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法師:相的好丑,是善惡業的現前,吉凶禍福都在你的念頭


發布:佛恩難報

  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的相,是業力變現的。相的好丑,就是善惡業的現前。

  俗話常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眾生的相貌為什麼長得不一樣?心不一樣,對於一切事物的想法、看法不一樣,所以相貌不一樣。

  相貌是福報,福報大的人,一看那個相就好,福相。佛說“相隨心轉”,這個話是真的。

  學佛講修行,從哪裡修?起心動念,從這裡修。佛說“相隨心轉”,就是命隨心轉,什麼原因?吉凶禍福都在你的念頭。

  所以真正高明的人,一看你的相貌,你心裡面所思所想,你的一生吉凶禍福,他都知道。所謂“誠於中而形於外”,表裡決定一致,你外表怎麼樣的偽裝,都隱瞞不了的。

  世間人用他的聰明掩飾得再好,可以欺騙一些愚人;真正有修養的人、有道德的人,你是決定沒有辦法隱瞞他的,他一眼就把你看穿了。

  心善,相貌就慈祥;心惡,那個相貌叫人看到就覺得恐怖,可見“誠於中”,一定是“形於外”,這是沒有方法掩飾的。

  一切眾生的相是業報身,這個一定要知道!你的惡念很多,貪嗔癡慢很多,相貌就不好看;你念念都是善,相貌就很好看,人家一看你的相貌,很慈祥,很有智慧。

  學佛三種最重要的,第一個,就是一個正確的發心,所以我們每天都會念: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每個人要去了解,學佛就要學佛的心態,乃至佛願意他的弟子們能夠學他一樣成佛度眾生,所以要發菩提心。菩提心,以大悲心為根本。什麼叫大?大就是所緣一切眾生。所以所有的世界、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應該要幫助他離苦得樂,乃至成佛的對象,不能夠捨棄,所以這個叫發無上心。

  一個媽媽愛她的兒子,對兒子來講媽媽的恩非常地大,但是這還是世間凡夫的心而已。因為這個媽媽可能會去煮雞肉、豬肉來給兒子吃,所以為了自己兒子,她可能會去傷害到其他的生命。甚至一般的人只管自己家裡平安、幸福就好,他不容易說完全地自他交換。只要有人沒吃飯,他也吃不下;有人沒房子住,他也不敢住大房子。所以我們要了解發菩提心,他應該有什麼相,所以他要悲心具足。既然發菩提心,要如何才能夠圓滿菩提心?他就要有空性的智慧,乃至成佛的方法、幫助眾生的方法,他都要會。所以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所以為了要成佛,我們要智慧如海,但是也希望所有眾生都智慧如大海,所以各位就要深入經藏。當然這個經藏,有各位看得到的文字的經典,更重要的經藏,自性眾生,要深入你的心,以外在的聞、思、修來淨化你的心,用我們的心跟菩提心相應。

  什麼叫菩提心?我們就要聞、思、修,親近善知識、深入經藏,所以一定要經常這樣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進一步呢,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這個叫勸進行者。所以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成佛,但是我們讀《地藏經》,太好了!我們也希望大家都能夠有機會讀誦、實踐地藏本願,《藥師經》、《普門品》、《金剛經》。所以放生很好,吃素很好,點燈很好,受八關齋戒很好等等。但是我們要如何統理大眾?當然你要統理大眾,首先要統理自己,你的六根要清淨。所以,是故空中無色、無眼、耳、鼻、舌、身、意,如果你六根不清淨,心態不正確,你的影響力就會減低,不能統理,只能騙眾生。這個世間騙眾生的可多了,所以我們要統理大眾不能走錯路,走錯路,傷害自己更重,所以叫無礙,一切無礙,這個無礙是與智慧、慈悲相應。不但如此,和南聖眾,對於所有的善知識、對所有的菩薩,我們要引導大眾,都要尊敬、親近,特別是發菩提心的善知識,所以我們要供養贊歎--和南聖眾。

  所以我想,這三點裡面當然最重要的是發心正確,還有發心以後要有智慧的觀照,所以除了般若波羅蜜,還要有智慧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講的是一種比較對於一切相的本體,甚至去除我執;智慧波羅蜜講的是你如何以般若空性為基本,去幫助眾生的善巧方便,要各種方法。現在可以用電腦、可以辦法會、可以用各種的傳媒,甚至你要處理。今天有一千個人,你要如何統領他們,大家發揮效率,又能夠淨化、又能夠產生功德,所以對於世間的一切你要了解。做個菩薩,他的生命裡面要做過國王,做過皇後,做過天帝、天神,做過動物,這些你都要會怎麼樣運用這一些。現在給你一億美金,你怎麼用?所以雖然不執著,但是你要善用它,不是替你自己買一個房子,買一部好車子,是這些錢如何發揮到最好的功德力量,來回向給眾生。所以這些智慧波羅蜜的追求,我們就要以接近眾生,利用各種方法善巧方便才能夠達到。

  所以各位手上現在有一本,叫《諸法集要經》。諸法就是一切佛所講的佛法,在佛法裡的要點,這位善知識幫我們結合起來,讓我們大家能夠很方便地找到重點。所以有觀無畏尊者所集,裡面有兩千六百八十四頌,所以再由日稱法師菩薩再把它翻譯。我想,各位,你要很想要,完全地想要融入這些經典,要了解,因為你要幫助眾生,你要知道佛怎麼引導我們,菩薩怎麼做。如果本身你對研究經教沒有興趣也不想深入,甚至有些人更奇怪,我這輩子念這個儀軌就好了,念這個佛號就好,其他我不想念,意思是說你不想成佛,你不想度眾生。祖師大德不是說一心念佛求往生就好了嗎?這個念佛是廣義的,你要念三寶、念佛所講的一切教法,並不是狹隘的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要匯歸三藏十二部經典,你要懂,不然你就等於這種斷滅佛法了。所以我想,如果你不懂得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你也不知道什麼叫一心念佛,什麼叫一心,什麼叫念佛,所以我們必須要深入經藏,親近善知識,才能夠了解,所以在這一點願大家要精進。

  有些菩薩很喜歡做事跑來跑去很有意思,有些人停下來就是睡覺、打瞌睡、胡思亂想,生命就浪費了。所以動則修福,要把握效率;靜則修慧,所以你要有很敏銳的無我的思考。有些人在思考想東想西都想自己的問題,我如何、如何,我要怎麼樣、怎麼樣,我的兒子要如何,我那個……。都是想自己,你這個叫強烈我執,那就是一種躁郁、強迫症,這不是佛教。佛教是一種遍一切處的,所以對不同的根器的人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他,這是很重要的,所以各位就要親近善知識,要深入經藏,要關心世間的一切,所以這樣你才能夠開發智慧。但是佛講的方法再好,如果你放逸的話--愛打瞌睡;如果你偏執的話--誹謗正法、輕慢正法,那都沒辦法。所以小乘的你要修學,《阿含經》你要深入,大乘的經典,你要廣博,密乘的精要,這個儀軌你要能夠修行,因為這都是佛講的法,你這樣才能夠圓滿成佛。所以我想,在這一點大家要花時間,甚至有些菩薩寧可,這一部經很好,手抄下來,這就是一種慎重,念的時候,念自己手抄的乃至注音,念到背下來了,熟了以後背下來。背下來以後經常拿來思惟、思惟,思惟目的要產生一種正念、正行、實修,所以我們受八關齋戒,放下外緣,專心的淨化身、口、意的階段裡面來念佛、念法、念僧,來保持這樣的修行。

  所以各位請翻到一百七十六頁,布施、持戒、忍辱,這三項,這在家菩薩,甚至是發菩提心不分在家、出家,應該有的福德資糧,如何做得圓滿。不是拿錢出來就是布施了,布施怎麼樣才圓滿?布施如何才符合福慧雙修波羅蜜?各種的大乘經典都有寫到,所以各位就要深入,所以願你的思想裡面講出來都是佛法,因為你按照哪一部經、哪一部偈在講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事情。所以古時候的高僧大德要我們背、思惟,你的思考理路就不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事情,所以我們三稱本師釋迦牟尼佛,念開經偈,然後大家來讀誦一下。當然,讀的時候各位能夠定慧等持,專心地讀,邊讀的時候邊思考,產生了化學變化,思想、行為的改造。以前你會吃肉,讀了以後,吃素的經典,對呀,有道理,我不應該再吃肉,你馬上就改變了。這不是光讀而已,以前你覺得世間很快樂,念念《佛說阿彌陀經》,這個世間皇帝給你做好不好?台灣的錢給你好不好?再多也不如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快樂,還能夠將來成佛度眾生,所以世間的怎麼好都沒得比。

  所以老菩薩現在老了,我們贊歎、羨慕你,快去吧!世間人都說老了沒用,你老很有用,你快要去極樂世界了,比我們還近,你要更積極才對。所以為了要去極樂世界,所以存多一點資糧,做多一點功德。怕自己障礙,所以要多忏悔,學習放下,不要再孫子、孩子什麼一直掛念,到時候你還往生不了。所以要准備往生,因為往生再來,你就可以做大菩薩了,所以要這樣來思惟,所以各位透過讀誦這樣的經典、經論,你就知道如何布施、如何持戒,不布施、悭貪,將來餓鬼、貧窮,所以不持戒,將來墮落等等。所以我想,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有這樣子了解了你就會去實踐,進一步你愛眾生,所以你就會去弘揚。所以除了幫助、布施,自己又不傷害眾生--持戒,但是你要度眾生更大的功德是忍辱,所以忍辱的功德超過於持戒,持戒的功德超過於布施。所以如果你布施而不能夠忍辱,這個功德也會散盡,所以布施有福報,持戒生天,修忍辱相好莊嚴、智慧辯才,所以人緣、法緣具足。所以我們現在來讀忍辱品第二十四,來:

  善安住於忍,為第一莊嚴,此為最勝財,非世寶所及。若人修忍行,為世所恭敬,是故常一心,堅固而修習。若人修忍行,離忿怒過失,於此世他世,善人常稱贊。忍財與戒財,及彼勝慧財,如是諸功德,超過於世間。是故具智者,樂行於忍辱,常於諸眾生,心不生厭捨。忍如妙良藥,能療治忿毒,由彼忍力故,展轉無令起。愚夫無明慧,如盲無所睹,以忍辱燈明,引之登正道。由無正法財,於五趣旋轉,善修忍行者,我說為富饒。忿怒深過咎,如險惡曠野,若人具忍行,於彼善超越。若不修忍行,迷失於正道,欲離惡趣苦,非忍何由免?若人行忍辱,晝夜獲安隱,永離諸憂慼,後世常端正。忍為功德藏,善人常守護,於意善調伏,無煩惱所娆。忍為生天梯,出輪回怖畏,若能善修習,解脫地獄苦。忍為功德水,清淨常充滿,能救餓鬼渴,滌傍生罪垢。若專修忍行,獲吉祥安樂,等視諸有情,如世之慈母。

  所以,智慧就是分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如果你要生氣,這個世間太多事情讓你發飙、生氣的,因為世間就是如此。但是也因為有這些逆境,你可以不花半毛錢來修一切功德--忍辱,所以各位平常就要練習忍辱,要修慈悲觀。甚至打坐的時候,你就要經常去思惟什麼事情會讓你生氣,你要怎麼修忍辱,甚至你要把忍辱當戒律。如果你不把忍辱當戒律,你有一百個理由要生氣,所以你一生氣,前面的福報就燒掉了,所以布施、持戒、忍辱,這是福德的資糧。但是這些需要精進來完成,所以我們要念一下精進品、禅定品,乃至勝慧品,願大家都能夠福慧圓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