一個名詞,我們心裡的思惟、想像是意業,我們口頭的言語叫口業,身體一切動作叫身業,業障不管怎麼多,歸納總不外乎這三大類,這佛法常講的三業。

  三業當中最重要的是意業,意業的業障也最容易覺察出來。我們對於事理、邪正、是非、善惡不能夠辨別清楚,這是障礙;貪瞋癡慢常常起現行,這是障礙。我們依照佛法的修行、修學,貪瞋癡慢是不是逐漸淡薄了?當然說沒有,那是不可能,那個功夫就很深了。假如發現到,我現在對於一切物質、精神的享受,這種欲望淡薄了,那你這個業障就消了一點。

  你對於事理是愈來愈明白,愈來愈清楚了,智慧長,煩惱輕,這就證明你修學的功夫得力,有了效果,消業障要從這個地方來看的。有些很重的業障,宿世的業障,一般法門不能收到近效的,就是很近、很短的時間能收效的,過去灌頂法師講得很好,所有一切法門消不了的業障,還有一個阿彌陀佛,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決定得效。

  此地《華嚴經》上講,『破一切障,無有余故』。《華嚴經》最得力的破業障的方法是什麼?就是這一卷,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古德說,《華嚴》末後如果不導歸極樂,《華嚴經》就不能圓滿。不能圓滿,消業障就還有余;圓滿了,那就沒有余。

  由此可知,破一切障,無有余故,真的是導歸極樂,還是歸到這一句萬德洪名上,這是諸位不能不清楚的。因此古大德又說,《華嚴》、《法華》是《無量壽經》的導引。你們看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他引用隋唐時候高僧大德所說的,真的,最究竟、最徹底都歸到這一句阿彌陀佛。

  ——文恭摘錄自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一二六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