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這樣治國可以成為禮儀之邦


發布:王習訓

  人要愛人,仁從哪裡來的?直接從父子有親來的。父子的親愛是性德,是自性本有的。人只是迷了性德不愛其親,其親不愛其子,迷了。覺悟,哪有不愛的?真愛。從這個地方生出了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給你講這些道理,勸你愛人。五帝用這個治天下。

  義,義是從君臣有義演變出來的,還是這個字,要特別講求的合情合理合法,思想、言語、行為,從起心動念到一切造作一定要如理、合情、合法,大家都能夠遵守。禮是禮節。人與人之間,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規矩,像《弟子規》裡頭所說的,基本的規矩,人人都必須要學習的。《弟子規》從哪裡來的?世世代代累積的經驗,好東西。養老育幼、修身齊家根本的道理在裡頭,真是寶。統統都做到了,這是聖人;能夠做到個七、八十分,賢人;有五、六十分就是君子;做不到的,叫小人。

  換句話說,五帝是用五常來治國,仁義禮智信。到三王,三代,夏、商、周三代,德也衰了。所以,三代的王以仁治天下,仁者愛人,以真誠的愛心來推動政治,也做得不錯。到春秋戰國,周朝衰了,但是春秋戰國那些霸主還講義氣,這個很難得,不亂來。秦統一之後,因為不仁不義,秦始皇橫行霸道,十五年亡國。漢取而代之,漢有四百年。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用儒治國。諸子百家的學說,用孔孟,孔孟是仁義忠恕。用儒家治國,是以禮治國,一直到滿清沒有改變,將近兩千年。所以中國叫禮義之邦,大同之治,嚮往這個目標。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一五四集)2013/1/30 檔名:02-040-01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