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何為善友,如何分辨善友


發布:Aresding
 

  1.

  【網友提問】 師父您好!我最近才開始接觸佛法,發現墮胎,惹父母生氣,說傷害別人的話,都是罪大惡極,我知道錯了,也想改過,是不是做的錯事太多,不能往生西方極樂呢?非常困惑,不知道要如何彌補,請師父開示。

  【學誠法師】忏悔得清淨,忏悔得安樂。知錯就改,永不再造,在此基礎上勤習佛法,廣行善業,生命從此轉身向上,減輕業障、增長福慧。

  2.

  【網友提問】 師父吉祥!弟子很喜歡做義工,每次法會承擔義工都覺得很歡喜!像班長班、准講班、共修誦經類的課,我心裡覺得參加很好,可是就是不願意上課誦經。師父是我福報資糧不夠麼?

  【學誠法師】要福慧雙修,多培養對聞思的希求心,多回向給自己聞思的資糧圓滿。

  3.

  【網友提問】 學誠法師你好,在看《放下是捨更是得》這本書,裡面有一句“宏觀著眼,微觀著手”,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呢?

  【學誠法師】看待事情要站得高、看得遠,不能局限於眼前;真正行持時要從小處著手,腳踏實地,不說空話。

  4.

  【網友提問】 師父,如果對佛的教言產生懷疑時應該如何?是不是應該強迫自己不該有懷疑?

  【學誠法師】修行從基本的信心入門,不要故意去懷疑、排斥,遇到不理解之處可以先放下,從自己能夠相信、理解的地方趣入,依教奉行,慢慢調伏煩惱、啟發智慧。自己成長一分,反過來就能增長一分信心,如此輾轉增上,慢慢錘煉信心。佛法流傳兩千多年,經無數高僧大德實證,是經得起考驗的。

  5.

  【網友提問】 法師您好,對於那種明知道別人做的事情是不對的,去糾正反而遭到它人的辱罵跟譴責,這樣的話該怎麼做呢?

  【學誠法師】欲調伏他人的煩惱,並不是僅僅是說的道理正確就可以的。有時候,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效果完全不同,為什麼呢?他與對方有緣,對方願意信任他。因此,一方面要先調伏自己的煩惱,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行、修養、福德、智慧,另一方面要多與他人結善緣,才能真實有效地幫助他人。

  6.

  【網友提問】 師父,世間人會問,出家師父沒有在世間經歷各種困境為什麼能體會世間人的煩惱呢? 還有人說,勸別人簡單,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沒有那麼釋然了。

  【學誠法師】 一則,人有根性不同,對所見聞、經歷之世間苦事,體悟不同。如良馬見鞭影而馳,次則須鞭打方行,最驽者必錐入於膚痛極而始走。二則,出家並不等於立即成佛,出家人也與世間人一樣有著貪嗔癡等煩惱,不同的是出家人在這一切境界中不斷修煉自己的心,淨化煩惱、增長悲智。

  7.

  【網友提問】 頂禮師父,我們小組共修時遇到兩個名詞,“恆順眾生、隨順眾生”,對這兩個概念始終沒有討論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特請益師父開解這兩個名詞的區別以及判斷標准是什麼,感恩師父

  【學誠法師】“恆順眾生”,指佛菩薩無時無刻不在饒益眾生,根據眾生的根機、習性、需求開顯佛法,應機引導。如觀世音菩薩,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即是恆順眾生。恆順眾生是佛菩薩大慈悲與大智慧的體現,不等於順從眾生的煩惱去造惡業。

  8.

  【網友提問】請問法師:何為善友,如何分辨善友?

  【學誠法師】善友之意,有廣有狹。世間有“良師益友”的說法,凡親近他能令自己品格、學問、趣味等得以增長的,即為益友。佛法中所指“同行善友”,特指志同道合、共求佛道的修行同伴。善友不一定是十全十美、沒有煩惱之人,但都懂得向內著力、修正自己,故而彼此能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9.

  【網友提問】請教師父,學佛人能喝蜂蜜和牛奶嗎?

  【學誠法師】佛陀未禁止食用蜂蜜及牛奶。

  10.

  【網友提問】法師好!我有兩個困惑,已經影響到日常工作、生活、健康。1、我畢業於北京一所不錯的大學,目前,在家鄉的省級機關工作,經常要到北京的上級機關出差。每次看到部裡的年輕公務員,絕大多數畢業於我的母校,心裡就一陣陣刀割和流血,悔恨自己當初不夠努力,不能留京;同時,在他們面前我倍感拘促和自卑。一樣學校,人家那樣優秀;2、我對領導的安排十分敏感,一旦把工作安排給同事做,我立刻不舒服,覺得我是否哪裡沒做好。做事才會給自己帶來機會,少一些工作,也就少一些進步和成長的機會。同時,覺得同事在得意洋洋,有得寵的優越感。

  【學誠法師】這都是自己的煩惱,與人攀比,內心高下不平,妄想重重。根源是自卑,沒有找到自己的坐標與方向,只好在比較中來獲取存在感。好好安住自己的現實緣起,珍惜已有的因緣福報,踏踏實實造善業、種善因,不要隨時隨地攀比、計較,向外追逐。

  11.

  【網友提問】恭敬頂禮學誠大師父。 學生1問 阿彌陀佛的世界是人世間皇家的世界種種妙好 滿足了 色香味觸法 。遠離煩惱 獲得永生。 若在人間追求 美色香肴迷香體觸實現法 ,會墜落地獄 。西游記多集用女色來考驗唐僧。這是為什麼?

  【學誠法師】若是為了追求色聲香味觸之美好而希求去極樂世界,一定是去不了的。

  12.

  【網友提問】法師您好!面對不信佛並且殺業重的家人該怎麼辦?勸不但不聽,並且還會謗佛,很揪心。

  【學誠法師】做好自己。

  13.

  【網友提問】大師您好,現在很多人以愛的名義去騙取一些無知少女去邪淫賺取錢財,那樣是否會受到不好的因果呢?同時那些被騙者是否也要受到不好因果。

  【學誠法師】業果真實不虛、精准無誤,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佛教中指出最粗猛和最根本的十大惡業: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婪、嗔恨、愚癡。若造惡業,因緣成熟時必感苦果,為了自他真切的苦樂,必須努力斷除十惡業。

  14.

  【網友提問】阿彌陀佛,師父那怎麼親近善知識,向一些在家居士很少能親近善知識,只能看看視頻,看書

  【學誠法師】慢慢來,有希求心就把握因緣乃至創造因緣值遇師法友團隊。親近善知識也是因緣法,遇不到正是自己過去種因不夠,今生更要好好重視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