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為什麼修行越得力的人,越會引起魔的注意


發布:弘曉妙音

性空正覺的基本認識

  佛說:“一切眾生靈妙光明的自性本覺真心,本來是圓滿的。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眾生們因為迷此真理,才有變相作用的妄心,發生癡迷與貪愛。生了癡愛以後,就普遍地遮障了自性本覺的光明。於是自性真空,迷妄變化不息,形成世界萬有形形色色種種的存在。所以這十方世界之內,所有物質和精神的存在,凡是未得到無漏果的人,都是癡迷於頑固性的妄想而生存成長。應當知道:《虛空生汝心內,(自性本覺的真心)猶如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虛空耶!》如果有一個人能夠證悟到真心自性,返還自性本無之體,這十方虛空,就完全銷殒。所謂虛空粉碎,大地平沉。只因一切凡夫智慧昏暗,所以覺不到它變遷的跡象。如果是已經證得果位的大菩薩、阿羅漢等,彼此心精相通,當處湛然清淨。其他鬼神魔精怪之流,自然會感覺不安,便要向你擾亂不休。

  “他們雖然震怒,向你擾亂,但是他們在塵勞煩惱裡,你若能住靈明妙覺的自性寂照中,好像《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銷殒。》他們雖然依靠神通之力,等於外客想來喧賓奪主,是否能夠成就破亂,全在你心中的五陰主人。如果自己心中著迷,不能自主,外來的客邪,就得到方便了。若是能夠在禅定境界中,當下不迷,即使群魔亂舞,也就無奈你何。否則,就會為之迷惑,墮入魔道,以形神俱滅,無可哀救。“(以下說明修習禅定的功用過程中,精神發生心理生理的變化,自己誤認為已經得道,著於幻覺錯覺的魔境,吾佛慈悲,故一一加以分析。)

  色陰區宇--生理與心理互變范疇的魔境

  佛說:“在禅定靜慮的當中,消滅一切雜念。如果雜念真能捨離無存,一切精明了然,動中靜中,自然都不變移。憶念妄念,還是一樣。當你停留在這種禅定的境界上,正像一個開著眼的人,處在很幽暗的房間裡。雖然自性心精靈妙清淨,但是真心還未發生光明。這種境界,名為色陰區宇。如果像開眼去看晴明,十方洞開無遮,再也沒有幽暗的存在,就名為色陰盡。這個人就能夠超越劫濁。可是若仔細觀察這種來由,還是因為堅固為它的根本作用。(以下列舉色陰區宇的十項魔境,佛都說:“並非已經得證聖道,如果心裡不認為是證聖境,那是很好的境界。假使認為這證得聖境,就會落於群邪。)

  (1)在色陰區宇裡,精誠研究它的玄妙靈明。覺得自己這個四大之身,忽然脫離羁絆似的。頃刻之間,身體能夠脫離障礙,優游自在。這是精明流溢到眼前的境界。只是功用的現象。暫時得到如此,不可以執著為是。

  (2)又因為此心精誠研究它的玄妙靈明,可以徹見身內的一切。自己竟能在身體的內部,撿拾出蛲蛔等蟲。可是自身仍舊安然無恙,也不會受到傷毀。這是精明流溢到身體上去,只是精誠專一修行所致。暫時得到如此,不可以執著為是。

  (3)又因為此心向內外精誠研究,那時候的魂魄意志和精神,除了還把握住有這個身體以外,其余的地方,都可以互相涉入,而且還可以互為賓主。這時,忽然聽到空中說法的聲音,或者聽到十方虛空中,同時有人在演講奧妙的至理。這是精神魂魄互相分離,卻與別的精神魂魄互相和合的作用,也可以成就一種善根。暫時得到如此,不可以執著為是。

  (4)又因為此心的澄清皎潔,發露出自心的光明。看見了十方世界,都變成紫金色的光明。一切物件,都化為佛身,或者在那個時候,忽然看到毗盧遮那佛踞坐在天空中的光台上面。還有千佛圍繞著,虛空中的無數國土和蓮花,都同時出現。這是心魂靈悟,引發平時聞聽所習染的境界。因為自心光明的發起,照到一切世界。暫時得到如此,不可以執著為是。

  (5)又因為此心精誠研究它的靈明虛妙,一直不停地在起觀察作用。過分地抑制按捺,想要降伏妄念,自然會引起超越制止作用的相反力量。於是,忽然之間,看見十方的虛空,同時都變成七寶或百寶的光色,青黃赤白,各自顯現,彼此不相障礙。這是抑制按捺的功力太過於用力所致的現象。暫時得到如此,不可以執著為是。

  (6)又此心研究到澄清透澈的境界,自心的精光,再不散亂妄動。在夜半暗室之中,猶如白天一樣,忽然可以看見種種的物象。而且暗室中的東西,依舊照樣存在。這是此心功用細密所致。使能見的功能澄清,可以使它洞見幽暗中的現象。暫時得到如此,不可以執著為是。

  (7)又因為此心契合圓通,與虛無相融化,覺得四肢同於草木一樣,就用火燒刀斫,也沒有感覺。用火燒他的身體,不能著熱,用刀割他的肢肉,猶如削劈木頭。這是生理本能的物理塵性的並合,排除了四大(地、水、火、風)的種性。一直趨向而入於純一的現象。暫時得到如此,不可以執著為是。

  (8)又因為此心力求成就清淨之果,淨心的功力達到極點,忽然看見十方大地山河,都變成了佛國。並且具足七寶,各色的光明又遍滿虛空之間。同時又看見無數的佛,遍滿在虛空之間,都有非常華麗的樓殿。而且下見地獄,上觀開堂,都沒有障礙。這是平常欣慕佛國勝景,厭惡人間濁世的思想所凝結。日累月積,凝想久了,精神就變化成功這種現象。暫時得到如此,不可以執著為是。

  (9)又因為此心研究至於深遠之極,忽然在夜半,可以看見遠方的市井街巷,或者親族眷屬等人。甚之,還可以聽到他們的說話。這是用功急切,迫逼此心太過,使令心神飛出,所以不受障礙遠隔,也能夠看見一切。暫時得到如此,不可以執著為是。

  (10)又因為此心研究到精細之極,看見善知識的形體變移不定,剎那之間,無端有種種遷改。這邪心含受了魑魅,或者是遭遇天魔入於心腹。甚之,會無端說法,通達一切妙義。自己若不認做已經證得聖心,這種魔事,就會漸漸銷歇,不可以執著為是。

  “以上所說的這十種禅定中的境界現象,都是色陰的生理與心理,和物理的交感互變,所以顯現這種情形。因為眾生迷頑無知,不自加忖量,遇到這種現象,就迷不自識,自己說是已經跻登聖人的地位。於是便成為大妄語,結果墮於無間地獄。當我滅度以後,你們應當依我所教,在末法時期中,宣揚其中義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護扶持一般修學的人,得成無上大道。“

  受陰區宇--感覺變幻范疇的魔境

  佛說:“在修止觀、禅定的止定境界中,色陰已盡者。身心的物理互變淨盡了,就見到一切佛心,宛如明鏡當中,顯現出影像,如像似有所得而未能生起作用。猶如睡夢中被魔魇的人,手足宛然存在,見聞之性了不迷惑。只是些以被客邪所魇觸面不能動。這種境界,名為受陰區宇。例如被魔魇的人,如果魇力消歇,其以就可離身,可以返觀其面,來往去住自由,再元留礙之處,就名為受陰盡。這個人就可以超越見濁。可是若仔細觀察這種來由,還是因為妄想虛明為它的根本作用。

  (1)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的人,得到大光明的照耀,其以有所發明。因為內以抑制過分,就在這境界上,發起無窮的悲以,乃到看見了蠢動蚊虻,都猶如自己的赤子,心裡發生憐憫,不覺淚流。這是功用摧抑過度。悟則無咎,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只要覺了不迷,久之自會銷歇。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就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就悲,啼泣無限,從此就失於正受而致淪墜。

  (2)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見色陰銷盡,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然在這蹭,生起無限的勇氣,其心猛利無比,志齊諸佛,認為三大阿僧只劫,自己已經在一念之間,就能真如超越。這種境界,名為功用陵越,草率過分。悟則無咎。就可明白這種境界,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只要覺了不迷,久久自會銷歇。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就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就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從此就失去正受,而致淪墜。

  (3)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見色陰銷盡,受陰明白。前進得不到新的證驗,退後又遺失了原來已經得到的境界。以致智力日益衰微,而墮入不進不退的中隳之地,再無新的見地,心中忽然發生一種大枯竭的境界。在一切時,沉憶不散,自己竟認為這就是勤精進的現象。這種境界,名為修心無慧而自失其心。悟則無咎,就可明白那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就有憶魔入其心腑,時刻撮緊此心,懸在一處,從此失於正受而致淪墜。

  (4)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見色陰銷盡,受陰明白,慧解過於定力,因此失於猛利,落在智者過之之病。以駕陵一切好勝的個性,懷在心中。疑心自已就是報身佛。因此就得少為足。這種境界,名為用心修行,而亡失恆常反省審察之過。溺於少得的知見,就自命為究竟。悟則無咎,就可明白那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就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已證得無上第五義谛,從此失於正受而致淪墜。

  (5)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見色陰銷盡,受陰明白,新的證驗未能獲得,從前的心得又已亡失,歷覽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三際,自己就發生求道多艱難阻的想法。心上忽然發生無盡憂愁,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他人令害其命,以便早得解脫。這種境界,名為失卻修行方便對治的法門。悟則無咎,就可明白那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就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喜歡捨斷自己的壽命。或者常懷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從此失卻正受而致淪墜。

  (6)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見色陰銷盡,受陰明白。處在清淨的境界中,此心得到安隱以後,忽然自有無限的喜悅產生。心中以歡悅,不能自止。這咱境界,名為在輕安境中,卻無智慧以自禁。悟則無咎,就可明白那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就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就笑,在衢路旁自歌自舞,自謂已經證得無礙解脫,從此失去正受而致淪墜。

  (7)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見色陰銷盡,受陰明白。自謂菩提道業,已經滿足,無端生起大我慢。(謂我已成佛)這樣乃至生起慢與過慢,(謂自計自己勝於一切。)或增上慢,(稍見其理,即未得言得,未證言證。)或卑劣慢。(對有道的賢者前,卻自甘卑劣,不肯去求學上進。)這些慢心,同時發起,對於十方如來,卻加輕視。更何況下位聲聞緣覺之流。這種境界,雖略有殊勝的見地,但又無智慧可以自救。悟則無咎,就可明白那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就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向他人說:“這些都是泥塑木雕,或者金銅打造的偶像。只有此現在的肉身,方是常住的真佛。為什麼不崇拜自己,卻來崇敬土木之流,實在是一大顛倒等雲雲。有些人也深信其言,也跟著他毀碎佛像,埋棄地下。因此使一般眾生,自取疑誤,入於無間地獄,從此失於正受而致淪墜。

  (8)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見色陰銷盡,受陰明白。在一靈不昧的精明境界當中,圓滿地悟到真理,得到一切大隨順的感覺。其心就忽然生起無量的輕安,自言已經成聖,得到了大自在了。這種境界,名為因慧解而獲得輕清。悟則無咎,就明白那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就有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已經滿足,更不再求進步。這些人多做無聞的比丘,自誤誤人,因此隨入無間地獄,從此失於正受而致淪墜。

  (9)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見色陰銷盡,受陰明白。在明悟的境界中,得悟虛明之性。就在悟中歸向永滅,認為世間根本沒有因果作用的存在。一直認為什麼都空了,就是最高的成就。因此空心現前,內心生出斷滅的見解。悟則無咎,可明白那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的聖人境界。就有空魔入其心腑,反而毀謗持戒的人,稱他們為小乘。自謂是修菩薩道的人,只要悟到了空就是了。在空的蹭,有什麼戒可持,又有什麼叫做犯戒呢?這種人就經常在信仰他人家,飲酒啖肉,廣行淫穢。因為魔力的緣故,震懾住信仰他的人們,對他不生懷疑毀謗的心。如此鬼心久入,或者自吃屎尿,也會同酒肉一樣。認為同樣都是空的,又何必有香臭之別。破了佛所教導的戒律和威儀,引致他人入於罪行,從此失於正受而致淪墜。

  (10)又在禅定中的人,自見色陰銷盡,受陰明白。嘗到虛明的感覺,深入身心骨髓之間。他的內心忽有無限的愛念生起。愛極發狂,便成為貪戀淫欲。這種境界,名為定境安順入心,缺乏智慧的行持,誤入於一切欲念之中。悟則無咎,就可明白那並非真正證得聖果。如果見解上,認為這便是已經得道和聖人境界,就會有貪欲之魔入其心腑,便一向說貪欲就菩提大道,不修欲事反不能成功無上正道。於是教化一般人們,平等行欲。能多行淫欲者,就名為修持正法的王子。他們因為受神鬼之力的支持,所以在末世之中能夠攝收凡愚等人,多至百千萬眾,等到魔心生厭,離開了他的身體,魔境中的威德一日喪失,就身陷國法王難。這樣去疑誤眾生,必入無間地獄,從此失於正受而致淪墜。

  “以上所十種禅定中的境界現象,都是受陰的感覺作用。用心太過,與外魔的交感互變,所以顯現這種情形。因為眾生迷頑無知,不自加忖量,遇到這種現象,就迷不自識,自稱已經跻登聖人的地位。實在都是大妄語,結果墮於無間地獄。當我滅度以後,你們也應當依我所教,在末法時期中,宣揚其中義理,使一切眾生,都能明白這種道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護扶持一般修學的人,使其得成無上大道。“

  想陰區宇--想念中精神幻覺范疇的魔境

  佛說:“在修止觀、禅定境界中,受陰已盡者,雖然沒有達到煩惱漏盡的果位,而此心可以離開形體以外。猶如飛鳥出籠,頓時已能由此凡夫肉體之身,剎那之間,上歷菩薩道六十聖位的階梯。得成意生身,隨往他方,一切無礙。譬如在熟睡中說夢話的人,雖然他對於其他一切並無知覺,但是他說的話,卻是音韻清晰可辨,使在旁不睡的人,都能懂得他的語意。(換詞言之:即使不利用這個肉質形體機能,也能夠做到想象中所要做到的事情。)這種境界名為想陰區宇。如果妄自起心動念的妄心淨盡了,乃至輕微飄忽的浮想也消除了,自性本覺的光明,就會自然顯現。猶如久受沉埋的明鏡,一時之間,去掉塵垢一般。視一切眾生死生始終來去之跡,都如明鏡似的了然圓照。這種境界,名為想陰已盡,這個人就能超越煩惱濁。可是若仔細觀察這種來由,還是以粗浮妄想為其根本,使身心內外發起融通自在的作用。

  (1)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裡貪愛圓明的境界,使精微的思想更為敏銳,借以貪求善巧方便,那時天魔就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口說經法,而且並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得達無上涅磐(自性圓寂)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敷座說法。他的形體,由別人看來,在頃刻之間,有時會變為出家比丘的形狀,有時變為天主,或者婦女,或者出家的比丘尼等。有時他身臥暗室之中,會放出光明。一般愚昧無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薩化身,至誠地想信他的教化。他搖蕩了人心,破壞了佛所教的戒律和威儀,暗中實行貪欲之事。口中又好說些災祥禍福變異的事實,或者說某佛在某處出世,或說世界的劫數到了,某時某地要有刀兵戰禍的災難。以種種聳人聽聞的危言,使人自相恐怖,致使他們的家財,無故耗散完了。這種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怪鬼所惱亂。等到魔心滿足討厭了,就離開了他的身體。他自己與弟子們,都會陷於國法王難。所以你先知先覺,便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在無間地獄。

  (2)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裡貪求游歷,那時天魔就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間,宣說經法,而且並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得達無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敷座說法。他自己的形體不變,而聽他說法的人,會忽然看見自身坐在寶色的蓮花上面,覺得自己整體化為紫金光團一樣。一般在卒聽法的人,也都是如此,得到平常所未曾有的經驗。那些愚昧無知的人,就迷信也是菩薩化身。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暗地裡實行貪欲的事。而又好說諸佛應化等事跡。指出某處某人,就是某佛化身來的,某人就是某菩薩化生人間。於是使見到他們的人,就從內心發生虔誠的信仰,漸使邪見秘密興起,消滅了佛性的種子。這種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魃鬼所惱亂。等到魔心滿足討厭了,就離開了他的身體。他自己和弟子們,都會陷於國法王難。所以你應當先知先覺,才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入無間地獄。

  (3)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裡愛著綿密的妙境,殚精竭力,去澄清他的精思,貪求契合於佛心或菩薩境界中的妙用,那時天魔就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間,宣說經法,而且並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得達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敷座說法。他自己的形體和聽他說法的人們,在外表上都沒有什麼兩樣。但使一般來聽他說法的人,還未聞聽他的說法以前,心裡就自有的悟似的。念念之間,密密移易。或者得宿命通,知道自己前生的事情。或得他心通,知道別人心裡所想的事情。或看見地獄的現象。或知道人間好惡等事情,或口裡出言便成為絕妙的詩詞偈語。或自會湧出一部很好而有道理的經文。大家都各自歡喜,覺得是從來所未曾有。一般愚昧無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薩化身,生起迷戀他的心理。破壞了佛的戒律和威儀,暗中實行貪欲的事。口裡好說佛有大小之別。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後佛。其中還有真佛假,男佛女佛的分別。又說菩薩也是如此的。使見了他的人,拋棄了本心,跟著入於邪悟的境界裡去。這種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魅鬼所惱亂。等到魔心滿足討厭了,就離開了他的身體。他自己和弟子們,都會陷於國法王難。所以你應當先知先覺,才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入無間地獄。

  (4)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裡愛想追究萬物的根本的知識,深深觀察萬物的變化性能的究竟原因,自心精明開爽,貪求辨別和分析,那時天魔就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口說經法,而且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得達無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敷座說法。他的身體自然地具有一種神秘的威力,可以摧伏一般來求法的人。他們雖然還沒有聽到什麼,卻自然地就心裡佩服他。他們認為佛法所說的涅磐、菩提、法身,就在我們的肉身上。父父子子,歷代相生不絕,就法身常住不絕了。並且指稱現在的世界,就是佛國。另外並沒有別的淨土,也別無光明相好金色佛身。於是使一般接受想信的人,亡失了以先的信心,竭其身命去歸依他,覺得是從來所未曾有。一般愚昧無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薩化身,研究追尋他的心意所喜。破壞了佛所教的戒律和威儀,暗中實行貪欲之事。口裡好說眼耳鼻舌等,都是淨土。男女的兩根,就是菩提涅磐的真實所在。他們一般無智慧的人,就想信這些謬論。這種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蠱毒魔勝惡鬼所惱亂。等到魔心滿足討厭了,就離開了他的身體。他自己和弟子們,都會陷於國法王難。所以你應當先知先覺,才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入無間地獄。

  (5)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裡愛好預知與遙遠的感應之妙,精細去周流研究,貪求冥感作用。那時天魔就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間,口說經法。而且並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得證無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敷座說法。他能夠使一般聽眾,暫看見他的身體猶如百千歲以上的人。心裡就生出愛慕之念,不能捨離。自己願意獻身為其奴僕,諸般供養,不覺疲勞。並且會使其在座的各人心裡,覺得他就是前生的先師,本來就是他的善知識。特別生出一種法愛,如膠如漆黏著不捨,覺得是從來所未曾有的。一般愚昧無知的人,就迷信他是菩薩化身去親近他。破壞了佛所教的戒律和威儀,暗中實行貪欲之事。他的口裡好說我在前世,在某一年中,先度某某人。某某人又是我的妻妾或兄弟,所以我今世再來度他。現在與你相隨不捨,回到某世界去供養某佛。或者說另外有一個大光明天,佛就住在那裡。一切如來也長期在那裡休息。一般無知的人,相信他這種虛诳之言,就遺失了自己本心。這種境界,是被年老成魔的疠鬼所惱亂。等到魔心滿足討厭了,就離開了他的身體。他自己和弟子們,都會陷於國法王難。所以你應當先知先覺,才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入無間地獄。

  (6)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貪愛知見,勤苦研究尋求宿命的來源,那時候天魔便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間,口說經法。而且並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證得無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告訴某一俱說:你現在雖然還沒有死,但是已經變了畜生。同時又命令另一個人,在他的後面,憑空地可以踏住他的尾巴,前面這個人果然就站不起來了。於是大家都自然而然會衷心敬仰他。或者有人偶然在心裡起了一個心念,他當下就會知道他的意思。他們除了在佛所說的戒律和威儀以外,卻更加多做許多難能的苦行。誹謗出家的比丘,罵詈他徒眾。揭發別人的陰私,不避任何譏嫌。口裡好說還未發生的禍福事情。到時果然如其所說,毫厘不差。這是被年老成魔的大力鬼所惱亂。等到魔心滿足討厭了,就離開了他的身體。他自己和弟子們,都會陷於國法王難。所以你應當先知先覺,才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入無間地獄。

  (7)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裡愛求更深的定境,嚴格克制自已,辛勤求道,喜歡住在陰寂的地方,貪求靜谧的境界,那時天魔就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口說經法,而且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得達無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敷座說法。在他說法的地方,會忽然無端的得到大寶珠。或者在那時候,魔鬼變化成一個畜生,口裡銜著寶珠,摻雜著其他珍寶或簡冊符牍等奇珍異物。先將這些東西授予他們,後來再附著在他身上。或者誘惑一般聽眾,令其藏在地下,果然看見地下明月珠在照耀著。使這些聽眾們,覺得是從來所沒有的奇跡。他們多服食藥草,平常不大肯吃常人們的好飲食,或者每天只吃一麻一麥,可是他的身體,還很強壯。這些現象,都因為是魔力所支持而形成的。他誹謗出家的比丘,隨意罵詈徒眾,不避任何譏嫌。口裡好說各地的礦藏所在,乃至十方得道聖賢潛跡的地方。如果跟著他去看,往往也會看見些奇異的人在那裡。這是被年老成魔的山林土地城隍山岳鬼神等所惱亂。或者宣講淫穢之行,破了佛的戒律,與一般跟他學習的人,暗中實行五欲的事情。或者也能很精進地修道,完全吃食草木,做事沒有定則。等到魔心滿足討厭了,就離開了他的身體。他自己和弟子們,都會陷於國法王難。所以你應當先知先覺,才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入無間地獄。

  (8)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裡愛求神通的種種變化,而研究變化之元,貪求神力,那時天魔就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口說經法,而且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得達無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敷座說法。他或者拿著火把,用手撮弄,將火光分放於在聲聽眾們的頭上。這些聽眾們的頭頂火光,都會自長數尺,可是既不覺得熱得難受,也不會焚燒到身上,他或者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或坐在空中,安然不動。或鑽入瓶內,或住在囊中,乃至隔著窗戶與牆垣,都可自由出入而沒有障礙。只有對於兵器,還不能自在不怕。自說已經是佛,身著普通人的衣裳,接受出家比丘的禮拜。誹謗禅靜和戒律,隨意罵詈徒眾。揭發他人陰私,不避任何譏嫌。口常說神通自在,或者也可使人們旁見佛國。這些都是被鬼力所迷惑著的人,其事並不真實。他們贊歎行淫,並不要你戒掉粗穢的行為。而且把猥亵的事,作為傳法之用。這是天地間大力的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或是一切草木等的積劫精魅,或是龍魅,或是壽終之仙,復活成魅。或者仙壽將終,自己計算將應死亡,他的形體不化,被其他精怪所附,年老成魔,來惱亂這些人。等到魔心滿足討厭了,就離開了他的身體。他自己和弟子們,都會陷於國法王難。所以你應當先知先覺,才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入無間地獄。

  (9)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裡愛著寂滅,研究變化之性,貪求入於寂滅深空的定境,那時天魔就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口說經法,而且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得達無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敷座說法。在大眾之中,他的形體忽然空了,大家都不能看見他,再從虛空裡,突然現出。如此存沒可以自在。有時或顯現出他的身體,空空洞洞的猶如琉璃一樣。或者垂下他的手足,發出一種旃檀的香氣。或者他大小便,猶如厚石蜜一般。他誹毀一切戒律,輕賤一般出家人。口裡常說無因無果,一死就永遠寂滅。根本沒有轉世後身的事,更沒有什麼凡夫與聖賢之分。他雖然得到空寂的功力,而仍然在暗中實行貪欲。並且使一般接受了他共同行欲的人,也能夠得到空心的感覺和享受,撥置因果的道理。這是日蝕月蝕的時候,或是植物中的金玉芝草,或是動物中的麟鳳龜鶴,偶然得到日月的天然精氣,經過千萬年而不死,變化成為精靈,存在於人世之間,年老成魔,來惱亂這些人。等到魔心滿足討厭了,就離開了他的身體。他自己和弟子們,都會陷於國法王難。所以你應當先知先覺,才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入無間地獄。

  (10)當受陰已很清虛靈妙,再不至於被感覺所惑而遭受邪慮。在明朗而圓融的定境中,如果心裡愛求長壽,辛苦研究,貪求長生永歲之道,想避免轉世的分段生死,希望從變易生死中,使細微的壽命之相常住,那時天魔就候得其便,飛精附人。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口說經法,而且不覺得為魔所著,反自說已經得達無上涅磐之境,就到一般有此同好的人那裡,敷座說法。他好說在各方世界,可以往返無阻。或者經歷萬裡,瞬息之間,便再轉來。而且果然在那邊足資征信的東西。或者在一個地方,一間屋裡,幾步之內,要人東邊走到西邊,你就是拼命快走,經年累月也不能走到。因此使人心裡發生信仰,疑心他是真佛在前。他口裡常說:十方眾生,都是我的孩子。我出生一切佛,我出生這個世界。我是最初的元佛。我的出世,是自然而來,並不是靠修行而得到的。這是住世的自在天魔,使令他的眷屬,如遮文茶(奴神、嫉妒女)以及四天王所管屬的毗捨童子(啖精氣鬼神)等,候得尚未發心的人們利用他虛明清淨,盜食他的精氣。或者不因師教,使修行人自己可以親見虛空中有佛現身,與他說法。自稱為持有如金剛堅固的長生不死之術,可不到一年,就會使他肝腦枯竭。只聽他口裡自言自語,不知說些什麼。旁人聽起來,好像與妖魅對話。這個被魔魅的人,自己根本不知道原因,多半會陷於國法王難,而且不等遭到刑戮,就先已干死。如此被魔所困惱,以至於殂殒。你應當先知先覺,才不致墮入輪回。倘若迷惑不知,便會隨之墮入無間地獄。

  “以上所說的十種魔,時當未世的時候,在我的佛法中,出家修道。或附在人身上,或自己現形,都說已成正遍知覺。贊歎淫欲,破了佛所教的和威儀。先由魔師與魔弟子們,以淫欲為修持的方法,彼此相傳。都被這些邪精之類,魅惑了他的心腑。近則九生,多至百世,使令一般真實跟他修行的人,都成為他的魔眷。等到命終之後,心為魔民。更喪失了正遍知,墮入無間地獄。你現在不須要先取寂滅,即使得到無學的果位,也應當發願留住世間,入於末法之中,發起大慈大悲之心,救度一般具有正心的深信眾生。使他們不要著魔,而能得到正知見。我現在已經度你跳出生死。你應當依我所教,才是報佛之恩。這十種禅定中的境界現象,都是想陰的欲求太過,與外魔的交感互變,所以顯現這種情形。因為眾生迷頑無知,不自加忖量,遇到這種現象,就迷不自識。反說已經跻登聖人的地位,實在是大妄語,結果墮於無間地獄。當我滅度以後,要把這種道理,傳示於末法時期。普遍地使大家開悟其中義理,莫使天魔得其方便。保護扶持一般修學的人,使其得成無上大道。”

  第七章修習佛法定慧中的錯誤和歧路二

  行陰區宇――心理生理的本能活動與對宇宙心物認識的偏差

  佛說:“在修止觀、禅定的止定境界中,想陰已盡者,此人平常的夢想消滅,寤寐一如,晝夜都住在光明虛靜的境界中。猶如晴空無障,朗然清明,再沒有粗重的前塵影事來往心中。看一切世間的山河大地,猶如明鏡照映物象。來了無所黏,過了也無蹤跡。只是一片清虛,照了一切事物。當下適應,了然無礙。再沒有過去存留的習氣。唯有那至真之精靈,了了常明。因此一切萬有生來根元,都披露無遺。見到了雨主世界中的十二類眾生,都能夠了解他的種類。雖然還不能通曉他的每一個生命根本的由來,但是已經看到了其共通的生命本能。這個生機猶如游動不定的微明光體,像太陽焰影光照一樣。捉摸不定而又清明存在有擾擾搖曳的現象。這就是為生理心理活動本能究竟機樞的竅穴。這種境界,名為行陰區宇。如果經由這個既清明而擾擾微明發光的本元性能,再進而入於自性元本澄清之境,元來習性一經澄清,有如波瀾平息,化一道清流。這種境界,名為行陰盡。這個人就能超越眾生濁。可是若仔細觀察這種來由,還是因為妄想潛伏為其根本作用。

  (1)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以上所說的十類天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在這圓常之中,妄自生起計(推理)度(想象)。這個人就會墮入兩種無因論:(一)這個人見到一切萬物,本來是無因而自生的。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到此程度,生機已經完全破了。由於眼根本來具有的八百功德,看見了八萬劫外,所有的眾生,在生命業力之流中,猶如一灣流水的回環往復,死於此而後復生於彼。只見一切眾生,如輪轉一樣回旋其處。而對於八萬動外,都涉冥無有所見。因此便有了這種見解。認為這個世間,十方所有的眾生,八萬動以來,本來是無因而自有的。由推理想象,忘失了正遍知,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二)這個人見到一切結果都是無因而來的。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這個人對於生命的來原,自己認為既已見到它的根本,知道了人本來生人,鳥本來生鳥,老鴉本來是黑的,鹄鳥本來是白的,人與天人們本來是站立起來的,畜生們本來是橫伏行走的,白的既不是靠洗成,黑的也不是靠染造。自從八萬劫來,根本就沒有改變過。等到這個形體壽命完了,也依舊還是這個樣子。我本來就見不到什麼菩提正覺之性,哪裡更有什麼成菩提的事實呢?他認為應當知道現在的一切物象,本來都是無因而的。由此種推理想象,他就亡失了正遍知。墮落成外道,迷惑了正覺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一外道,建立無因的理論。(這種理論,宇宙萬有的根本,是冥然無因而自生的。萬有現象,都是自然的規律。起初既無為什麼目的之因,終亦無有因之果,相同於自然物理論者的一部分理論。)

  (2)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以上所說的十類天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在這圓常之中,妄自生起計(推理)度(想象)。這個人就會墮入四種遍常論:(一)這個人窮究心和心境所生的性能,兩處都是無因的。由此修習心空,能夠知道兩萬劫當中、十方空間裡所有眾生的生滅現象,都是死此生彼循環不息的作用,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心境性是經常存在的。(這種理論,相同於精神不滅論。)(二)這個人窮究四大的本元,認為地、水、火、風,物質四大種類的本元性能是經常存在的。由此修習物元,能夠知道四萬劫當中,十方空間裡怕有眾生的生滅現象。四大性能之體,本來都是經常存在,根本未曾散失。因此就推想四大的性能,是經常存在的。(這種理論,相同於物質不滅論。)(三)這個窮究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與生命俱生的我執)和所有身心的執受作用,執著心意識初動之處的本元來元,認為它的性能就本來經常存在。由此修習此本元,能夠知道八萬劫當中,一切眾生都是循環不已。本來就永遠存在,始終未失。因此就推想本元性能是經常存在的。(四)這個人既已滅盡妄想的本元,生理上再沒有流動遠轉的作用。生滅的妄想心,已經永遠消滅。所以認為在理性中,自然也會是不生不滅。因為他們以為心的推理,設想一個超越妄想的理性,卻是經常存在的。總之,他們因為推理想象某一事物的經常存在,而亡失了正遍知,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二外道,建立圓常的理論。

  (3)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以上所說的十類天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對於自他之間,(主觀的我和客觀的外境,)生起推理和想象。這個人就會墮入四種顛倒的見解,生出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這個人觀察自己的靈妙靈明之心,遍滿於十方世界,就以這個澄澄湛湛的便是最究竟的神我。由此推想,我本來遍滿十方空間裡的一切處,無怕不在,凝明不動。一切眾生都在我心中自生自死,唯有我的心性,才是常存的。其他一切,則有生有滅的,是畢竟無常性的。(這種理論,是瑜伽學術的根源。)(二)這個人不肯反省觀察自心,只遍觀十方無數無量的國土世間,見到劫運毀壞的時候,無一物可以存在,名之為畢竟是無常的種性。那個空界的性能,卻不受劫運影響而毀壞的了,所以就名之為究竟的常存之性。(三)這個人別自反省觀察自心,確是精細微密,猶如物質的微塵一樣。(相同於物質的原子能)雖然周流六虛,變動不居,天然的性能,根本沒有移改。它卻能夠使這個身體,即生即滅。它自己本來是不壞的,因此名我性是常存的。那個從我天然之性流出的生死作用,就名為無常之性。(四)這個人自己知道想陰盡了,見到生命本能活動的行陰的流行不息,就推理行陰就是經常存在的常性色(心物的光和能)受(感覺)想(思想)現在都已經滅盡,可以就名這些都是無常的。(這種理論,大體相同於現代自然科學和部分哲學中所說的理論。認為主觀的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客觀宇宙是存在的。)由此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第三外道,一分常存的理論。

  (4)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對於時間和人我,生起推理和想象。這個人就會墮入四種有邊論:(一)這個人心裡推想生命活動的生元,是本能地浒不息,可以推測到過去和未來的,就名為有邊。推測現在的心,是念念相續不斷的,就名為無邊。(二)這個人可以看到八萬劫初,就有眾生存在。對於八劫以前,寂然不聞不見。認為八萬劫以前無聞無見處,就名為無邊。當八萬劫開始有眾生時,就名為有邊。(三)這個人認為自己遍知一切,已經證得無邊性。其他一切的人,都顯在我的能知性之中。但是我卻不知其他人等能知之性的邊際。於是認為別人都不能得無邊之心,只是具有有邊之性而已。(四)這個人窮究行陰的空性,就依他所見到的,自心加以計算和想象。認為一切眾生的一身之中,都有兩面的作用。一半是生起作用的;一半是空的。因此認為世界上一切所有,也是一半有邊,一半無邊。總之,他們都由此去推理想象有邊與無邊,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理。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四外道,建立有邊際的理論。

  (5)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於是在他所知所見的境界當中,生起推理和想像。這個人就人墜入四種顛倒的見解。就矯說另有一不死的存在。隨便建立四種矛盾對立的理論,自己反遍計其所執的謬論:(一)這個人觀察生命本能活動中的變化之元,見到遷流不息的,就名之為變。見到相續運行的現象,便名之為恆。見到自己所見之處,就名之為生。見不到能見的根本,便名之為滅。在相續運行的基本原因中,認為另有一具不斷的性能,就名之為增。正在相續運行之中,其間有空隙隔離之處,便名之為減。見到其各個存在處,就名之為有。見到其各個亡失處,便名之為無。這些道理,都由用心觀察所得而發生差別的知見。如果有求法的人來問他的義理,他就答說:我現在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在一切時,都亂其言語,模稜兩可。使來問的人,茫然不解,反而遺失其本來要問的問題。(二)這個人仔細觀察其心,都各自沒有固定的存在。認為自己因無而證。如果有人來問,就只答他一個無字。除了無之外,就沒有其他言語可說了。(三)這個人仔細觀察其心,都各自有他動念的起點處所。認為自己因有而得證,如果有人來問,就只答一具是字。除了是之外,就沒有其他言語可說了。(四)這個人見到了有與無。但是他的境界卻陷於矛盾之中,其心也因之而亂。如果有人來問,他就答說亦有就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其辭,使人無法窮诘。總之,他們都是由推理和想象,矯揉亂立虛無的謬論,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五外道,四種顛倒矛盾性的不死矯亂,自己遍計他的虛謬理論為是。

  (6)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運行不息,猶如無盡之流。於是生起推理和想象。這個人就會墜入死後無相,心裡發生顛倒的知見。或者自己堅意固守此身說四大(地、水、火、風)種性之色就是我。或者認為我的自性圓融,普遍包含著一切的國土世間。說我之中,本自包括了物理的成分。或者認為眼前的物理光色,跟著我的運用,起循環往復的作用。又說光色本來我的附屬,一切物理的現象,都是我所顯現的。或者認為我依附有生命本能活動的蹭,我就在物理色相之.總之,這些人都推想死後是有相的。便從這四種循環相對現象中,重重反復,可以發展為四四十六種相。或者因此推想,認為煩惱畢竟就是煩惱,菩提(正覺自性)畢竟就是菩提。菩提和煩惱,兩種性能,可以並駕齊驅,互不相觸。他們都由這種推理和想象,認為死後有相的緣故,而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六外道,建立了五陰(色、受、想、行、識)中的我死後有相,心裡發生顛倒的理論。

  (7)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對於先前已經除滅了色受想的陰境中,生起推理和想象。這個人就會墜入死後無相,心裡發生顛倒的見解。他見到色相終歸消滅,心念本來就無所系。他認領受的感觸作用也會消滅,一切並無所綴。感覺作用的性能消散了,即使還有生理,如果沒有領受感觸的想念之心,等於草木一樣。現在這個生理實質猶在,尚且無個可得,死後哪裡更有相可得。因此推尋,認為死後無相。如此循環研探,由色受楊行四陰的互相反復,所以有八無的理論。從此推理,認為涅磐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並無實義,都是究竟斷滅的。總之,他們由此推理和想象,認為死後就什麼都完了,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七外道,建立了五陰中(身心的色、受、想、行、積,)死後根本無相,心裡發生顛倒的理論。

  (8)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他在行陰還存在的境界裡,見到色受想三陰已經滅了,於是就雙計有無,認為行陰是有,色受想三陰是無,自體互相矛盾。這個人就人墜入死後一切皆非,生起顛倒的理論。他在色受想的作用之中,看它好像是有,仔細追尋,又是沒有。他在本能活動的行陰遷流不息的境界之中,仔細觀察它好象是沒有,事實上又並不是沒有。這樣循環往復,窮究以上四陰互相對待的八相,都濁固定的現象。只是隨便抒住一點,就說死後也是有相存在,也是無相可得。復又推想一切本能活動的作用,都無固定的性能,都是在虛妄的變遷。因此自己心裡覺得已經通達大道,已經領悟到真理。認為有無都不是。以致虛實失措,茫然沒有把握。總之,他們都由此推理想象,死後一切俱非。身後是昏錯渺渺,沒有什麼可把握的,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八外道,建立五陰中,死後萬事皆非,心裡發生顛倒矛盾的理論。

  (9)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卻認為身死以後什麼都虛無,生起推理和想象,這個人就會墜入七種斷滅的理論。他們或認為死後身體斷滅,或欲念滅盡,或痛苦滅盡,或極樂滅盡,或極捨滅盡,這樣就是畢竟的無。如此循環推求,窮盡七際。(地、水、火、風、空、識、覺的七種邊際,又有說是四禅和四空天等,)現前一切終歸於消滅,滅了便不會再有。總之,他們都由此推理和想象死後就斷滅完了,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象這樣的人,就名為第九外道,建立五陰中死後都歸斷滅,心裡發生顛倒矛盾的理論。

  (10)在這種正知的禅定境界中的人,凝明正心,外魔就不能候得纏繞的機會。因此才能在這種禅定境界中,精細研究,窮究各類生命的本元。在本類之中,他看到生命的本元,始終是幽清圓擾,永遠不息地在活動,就認為身死以後,決定是另有存在。於是生起推理和想像,這個人就會墜入有五種涅磐的理論。或以欲界的天人境界,認為就是真正涅磐所依的境界。因為他們看見天人境界的光明清淨,就發生愛慕。或以初禅離生喜樂的境界,不受憂慮所逼,認為就是涅磐的境界。或以二禅定生喜樂的境界,不為苦痛所逼,認為就是涅磐的境界。或以三禅離喜得樂的境界,唯有極悅隨順而住,認為就是涅磐的境界。或以四禅捨念清淨的境界,苦樂雙亡,再不受輪回生滅性的影響,認為就是涅磐的境界。總之,他們迷於這五促天人有漏境界,認為就是真正清淨無為的極致,視這五處是絕對安隱,是最難超勝的清淨所依之處。這樣循環往復,都以這五處為究竟,墮落成為外道,迷惑了菩提正覺的真性。像這樣的人,就名為第十外道,建立五陰境中(身心的色、受想、行、識。)現出五種的涅磐境界,心發生顛倒矛盾的理論。

  “以上所說的十種禅定中的狂妄知解,皆是自心行陰在生命本能活動中的用心交互作用,所以顯現這些狂妄知解的悟境。眾生頑迷不識,自己不肯反省忖量,遇到這種境界現前,就以此愚迷作為正知解,自稱已經跻登聖人的地位,實在是大妄語,結果墮落無間地獄。當我滅度以後,你們必須將我所說的話,傳示於末法時期。普遍地使一切眾生,覺了其中義理。莫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護一般真正修行的人,消除此等邪見。使他的身心,開悟真義,對於求無上正覺之道,不遭受枝節歧路之誤。不要使自心生起得少為足的偏見,以此作為大覺法王的清淨指標。“

  識陰區宇――唯識境界中所生的偏差

  佛說:“當在正定三昧中的人,行陰已經滅盡者,對於一切世間生命活動的本能,那幽清擾動的共同的生機的根本,已經倏然毀裂。向來為生命綱紐的中陰身,在輪回中生生不已的深細命脈,就斷除它業力感應而虛懸不著。對於涅磐寂滅的性天之境,將要得到大徹大悟。猶如雞鳴報曉之後,瞻顧東方,天色已有精光顯露。光明的曙色,就要展開了。這時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虛靜之極,再不向外奔馳放逸,內外都是一片湛然清明,入於無所入之境。因此能夠深切明白十方虛空中十二種類的眾生,所以感受生命根源的由來。但是他雖然看到了生命由來氣勢主的根源,自己卻不受一切種類業力的感召。對於十方世界,已經獲得它共同的根源。這種境界,名為識陰區宇。如果在一切業力感召之中,已經把握住它共同的根源,自己再不起瓜的作用,再加用功,消磨六根門頭的習氣障礙。要用時,仍可分而為六。不用時,就可合而為一。看見與聞聽的功能,可以互相隨意掉換。在互用之中,而又清淨自在。十方世界的物質世間,以及身心,都猶如玻璃一樣,內外透體明澈。這種境界,就名為識陰盡。這個人就能夠超越命濁。可是若仔細觀察這種來由,還是因為在虛無無象中的顛倒妄想其根本作用。

  (1)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返還到唯識的境界。雖然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是對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他能夠使自己的六根合而為一,或分而可起多種作用;也能夠與十方一切種類眾生的見聞覺知,融通會合於一,都入於一個圓元的境界中。如果他認為這個還歸唯識的境界,就是至真常存的本元因地,因此生出自己以為了不起見解,這個人就會墮入因有所執之因。等於師事梵天的黃發外道們,認為渺渺冥冥的冥谛,就是道的本元,是同樣的錯誤。因此冥谛外道們成其伴侶,迷卻菩提正覺的佛性。這名第一偏差,建立了以有所得的心,成有所歸的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生於外道種中。

  (2)又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如果在這還歸唯識的境界中,觀察萬象,認為都是我的自體,所有盡虛空界的十二類內的眾生,都是從我一身變化分流而出,因此生出自己以為了不起見解,這個人就會墮入能非能執。認為唯有那個才是全能的主宰,其他就都有所不能。因此大自在天主現無邊各類之身,成其伴侶。迷卻菩提正覺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名第二偏差,建立全能有為的心,成能生萬事的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生在大我慢的大自在天主領域,成為我執偏圓之種。

  (3)又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如果對於這還歸的唯識之境,認為這個就是我所歸依的本元,並且自疑我的身心,也是從這個境界裡流出,十方虛空,敢都從它所生志,就反這個生起萬有的唯識境地,作為是至真常住的真身,以為他是沒有生滅的。所以在一切有生滅之中,只有這個是常住不變的。他既不認識不生的實相,同時敢不認識生滅的本原。但是他就安住沉迷其中,生起自己以為了不起的見解。這個人就墮在常非常執。認為另外有一真常的存在。其他一切則有生有滅,是不常住的。他的這種推理,同於自在天人的境界。因此成其伴侶,迷卻菩提正覺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名第三偏差,建立了因有所依的心,形成虛妄推理的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於圓滿中生顛倒之解,名為生倒圓種。

  (4)又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如有認為這個所知性,就是普遍圓滿的能知之性,於是就因知立解,認為十方草木,都是有情,與人無異。草木可以變為人,人死還成為草木。十方草樹與人,並無分別,都是有知的。因此發生自己以為了不起的見解。這個人就墮入知無知執,認為一切有情的生物,與無情的草木相等,都有知覺的存在。這樣他便和執一切覺的外道們,成其伴侶。迷卻菩提正覺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名第四偏差。推測知覺之心是圓滿遍及的,形成虛謬不實的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於正知中行顛倒見名為生倒知種。

  (5)又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如果在圓融無礙的境界中,可以使六根隨便互相為用,他在圓融變化之中,對於一切,都發現了它的本能。所以就求火的光明,樂水的清淨,愛風的周流,觀塵的成就。這些四大的物能,他都各各崇拜敬事,認為這四大的物能,就是生成世界的本因,建立本能便是常住不變的見解。這個人就墮入生無生執。認為世間種種萬象,都由此本能所生。萬象都是無常,唯有這本能常住,以為那就是造化的真宰。和一切婆羅門的勤苦鍛煉身,專誠拜火,或者拜水,自求出離生死的人們,成其伴侶。迷卻菩提正覺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名第五偏差,執著崇拜物事,迷心從物,建立妄求之因,妄冀求得其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認為可以顛倒化理,名為生顛化種。

  (6)又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如果在圓明的境界之中,認為圓明也是子虛,不但群化幻滅,即使這個虛空,也是永滅無依。就以此理為其畢竟的歸依。因此生出自己以為了不起的見解。這個人就墮入歸無歸執。以一切皆空,都無所歸的境界為其畢竟歸依。和一切空無想天等,成其伴侶,迷卻菩提正覺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名第六偏差,認為圓虛無心,就是道的究竟。因此終究成為空亡之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以一切皆空,斷滅生滅就是正果,名為生斷滅種。

  (7)又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如果認為在這個圓滿常住的境界中,勤修堅固色身的法門,使此身形常住,就等於是精靈圓滿,長生常住永不消逝,因此生出自己以為了不起的見解。這個人就墮入貪非貪執,以一切皆不可貪著,只取此精靈不昧以為究竟,和那些自稱無比仙們,但求長壽的仙道,成其伴侶。迷卻菩提正覺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名第七偏差,執著生命本元,建立堅固妄想之因。不辭勞苦,趨修長生之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以堅固妄念而延續生命。名為生妄延種。

  (8)又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如果看到生命的本元,本來都是一體,可以互相通達,只是殊途同歸,因此不捨世間塵勞等事,反而恐其消滅淨盡。就在此時,以神通力,坐蓮花宮,多方變化七寶以莊嚴自己。多增美女仙媛,恣縱其心,以圖享樂。因此生出自己以為了不起的見解。這個人就墮入真無真執,以不真實常住的生命本元,卻認為真實常住,和天魔成其伴侶,迷惑菩提正覺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名第八偏差,發生邪思之因,成立塵勞熾盛的苦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以天魔境界為至道,名為生天魔種。

  (9)又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

  如果在明白生命本來的境界中,由此分別出聖凡,確有精微粗淺的差別,在其中通疏辨決它的知道世出世間,都是因果的關系。如果因緣會合,業力感應,猶如磁石吸鐵,互相酬還他們的夙業。眾生一切作為,都是與清淨大道,背道而馳。所謂見到世間一切皆苦,如能斷除煩惱,不再去積集苦因,只求滅除煩惱,便是修道的究竟法門。住在已滅生滅心,休止在不生滅的境中,更不再求進步。因此生出自己以為了不起的見解。這個人就墮入定性的聲聞乘,和所有有求智慧多聞的僧眾,具有增上慢的人,(自以為已得無上大道,而生起驕慢心的,叫做增上慢。)成其伴侶。迷惑菩提正覺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名第九偏差,以圓明精妙不生滅的心境,作為趨向寂滅之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以空為究竟,名為生纏空種。

  (10)又有人窮盡行陰的空性,已經滅了生滅的作用,但於寂滅精妙,還是未能圓滿。如果在圓融無礙,清淨覺明的境界中,發生研求深妙之心,認為這樣就是涅磐的境界,再也不求上進。因此生出自己以為了不起的見解。這個人就墮入定性的獨覺乘,和一切從因緣法而悟聖果的緣覺等,不肯回心轉向大乘的人們,成其伴侶。迷惑了菩提正覺的佛性,亡失了正知正見。這名第十偏差,以泯心無念,入於圓覺,成就湛然清淨的湛明果。違背圓通之智,自遠涅磐聖境,生於自覺圓明境界,執著圓明而不化眾生,名為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以上所說的十種禅定中的人,都因為中途偏差而成狂見。自己迷惑無知,在未到圓滿菩提正覺的中途,便發生已經證得滿足的知解。其實,都是識心的用心交互作用,唯識所變,所以就成這些果位。無奈眾生頑迷不識,自己不肯反省忖量。遇到這種境界現前,各自就其多生歷劫以來所愛好的習氣,迷惑了真心。就此休息,認為那就是道果所歸的究竟之地,自稱已經滿足了無上菩提,成為大妄語。或受外道邪魔所感應。等到業果終了,便墮入無間地獄。或者成為聲聞緣覺二乘之果,不再增進上進。你們要存心秉持吾佛之道,把這種法門,在我滅度以後,傳示於末法時期,普遍地使一切眾生,覺了其中義理。莫令知見之魔,自造沉迷之孽。保護修行的人。他如果在中途偶有偏差,應當哀憫救助其心,消滅他的邪緣,使其身心進入佛的正知見。最好使修行人從開始至於成就,都不走入歧路。這個法門,是過去世無數先佛,都乘此道而心得開悟,由此證取無上菩提的。

  “如果識陰盡了,你現在的生理心理諸根,就可以互相替代,交換應用。在互用當中,能夠進入菩薩道最終的金剛乾慧,圓明精妙的真心,就能在此中發生變化的妙用。《如淨琉璃,內含寶月》。這樣才能超越前而所說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的金剛十地,至於等覺圓明的果地,進入自性如來的《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這就是過去先佛世尊們,在奢摩他(止定)毗婆捨那(觀慧)的如來大定中,圓覺妙明所分析的魔事。若是魔境現前,只要你能當時認識明白,反求自心,使心垢洗除清淨,自然就不落於邪見。那麼,五陰心魔消滅了,天魔外境也會摧碎。大力鬼神等,當然逃逝。魑魅魍魉,也就無法出生。由此而直至菩提,始知本來現成具足,決定不會缺少了哪一點。就是下劣淺智的人,由此增進修行,也會進於自性真心涅磐之境,不再迷悶。

  (錄入者ofo:錄入完五陰區宇易出現的各種魔境,不僅慶幸,得遇淨土殊勝法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至心念去,便可超五十五位次序,升入極樂,得不退轉,直至成佛。其中無出偏入魔之虞(諸位請仔細看這幾十種魔境,都與自己無始以來的心行有關,誰能言可完全避開。),無三大阿僧只劫之遙。幸甚幸甚!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解脫五陰和直指明心見性的結論

  阿難:問“如果據佛所說的,五陰的現象,只是五種虛妄的作用,都是自性妄想心所生的判別關系。我們平常未蒙佛的微細開示,現在請問:在修行進境中,這五陰是一齊消除的呢?還是要次第逐漸滅盡呢?並且這五種陰境,以什麼為界限呢?希望在發慈悲,再加詳細開示。

  佛說:“自性真心的《精真妙明,本覺圓淨》本來就不滯留於生死和塵垢之間。你要知道,就是這個無盡的虛空,也都是自性妄想所生的境界。一切物理的器世間現象,元本都是自性本覺妙明精真中的妄動作用。猶如前面所說的狂人演若達多。自己迷卻本來原有的真頭,妄自認影。發生妄想的本元,根本無所謂為什麼原因而發生。只是在妄想當中,建立它的因緣性。迷於這個因緣性者,就稱宇宙間的事物,是自然的法則。其實,那個無盡的虛空,尚且還是幻有所生的現象。何況寄存於虛空間的事物,說它是因緣的,或是自然的,更是眾生妄心的推理想象而已。

  “人們可以知道自己妄想所起的法則,由此才說妄想是因緣所生的。如果根本沒有妄想,去說妄想和因緣,也根本元無所有。何況還不知最初的真谛究竟是個什麼,便推測它就是自然的呢?所以我再為你發明,五陰的本來原因,都同是妄想所生。

  “首先你要了解,你的身體原是因你的父母妄想所生。你的心,如果不是妄想,就不能夠配合他們的妄想而有此身,用以傳續生命。如我以前所說的,想到醋酸的味道,口裡就會生涎。心想登高,足心就會酸起。可是眼前既沒有懸崖,也沒有酸醋,你的身體如果不同於虛妄的妄想一樣,何以口裡會因講說酸性就流涎水呢?所以你應當知道,你現在色身的存在,就名為第一重極堅固的大妄想。(色)

  “就如上面所說的:心想登臨很高的懸崖,就能夠使你的身形真能感受到酸澀。因為有了感受,就能夠使你的色身起變化的作用。那麼你現在的順益性的快感與違損性的痛苦,兩種現象互相交換奔騰,就名為第二重虛而明的妄想。(受)

  “由於你有思想念慮,指使你的色身起一切作用。你的身體如果不屬於思慮之類,那麼,你的色身,何以會隨念慮所指使呢?何以會在種種吸取外界境象當中,心裡發生各種作用,形體就會跟著去取得,與你的思念相應配合呢?醒了就成為思想的心,睡中就形成一切夢境。那麼,你的想念搖動妄情,就名為第三重融通的妄想。(想)

  “生理上的變化,念念不得停住,隨時隨地在運動密移。指甲在長。頭發在生。氣機在消息往來。容貌在改變衰老。新陳代謝,日夜互相更代,你卻沒有覺察。如果這些變化不是你自己,何以你的身體會變遷?如果那就是你的本來真心,你何以又不覺不知呢?所以說你的一切行動,都隨念念遷流而不停,就名為第四得幽隱的妄想。(行)

  “你在精明清淨、湛然不動的境界中,就信這個是永恆不變的心性。那麼,它在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外見聞覺知四種現象。如果這個實在就是你精明的真心,就不應該容它受外界熏習染污的妄習進來。何以你們在多年前看到一件奇物,經歷若干年後,對於它記憶和遺忘都不存在了。後來忽然重新再看到那件奇物時,就會宛然記憶起來。那個記憶一點也不曾遺失呢?那麼,在這個明白精了、湛然不動的境界中,念念俱受外界外物的熏染,無法可以計算它究竟有了多少。因此你應當知道,這個湛然不動的心境,並不是真心。它猶如一股急快的流水一樣,從表面粗看起來是很恬靜的,其實只是流動太急,所以你看不見它在流,並不是真實不流。如果這個境界,不是妄想的根源,它哪裡會受外蚧事物妄境的熏習呢?除非你的六根,修到隨心怕欲,可以互相開合的時候,這個妄想,是無時消滅的。所以你現在的見聞覺知的作用,其實都是一連串的幾微妄習所生。就是那個湛然明了的境界,也還是虛無無象的一種境界。就名為第五重顛倒微細的精想。(識)

  “這五重感受的陰境,就是五種妄想所形成。你現在要想知道它的原因與界限的淺深關系,必須明白色與空,就色陰的范圍。感觸與離了感覺,就是受陰的范圍。記憶與遺忘,就是想陰的范圍。生起滅了,滅了還生,就是行陰的范圍。湛然不動,入合於湛然清淨,就是識陰的范圍。這五陰的本元,是重重疊疊所生起的。生起時,是因為識陰的作用而先有。滅除時,須先從色陰去除滅,《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經在前面示知你一條華巾上打成六個結的譬喻,何以依然還不明白,再發出這個疑問呢?你應當把這個妄想根源,心得開通的道理,傳示將來末法之中,使一切修行的人們,令其認識一切都是虛妄的作用。對於這個妄想自生深厭,便會知道有涅磐之存在,再不留戀於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中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