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諸佛菩薩在十法界,與有緣的眾生就起這個作用

發布:myjs

  「於無住時即生心,於生心時即無住」,生心跟無住是同時。這怎麼說法?我們說得更簡單,大家容易懂。他生心,生什麼心?完全是利益眾生的心,決定沒有自利的心,為什麼?他自己我相破了,我、人、眾生、壽者全破了;換句話說,他根本就不會生心。他生心從哪裡來的?是眾生有感,他有應,應是自然的,就叫無住生心。無住是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怎么生心?感應。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從這裡我們可以體會到一些,我們有個意念對一杯水,我愛你,我喜歡你,我們把這個意念觀想這個水,對這個水。一個小時之後,你把這個水放在冰箱裡面去冰凍,攝氏零下五度,它就結冰,結成雪花,在顯微鏡下的時候,就看到它現的相。這個好的意念,現的相非常之美;以惡念對它,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現的相就很醜陋。做了幾十萬次的實驗,絲毫不差。說明什麼?說明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它有沒有起心動念?不可能,它是礦物,它是無生物,它怎麼會起心動念?這就說明感應,我們有感,它就有回應。

  諸佛菩薩在十法界,與有緣的眾生就起這個作用,沒有緣的不起這個作用。只要跟他有緣的,有緣的人起心動念,無論他在哪一道,因為在無住生心的時候,空間跟時間都沒有了,眾生有時空,他們沒有時空觀念。所以只要他有起心動念,這個信息他收得到,收到的時候,馬上就反應。這個反應,現身說法,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不是自己的意思,他的意思;他想要佛來度他,就現佛身,他想要菩薩,他就現菩薩身。所以「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自己沒有起心動念。說什麼法?他喜歡聽的,他想听什麼,他自然就流露出來。所以佛菩薩現身說法,從來不起心、不動念,叫無住。他又現身給人說法,那叫生心,生心跟無住是同時的,這我們凡夫做不到,他能做到。這個意思很深,諸佛菩薩,包括阿羅漢以上,示現在世間,幾乎都是這個境界,只是功夫淺深不同。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功夫淺,他還沒有完全到無住,煩惱斷了一些,沒斷乾淨。法身菩薩斷乾淨了,像惠能法師這樣的,符合《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住在這個世間,不會起心動念。

  這就是從有念入無念,從有生入無生,這是講修行證果的人,在一生當中兩個階段。惠能大師沒有開悟之前,是有念有生,開悟之後,他就入無念無生,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說明凡夫成佛不難,就在一念之間。這一念你能轉得過來,這一生就成就。轉不過來也要轉,比不轉好太多了。關鍵就在放下。所以一般人他就放不下,放不下對自己造成嚴重障礙。一般人為什麼放不下?事實真相沒搞清楚,事實真相搞清楚,不必勸,他自然放下。為什麼?對他有大利益。這不放下,對他有大害處;放下,對自己有大好處,放下什麼都有了。放不下,你就有那麼多,你就繼續畫個圈子,就認為那是你的。圈子脫掉了,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這真的一點不假,因為遍法界虛空界是你自性變現出來的。

  惠能大師最後一句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宙一切萬法是自性變現的,所以你一放開的時候,整個宇宙是你自己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我是要這一點點,佛法用大海做比喻,我們迷了,是大海裡起的水泡,你是守住水泡,你還是要整個大海?你把水泡捏破了,放棄掉,整個大海是自己。你不肯把這個界線打破的話,那水泡是你自己。這個比喻得好。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它破了,水泡裂開了,他是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我們今天有個我執,我這個圈沒有打破,那這個圈就很小,這個圈出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自己,但是自己還不曉得,在六道輪迴裡又畫小圈圈,圈子愈畫愈小。佛經上有個名詞叫纏縛,愈纏愈小,愈小愈可憐,愈小愈苦,應該要捨棄。所以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同時,我們從這個地方得到一個概念。

  淨土大經科注(第十四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