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61459338508  

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付出


發布:傳統文化扎根網

這個27歲的台灣女孩說,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付出

  她叫沈芯菱,一個來自台灣的鄰家女孩。

  她今年才27歲,卻已經在公益路上走了10多年,為公益花了500多萬,被《讀者文摘》亞洲版評為“少女慈善家”。

  令人驚訝的是,做公益的這些錢都是她自己掙來的,演講、寫作、比賽、拿獎學金,只要掙錢又不耽誤學習的事,她幾乎都做了一遍!

  一個花樣年紀的女孩,該要好好享受生活與被愛才對,可沈芯菱為什麼非要拼命賺錢做公益呢?

  “我覺得我不是在做公益,只是一路上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世界上待解決的問題如此多,沈芯菱堅持的動力又來自於哪裡?

  “是來自一路上遇到的這些人。”

  其實在小時候,沈芯菱的家裡很窮的,一家三口擠在一間臨時的鐵皮屋裡,連個能安穩睡覺的地方都沒有,只能靠父母每天在外擺攤勉強維持生活。

  但在11歲那年,沈芯菱遇到了一件很不平凡的事。

  她發現身邊種了很多果樹的阿公阿嬷們,突然變得愁眉不展很不開心。一問,才知道是水果又滯銷了。

  “又種得太多了啦,賣不出去又都要爛家裡了,哎今年的生活費可怎麼辦呢。”

  長年滯銷的問題,讓果農的生計沒有保障。那有什麼辦法能解決這個滯銷的問題呢?

  當時沈芯菱就想,水果太多一個人吃不完,但如果有100人、1000人一起吃,不就吃得完了?

  可怎麼才能找到這些願意“吃”水果的人呢?

  正好當時她對電腦很感興趣,有遠見的媽媽偷偷變賣了最珍愛的玉珮,給沈芯菱買回一部二手電腦。

  沈芯菱就利用這個機會,學會了發送電子郵件。

  她把關於果農滯銷的信息寫成電子郵件,然後寄給當地各個公司的老板。

  本來只是一個小孩子的天真求助,可沒想到這些電子郵件竟真發揮了作用,那年水果比往年多賣了3萬多斤。

  這一次的美好經歷,在沈芯菱的心裡種下了一顆善的種子。

  她開始意識到,原來做公益並不需要很有錢,只要把自己的特長培養好,然後用它去幫助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就已經是一種公益。

  就這樣,沈芯菱開始了自己的10年公益之路。

  2002年,她13歲,卻為窮苦孩童架設“安安免費教學網”。

  這是一個集合國中小各科目多元領域的安安免費教學網站,希望透過24小時免費的教學平台,幫助資源比較欠缺的同學有一個教育的機會。

  這個網站原本只想幫助班上4、5個好朋友,沒想到借著科技的力量,9年來已成功幫助將近500萬名弱勢學子。

  2003年,她14歲,開辦了“楊過世代英語免費學習園地”,只身企劃籌措,免費讓75名弱勢學子接受公平教育。

  2004年,她15歲,發起“1元柳丁,賣柳丁救農友”促成政府啟動九二機制,價格從一斤四元回穩到十二元間。

  2005年,她16歲,創辦兩屆“FORMOSA青少年創作展”,鼓勵偏遠地區青少年勇於創作,追求夢想,並幫助112名青少年創作展覽,開啟青少年創作之風。

  這些為公益而做的事,讓沈芯菱又發現了一個道理:這世界可能只有兩種人,一種是do,一種是do not。

  “ 我的確非常平凡,但我就是選擇去做而已。選擇讓每一個遇見我的人都可以變得更美好,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沈芯菱總這樣說。

  而公益之外,沈芯菱還特意花了6年多時間,來回奔波了20多萬公裡拍下30多萬張照片,訪談超過3600多位鄉親父老,寫了超過40萬字的紀錄,拼湊“草根台灣臉譜”。

  有一次拍攝時,她看到王功漁港的阿嬷,大姆指被刮掉一塊肉鮮血直流,可阿嬷卻一臉開心。

  因為她可以把撿到的蛤蜊拿到市場賣,這樣小孫子的學費就有著落了。

  每每遇到這樣的事,沈芯菱的眼眶就要不自覺濕潤,她心裡最柔軟的一角又被狠狠擊中了。

  她突然明白,原來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去付出。

  一個小女孩,獨自為公益奔走10多年,真的難免會遭遇挫折難免會困頓。

  但哪怕遇到再多的黑暗、貪婪、甚至是偽善,也擋不住這一路上,她所感受到的來自美好人性的光。

  沒有能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唱歌,也不買昂貴的衣服和化妝品,只是默默把掙來的錢都拿去做公益。

  這是屬於沈芯菱一個人的“年少輕狂”,也是她所熱愛的年輕歲月。

  “成功不是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這個叫沈芯菱的台灣女孩總這樣說,“每個人都有辦法讓世界更靠近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讀經教育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