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也是增長福報的方式
發布:清心
瞋心是妄想心的一種。古德說凡夫成佛真個易,去除妄想實為難。所以,我們每一個學佛修行的人都應該斷除瞋恨心。如何斷除呢?就是要修慈悲觀、修忍辱度,所謂“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慈悲觀,就是慈悲一切眾生的觀法,為五停心觀之一。當我們明白到,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的父母、眷屬,都是未來的佛,自然會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心,就不會有惱怒眾生的想法。我們有了這種慈悲心後,即使別人對自己有損害的地方,也能寬恕和容忍。
寬容就是忍辱,而忍辱是菩薩六度之一。佛說無為最,忍辱第一道。佛說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所以佛在《地藏經》中強調修行的人,遇到任何的因緣都要能下心含笑,軟言慰喻,這就是勸修忍辱的功夫。學會了忍辱的功夫,就能找到對治瞋心的方法。修得了涵養的功夫,就能息滅無明瞋恚的火焰。無明瞋恚之怒火能將我們的一切功德燒毀,所謂一把無明火,燒滅功德林。涵養功夫很深的人,他不會發無明怒火,見到一切善惡順逆境界,也不會動心。
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因此,我們學忍讓,必須從每件小事開始,形成習慣,如果小事不忍,一遇大事則想忍就很難了。世間有大成就的人,都是有忍辱功夫的人。古語說韓信受胯下之辱,張良有敬履之謙。我們學佛,所學的正是出世間法,又怎能不謙卑、不忍辱呢?釋迦牟尼佛過去世曾為忍辱仙人,身體被節節支解都不生任何瞋恨心。我們為了些微小事就大動肝火,實在太不應該了。
正如憨山大師《醒世歌》所說: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面對過去冤家、仇家逆境的考驗時,應布施慈悲喜捨,或思惟報冤行,不怨天,不尤人,以德報怨,甘心承受,處處以慈忍來對治瞋心──慈悲心能令我們心量擴大,產生容人的雅量,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化暴戾為祥和,解冤釋結,化火焰為清涼。若能進一步明白眾生與己身真如平等、自他無二,就能做到冤親平等,不念舊惡,不憎惡人。如此學佛,才會有真正的利益與收穫。
忍辱是一種美德,可以增長福報。所以如果有人欺負你、冤枉你、毀謗你、污衊你,你不必傷心,而且要感到歡喜,因為它能為你消除業障、送來福報。我們修學正法,行持正道,將來必得無上正等正覺,你說利益大不大?所以,我們學佛之人一定要學忍辱、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將來必定成為菩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