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喜歡批評人,喜歡說別人過失,把所修積的功德全都漏光了

發布:長存善心

  從前我們跟李老師學教,李老師常常講,你們每天所修的這些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佛法講有漏,這很大的一個漏洞漏出去了。喜歡批評人 ,喜歡說別人過失,這真的叫有漏,所有你所修積的功德,全都漏光了。

  說別人過失是最大的過失,最嚴重的過失。你想想為什麼?從你自己本身來說,你的心不清淨。我們講菩提心,真誠你沒有,你心是虛偽的;清淨你沒有,你是染污的;平等你沒有,你是高下,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平等心沒有了;正覺沒有了,你愚癡;慈悲你沒有,你自私自利。所以從這個口業就知道你完全用的是妄想分別執著,你與菩提心不相應。與菩提心不相應,就是與整個大乘佛法不相應,大乘佛法任何一個法門,你都不會成就。

  在世間法裡面來說,口為禍福之門,喜歡批評人 ,有意無意跟人家結了冤仇,結這個怨遲早你會遭到報復,因果通三世。你喜歡批評人 ,人家也批評你,果報如是,你怎麼能免得掉。這是從你自己本身破壞你自己的德行,破壞你自己修持的功夫。所以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頭說了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我們淨宗同學,如果三年不講話,保證開悟。這個話說得有道理,三年不說話,你口業清淨。所以喜歡說話的人,你的功德都從這漏掉了,你不能不知道。

  如果說對這個世間、對眾生,特別是在現前這個時代,你造的業都是地獄罪業,為什麼?今天這個社會諸位都曉得,動亂不安。將來在歷史上,這是天下大亂的時代,這種動亂誰造成的?喜歡說話的人造成的。你天天批評人 ,天天說這個不是,說那個不是,你在那裡制造糾紛,你在那裡制造矛盾,你在那裡制造對立。你就是破壞社會安定,破壞世界和平,你讓全世界眾生都在受苦受難,你天天說話批評這個批評那個,你有罪過!你說他們大家都批評,沒錯,大家都批評,所以才有世界末日,這是共業所感。你要真正覺悟了,我從今之後不再批評人 了,那你就是修大功德。為什麼?從此之後,我不會破壞社會安定,我不破壞世界和平,你這個功德多大。雖然世間人沒有人稱贊你,為什麼?世間人不知道,我知道,我稱贊你。再跟你說諸佛菩薩知道,天龍善神知道。

  先從口業修,《無量壽經》一開端就教給我們「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佛真的是慈悲到極處。不但口不能言,不能說別人過失,心裡頭不能夠記,不能有這個念頭。我們要養自己的清淨心,我們的心像這個茶杯一樣,這個茶杯希望都裝一切眾生最善的、最美的,我們的心就善就美了,千萬不要裝一切眾生的垃圾,最不善的、最壞的、最骯髒、最惡的,我們的心就變壞心了,這個道理不難懂。時時刻刻自己要注意,看到一切不善的,絕對不放在心上,絕對不放在口上,修行從這個地方下手。

  人有善的一面,再惡的人,他一生當中也有幾樁善事值得稱道的。我們學佛,佛在經教上教導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在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人性本善」,這是我們要肯定的。我在澳洲也常常講,昆士蘭大學有一位老教授,今年也七十多歲,已經退休了。這些好的教授,我們一般講名教授,他退休之後,學校裡面贈送他一個榮譽教授。他不教書了,他是學校的榮譽教授。這個身分地位很高,得到學校的肯定。有一天他問我,他說:淨空法師,希特勒也是好人嗎?我點點頭說是,他本性是善的,他有佛性。他作惡多端,那是習性,不是本性,這我們要搞清楚,他沒有遇到好人教他。

  所以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教育的成就是要把不善的人把他變成善人,你的教育成功了。轉惡為善,轉迷為悟,最高級的轉凡成聖,你的教育成功。決定不可以說這個人不善,這個人沒有善根,我們把他開除掉,那你的教育完全失敗了。釋迦牟尼佛僧團裡面,從來沒有看到有「開除」這兩個字,佛總是盡量來感化這些學生。沒有善根的人,感化的時間長一點;善根深厚的人,感化很快,幾個月、一兩年他就回頭了,就轉過來了;善根差的人,有的時候要好幾年、十幾年、二三十年才能轉得過來,佛不捨棄。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叫教育。

  教育一定要從自己本身做起,所以佛能感化那麼多人,孔老夫子能感化那麼多人,什麼原因?他所講的自己統統做到了。教你不妄語,他不妄語做到了;教你不兩舌,他不兩舌做到了。所以學生沒有話說。後世這些法師大德教學,那個感化力量很薄弱,什麼原因?教你不妄語,我還打妄語,人家說你這不是騙人嗎?所以別人不相信,教學的成績就比不上古人了;教學的效果,不但不能跟佛菩薩比,跟祖師大德比也遜色很多。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要曉得一定要認真努力修自己,自己真正成就才能夠感化別人,才能夠從事於教學的工作。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五八集)  2004/2/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58

  這些理、事我們明了之後,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上。我們怎樣待人接物?我們天天看人是缺點,人家的優點沒看到,全看缺點,喜歡批評人 ,這都是損德,這不是積德,是損德。人要學厚道,人要學慈悲,要學原諒別人,不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德行就衰了;不原諒自己,德行提升,原諒別人。我們這樣做法,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別人看到、聽到了,會有感動;一時沒有感動,長時之後就會感動。二年、三年還沒有感動,十年、八年感動了;十年、八年沒有感動,二十年、三十年感動了。只要是真誠,決定有感化那一天。他還沒有回頭,我們的功夫不夠、不到家,繼續努力,不要灰心。換句話說,這些人也都是我們自己的老師,沒有這些人,我怎麼會勇猛精進,我怎麼會知道自己功夫不夠、德行不夠。沒有把別人轉過來就是不夠,不夠怎樣辦?修自己,修自己最終會感化別人。老祖宗的一句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非常有道理。

  佛能夠感化九法界眾生,沒有別的,就是他自己做到究竟圓滿,做到沒有絲毫缺陷。但是還有不能感化的,那是什麼原因?緣分不一樣。釋迦牟尼佛在世,遇到有一個人,佛教他,他不相信,他不聽,不能接受,對釋迦牟尼佛不喜歡,看到,臉就轉過去了。佛知道沒有緣,叫捨利弗去。捨利弗把他度化了,為什麼?有緣。所以佛門才有這麼一句話,「佛不度無緣之人」,不是佛沒有德行,是沒有緣分,他不喜歡。這些事理我們都要懂得,懂得之後還得要學,提升自己德行,還要跟人廣結善緣,不要結惡緣。實際上,惡緣、善緣都算是有緣,但是結惡緣很辛苦,不如結善緣好。結善緣,別忘記四攝法。佛給我們講的四攝法,那就是結緣的方法。第一個「布施」,布施是什麼?多送禮、多請客,這個現在在大陸上很普遍,四攝法頭一個;但是後頭,第二個「愛語」就沒有了,「利行、同事」,這就沒有了。這四種相輔相成,單用一種不行的,四種統統都要用,這才是圓滿的攝受一切眾生。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七六集)  2012/6/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376

  而學佛人最大的忌諱是造口業,口業太容易造了,天天張家長、李家短,批評人 家的是非得失,叫造口業。你每天批評,就顯示你的心不清淨,你心有高下,心有嚴重的污染,你對於佛法修學毫不得力。真正修行功夫得力,心地清淨,他口業就清淨了,他身業也清淨。身口是表現在外面,意清淨,意是心。《無量壽經》講的三大綱領很重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我們修清淨心,外在能影響內在,內外雙修,「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淨無染」,這一句佛號念的功夫才叫得力。把所有一切是非長短全念掉了,這叫做念佛。因為一切是非、善惡那都是迷、都是惑,迷惑,我們用這一句佛號把迷惑念掉,破迷開悟。悟就是覺心,覺心是清淨心,覺心裡面沒有染污。自己必須要入這個境界,我們這一生就沒有空過,這一生遇到淨宗的機會就真的抓到了。要在這一生超生,超越六道輪回,不再干傻事。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六十九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69

  日常生活當中隨意批評人 ,這是最大的過失,無論你每天誦經拜佛,修的那一點福、那一點善,全從口裡頭流出去了,漏失了。怎麼從口業漏失了?隨意批評別人,說是非,批評人 ,這是最大的過失。人不知道尊敬人,不知道贊歎人,不知道禮敬人,那你天天就在制造是非,就在制造沖突,世界沖突怎麼能化解?天天在破壞和平、破壞和諧。你看現在許許多多出家人心量很小,不能包容,專門看別人毛病,看不到自己毛病。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愈想愈有道理,這什麼話?「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這個話說得好,喜歡撥弄是非,這就是是非人,是非人就是在制造社會動亂,就是在破壞世界和平,你說怎麼得了!所以學佛要真學,不能搞假的。你真學,你真有功德,真正是增長福慧、消除業障。你要不是真學,你沒有智慧,天天在增長業障,業力天天增長,你還能出得了六道輪回嗎?果報都在三途。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五九集)  2004/2/1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59

  無論是有心或者是無意,造作妄語的罪決定障礙這一生開悟往生。我們這一生所希求的兩個願望,希望自己能開悟,希望自己能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身語意業,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在這部經正宗分裡頭,傳給我們修行的綱領「善護三業」,你看看他把口業擺在第一,這都是有講究的。身語意業是我們常常在大小乘經教裡面看到的,排列的順序,身、語、意。可是在這經上世尊跟我們介紹,他不是這個排列,他先說口,身,意。這樣的說法顯示出世尊徹底的悲心,為什麼?他知道我們這個世間眾生,最容易造的業是口業,所以把口業擺在第一,「善護口業,不譏他過」。我們今天講為佛弟子,受了三皈五戒,甚至於出家了,你說不說別人過失?如果你還要說別人過失,頭一條就沒做到。第一條沒有做到,後面全都沒有了。善護三業這個經文在第八品「積功累德」,在第八品裡頭講的。這做不到,這部經以後都沒分,你怎麼能往生?一面念佛一面常常還批評人 ,還說人的不是,你說你糟不糟糕?

  心是妄心,心是亂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心不真不誠;言語都是妄語、兩舌、绮語、惡口,你想想看這四種口過你是不是天天都在造?你還不知道改過,還不知道回頭,還自以為是,起心動念別人錯了,我沒有錯。我沒有錯,將來別人往生極樂世界,我往生阿鼻地獄,到底是誰錯、誰沒錯?不要問別人,自己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好好想一想就明白。惡業要不斷,不得了!所以,最容易犯的是口業,其次再講身業:不殺、不盜、不淫,最後講到意業:不貪、不瞋、不癡。所以,十惡業反過來就是十善業。諸佛菩薩念念與十善相應,這是學佛首先要我們學習的。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六三集)  2004/4/2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63

  佛是世間第一大善人,這是大家都肯定的,佛弟子也是世間的大善人。善人怎麼會做犯法的事情?哪有這種道理?世尊慈悲,在《梵網經》裡面告訴我們「不作國賊,不謗國主」,這《梵網經》的。我們從前在台中跟李老師學佛,老師常常講、常常提醒我們,我們的習氣很深,喜歡批評人 ,這錯誤的。尤其是國主,國主是國家領導人,團體的領導人。這些領導人他也是凡夫,凡夫有時候也有過錯。譬如一個家,家長,你是一家的國君;我們這個團體,像道場,道場裡面的住持、方丈,這就是國君,他一個團體的領導人;如果是一個縣市,這縣長、市長他是這個縣市的君。不謗國主,你要懂得這個意思。比如這一個家庭,他這個家庭裡面,兒女對父親都很尊敬,你要在兒女面前說你的父親怎麼不好、怎麼不好,說他。他對於父親尊重心沒有了,這個家馬上就出問題。你這是不在乎,你是破壞他家庭,這個罪過很重,決定不可以做的。你要幫助這個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你幫助它,你可不能破壞它。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七二集)  2005/4/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72

  對於我們自己學佛的同修,自己本身來說,我們起心動念千萬要記住,決定不可以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決定不能破壞。你要能夠信守「我要幫助人和睦相處,我不破壞人」,你的功德就無量無邊。為什麼?你就拯救了世界;你要是破壞這人與人之關系,你在這裡挑撥是非,你造的罪業就很重,你在這個地方是制造動亂,破壞和平。你要曉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影響之大,一般人簡直不知道,不曉得。在一切時一切處你能夠信守,你對於整個世界的和平,你就真正做了一番貢獻了。所以要常常存個善念,不能有惡念,人家做錯事情要知道原諒別人,回頭想想我自己有沒有毛病?我想批評人 ,我自己是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自己不是十全十美,我就沒有資格批評人,要明白這個道理,這是事實真相。

  捨棄自己的成見,我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肯放棄自己,就不能夠接受別人的。所以,生活要用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時時刻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沒有不造業的,沒有不墮落的。尤其是我們出家人,出家人你是破壞佛法的形象,其他的一概都不說,就單單破壞佛法的形象,就是阿鼻地獄罪業。諸位要曉得,這個罪業就是五逆裡面的破和合僧,我們有意無意不知不覺常常在犯,這還得了嗎!遭受別人的批評、毀謗,我們要虛心、要反省,古人講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他批評、毀謗的,我真有這個毛病,趕緊改,他是我的老師,他提醒我。不是他提醒,我自己不知道,馬上改過。如果沒有?沒有,我自己要勉勵,以後不可以犯這些過失。

  常常記住《金剛經》上的一句話,佛在《金剛經》上說得很好,真正修行人還會被別人輕賤,輕就是人家瞧不起你,賤就是糟蹋你,毀謗你、侮辱你、陷害你,都包括在這其中,佛說了「世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我們這一生中沒做錯,真正修行,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這個罪業應當墮地獄,因為別人輕賤,你的罪業就報掉了,這就是重罪輕報。所以要生歡喜心,不能怨恨,我的罪業報掉了,不會墮地獄,不墮三途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常常想這句話。我這一生當中修學,這句話對我的利益太大太大了!所以我歡喜接受別人批評,你善意的很好,惡意的也好,我統統是以感恩的心。我離開台灣寫了六條,「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們是以感恩的心離開,沒有怨恨,沒有敵意,永遠保持心平氣和。

  信守和睦相處 即是拯救世界  (共一集)  2004/2/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215-0001

  「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系縛皆得解脫」,我們怎樣學阿彌陀佛的口業?佛在本經告訴我們,在第八品裡,教給我們善護三業。一般經典裡面講到三業都是身口意,順序是這麼來的,《無量壽經》上不是的,《無量壽經》第一個是口業,第二是身業,第三是意業。你想想,佛為什麼這樣說法,用意何在?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是現在,最容易犯的口業,口造什麼業?喜歡批評人 ,不知道自己是在造口業。口業是妄語、兩舌、绮語、惡口,批評人 有的時候這四種都犯了,他自己不知道。所以善護三業,頭一個是口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別人小小的過失就惡意的批判,太過分了;沒有過失則胡造謠言,那罪就更重。有過失批判得恰如其分已經有過失,為什麼?你不厚道。忠厚的人,看到人有過失不說。規過勸善這是有禮節的,你看到這個人勸導他,他能改過、能回頭,你就勸他。什麼時候勸他?沒有第三者在面前,這個時候勸他,有第三者,他要面子,他難為情。我們自己要守住隱惡揚善,別人有好的我們可以贊歎,別人有過失不說。勸他要背著人,不能當著大眾面,他會感恩,感謝你,你給他留面子。而且規過一次,再一次,不能到第三次,第二次再勸不聽,以後就永遠不要說了。再說怎麼?再說就變成仇人,他對你起怨恨,那你何必?

  古人說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結」,這一生當中不跟人結怨,無論他犯什麼過失這都很正常的事情。譬如我在講經教學的時候,有的時候聽到有很多同學,有見過面,也有沒見面的,聽到他一些善行,我贊歎。我這一贊歎,聽眾都聽到了,都知道了,以後發現這個人有過失,不像我所贊歎的,你們想想,我是贊歎錯了嗎?我贊歎是他那一樁善事。人有善有惡,我們贊歎他的善,不提他的惡,要懂這個道理。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五一集)  2011/1/2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51

  很多是念佛人、修行人,臨終墮地獄,為什麼?臨命終時那一剎那他迷惑了,瞋恨心生起來,這就墮落了。

  所以學佛的人常常處逆境有好處,常常遇到惡人,都幫助他修行。逆境、惡人你都能夠忍受,你都能夠隨順,臨命終時往生有把握。養成這個習慣,什麼樣的羞辱我都能忍受,一笑了之,心上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要計較。他無論用什麼心態對我,我對他恭敬,我看他是一尊佛。他本來是佛,他現在迷惑顛倒,做錯這個事情,他要是清醒的話,他不會做出這個事情出來。要能體諒他,沒有一絲毫懷恨,還有感恩,我們自己是大幅度向上提升。如果他對待我這個態度,我心裡難過不高興,我就下降了。是升是降、是善是惡,都在自己一念之間,與外面境界不相干,這個道理你要懂,這個道理很深。人家修行成就怎麼成就的?就在這一念之間他是善念,他能夠恆順眾生,他能夠放下自己的成見,聽從別人的,不跟人相爭,境界就升上去了。如果不服氣,一定要跟他爭個理,你下降了,這口氣是出了,但是自己到三途六道去,錯了!古人有句話說得好,「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何必跟自己找自己的麻煩?天下確實是無事。

  所以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不能不讀,你要是讀明白了你就曉得,善財為什麼一生成佛?樣樣能忍、樣樣能順,真了不起!善緣、順境能忍,不生歡喜心,惡緣、逆境能忍,不生瞋恚心,無論在什麼境界裡,他都保持著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生智慧,不生煩惱,完全是智慧解決問題。無論對善人、對惡人,真恭敬、真供養、真忏悔。行善贊歎,行不善不說,不說話,看到不善的不說話,這叫「稱贊如來」。做的是好事,對他自己有好處,對眾生有好處,贊歎;對自己不好、對眾生不好,不說話、不批評。像李世民所說的,道場好與不好都不可以說。他講的這個跟經典上講的相應,跟十大願王相應。你自己心裡明白就好了,千萬別說,對的,應當學。中國古聖先賢告訴我們,病從口入,這個喜歡吃,那個不喜歡吃,挑挑剔剔的,吃出一身病來;禍從口出,那就是什麼?隨便批評人 。你批評的時候是無意,人家聽了有心,記恨在心,將來找機會來報復,你還不知道怨從哪裡結的。所以學著絕不批評別人過失。要回避一切嫉妒、障礙,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個地方人看到菩薩討厭,菩薩就趕緊走了,為什麼?讓他生歡喜心,這真正慈悲。什麼時候他歡喜的時候,什麼時候再來,不歡喜的時候離開。大乘經教裡頭教導我們的,學了要會用,這就是有智慧,知道進退,什麼時候可以進,什麼時候要退了。我們一生自己沒道場,一生是隨緣,哪個地方有緣邀請我們就到哪裡去講經。在國外都有時間限制,簽證上的限制,時間到了就得離開。歡歡喜喜,下一次再有緣再來。有的一個地方我們曾經去了七、八次,印度尼西亞我去了十一次。我只知道去次數很多,不曉得多少次數,上次去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十一次,看看護照裡的簽證,果然是十一次。

  所以,總是要跟眾生和睦相處。他不尊重我,我尊重他,他不喜歡我,我喜歡他,我們的心天天歡喜、天天歡樂,沒有不歡喜的。他毀謗我,我歡喜他,他陷害我,我也歡喜,你要問為什麼?他替我消業障,真的,一點都不假。要沒有業障?沒有業障,那叫冤枉,你能夠忍受冤枉,那功德更大。大幅度向上提升,他幫助我的,我怎麼能不感謝他!所以你要明理,看事絕不是看現前,要看前後,要看過去、看現在、看未來,你就不會沖動了。感情沖動是非常可怕,那是癡,癡迷,感情沖動。人有理性,他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心像止水,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如如不動。小小的風波就叫你動起來了,你禁不起考驗,你沒有一點點定力,怎麼會成就?佛法修行的樞紐在禅定,持戒是方便,因戒得定。八萬四千法門統統都是三昧,八萬四千三昧,不得三昧你就什麼都沒學成。得三昧之後就開智慧,三昧得到不開智慧,你肯定倒退了。為什麼?得三昧的時候你驕傲了,你瞧不起人,認為別人不如你,貢高我慢的念頭生起來,那你就錯了。這種人有,有持戒,戒持得不錯,瞧不起人,認為別人沒有持戒,不如他,看到別人就批評人 ,這就錯了。持戒的目的是得清淨心,你那個戒持的樣子是不錯,可是看到不持戒的人你就不高興,這是你一點功夫都沒得到,戒是持了,不起作用。修定開慧亦復如是。所以古人講得好,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心永遠是清淨的,不受外頭境界干擾,不為外面境界所動,這叫真功夫,真功夫裡面有真智慧。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三五一集)  2011/3/3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351

  《感應篇》跟《弟子規》不能不多讀,那是戒,讀了之後要真做到。同學們在一起修行,要互相勉勵,不要有任何忌諱,看到別人錯了,要說、要勸告,這才叫同參道友,依眾靠眾。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沒有人告訴我們的過失,我們自己不知道。肯告訴我們過失的人一定要感恩,幫助我改過自新,幫助我往生淨土,幫助我提高品位。不管他是善意惡意、有意無意,能夠批評我,能夠說我過錯的人,都是大恩人。我們看見別人有過失,一定要勸告。勸告,我們要知道觀機,有些人很愛面子,當著別人面的時候,你說他的過失,他雖然知道,他怨恨你,他很難接受。所以規過勸善,要在沒有人在旁邊,這個時候可以說,有人在旁邊,不說,這是禮敬。不在任何人面前批評人 ,他自己一個人在的時候,旁邊沒有人,這個時候要說。真正能夠接受,大庭廣眾之下指責他,他都能夠接受,這個人決定成就。這種人有,不多,不是沒有。他真的能夠改過自新,而且真的能感恩戴德。

  老師教學也不例外。早年我們親近李老師,李老師教學,我們跟他十年。他老人家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就很清楚,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他辦經學班,傳授講經的方法,班上同學二十多個人。有那麼二、三個,老師對他特別客氣,他們有過失,老師從來不提,都很客氣、很恭敬。可是也有幾個,至少應該有五、六個,老師對這些人有打有罵,當著大眾批評,一點客氣都沒有。為什麼用不同的態度對學生?我那時候去的時候對這件事情懷疑,老師看出來了,有一天把我叫到房間裡,問我是不是對這個有疑惑?我說是的。老師就說了,對這個學生嚴厲的,他肯學,打他罵他,他感恩,他不會懷恨你,那要不教他,對不起他。那幾個對他特別好的,那個不能教,你稍微提他一點,他臉馬上紅了,他不能接受。我們才明了,不能接受的,我們的想法,老師把他當作旁聽生,不算是正式學生,旁聽生,就很客氣、很優待。這是我們學到了。真正能接受,就真的要教他,不能接受的,只有在講經上提起來,他聽懂了很好,聽不懂就算了。這是各人遇緣不同。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二六集)  2011/5/2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26

  我們看念老的注解,第四,「明妄語之惡」。「妄語者,《智論》曰」,《大智度論》裡說,「妄語者,不淨心欲诳他。覆隱實,出異語,生口業,是名妄語」。《大智度論》這幾句話,首先說明欺騙別人這個心不清淨,這個心不好,想欺騙別人。事實真相隱瞞住,這叫覆隱實,不跟他說實話,不跟他說真相。出異語,這個異語就是假話,這就造口業,欺騙眾生,我們今天講存心騙人,這叫妄語。心行都不善。「又《大乘義章》曰:言不當實,故稱為妄。妄有所談,故名妄語。」下面,念老總結著說,「故知心存欺诳,口出不實之言,即名妄語」。

  「又口之四過,亦即十惡中口業之四惡」,這個經上都說出來了,「名為兩舌、惡口、妄言」,就是剛才講的妄語,後面還有個「绮語」。「《淨影疏》曰:口之四過,不應法故,通名妄語」,這是把四種口過合起來,都稱之為妄語。『兩舌』是挑撥是非,破壞兩個人的交往,在甲面前,他說乙說你的過失;在乙的面前,他說甲說你的過失,所以斗亂兩頭。小,是讓兩個人失去和睦,彼此懷疑;大,會斗亂兩個國家發生戰爭,那個罪當然是無間地獄。要知道這是決定不應該做的。人與人之間最可貴的是和睦相處,你在這裡挑撥是非,讓這兩個人斗爭,試問問你得到什麼好處?你為什麼要這樣做法?總有一天這個事情被拆穿,雙方都恨你,必然造成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所以兩舌決定惹禍。『惡口』是言語粗魯,說話很難聽,這個是也很容易犯的,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绮語』是花言巧語,說得很好聽,目的也是欺騙對方,言語都不誠實。绮語多半是損人利己才用這種不正當的手段,在今天商場上幾乎處處能看到這種行為。《淨影疏》說,這四種過失,口的四種過失,「不應法故」,就是不如法,通名叫妄語。

  「今經明標五惡。故以妄語攝余三者,合名一惡。」這部經上說五種惡,妄語這一種裡頭就包含四種,所以把這四種都包含在妄語裡頭,這妄語就講這四種。「但經意隱誡十惡,故列舉其余三惡,蓋於合中復有開也。」這個妄語展開是四種,歸納統叫妄語,在佛法裡面講,開合不同。但是這部經裡頭,就是這一品經「濁世惡苦」,這講的五惡,經裡面意思確實包含十善;十善,妄語就開為這四種。所以這品經裡主要的意思是講五戒十善。五戒,顯說,經文上你看到的,實際上它包含十善業,十善在裡頭,你看經文裡兩舌、惡口、妄言、绮語。由此可知,這品經文是給我們說五戒十善。違犯,這個過失有多大、有多麼嚴重,都是為一般人所疏忽了。即使出家弟子,往往認為這叫小小戒,小小戒就無所謂,就不重視了。

  妄語是小小戒嗎?兩舌是小小戒嗎?我騙這個人,這個人也不是好人,騙騙他有什麼關系?關系可大了!一般人不曉得,五戒十善在佛法叫根本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三聚淨戒都是依這個根而建立的,根毀掉,那戒還在嗎?我想每個人都會想到、都會清楚,那個戒是假的,不是真的。學佛,我們學佛之前有沒有這些口業?惡口,發脾氣、罵人、批評人 ,這都是屬於惡口。你要說绮語,包括舞台的表演、歌唱,內容是什麼?與殺盜淫妄相應,那這些都屬於绮語,誘導你感情沖動。為什麼說現在電視傳媒主宰著社會?這些傳媒的負責人,他可以救這個世界,也可以毀滅這個世界。他所演出的是負面的,就把這個世界毀掉了;如果演出來是仁義道德、是五戒十善,那他就是救世的,他把這個世界救起來了。這個權操在他手上,將來他是向天堂還是向地獄,都在他一念之間。

  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小小戒,沒有什麼關系,那你就錯了,小小戒不能持,大戒就崩潰,小小戒是大戒的根。我們在出家的時候受戒,老和尚跟我們談到戒律,也是教導我們,四重戒要持。其實四重戒就是殺盜淫妄,這叫四重戒。小小戒就可以馬虎,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講得很好聽。在日常生活當中,兩舌、惡口、妄言、绮語,這明明是四重戒之一,怎麼可以把它看成小小戒?一個人不要說一生,就單說一天,這一天有沒有犯這個口過,就難!這一天從早到晚沒有妄語嗎?想想看,妄語、兩舌、绮語、惡口有沒有?如果要是有,就知道今天又在造惡。實在,老實講,殺盜淫妄念念都在犯,這是講真的。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裡十善五戒清淨了,真正守住、做到了,才能稱得上善男子、善女人。五戒十善還是常常犯,這不善,佛經上這種稱呼,我們就沒有分。所以學佛最低限度我們要守持的,身不造殺盜淫妄酒,心要伏住貪瞋癡慢疑,情緒一定要控制住怨恨惱怒煩,你要能控制住不讓它發作,這叫真修行。這個人念佛就相應,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煩惱習氣惡業伏不住,念佛不相應。有沒有好處?不能說沒好處,好處是阿賴耶識裡頭集結念佛的種子,好處在這裡。這個好處的果報不在這一世,換句話說,這一世還要隨業流轉。過去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煩惱習氣伏不住,念佛念得再好,一天十萬聲佛號,還是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沒法子,念佛不相應。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二七集)  2011/8/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27

  末法時期,特別是戒律,幾個人持戒?我沒有看到過。偶爾有看到過持戒的,持戒的大德怎麼樣?常常批評不持戒的。這是不是真持戒?不是,真持戒的人不批評人 。持戒的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為什麼?持戒的目的是得定,得定的目的是開智慧,這是一條成佛大道。有傲慢心、有嫉妒心,執著分別重,決定戒定慧三學全部都沒有,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不容易!現在這個世間,世尊的末法,各個宗派都衰了,真正修行人稀有難逢。我們活在這個夾縫當中,知道自己不是上根利智,下下根人,唯有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我們只要自己能得生,功德就圓滿了。對於別人的指責,我們感恩,沒有怨恨,好好想一想,指責是對的,我們要改過;指責是錯誤的,要原諒他,他沒有學過,不要跟他計較,也感謝他。唐太宗就有這個雅量,有人當面指責他,說他的過失。太宗旁邊的人說,他這個人對你有誤會,你沒有這個過失,他誣賴你。唐太宗笑笑,他是好人,他敢講話,我們好好承認,為什麼?如果我處分了他,將來沒有人敢在我面前講話。這是高明,這人度量大,所以他能成為一代聖君。錯誤的指責,也不會處分你,不會責怪你,只是你見識不廣,認為你是好心,你沒有智慧,沒有見識,常常會錯怪別人。你錯怪了聖賢君子,他不會計較你;如果你要是對小人這樣,他非報復你不可,那就會惹來麻煩。唐太宗是個聖賢君子,不容易。

  大家知道我這一生受人指責的太多了,有意無意毀謗、侮辱、障礙、陷害,層出不窮,報紙上、雜志上、網路上到處都是。這日子怎麼過?平心而論,我們心裡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其他東西統統都沒有。所以這些不必管它,他們都是好人,他們都是菩薩,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以恭敬心來對待他們,我們就沒有過失。所有一切指責,我們認真反省有沒有?有則改之,要感謝他;無則嘉勉,也要感謝他。這麼多人常常在督促我,常常在看到我,我不能有絲毫錯誤。誤會是決定免不了的,所以我們自己承受,不責怪別人,不要為這些事情去操心,要把時間拿來念佛。佛號功德不可思議,我們要分秒必爭,分分秒秒念阿彌陀佛,別管閒事。我們只求往生,所有一切的侮辱、毀謗這一類的,統統是我的增上緣,幫助我消業障。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要有怨恨心就錯了,那我就造孽了;我只有感恩的心、恭敬的心來承受,這就消業障。這一世沒造的惡業,前世有,無量劫來哪有不造業的道理!所以是善是惡、是是是非、是禍是福,都在自己一念間,我這一念統統轉到阿彌陀佛,這就能生淨土,那就是消業障。決定不能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往生這條路就斷掉了,這一生不能往生,這個損失太大了,所以不能干這個傻事。對人要感恩,永遠生在感恩的世界,這就對了。所以,未度令度,未安令安。首先對自己,先度自己,先安自己;再看緣成熟的,幫他;緣沒有成熟的,恆順眾生,他這一生沒法子得度。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七集)  2013/1/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127

  念佛的效果,就是把煩惱消掉了。譬如剛才講的善護三業,我們開口想批評人了,「阿彌陀佛」把那個批評的念頭打下去了,這就是消除的方法。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了,一句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趕快打下去。這是消除煩惱的方法,一句佛號。章嘉大師何以心地那麼樣清涼自在?他的念力永遠不中斷,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他念咒,我們念佛。如果我們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除睡著了你念佛停止,你一醒過來佛號就接著,沒有不成就的。真能這樣念,不必三年,在我們想六個月、一年你就會開悟。雖不是大悟,小悟總是常常有,積小悟就成大悟,積大悟就大徹大悟,將來往生決定自在,決定有把握。

  九八年早餐開示—對美國同修講話—知恩報恩(八)  1998/12/2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12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