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3》

 

今天是2010年9月25日,我們水陸前一個月“義工大會”。每年這個水陸前的一個月,我們都有義工大會,這個義工大會,大部分的人國語都聽得懂;一些年歲大的老菩薩,在廚房跟我講:您講這個國語,我都聽不懂,希望義工大會師父能講臺語,那麽講這個臺語,是因為它屬於區域性的,像閩南(就是福建),或者是臺灣,或者是浙江南邊接近福建的,或者是潮州,潮州可能聽不太懂閩南話。所以,它屬於區域性的語言,它能利益的眾生的範圍太小。我們每次開示錄音、錄影起來,都會散播到全世界的華人的手中,為了利益全世界的華人,所以,我們不得不用國語講。

那麽,有一個人e—mail來,說義工大會開示這個太淺了,希望師父講見性大法,深一點的。

諸位!做得到叫做淺,做不到叫做深。淺跟深怎麽分別呢?依教奉行做得到,那就是淺;但是你最基本上的習氣、惡業都沒辦法,改不掉,這些所謂淺的東西,就會變得很深!

所以這個義工大會,有這樣的反應、心聲,首先講給大家明了。

首先非常地感謝各位尊敬的義工、慈悲的義工,這講堂成立以來,法會承蒙發大心、大菩提心的義工,這樣鼎力的支持,使得講堂所有的法會得以順利的運作,都是諸位義工的功勞!緣起法就是如此,雖然你們沒有在講經說法,但是等同在講經說法。為什麽呢?師父上臺開示,然後師父發一個願:也就是把所有的收入,轉化成無上智慧的法寶。所以你們間接地也等同在散播正法、鼎力地護持正法,諸位的因緣絕對功不唐捐!因此諸位來到這個講堂,是非常有意義的,是作為一個佛弟子應該做的事情,我也是如此的發心。

師父一輩子的願力,也就是把正法散播到全世界有緣的眾生的手中,能做多少算多少。佛陀說:我們沒有辦法拯救全世界,但是至少我們要拯救這一顆心,這是作為佛弟子最基本的一個觀念,人最起碼要能救自己,要拯救自己,必須要拯救這一顆心。所以因此,聽聞佛陀的開示就會特別的重要!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題目,叫做“佛陀的格言第三集”,我們已經講過了第一集、第二集,那麽我們今天的開示就接著上一次。因為它是段落性的,不是連貫性的,所以沒有連續性,因此每一句話,都是經典、都是重點;佛法的重點是了生死,佛法的重點是開智慧、得解脫。這跟世間不一樣,世間人他就有一句話說:人再硬,拼不過命!意思就是說:凡夫都是受著命運的支配和安排,他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命運。可是我們學佛的人就完全不一樣,就不是這樣子的,我們可以把生命變得更幸福、更快樂。

佛陀說:生命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命運掌握在我們的掌中。這一點要好好地體會!不是沒有命,它是可以轉動的,學佛正因為可以轉動那個不可改變的定業,叫做佛法,要不然我們學佛做什麽?人一出世,就已經被安排好了,那麽人再奮鬥也沒有什麽意義啊!是不是?所以佛法正因為可以改變我們的心靈,使我們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要不然誰要走修行的路線?放棄這些世間的五欲六塵?正因為有更高尚的生活、更解脫的日子。所以佛陀的每一句話,當你用心地聆聽,真正地契入內心的深處的時候,你的生命就會起大變化,他會從內在一直升華……。所以佛陀是一切智者,這人生跟宇宙究竟覺悟的聖人。

有一句名言,說:只有強者才能統治世界;只有智者才能統治心靈。佛陀放棄強者,而走向智者。所以,釋迦牟尼佛至今滅度二千五百多年,他的真理,一樣閃爍在我們每一個佛弟子的心靈當中,我們應當要報佛的恩,要推廣正法,傾全力以赴地救度有緣的眾生。解釋一下:只有強者才能統治世界;只有智者才能統治心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強者,就是很有能力的人,很想為國家做一點事情;但是,他的能力要非常地強,我們今天就所謂的政治家,為了下一代的著想,政治家;但是我們看到的都是政客比較多!政治家跟政客差別在哪裏呢?政客是為了下一次的選舉,什麽謊話都敢講;政治家會為了下下一代的幸福著想,他的政策會關系到下一代,這是政治家,非常有遠見的;只有強者才能統治世界。

以前的強者,當然譬如說羅馬帝國,或者是蒙古大帝國,他們也沒辦法統治世界,是比較強的國家、強的時代,譬如說唐朝,或者是怎麽樣?盛唐時代,這個算是強的時期。所以只有強者才能統治世界。只有智者才能統治心靈,我們的內心充滿矛盾,理性跟感性沒有辦法保持一定的平衡點;沒有辦法保持一定的平衡點,我們內心充滿著矛盾,又沒有佛陀的開示,我們真的沒辦法解脫,也不知道如何來解脫自我,不知道!也只有佛陀了解心靈的和諧跟統一。我們矛盾來自於哪裏?來自於無明,無明,它是一頭無形的野獸,無明,它會創造出可怕的野獸,內心生病了!可是問題: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生病了,不知道!所以,無明是一頭狂亂的野獸,會創造出可怕的後果。真理,它是心靈的陽光,人類應當……。人的心靈,應當朝著真理的方向走,就像一棵樹,也會朝著陽光去成長;一棵樹它都懂得向陽光,何況一個人的心靈不懂得向著陽光?心靈的陽光就是真理,那麽最究竟的真理,當然就是佛陀所講的究竟義。

所以真理是心靈的陽光,人應當走向真理。情緒是無明的表征,情緒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們從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就可以了解一個人的無明輕重,這個人那一只嘴巴守不住,以講是非為樂的,這個人沒有佛法。感情會扭曲真理,感性會絕緣真理,所謂感情會扭曲真理就是:譬如說先生跟老婆,他們有感情,這個老婆學佛學得很好,可是要跟老公講,這個非常難,因為兩個人睡在一起,它有感情的因素,就平常看到他的老婆常常起情緒化,他老婆確實懂得佛法。所以你怎麽講真理,老公他就是不聽,因為兩個人彼此夾帶有感情的因素,他就沒有信心!所以家人要度自己家人,為什麽特別困難?是因為有感情的因素,這感情它會扭曲真理。那麽,感性會絕緣真理,一個人感性,就是常常情緒變化,容易受感動,也分不清楚到底什麽是究竟的真實義,看到一點點稀奇古怪的東西,就認為這個是最好的,剛好跟真理永遠的隔絕!真理是心靈的陽光,情緒是無明的表征,情緒一來,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所以這個《普賢行願品》裏面講,《普賢行願品》裏面講:業若有形,盡虛空界法界不能容。

也就是說:我們一輩子花在這個造口業的時間,太多太長,而且完全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有傷害到彼此而已。所以你要轉有漏,你要守住這一只有漏的嘴巴,要轉成無漏業,一定要守得住,要滴水不漏,要滴水不漏,口業要清凈就完全清凈,一句是非都沒有,講出來的話,就是誠懇、鼓勵、安慰、喜悅,讓這個團體更加地和諧,這個講話就才有意義。

所以我們平常不看那個什麽種種的電視節目,那個看一個鐘頭、兩個、十個鐘頭,都沒有任何的意義。每天它都是在這個身體裏面打轉,介紹一個包包,這個包包多少錢,然後這個女人拎了多少包包,然後再來,這個服裝什麽……,然後全部每一分、每一秒,統統旨在假相裏面造作的東西,完全跟真理扯不上任何的關系,也沒有任何的意義!而我們生命當中,生活在沒有意義當中,從來沒有覺悟,從來沒有覺悟!所以這種種的亂像,正因為彼此之間沒有佛法。

諸位!每一位聖人都有他的過去,每一位罪人都有他的未來,人應該用更寬容的胸量,來對待每一位眾生,這樣使心更有彈性,那就更有智慧,有彈性的心靈就更有智慧。可是我們不是,看到今天哪一個人,罪人或者是惡劣的人,幾乎都是落井下石的,很少說雪中送炭。他在潦倒的時候、在失誌的時候,或者是在犯錯的時候,一般人大部分都是落井下石,他已經很悲慘了。所以你看到可憐的人、造惡業的人,你應當更悲湣他才對,而不是去痛恨他,眾生是讓你救度的,不是讓你恨的,恨眾生是不能成就佛道的。我們要用悲天湣人,你看到你四周圍的無知的眾生,你千萬不要去恨他,他是等待你要救的人,同時也要讓你做功德的機會,你要有這樣的胸量,才慢慢地理解佛道是什麽。

所以每一位聖人都有他的過去,就像釋迦牟尼佛,講他的前世怎麽樣怎麽樣,也造了很多的惡業。每一位罪人都有他的未來,是因為他是未來的佛。那麽,這一句話重點是說:我們應該用寬廣的胸量,用智慧跟彈性來調整,而不是說固定在某一種模式;現在的罪人就永遠沒有希望!這個觀念是錯的!哪一個聖人沒有過去呢?是不是?所以我就一直來跟這些佛弟子勉勵,我說:你把所有的出家人每一個人都當作聖人,那麽你會失望的,因為他還沒有成佛,他就一定有煩惱、無明,種種少許的執著、分別、欲望,要不然他叫做僧?他已經功德圓滿了、究竟解脫了,他叫做佛啊!喔!那麽這樣子就用更寬廣的胸量來看待三寶的話,這才不會動不動就失去信心;才不會動不動就一直說法師的過失。所以在家居士有正確的觀念:他能剃度出家,不容易啊!這一條路不容易,我現在連剃度的這個勇氣都沒有,我不夠資格講法師怎麽樣。要這樣收斂自己,要這樣收斂自己。那麽做出家眾要常常地自我反省:我今天出家所為何來?各退一步,諸位!要求於圓滿,或者是要求完美的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缺陷,你要求每一件事情都圓滿,那不可能;你要求每一件事情都很完美,那也不可能,因為這不是佛啰!那麽這樣子的心態就非常地健康,你走起路來,在眾生的過程當中,就不會跌跌撞撞,一下子對三寶有信心,一下子就失去信心,就不會這樣子。

有一句話很重要:擁有美德的人,比擁有美貌的人更為迷人。我們世間人,每天都忙在這個美貌;但是我們佛弟子,要更註重內在的美德。再念一遍:擁有美德的人,比擁有美貌的人更為迷人。美德是內在,美貌是外在;但是兩種都具足的話,這個就非常好了!哇!這個女孩子,或者這個男孩子長得很漂亮,他的內在又很有美德,是那麽的慈悲、那麽的善良,那麽這個人就非常地了不起了,內在美、外在美統統有了!所以修行佛道,千萬不要卡在種種的識心分別,執著某一種觀念,一直不可自拔,以至於過著痛苦的一生。

智者無為,愚者自縛。智者,他是無為;愚癡的人就什麽事情他都捆住、什麽事情就看不開、什麽事情就很多的意見。有人問師父說:師父啊!您對某某法師有什麽意見?沒意見。師父啊!您對某某道場有什麽看法?沒有看法。為什麽?它都是緣起性空的,有什麽看法呢?有意見就會頭上安頭;有種種的看法就會識心分別,諸法本空,本空亦空,諸法本無,本無亦無,這不需要去執著、分別,這些都是假相的東西。諸位!沒有般若智慧,有時候一念間會毀滅一個家庭、會毀滅好幾個家庭,甚至造成社會的動蕩不安。

舉個例子來講,最近報紙登得很大,說有一對夫妻,都是六、七十歲了,這個男眾是已經當爺爺了,女眾當奶奶了,六、七十歲,都是爺爺、奶奶級的。那麽這個爺爺,我們臺灣常常講:劈腿,就是去交另外一個女朋友了,快七十了,老莫的第二個春天,他因為是做什麽?賣豬肉的,老公、老婆都是賣豬肉的,這個賣豬肉的,那個刀子特別的重,好大一支,他老婆賣了幾十年的豬肉,無法承受這老公劈腿。有一天她趁她老公睡覺的時候,就拿著那一支平常賣豬肉的豬刀;你們去豬肉攤看看,就知道那一支刀有多重,豬肉的骨頭都切得下,何況人?對不對?等他在睡覺的時候,過去就猛砍了,把他分屍、砍成六段,六段!這個老公是一念好色,死於非命;這個老婆六十幾歲,奶奶,她講了很憤慨的話:我呀跟你辛苦了三十七年,年輕的時候,辛苦了三十七年,正當兒孫要滿堂,含飴弄孫的時候,你竟然劈腿!劈就是pī劈。那怎麽饒得了你?哇!那個殺豬的刀又重,切豬肉幹凈利落,一點都不留痕跡,剁……砍成六段,OK了!好!這個事情就爆發出來了,這個事情爆發出來就抓起來了,這個奶奶就抓起來,爺爺就砍死了,奶奶就抓起來!抓起來的時候,她還是非常恨:辛苦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我還是非常恨!不能夠諒解這個劈腿的老公。抓起來,抓起來多少?判多少?判二十年,判二十年,因為那個盛怒之下,什麽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都忘記了,就砍了,盛怒之下,沒有,忘記了佛法了!好!判了二十年,明天要抓出去要執行,就是抓去關的時候,前一天晚上上吊自殺,上吊,自殺,六十幾,如果六十三再關,判二十年,出來就八十三了!對不對?年歲也太大了!那你想想看,這是一念之間!如果這個奶奶有學佛,哇!那這個日子就好過了。

因為她沒學佛,如果有學佛的話,六十幾,喔!那剛好;本來我對這個男女就沒興趣了,我想持八關齋,學清凈行,還沒辦法呢!好!對不對?你現在老公發生這種事情,好!你看那個汽車都有出租,好嘛,那就租給你,快七十歲了,這一部車子再用也沒幾年,很快就爛、就壞掉了!好!那個觀念改變一下:我就好好地認真念我的佛,求生極樂世界了!如果這個念頭她轉得過來了,這種不幸的事情不會發生。這佛法,當你碰到逆境的時候,他就不會卡在這個觀念裏面,卡在這個觀念裏面。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心有正法,夫復何求?人生一世,人生一世,有的時間生命比較短,有的生命比較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秋是秋天的秋,秋天的秋;就是每年到這個雨季、旺季的時候,這個成長,草木一秋;這樣人生一世過去了、草木一秋過去了。我們今天心有正法,夫復何求?有什麽好要求這個世間的呢?有一句話說:官場夢一場空,官當得兩大,其實是一場空,叫做“官場夢一場空”。當你官當得很大的時候,你內心要自己警惕,其實這個是一場夢、一場空,人生千萬不要留下太多的傷痛和思念,無常一到,無常會告訴我們,萬法一切皆如幻,皆如幻。沒有人能夠在無常法當中,做永遠的英雄,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無常法中,做永遠的英雄。簡單講:英雄氣短,英雄也是非常短暫的。擁有智慧的人,一定擁有柔軟的腰。有一個徒弟笨笨的,以前我講這一句話,他說:咦?為什麽?那腰硬的人就沒智慧嗎?這個實在笨到沒辦法教育!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擁有智慧的人,就一定擁有柔軟的腰,就是他很有謙卑的心,柔軟的腰,對人家要恭敬、柔軟心,是這個意思啊!他把它解釋成:那麽腰痛的人、腰硬的人,就沒智慧啰?這個是很沒智慧的解釋,不太懂佛法的。所以擁有智慧的人,一定擁有柔軟的腰,意思就是:有智慧的人,他就懂得謙卑,他就有謙卑的心、就有柔軟的心,柔軟的心。

這個《佛陀的格言》,每一句都是經典,你們要全神貫註。

好!現在我們要開始講《佛陀的格言》第三集。我們接上一次,上一次講到第十一小段,我們今天從第十二小段,第八十六句開始講。第十二小段叫做及時行善。及時行善就是要趕快行善,不能等。

十二、行善

【八六、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裏再起壞念頭。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內心不易與惡事絕緣。】

第八十六句:說: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裏再起壞念頭。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內心不易與惡事絕緣。

解釋一下,說: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裏頭再起壞的念頭。意思就是:當你一心行善的時候,你的壞念頭就會起不來。所以說:以免你的心再起壞念頭,就是說:時時刻刻要想到要做善,就是即時行善,以免你的心裏再起壞念頭。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內心不易,不易就是不容易的易,內心不容易與惡事絕緣。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就是拖拖拉拉,拖拖拉拉,那麽這個人的內心,就不容易跟惡事絕緣,因為這個世間不是善,它就是惡,善的念頭多的話,惡的念頭它就會少,如果你做拖延,那麽他這個內心就不容易跟惡事絕緣,意思就是說:常常跟惡的念頭連接在一起。所以這個念念行善、時時行善、刻刻行善、天天行善,這個都給我們提醒一下。

師父就常常這樣觀想,常常這樣觀想,師媽往生的時候,她躺在這個棺木裏面,然後這個殯葬業的來,就用了很多的紙錢把它塞起來,把師媽的往生的大體固定起來。我看了那一幕感觸很大:我最慈悲的母親離開了,到最後,身旁就是這一些紙錢!我就把它觀想,如果躺下來的是我慧律法師,那麽我塞了很多的現金,千元的大鈔,假設說啦,可是我手擡不起來,因為已經斷氣了!說:法無師!你幫我拿去布施。因為連手都擡不起來。好!如果我這個棺木裏面,我就這樣觀想:好!如果我把所有剩下來的財產,統統放進棺木裏面,那又怎麽樣呢?So what?又如何呢?不行!人一定要活著的時候,從我們的手中這樣布施出去,十方來,十方去,我有能力、有這個願力,如果有這個財力,那麽,就即時行善,這不能等的!你把這個財產留給徒弟,徒弟不一定會按照你的遺囑啊,不一定啊,他有他的理想,做師父的人要尊重。對不對?所以,這一幕就一直浮現了,棺木裏面放了很多現金,沒有作用;銀行裏面放了很多的錢,那只是一個number play,就是數字遊戲而已啊!所以我們的願力強,要把所有的金錢,化作智慧的法寶,散播到全世界有緣的眾生,而且即時要做,這是佛兩三叮嚀的。

所以有一句話很有哲學、很重要的,那就是:在巨富中死亡是可恥的。巨富就是巨大的巨,我們說:棒球有巨人隊;生下來這個小baby很重,我們說巨嬰,這個巨,巨富,富有的富。在巨富中死亡是可恥的。意思是說:這個人很有錢,在世的時候,沒有做好這些錢財的分配,而死亡的時候留下了很多的財產,沒有及時行善,沒有布施出去,這個是可恥的!所以因此你今天聽完了師父的開示,回去無論你有錢、無論你沒錢,心裏都要作一個打算,很清楚的看待生命的真相;生命的真相,最後就是一堆白骨,沒有任何的例外。人因為看不透這一層皮,所以才有富、貧、美、醜、有、無,壽夭窮通日日忙。對不對?好!你看透了,一眼你就透視了,就是一堆骨頭啊!什麽名模?就一堆骨頭!再進一步看就是一堆骨灰,哪一個自古以來不會化作一堆骨灰的?所以為什麽要學佛?那就是提早覺悟,提早看破這個色身,提早覺悟。

【八七、人生難免一死,應趁有生之年多做一點善事,宛如從一堆花朵做成許多花圈。】

第八十七句,八十七句:

人生難免一死,應趁有生之年多做一點善事,宛如從一堆花朵做成許多花圈,來莊嚴自己。人難免一死,死就隨業而去。那是隨善?還是隨惡業呢?這人生難免一死,問題是你看不破的時候,對這個世間的假相,就會拼了老命地去執著,是百千萬種計較,就不會停止那一種能所不斷的一種比較、計較。人生難免一死,佛陀告訴我們:沒有一個人有任何的例外,應趁有生之年多做一點善事,應當趁你有生之年。說:宛如從一堆花朵,我們看了很多的花朵,這“花朵”代表每一件善事。如果人生常常做善事,就常常有花朵花朵……,然後我們一輩子做了很多的善事,就是把花朵貫串起來,就變成花圈,花圈可以莊嚴自己,也可以祝福別人。所以佛陀說:愈遠離善性,我們的苦難就愈多。愈遠離善性,人的這個善性,是在我們內心一直存在的。

有一句話說:良知是我們內心深處最神聖的火焰,千萬不要熄滅它。這一句話很有意義!良知,就是王陽明哲學裏面所講的致良知。良知是我們內心深處的最神聖的火焰,千萬不要熄滅它。意思就是:每一個人活著,應當活出你內心裏面的良知,就是我們所講的佛性,開采我們每一個人的佛性,把這個佛性開采出來,千萬不要熄滅它。這個就是佛陀所講的:愈遠離善性,我們的苦難就愈多。我們愈遠離善性,就表示說惡性就特別地重大!所以,你看看那個判死刑的,判死刑的,死刑犯那個判決書裏面都有一句話:惡性重大,應與世隔絕。應與世隔絕就更判處死刑,抓去槍斃,惡性重大!這個世間當然是善良的人多,這個世間惡人多,那怎麽得了呢?

所以在臺灣來講的話,當然是善良的人很多!是不是?臺灣的教育,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博士,最基本盤,教育是非常普及的,教育非常普及的。無論是儒家的思想,或者道家的思想,或者是佛教的思想,或者基督的愛,或者是回教,都是叫你要愛世間人。因此在臺灣,善良的人特別地多,那麽其他的國土,善良的人也多。為什麽呢?如果這個世間相反過來,惡人多,那臺灣就會亂成一團了!那麽偶爾會發生一些兇殺、命案,或者是非理性的行為,當然,全世界每一個黑暗的角落都存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存在。所以,佛法它是覺性的教育,而且是究竟解脫的教育。

【八八、莫輕視小善,以為我不會受報應。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後能灌滿整個瓶子,所以聰明的人逐漸積集小善,而致使他整個人充滿著福德。】

第八十八句:佛陀說:莫輕視小善,以為我不會受報應。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後能灌滿整個瓶子,所以聰明的人逐漸積集小善,而致使他整個人充滿著福德。

這個修福很重要,修福還有修慧很重要!諸位!有福報的人碰到了大病,我告訴你:東問一下、西問一下,那個幾塊錢的藥草喝下去,好了!這個就是很有福報的人。沒有福報的人,小小的感冒,小小的感冒送進大醫院,不曉得怎麽醫,就是死人拖出來!這個就是福報跟沒有福報差距很大!平常看沒有什麽,平常看,這個人一直在做善事,你感覺沒有什麽;可是到碰到災難的時候,那個善神、龍天護法神,就一直站在他旁邊,一直支持他,他就會轉危為安,轉災難為福報,這個很容易看得出來的!對不對?兩個人同時感冒,進去大醫院,一個活著出來,一個屍體扛出來!為什麽?打錯針了、護士下錯藥了,或者是藥過期了。那個醫生、護士說:我們一百年來也不會發生這種事情!而就是發生在你的身上!怎麽會那麽巧?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所以平常多行善的人,他碰到了災難的時候,它就會化作塵,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所以像師父這樣,一輩子都是堅持不與眾生計較,不與眾生計較,也不起狂妄的心。所以師父的心中有三句的哲學:一、平凡人做平凡事,過平凡的日子。這是師父心中的哲學。這個世間沒什麽了不起,我們就是這樣平凡的人,好好地過日子,就是做很多很多的善事,也不浮華、也不誇張,了悟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做我們該做的工作。所以別人贊嘆我們,給我們戴高帽子,我們要了解什麽才是真實,不被灌迷湯而迷倒,不會這樣子。平凡人做平凡事,過平凡的日子。第二句話:百千萬種計較,不如不計較。為什麽不計較?因為你一定會化作一堆骨灰,當你蓋在棺材內的時候,你所有的語言的刺激、憤怒、情緒的變化,都沒有任何的意義,誰是誰非、誰對誰錯、誰好誰壞,都沒有任何的意義,生命,每一個動點,它只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因此了解真正的生命的無常法、緣起法的空無自性,了解一切都是那麽剎那的變化性,那麽,諸法就是空無自性,空無自性,活著就知道:活著就是一種責任,完成我該做的責任。你扮演什麽角色,我今天扮演上人的角色,弘法利生,這是家務事、本分事,所有眾生的贊嘆,我們心裏清楚,但是絕對不受影響。你今天你贊嘆我,我也是這樣子過日子;你今天你毀謗我,我也是這樣過日子,不關我的事情。

好!那麽,內心充滿著佛的智慧,百千萬種計較,不如不計較。第三句:沒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來的,上蒼要給你最好的禮物,一定會用痛苦包裝。換句話說:當你現在身苦、心苦,領受到最大的痛苦的時候,諸位!你就準備要領獎了,接下來打開那個潘朵拉盒,就見到了奇跡!所以諸位!苦難是上蒼給你最好的禮物,不要抗拒逆境,不需要這樣子。當你碰到愈壞的人,那你就觀想:哇!這個禮物還真大!禮物就很大了。小逆境就小禮物;大逆境來:哇!這麽好,給我這麽大的禮物啊!現在已經沒有什麽人給你太多的禮物了。所以你在家裏碰到你的老公打、罵,哇!這個禮物來了,收收收!功德收不收?收!你的親戚朋友冷言冷語,這樣酸你、尖酸刻薄,嗯!禮物又來了,又收下來!我告訴你:你那個八識田中,那個善良的禮物就一大堆,一大堆!那個聖誕節,MerryChristmas,你就不怕沒有禮物了,打開,八識田中,哇!都是功德!為什麽?忍辱啊,忍辱啊!所以,佛陀說:聖人因為逆境而跳躍,凡夫因為逆境而倒下,凡夫跟聖人就差這個!因為逆境它是一種階梯,逆境它是階梯,大逆境則有大成就。

這一段再念一遍:八十八句:莫輕視小善,以為我不會受報應。小水滴不斷地落下,最後能灌滿整個瓶子。所以聰明的人逐漸積集小善,而致使他整個人充滿著福德。

這一句話,我們儒家常常在講,古聖先賢都是這樣講: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就是你不要認為說:哎呀!那個善一點點!一點點還是要去做,你那個時間、空間、背景,你應該這樣做,那麽有機會這樣做,就好好地做。莫以惡小而為之,千萬不要認為那是一點點小小的惡,那絕對不行!當你守住身口意清凈的時候,我告訴你:佛道成功了一半!就很簡單,稍微控制一下自己身口意,不是很困難;大成就沒有,快樂地過幸福的日子一定有!

【八九、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兇暴的人群中要溫和,在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八十九句,第八十九句: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兇暴的人群中要溫和,在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解釋一下: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尤其是現在,交通事故頻繁,如果在夏天天氣熱的話,因為開車,只是為了一點小事喔,開車就發生重大的事!有一個計程車司機,開著開著……,稍微開了慢一點,有一個黑道的開在後面,對不對?後面那個黑道的就叭~~~,意思就是:他照正常速度在開,這叭~~~,他轉過來看:咦?我正常的速度開啊,沒有什麽啊!後來他就停到旁邊來,這個黑道就開車去撞他,從後面就撞!撞的時候,這個司機要下來跟這個黑道的理論,還沒有開口,還沒有開口,這個計程車司機出來,才站出來而已,要跟這個黑道理論,這個黑道連開口都沒有,槍拿起來,砰!就開槍,從他的大腿貫進去,大腿,哇!血流如註,這一句話都沒有講啊,還沒開口說要賠多少錢,連開口都沒有啊!

所以我們要了解,今天你開車出去的時候,萬一有人撞到你了,你就要這樣想:唉!一年也沒撞幾次,一年有時候才撞一次、兩次,這大概三千、五千,沒關系啦,沒關系!開車,下來理論,命都沒有,連討論的時間都沒有,槍就拿出來了!對不對?撞到了,你就安慰自己:就是一個字:衰(倒黴)!忍下來忍下來,不跟他計較了,不跟他計較,稍微退讓一下;稍微退讓一下,有時候可以保住一條命。所以,在急躁的人群當中要容忍,很急躁,因為現在的王業時代。在兇暴的人群中要溫和,溫和,就是態度很重要,處世,態度決定一切;修行,就是我們智慧來決定一切,因此我們在兇暴的人群當中要溫和,溫和的態度,比較不容易引起殺身之禍。在貪婪的人群當中要慷慨。

【九○、不做任何壞事,培養所有的善行,清凈自己的心念,這是佛陀的教誨。】

第九○句:絕對不要做任何壞事,同時要培養所有的善行,時時刻刻清凈自己的心念,這是佛陀的教誨。

再念一遍,第九○句:絕對不做任何壞事,同時培養所有的善行,時時刻刻清凈自己的心念,這是佛陀的教誨。作為佛弟子,要接受佛陀的訓誡和教誨。

底下,第十三小段,叫做實行,實行,身體力行那個實行。

十三、實行

【九一、只說好話而沒有實行是毫無結果的,這好比一朵美麗的花,徒具顏色而沒有芳香。】

第九十一句:只說好話而沒有實行,是毫無結果的,這好比一朵美麗的花,徒具顏色而沒有芳香。

這一句話的重點在講什麽?重點在講說:佛法,聽完了佛法以後,要落實到現實生活的行為跟舉止,是真正地去奉行,依教奉行,這才會有好結果的。不是說嘴巴把佛法講得很好聽,結果你的行為舉止不符合佛陀的言教,那這樣不好!

再念一遍,九十一句:只說好話,就話講得很婉轉、很動聽,而沒有實行,是毫無結果的,這好比一朵美麗的花,徒具顏色而沒有芳香。

【九二、讀誦聖典雖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確的智慧,心裏沒有掛礙,不貪戀今生和來世,便是啟發心智的實行者。】

第九十二句:讀誦聖典雖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確的智慧,心裏沒有任何罣礙,不貪戀今生和來世,便是啟發心智的實行者。

這一段有一點長,師父簡單解釋一下,說:讀誦聖典雖然不多,就是有的人比較忙碌,偶爾來聽兩句佛法,就是讀誦聖典雖然不多,但是這個人有個好處,聽了,他就照著去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遵照教法奉行,怎麽個奉行法呢?佛陀有具體的提出來,什麽叫做依教奉行,具體的方法?

㈠摒除貪欲,所有的相都是假相;所有的擁有,其實都不曾經真正的擁有,包括你的房地產、感情、金錢,其實都是如夢幻泡影的,所以摒除這些貪欲,貪欲。

㈡再來就是憎恨,意思就是放下恩怨,誰對不起你,你真的很看得開。憎恨和愚昧,

㈢愚昧就是沒智慧,就是所謂的愚癡。要摒除貪欲、憎恨和愚昧,就是摒除貪、嗔、癡。具有正確的佛的智慧,就是每一個人本性具足,心裏沒有任何的罣礙。諸位!沒有貪嗔癡,當然內心就沒有任何的罣礙。也不貪戀今生任何東西;也不期盼著來世,這個有什麽好處?這便是啟發心智的實行者,這個就是開發內心智慧的真正的實行者。所以我告訴你:我看了那一些發大心的,講堂,類似來領養,譬如說地下室,這個區塊,我們來做義工,每個星期來打掃,廁所都打掃得很幹凈!我告訴諸位:當我看到她們從廁所出來的時候,我的內心裏面肅然起敬,她們那些無私的奉獻,雖然是個老婆婆、老奶奶,對不對?六、七十歲的環保組,她字不是認識得很多,我的內心裏面非常地尊重、推崇,這是佛陀的實行者,她們依教奉行,放下身段,沒有說:我是姥姥,我家裏有多少有錢!來講堂,洗廁所,什麽事統統做,惡臭的事情,別人不做,我來做!對不對?廚房很忙,忙了整天,大家都在念佛、用功,別人不做,我來做!看到廚房、廁所,包括還有這些男眾義工、女眾義工,默默地犧牲、默默地奉獻,師父看得眼裏,感動在內心!佛法不需要多,這個就是佛法!諸位!你不要以為在大殿念佛的人叫做修行,大殿以外的食衣住行依教奉行、行住坐臥依教奉行,這個才是真正的修行人,這個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九三、教導別人應先以身作則。約束自己以後才能約束別人。約束自己實在難呀!】

第九十三句:教導別人應先以身作則,約束自己以後才能約束別人,約束自己實在難呀!

那麽佛陀最能約束自己,佛陀是所有人性特質升華的表率,無論智慧、慈悲、道德、友善,或者是隨喜、平等的心,全部都具足!佛陀為什麽讓我們如此地景仰和推崇?因為佛陀是一個最能約束自己的聖人,最能夠約束自己了。諸位!約束別人會作為人家怕你;約束自己會讓人家尊敬你。約束別人會讓人家怕你;約束自己會讓人家尊敬你。你這個人非常地約束自己;這佛陀就是約束自己,達到最極點的聖人。

佛陀為什麽讓我們如此地贊嘆和推崇?佛陀的智慧,是人生宇宙、人類所有的智慧最頂尖的;佛陀的慈悲是大慈、是大悲;佛陀的道德,因為他三業清凈,所做出來的,沒有一件事情不是最高的道德的標準,佛陀一輩子連一句口業都不會造,一句、一點點都不可能!所以佛陀就是零缺點,就是零缺點,他的道德升華到最高點!佛陀還有一樣最了不起的特質,就是友善,友善,乃至於看到最惡劣的眾生、最討厭的眾生,也是如此的善良地對待他,所以佛陀是友善到極點,這個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得到的!對不對?看到喜歡的人,哇!就趨向;看到那個惡、惡劣的人,對不對?那個臉就變了,像四川那個變臉的,立刻、馬上就變了,這個眾生都是這樣。師父還沒辦法做到這樣,我做到怎麽樣子呢?我做到有緣跟沒有緣,我不會恨眾生,我只做到有緣跟沒有緣,有緣的眾生,對不對?好好地鼓勵、贊嘆,就像大家坐在底下,聽師父這樣開示,就是跟師父特別的有緣,我是這樣的誠懇,來跟大家開示正法。

還有這個佛法裏面,有幾個是劣根性很重的,你要改變他的個性,簡直要他的命,那就是沒辦法了,我就無能為力了,我無能為力,我碰到這樣的人,就合掌令歡喜,然後我就內心告訴他:你就等另外一尊佛來度吧!我沒辦法,我沒辦法,沒辦法!不是每一個眾生你都有辦法度的。為什麽?佛陀也沒辦法!所以我只能列說:有緣跟沒有緣的。對不對?有緣的來,我們好好地說法,你看到這個人實在是惡劣到極點,就合掌令歡喜,接下來呢?接下來就是飛快跑開,不敢再講下去,講下去沒有用的,這佛法是對那個能接受的人講的、那個有根器的人、有佛緣的人講的;對那個劣根性很重的,那搖頭,只能作未來的因緣;但是我們秉持著佛的心,永遠不會傷害眾生,這是我們的堅持,永遠不會傷害眾生。佛陀還有一點特質,就更隨喜的心,隨喜的心。什麽叫做隨喜?哎呀!你有成就,佛陀贊嘆你;你有修行,佛陀隨喜、喜悅;這個隨喜是對抗嫉妒重要的一個心態。

諸位!你沒聽說嗎?嫉妒心是心靈的殺手,隨時要你命!那個嫉妒是非常可怕的!大陸有一個人在賣豆漿,對面那個豆漿店生意很好,這個人,兩間豆漿店生意就隔著一條街,對面。這個人豆漿生意不好,他沒有檢討說:我這個豆漿、燒餅油條,可能這個品質不是很好,所以賣不出去,對面的為什麽生意這麽好?因此他就要警告他一下,他用那個老鼠藥,有一天他趁人家沒看到,用那個老鼠藥,叫做三步倒的。吃下去,那個老鼠吃到這種東西,走三步就一定要倒下去的,劇毒啊!他說,加一點點就好,加一點點就好,加下去!那個小學生早上來買這個豆漿,都不知道,因為那邊也靠近小學,大家都去那個好的豆漿店買,結果買了以後回去吃,那一次總共死了五十幾個,五十幾個小學生!你有辦法想像嗎?因為嫉妒對面的燒餅油條、豆漿店好,就是一個心態、心念,這樣害死了五十幾個小學生,一個一個倒……出來,後來:你們早上吃什麽?統統吃那個豆漿店的,喝了豆漿、燒餅油條,立刻就停止,查封檢驗,哇!有劇毒!才一個念頭而已!所以師父剛剛講的:嫉妒,嫉妒心是心靈可怕的殺手,隨時要你命。

所以佛陀他的特質,他就是隨喜,眾生的優點我們看,如果是學佛,他就不會這樣子了,對面的豆漿店生意很好,他就說:那我的品質要再改善一下、服務要再改善一下,豆漿做得濃、純、好喝,燒餅油條酥、脆,我要好好地改善!這個念頭就對了,他不是,他想要動一點手腳,這個一點手腳就不得了了,死了五、六十個小學生!隨喜的心有這麽的重要!再來就是平等的心,平等的心。

【九四、不講粗惡的話,不傷所有的眾生,依照佛陀的告誡實行戒律,飲食有節制,在寧靜的地方生活,專心致力高尚的覺知,這就是佛陀的教誨。】

第九十四句:不講粗惡的話,不傷所有的眾生,依照佛陀的告誡實行戒律。飲食一定要節制,飲食一定要有所節制。在寧靜的地方生活,專心致力高尚的覺知,高尚的覺知,這就是佛陀的教誨。

解釋一下:就是不講粗惡的話,也絕對不傷害所有的一切眾生。依照佛陀的告誡,實行戒律,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凈戒。飲食一定要有所節制,飲食,其實它只是為了我們這個健康,如果我們有七分飽,開始有感覺了,諸位!飲食就稍微控制一下,吃到八分就有一點過飽,九分、十分,他會嘔吐、吐掉,會再去吐掉了,這個就是飲食沒有節制了。尤其是晚上,晚上如果說超過六、七點了,如果身體有病痛的人,或者是高血壓怎麽樣、糖尿病,就盡量不要再吃東西了,就讓這個胃要休息。所以那個晚餐也不能吃得過飽,因為晚上要休息的時候,才不會睡不著,會影響到你的肝、肺、胃。為什麽?塞滿了食物的胃,讓這個胃喘不過氣來,沒辦法運作。我們這個胃它是U形的,是這樣,你要給它一點空間,要蠕動嘛;你把它吃得十分滿,它沒辦法蠕動,沒辦法蠕動,一蠕動,他就嘔吐……,沒有空間嘛!所以這個胃,印光大師或者是醫學上都是告訴你:吃飯七分飽就好,最多最多不要超過八分,最多就是這樣子,吃太多了,飲食就變成不是享受了,也不是健康了,就會害慘你這個身體,變成一種負擔。要把食物轉化成營養,胃需要有一點空間。知道嗎?胃需要有一點空間。這個當然就是一種常識。飲食一定要有所節制,在寧靜的地方生活,專心致力高尚的覺知,高尚的覺知就是我們的覺性。生命只有一種工作要做,就是早日覺悟,這個就是佛陀的教誨。

【九五、愚笨的人得到知識和名譽對自己毫無益處,不但損了他的幸福,而且還會使他剛愎自用。】

第九十五句:愚笨的人得到知識和名譽,對自己毫無益處,不但損了他的幸福,而且還會使他剛愎自用。

愚笨的人就是沒有智慧的人,沒有智慧的人得到知識和名譽,對自己毫無益處;但是我們一切的眾生,不是追求名就是追求利。可是愚笨的人,佛陀說:愚笨的人得到這些知識,因為他笨,他這些知識用錯地方了,本來他的腦筋裏面可以救人,他去做什麽?做賊,他這個賊頭腦特別好,有開鎖的知識,結果去開人家的鎖,變成每天都在偷人家的東西!臺灣話說:“賊計狀元才”,那個賊的才幹比狀元還高,叫做“賊計狀元才”。我們現在人的這個才幹用錯地方了!所以,世間得到這些知識,就變成沒辦法自利利他,反而害了自己。所以佛陀說:愚笨的人得到知識和名譽,對自己毫無益處,不但損了他的幸福,而且還會使他剛愎自用,他的榮耀就愈來愈強、榮耀就愈來愈大,這天下唯我獨尊,就沒有任何人看在眼裏了!所以得到了知識跟榮耀,有時候反而害了他!

【九六、讀誦沒有用的話語一千句,倒不如只聽到一句有益的話,帶給人安寧。】

第九十六句:讀誦沒有用的話語一千句,倒不如只聽到一句有益的話,帶給人安寧。

我在這裏也是告訴諸位:聽了一千遍善巧方便的佛法,不如看一片見性大法!為什麽?見性,當下就回歸到佛的心,就解脫!看了一千遍的VCD,或者是DVD,都沒見性,都不能解脫!為什麽?只是在耗時間而已,就重復在那邊湊巧方便……,那湊巧方便,什麽是究竟呢?是不是?大乘佛法就是這樣子,太多的湊巧方便了,聽了太多了,湊巧方便。諸位!湊巧方便就像什麽?就像一杯牛奶,牛奶怎麽樣?把它放到水缸裏面,稀釋了一千倍,稀釋一千倍的水。現在我們看到的大乘佛法,都是這樣子;佛在世不是這樣子的,佛在世的八關齋戒,也不是這樣子,不像這樣子,佛在世,哪有什麽慈悲三昧水懺?金剛王寶懺?《金剛經》什麽寶懺?梁皇寶懺、水陸大法會、佛七、禪七?佛在世,這個統統沒有,什麽爐香贊?佛在世哪有這個?沒有!好!那我們現在唱念,如果你跟見性呼應,那麽所有的唱念、誦經都是好事,所有的放生、吃素、八關齋戒、法會,都有意義,因為你開悟、你見性嘛,做任何的事情,覺性可以展現,你的見性可以展現在一切的善巧方便;但是只有善巧方便,沒有究竟義,那就沒有用了!

所以究竟義,真正的見性大法,就這一杯牛奶,這一杯牛奶就是純,見性大法它就是純,牛擠下來的純牛奶,完全沒有稀釋;回歸到佛在世的究竟義,佛對大菩薩講的法,就是見性大法,我們本具、本來具足的如來藏性,就是純的牛奶。這一杯牛奶統統沒有稀釋;牛奶稀釋是什麽意思?就是善巧方便。我們現在善巧方便太多了,一拜山,每天都拜山,常常拜山,我慢的高山就是拜不下來!對不對?有的人:師父!我到底要誦什麽經呢?誦《藥師經》呢?誦《地藏經》呢?誦《金剛經》呢?還是念佛呢?因為每一個法師講的都不一樣!對不對?所以你每個法師講的不一樣,如果你沒有會歸到見性大法,這麽這些善巧方便,當然結個善根啦,就各人說各人的吧!所以大乘佛法有時候,這太多的善巧方便,就是這一杯牛奶稀釋了一千倍以後,品嘗不出那個佛的味道是什麽;而佛的味道就是究竟、就是見性大法,這是佛的真實義、究竟義、了義,沒有任何的善巧方便義。可是要悟到究竟的見性大法,初學佛法就有一點難!

九十六句再解釋一遍:讀誦沒有用的話語一千句,倒不如只聽到一句有益的話,帶給人安寧。心裏安寧,內心就安詳,就會感到幸福與真正的快樂。諸位!人的一輩子耗在沒有意義的話語,太長了!

【九七、色彩鮮艷美麗而沒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給你戴的人帶來多大的快樂;聽到嘉言而不去身體力行,也是沒有多大益處。】

九十七句:色彩鮮艷美麗而沒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給佩戴的人帶來多大的快樂;聽到嘉言而不去身體力行,也是沒有多大的益處。

這個意思就是說:這一朵花色彩鮮艷美麗,可是它沒有芳香,沒有芳香。所以佛陀重視的,我們就是要身體力行,身體力行,這個花朵才會有香,如果這個色彩鮮艷,沒有香氣,不能給佩戴的人帶來多大的快樂,因為這朵花只是好看,一點香味都沒有,自然的花香都沒有!對不對?聽到嘉言而不去身體力行,也是沒有多大的益處。聽到了佛法這麽好,沒有身體力行,那麽,沒有什麽多大的益處!所以佛陀是實踐家,他不夢想家,每天打妄想,每天夢想這個、夢想那個:我想明天要怎麽樣、我想未來怎麽樣。佛陀告訴我們:好好地過好今天,不要為了明天忘掉今天;也不要期盼今天,忘了當下。生命是由時時刻刻每一個動點所構成的,那麽回歸當下就特別地重要。發大菩提心,堅持自己的願力,這是諸佛所贊嘆的,因為要變成實踐家,身體力行,要實實在在地去做。

第十四小段,叫做省shěng過,或者是省xǐng過,反省的省,省過。這一段對修行或者修養的人,就非常地重要!

十四、省過

【九八、不應挑剔別人的過失,批評別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應時常反省自己的過失,考慮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第九十八句,非常地重要:不應挑剔別人的過失,不應批評別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一個修行人應當時常反省自己的自己的過失,考慮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解釋一下:真正的修行人,不應挑剔別人的過失,就是用放大鏡來看對方的過失,對自己的缺點毫不留意,也不能發覺;可是對別人的過失,百般地挑剔。所以修行人不應挑剔別人的過失,也不應該批評別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我們把批評的時間、拿批評別人的時間來反省自己,這樣過日子才更有意義!應當時常反省自己的過失,考慮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所以,大修行人不見眾生過;大居士絕不說僧過。

【九九、智者每天檢討他自己的言行。】

第九十九句:智者每天檢討他自己的言行,絕不看眾生的過失。有智慧的人,每天檢討他自己的言行,絕不看眾生的過失。

【一○○、在戰場上征服百萬雄師,遠不如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人是最偉大的征服者。】

第一百句:在戰場上征服百萬雄師,遠不如戰勝自己。在戰場上征服百萬雄師,遠不如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人,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征服者。

這一句話講得真是好啊,佛陀就是戰勝自己的聖者。

再念一遍:在戰場上征服百萬雄師,也就是可以帶領百萬大軍打仗,還打贏了;但是,還遠不如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人,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征服者,佛陀就是戰勝自己的聖人。

所以修行人第一步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戰勝自己,不要讓習氣得逞、不要讓妄想得逞。

【一○一、克服自己確實比戰勝別人要來得高尚!】

一○一,一○一句:克服自己,確實比戰勝別人要來得高尚!

簡單講就是:常常克服自己的人,他的人格愈來愈高尚;每天想要去戰勝別人,他的人格愈來愈低劣。

【一○二、別人的過失容易發現,自己的過失不易察覺。傳布別人的過失如同去棄稻殼一般容易。可是隱藏自己的缺點卻像賭徒隱藏骰子那般地狡滑。】

第一○二句:別人的過失容易發現,自己的過失則不易察覺。傳播別人的過失如同丟棄稻殼一般容易;可是隱藏自己的缺點,卻像賭徒隱藏骰子那般地狡滑。

簡單講就是說別人的過失容易,發現自己的缺點難!解釋一下,一○二:別人的過失容易發現,因為眼睛長在外面,一看就看出去了,很容易看得到。可是自己的過失則不易察覺,我們很少戰勝自己、克服自己、觀照自己,所以不易覺察。傳播別人的過失,如同丟棄稻殼一般容易,稻殼,稻子收成以後,我們那個殼去殼,那個殼,風一吹就吹走了,那米留下來,那個稻殼,我們說:稻殼,稻殼,丟掉了。諸位!農村的生活大家都……,稻米有收成,米經過了機器轉動,或者是人拍打,對不對?這個谷、谷物留下來,這個稻殼就會丟棄。可是隱藏自己的缺點,卻像賭徒隱藏骰子,為什麽?要詐賭啊,要詐賭的時候,他就會把骰子隱藏起來,不可能讓人家發現。為什麽?耍老千啊!對不對?賭博常常出老千,出老千,當然不能讓人家看到。對不對?骰子,你看那個電影就是這樣,骰子一來的時候,收進來,然後一甩出去的時候,是自己手中、袖子裏面的骰子;看電影啦,電視上有那個電影,什麽賭聖啦,骰子嚕~~~,拿了,一下子收進來,掉進去,然後一下子下手,骰子已經轉換了,你錢都被贏走了,你都不知道。所以十賭九詐!佛弟子兩種東西不能碰:一個是賭,一個是毒,這一輩子都不能碰這種東西,一個是賭博,第二個是毒品,如果你是佛弟子,這兩種東西千萬不能碰!

【一○三、認識你自己的弱點,而且力求改進。】

第一○三,佛陀說:認識你自己的弱點,而且力求改進。

認識你自己的弱點,力求改進。為什麽要這樣講呢?因為要轉凡成聖,轉凡成聖,就是要認識你自己的弱點。

【一○四、假如一個人痛改前非而開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烏雲的籠罩,能照亮大地。】

一○四:假如一個人痛改前非而開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烏雲的籠罩,能照亮大地。

假如一個人肯痛改前非,而開始行善,那麽,就像這個明月,晚上那個明月,不受烏雲的籠罩;這外烏雲就是所謂的惡業,因為他開始行善,惡業就漸漸減少了,就能照亮大地。

【一○五、你們應勇於向別人承認自己的過錯!】

第○一五:你們應勇於向別人承認自己的過失;接受別人懺悔的人,我們也要用佛菩薩的心,而應該給予眾生再一次的改過的機會。如果有人來向你承認自己的過失,那你更應當慈悲,給他再一次的機會。

你們應勇於向別人承認自己的過錯!

【一○六、懺悔包括改過!】

一○六:懺悔包括改過!我們現在常常念懺悔文,但是佛陀講的這一句非常地貼切,常常念懺悔文,沒用,懺悔文念得再多,如果不改過,等於不念,等於沒有念一樣!對不對?這女眾最感性了,一唱到的時候: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是不是?然後這個戒師就唱那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在戒壇上也是這樣:南~~無~~…,然後就很多人都哭,可是我都哭不出來,一直拜就一直哭。哭,我心裏想:這個向佛,內心知道,要好好地堅持!對不對?自己的心性比較重要。在大殿前面拜懺悔文、本師釋迦牟尼佛,那一時的感性,不是真正的體悟真理,哭得很慘;下來,下來沒多久,跟人家吵架吵得很厲害!然後再來再繼續念:我弟子阿花,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去菜市場為了一塊姜母,又跟人家那個菜市場的又吵架、又回來,早上念一遍,下午再繼續念,反正每天都念,每天都跟人家吵架,重復地一直念、一直吵架,為了兩塊錢,也是跟人家鬧得不愉快,反正都是為了一些小事情,然後一直懺悔,對不對?

有的人是給兒子氣到不行了,然後念《金剛經》,咚……(師父邊講邊學敲木魚的動作),最後念到《大悲咒》,鏘!一直氣得,哇!那個磬整個翻倒,像股票崩盤一樣,鏘!飛出去了,因為正好在生氣的時候誦經,整個磬都飛出去了!所以什麽叫做眾生?眾生就是:懺悔文念了,念了又懺,懺了又念……。就是這樣重復,常常念、常常懺,常常忘記,再繼續念、繼續懺!對不對?所以,我看到人家在念懺悔文的時候,我就常常講說:這不曉得能撐多久?(師父笑)這個到底能支持多久?所以,這個懺悔包括改過。

第十五小段:言行。

十五、言行

【一○七、由自己的行為導致不好的結果,宛如鐵生銹後,就會受銹的腐蝕。】

一○七:由自己的行為導致不好的結果,宛如鐵生銹後,就會受銹的腐蝕。這個銹,生銹的銹。就是譬如說鐵生銹了,氧化,我們現在用科學的角度說,鐵氧化,氧化以後就生銹,生銹就會腐蝕,你看那個鐵放久了以後會※※,生銹就是※※,由自己的行為導致不好的結果,我們自己的身口意;宛如鐵生銹後就會受銹的腐蝕。這一句話重點在哪裏呢?重點就是說:我們無明的心,我們這一顆無明的心,就會生銹,會腐蝕自己的心靈。簡單講:自己內心的無明,會傷害自己的靈性,就是鐵生銹,這個銹就會腐蝕這個鐵!因此我們剛剛講的說:良知,是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火焰,千萬不要熄滅、熄滅它。因此我們內在裏面的良知好的話、升華的話、高超的話,我們的行為舉止就不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一○八、行為使眾生產生低賤和高尚的差別。(譯註:這裏所謂的“行為”,包括了思想、言語、和身體的動作三種。)】

一○八:行為使眾生產生低賤和高尚的差別。這裏所謂的“行為”,包括了思想、言語、和身體動作三種。

再念一遍:行為使眾生產生低賤和高尚的差別。這個人所做出來的行為,一看,就這個人的行為是高尚的。有的人的這個行為是怎麽樣?是低賤的,是低賤的。所以行為使眾生產生低賤和高尚的差別。這一句話重點是說:要註意自己的行為,要註意自己的行為。那麽這裏所謂的“行為”,就包括了思想、言語、和身體動作三種。那麽三業最清凈的,當然就是佛啰,佛啰!一輩子我們要以佛為榜樣,要一心向佛。

【一○九、良好的行為可幫助人們將來誕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脫。】

一○九,一○九:良好的行為,可以幫助人們將來誕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脫。

這個良好的行為,就是我們所謂的因,所謂的因;三藏十二部經典只有兩個字:就是“因”跟“果”。三藏十二部經典。師父!三藏十二部經典簡單講是講什麽?就是講兩個字:因果。良好的行為,可以幫助人們將來誕生到更美好的境界,因為善業會牽引你投胎善的地方;惡業會牽引著你去投胎轉世不好的環境。所以簡單講:你今天的行為要良好,今天的良好的行為,簡單講,下一輩子投胎轉世,你就會到一個美好的境界。你今天你是一個善良、十善全部具足,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不嗔、不癡,你將來出生的環境,那個環境就是特別地美好,每一個都是善良的人,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人。

【一一○、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見識,依照完美聖者所啟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認真負責的人,永遠受大家的愛戴。】

一一○: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見識,依照完美聖者所啟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認真負責的人,永遠受大家的愛戴。

再念一遍: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見識;良好的品德,平常就要培養這一顆高尚的行為。那麽高超的見識,就是我們世間法說:我們書要讀得多,同時在佛教裏面講:我們要懂得去觀照,客觀地分析、冷靜,用般若的智慧去照見五蘊還有這個宇宙,就可以見到真相。所以有高超的見識,不會死在假相裏面。依照完美聖者所啟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認真負責的人,認真負責的人,永遠受大家的愛戴。

【一一一、我不但教導外在的行為,而且更註重內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導弟子身體不可表現壞的行動,不可思考或談論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同時我也教弟子表現良好的行為、思考和談論健全的事物。】

一一一,說:我不但教導外在的行為,而且更註重內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導弟子身體不可表現壞的行動,不可思考或談論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同時我也教導弟子,表現良好的行為、思考,和談論健全的事物。

這個意思是說:佛陀內、外統統教導,外在就是行為,內在就是思考。我不但教導外在的行為,不可以殺、盜、淫,而且更註重內在的意念,要純善的意念和思想,要正確的思想。我不但教導弟子身體不可表現壞的行動,不可以思考,連想都不可以喔,不可以思考;或者是談論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同時我也教弟子表現良好的行為、思考,和談論健全的事物。所以,身善、語善、意善,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身口意最極清凈就是佛陀!

【一一二、一個人言談時,應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話去批評別人。】

一一二:一個人言談時;這一句話很重要:一個人言談時,應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話去批評別人。這個尖酸刻薄,諸位!這是制造災難的語言,容易惹上殺身之禍的,就是尖酸刻薄,有時候因為一句話,命都沒有了,命都沒有了!

前幾天也有報導的,在這個KTV裏面,大家唱歌……,對不對?因為對方就譏笑他,說:你這個歌能聽嗎?就這樣子,這個人默不作聲,默不作聲,回去,臺灣話說去叫兄弟了,武士刀拿起來就砍了!他只有講一句說:你唱那個歌能聽嗎?就這樣一句話而已,回去就叫那個兄弟來,武士刀拿來就砍,當場血流如註,送到醫院,斷氣了,只有一句話而已!有時候你要想想:什麽世界啊?這是什麽世間啊?一句話,又要你命了!

這是舉個例子,何況你平常都用尖酸刻薄!還有一點,尖酸刻薄是最損自己的福德,最損自己的福德是:講話就是尖酸刻薄,講話不刮人家幾句、不酸人家幾句,還日子過不了!千萬不要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一一三、講話有分寸,談吐婉轉,言之有理,那麽你講的話就會美妙動聽。】

一一三:講話有分寸,談吐婉轉,言之有理,那麽你講的話就會美妙動聽。解釋一下:講話有分寸,分寸就是了解自己的身份;我是扮演學生,我講話就要有學生的分寸;我是徒弟,講話要有徒弟的分寸。對不對?我是人家的丈夫,我講有丈夫的分寸;我是人家的媳婦,我們做媳婦的人,對公公、婆婆就要有分寸,看你扮演哪一種角色,你講話就一定要自己拿捏自己的分寸,不要逾越這個分寸。徒弟講話,就要有徒弟的分寸;媳婦講話,就要有媳婦的分寸;學生講話,要有學生的分寸。所以一一三就是:講話要有分寸,就是了解自己的本分是什麽。談吐要婉轉,婉轉就是不傷害人,講話不傷害人。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就是不野蠻,有理走遍天下,依理而說、據理而說,那麽你講的話就會美妙動聽。又有分寸,又婉轉不傷人,又據理而言、依理而說,那怎麽不會說服人家呢?

【一一四、不要在別人背後說他們的壞話。】

一一四:不要在別人背後說他們的壞話。

簡單講,你不是一個是非的制造者。為什麽?你在說別人壞話的時候,這個話有一天一定會傳到那個人的耳朵,而且會變本加厲,俗話說:寄錢會少,寄話會多,你講的這一句話,其實不是這個用意,問題是聽的人他會會錯意,會會錯意以後,再轉給別人聽,就跟原來的意思差距甚大!所以在座諸位!當你聽到說有人在說你壞話的時候,諸位!你先不要激動,也許這裏面有落差,傳話人的加鹽加醋,或者是有誤會的成分。你應當冷靜、更客觀,聽到什麽事情,不是先發脾氣,先冷靜,判斷一下對方是不是可能有講這種話。很多不必要的紛爭,就是因為我們活在猜測當中,沒有了解真實的狀況。所以,你在背後說人家壞話,再傳到人家的耳朵,會讓對方痛徹心扉,接下來就會恨之入骨,恨之入骨!因此講話要特別小心,我們不是是非的工廠,不要制造是非,好好地修自己的就好。要轉有漏變成無漏,這一只嘴巴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

第十六小段:學習,學習,我們互相要學習的意思,佛法要好好地學習。

十六、學習

【一一五、不學習的人,宛如老牛,肉雖多,卻沒有智慧。】

一一五句,一一五:不學習的人,宛如老牛,肉雖多,卻沒有智慧。

再念一遍:不學習的人,就是說:我們進入佛門了;有的人很奇怪,叫他來做事情,他要,要喔,叫他來做事情,要喔,發心做事情;叫他聽經聞法開示,三個字:快快逃!怎麽樣就是坐不下來!叫我做事,我要;叫我聽經聞法,我就是不要!諸位!你不聽經聞法,你怎麽能夠體悟佛的心?是不是?所以這個學習佛法,要從聽經聞法開始,聽經聞法要列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功課,這個才是重點啊!你是佛弟子,不能體會佛的語言、佛的思想、佛的心性,你怎麽能稱為是一個佛弟子?所以,不學習的人宛如老牛,牛很老了,肉雖多,卻沒有智慧。所以這個修行,它是點滴的功夫,這急不來,它急不來,也不能急。

所以在座諸位!你今天你在這裏聽了兩個鐘頭,你有兩個鐘頭的啟示和收獲,功不唐捐。雖然天氣熱一點,不過大家般若智慧讓它顯現,寧可現在苦一點,不可以將來年歲大的時候沒智慧,這個特別地重要!所以聽開示,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環,而一般人他不知道!

【一一六、要常親近賢明的人,智者,博學的人,忠誠熱心的人,盡責的人,聖者——常跟這些智德兼備的人往來。】

一一六:要常親近賢明的人,親近智慧的人,要親近博學的人,要親近忠誠熱心的人,要親近盡責的人,聖者常跟這些智德兼備的人往來。

佛陀講這一句話,特別特別地重要,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你這個學佛的人,你交到尤其是那個惡知見的人、不是佛的正見的人,看起來他也是在行善,看起來他也講了幾句佛法;可是完全不是佛的正見。

諸位!兩種力量,在《阿含經》,《雜阿含經》,我看到《阿含經》這一段,我非常地震驚!兩種力量會讓正法消滅,會消滅正法,兩種力量:一、惡性重大比丘,會讓正法毀滅。二、講的相似佛法,會讓正法毀滅。這兩種力量是毀滅正法最大的力量!

一、先講一下:惡性重大的比丘,不持戒、不誦戒、不明因果、不結夏安居,受戒以後到處遊蕩,像孤魂野鬼,上人講的不聽、不受教,人家也拿他沒辦法,那種個性頑強,同時會嫉妒人家的供養和成就,這個就是非常惡劣的比丘!不住僧團,一離開僧團就拼命地毀謗常住,從來不自我檢討,這《阿含經》講的;這個叫做惡性重大的比丘!佛陀講:尤其是末法,這些如法如律,如佛所說的比丘被驅趕出去;這些不誦戒、不結夏安居的、行惡業的比丘霸占道場,這些如法如律的比丘沒地方住,連掛單人家都不給他掛單,霸占道場,你愈有修行,他愈不高興,趨炎附勢,勾結有錢的人、勾結官大的人,然後迫害這一些真的想修行的人,末法時期,會一直出現,正法就滅!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叫做相似佛法會滅掉正法,什麽叫做相似佛法?他也講善啊,也講善啊!對不對?也叫你要做好事啊,可以為什麽?統統是相似法,沒有佛的究竟第一義謗的般若的思想,沒有見性大法,沒有,統統沒有!他就講一些善,然後夾雜一些外道的思想,講一些善,也講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也講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可是講一講講一講世間的善以後,又轉到別的思想、外道的思想。他這個人看起來很善良,善良又不代表解脫;善良也不代表正法,是不是?因為沒有佛的般若思想、沒有佛的正見,你看起來的時候,道貌岸然,所有的相看起來都是那麽地莊嚴,這個就是最可怕的,叫做相似佛法,相似佛法。諸位!相似佛法就像什麽?就像一條狗,一條狗,一條毛很長的狗,然後怎麽樣?把它油漆……,油漆什麽?油漆像老虎的斑紋,這一條狗遠遠走過來,像一只小老虎,其實是一只狗!你懂這個比喻嗎?它不是真的老虎。這個就是最可怕的!所以就是說:善良的人,可是他的知見是偏差到搖頭!

諸位!現在的末法時期,哪一個人會說自己沒修行?附佛的外道特別地多,講相似佛法的人特別地多,類似的,好像看起來像是修行人,可以一開口閉口講起來,完全偏離正道,這個就是最可怕的欺騙者,不能讓你究竟解脫,不能讓你究竟解脫。為什麽?就像小孩子在哭泣的時候,拿一塊方糖讓他吃,暫時,暫時不要哭;暫時不要哭,就是像這樣子,用這種方法;等一下又哭,又用一種方糖給他吃,暫時止一下;那個講相似佛法,就是暫時讓小孩子不要哭。為什麽?可是不能成長啊!惡性重大的比丘毀滅正法;講相似佛法,不管是法師或居士,不是真正的佛弟子!這外表看一模一樣,他也吃素啊,你看,半月半月他也誦戒啊;你看,也住僧團,講起法來,有自己的一套,完全不照佛陀講的,不曉得佛弟子所有的榮耀應該是回歸佛陀,他不是,他把所有的榮耀回歸到自己,他一講起法來,他是法王中的法王,十方諸佛裏面,他是最了不起的佛陀!這個就是這樣子,末法時期特別地多,特別地多,特別地多。

這一句:一一六,我再念一遍:要常親近賢明的人,親近智者,親近博學的人,親近忠誠熱心的人、盡責的人,聖者常跟這些智德兼備的人往來。

【一一七、貪睡眠,愛閑聊,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情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致墮落的重大因素。】

一一七:貪睡眠,愛閑聊,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情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致墮落的重大因素。

解釋一下:

貪睡眠,就是一天到晚補眠、睡覺。愛閑聊,愛閑聊就是閑來無事,現在就是講電話很方便;網站,網站也是閑聊,我打過去,你就發這個過來。對不對?還有人說:師父啊!您有沒有個別的網站?QQ什麽網站啦,我要想跟您視訊。有的人希望師父有個視訊,就在在網站前面互看對方。當法師的有那麽多時間嗎?是要講什麽?全世界……,師父才一個,全世界幾億的信徒,您在QQ網站;我也不知道QQ網站是什麽東西。好!這樣視訊,你要對幾個人講呢?對不對?

這個貪睡眠、愛閑聊,一生無所事事,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情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致墮落的重大原因。

成功的唯一條件,就是勤奮、就是精進。古人有廢寢忘食的精神,古人為了世間的功名利祿,就有廢寢忘食的精神;何況我們出世間法,要成就佛道,能貪睡眠?能愛閑聊?一生無所事事嗎?不行!要精進、要勤奮!

【一一八、不及時努力學習,年輕力壯時就懶散不堪,生活沒什麽目標和思想,怠惰的人永遠不能發現智慧之路。】

一一八:不及時努力學習,年輕力壯時就懶散不堪,生活沒什麽目標和思想,怠惰的人,永遠不能發現智慧之路。智慧之路。

一一八,這字句雖然很平淡,但是非常重要!不及時努力學習就是:你學佛要趁早!所以在座諸位!你們回去的時候,應當栽培你的兒子,或者是你的女兒,或者是你的孫子,這些從小就有因緣、有善根的,就要多多給他培養,培養。那麽你今天聽到了佛法,要及時地努力、學習。年輕力壯的時候就懶散不堪,生活沒什麽目標和思想,怠惰的人,永遠不能發現智慧之路。所以,兩種人最好不要出家:一、不能吃苦的人;二、不受師長教誨的人,前面我們已經有提到過了,你今天你不能吃苦,那最好你不要出家!

我們再幾分鐘就下課。第十七小段:教育。

十七、教育

【一一九、教師在講解以前,應該先研究學生的心理傾向。】

一一九:教師在講解以前,應該先研究學生的心理傾向。也就是說:弘法利生要先了解眾生的需求,要觀機、要逗教。

【一二○、教育應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適當的時機!】

一二○:教育應當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適當的時機。就是你要教育對方,你要配合受教者的根器,也就是因材施教,而且要適當的時機,簡單講就是要掌握時空的背景。

【一二一、一個人應使用懇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話語。】

一二一:一個人應使用懇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話語。所以這一句話,跟前面講的尖酸刻薄的語言,剛好相反。用懇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話,會一直使自己的福報愈來就愈增加,愈來就愈增加。所以我們的講話,如果懇切而富有同情心,那就對了!

【一二二、一位好教師講話應中肯而避免談論不相幹的事物。】

一二二:一位好教師講話應中肯,而避免談論不相幹的事物。就是題外話太多不好!位好教師講話應中肯,而避免談論不相幹的事物。譬如說你這個法師,或者是你傳法,法師有時候;我曾經去這樣坐在底下,這樣聽……,有時候這個法師在講經的時候,岔題了,突然間講到題外話,講了講……,講了很多的題外話,結果他今天要講這個六度萬行,結果一度都還沒有講!演講講兩個鐘頭,結果講了一個半鐘頭都在講題外話,怎麽樣怎麽感性的東西,結果剩下半個鐘頭,就念一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法師是最忌諱的!所以這裏法師將來要走弘法的路線,要單刀直入,直契佛心,沒有葛藤,不會糾纏不清。不過這個要跟宿世的能力有關系,要當一個真正的了不起的弘法者,會很難,它條件太多了,你世間的知識要懂;三藏十二部經典要精通;你要見性;你要懂得善巧方便,你要觀機、要逗教,要善巧方便,要引入究竟義;要究竟義裏面,可以展現在所有的善巧義,這所有的法統統是圓滿法!

好!今天就到此結束了,不回向了,下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清 的頭像
    風清

    如何戒邪淫、佛教文章、因果報應

    風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